腊八节作文1000字

2020-10-18 腊八节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腊八节作文1000字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节作文1000字 篇1

  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希冀与渴望,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腊八正与其他许多民俗节日一样,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远去的记忆……

  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希冀与渴望,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腊八正与其他许多民俗节日一样,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远去的记忆……

  这天,以及这天的前前后后,都应该是雪花的节日。它们像少女一样干净质朴,在这个时候轻盈地飘落人间,来了就把一切抱在怀里:村庄、田野、小院、柴草堆、麦秸垛……

  这天的炊烟是年底盛事开始的标志,袅袅地蜿蜒在房顶上的天空里,延续着几千年的乡俗。在醇香的气息里,游子想起了母亲的呼唤,想起了老屋的温暖,泛起了归家的情思。

  铁锅下火苗跳跃,像一群好动的精灵拉扯着柴草,红色的锦绸消解了乡亲们四季辛劳的酸痛,化作母亲们脸上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腾中,清香飘逸。阳光的味道被各样杂粮吸收,又在氤氲的水汽中化作一缕清香,散发出来。

  这清香带给我们腊月里第一丝清清淡淡的`幸福。锅边那口盛满清清山泉水的石瓮还笨重地立着吗?大黑还在翘着尾巴绕着石瓮打转吗?瓮里那把厚厚实实的水瓢还悠闲地漂着吗?那只陈旧的木盆还在工作吗?木盆里还有五彩的粮食吗?金黄的小米,鲜红的大枣,白的莲子,各色各样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浓的甜香,吸引着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传达着乡亲们对土地的感激。

  那个脸蛋红扑扑、扎着小辫的“爱哭虫”哪儿去了?呼呼的风箱声里还有妈妈那好听的老故事吗?还有妈妈那每年都说的话吗?她说:过日子就像熬粥,总是要经过时间的烟熏火燎,香甜才会慢慢酝酿而成。收获总需要用心情的水去浸润,去蒸腾,去熬煮,才会在心中留下智慧的营养……

  在腊八粥的醇香里,是赶赴新春的欢欣与忙碌。

  在腊八节的记忆里,是家的温暖与舒心。

  进了腊月的门坎儿,年就越来越近了。在我的家乡鄂东北,腊月初八是庄户人家头一个年节,称之为“腊八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

  在所有的粥食中,乡下孩子最盼望的便是香喷喷的腊八粥。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腊八粥的原料很多,杂七杂八的有十多二十种,大多是我们平日里很少能吃到的东西。干果类的有红枣、杏干、花生米、香酥核桃仁、莲子,鲜果片儿有鸭梨、山楂、橘子瓣儿,杂粮类的更齐全,有江米、大麦仁、豌豆、大刀豆,除了这些,还有秋日里晾晒的一些干菜,有白萝卜干、胡萝卜条、扁豆角儿,有的人家还会放上冰糖、青红丝。

腊八节作文1000字 篇2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节作文1000字 篇3

  记起这几日网络流行的那句话“辣妈们熬的不是夜,而是自由”。终于,腊八夜的十点整,我熬到了自由。脑海中的画面不由得回到那些年的今天……

  儿时,腊八是绝对有仪式感的,妈妈会头一天晚上泡好黄米,放上枣子。第二天早上睡梦中,便会被黄米粥浓浓的香味和红枣的甜味催醒,糯糯的米粒金黄诱人,互相粘着,彼此抱团。热气袅袅中,我会加许多白糖,边吹着烫嘴的米边品味甜滋滋黏糊糊的米香。中午,妈妈往往会将窗台上盘子里栽种的已经茁壮成长的绿油油的蒜苗用剪刀剪下来,和着肉,包成胖乎乎的包子。蒜苗的特殊香味扑鼻,会勾引得我们姐弟边吹手边吸溜,依然奋不顾身的去抓刚出锅的包子。

  大概有20年了吧?蒜薹,大葱,可做馅的蔬菜应有尽有,自然忘却了青青的蒜苗。可那股香味却如昨日。

  婚后,腊八往往是在婆婆的敲门声中迎来的,从没想过婆婆几点起床去做,只记得年年冷得瑟缩,我依然得早早上班的早晨,婆婆会在我未起床时就用饭盒分别装着腊八粥和烩菜一起送过来。饭盒外定会包厚厚的包袱,外面再用塑料袋套住。她从家过来到我这,10分钟左右路程,在“辣七辣八”出门冻死的瑟瑟寒风中,朦胧的夜色里,路人一定稀少。送到我手,粥和菜往往烫手。那时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一切应当。于是从不懂感恩,更没有珍惜。

  后来,每年腊八这样的时间这样的画面依然出现,只是送粥和菜的人换成了二姑。二姑做的粥软糯粘稠,原料丰富,口感极好。我们一家自然是吃在嘴里,喜在心里。

  今年,早在腊八前,老公就嘱咐我自己做吧。我也想着父母都在,一定早备料,早准备。甚至脑海中浮现出我做的腊八粥的美容——纯白的莲子,开口的红豆,脱衣的花生,皮肉分离的枣子,配上金黄色的米粒,撒上白糖,一家老少一定吃得乐滋滋吧!

  昨晚睡前问老公,初几了,他答——初六。于是麻利入床,一觉睡到自然醒。翻手机,满屏腊八祝福,惊觉,糊涂蛋两个!心里懊恼着,想着只能给一家老小每人喝个八宝粥凑数了。可惜左右辗转,却无法入睡,看表5点半。想想既然心已明,就起身吧!于是动手,煮豆子,洗枣子。才发现缺得原料太多了。凑乎吧,有什么上什么。加了黄米,小米,红豆,莲子,红薯,枣子。按了新买的智能电饭煲,“煮饭”40分。看看表,6点多点。继续睡觉。闹钟调到7点整,智能电饭煲提示音响起,全家已弥漫混合的粥香。

  给儿子,自己分别盛一碗,老公公盛了半碗,担心米硬,豆子时间不够,难以满足老人的无牙之嘴,又热了馒头备胎。给尚未起床的爸妈送了一碗。忽然想起枣子核危险,反复嘱咐老公公,女儿,老公。直到老公怒目圆睁,烦躁不安。马不停蹄,入得校门,连续两节课,课中,忽想起父母该是吃饭的点了,再次偷空出教室门拨电话嘱咐小心枣核。

  工作完毕,稍息一会,《北国风光》中文人墨客纷纷忆节日,倍思亲。看到腊八蒜,蒜苗苗,陈年的旧事,喷香的味道扑鼻而来。迫不及待下班途中买蒜,剥皮,倒醋,关盖。

  我想,数日后,妈妈们的味道会弥漫楼道吧?

腊八节作文1000字 篇4

  偶然想起来今天已经是腊月初三,快过年了。过年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每到这时候,好像天地气息到处都不一样了似的,连人也似乎换了个新的。而这过年的年味儿则是一系列的小节日给慢慢烘出来的。这第一个节日就是腊八……

  偶然想起来今天已经是腊月初三,快过年了。过年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每到这时候,好像天地气息到处都不一样了似的,连人也似乎换了个新的。而这过年的年味儿则是一系列的小节日给慢慢烘出来的。这第一个节日就是腊八。

  腊八古称“腊日”。从先秦时起腊日已被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了,但当时腊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

  在历史上,每年的腊日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腊日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仪式和情景。而到了现在,过腊八马上让人想起来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腊八粥了。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要凑够八样的,红枣、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随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宝粥。到了腊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妇就开始准备了,在街头巷尾碰巧见了,不妨站一会儿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样,我是哪八样。总有人忽然的惊叫一声:哦,我忘了!然后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当地大声笑起来。腊八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学生一直讨论到上课仍争执不休到底谁家的粥更好喝。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以来源于佛教的说法较多,一说传为佛教徒仿牧女供养世尊乳糜之典故,而于腊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一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大寺作法佛会,煮果品、五谷等物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馈赠信徒,以邀佛佑。其后,此风气渐传至民间,成为我国民间风俗之一。不过,我老家却有一个和这毫不相干的传说,倒也有趣。讲的是很久以前,一个非常不仔细(方言:其意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钱就象流水。这一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了,我想就是腊月初八日吧,才忽然发现所有的家产都已经花完了,甚至连吃的也没有了,饥饿之下只好把家里所有的装粮食的缸底儿给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好凑了八样,就熬了一锅粥,这锅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最终这个人还是饥饿而死。为警示后人,所以家家到了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吃,以示珍惜粮食和财富之意,也有过日子要思量,别钻过头不顾屁股之意。

  小时候每年喝腊八粥母亲都会讲这个故事,然后说:“其实也就是快过年了,让人家儿都把缸底儿的剩粮食清清,打扫干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母亲对什么事的分析总是一针见血的,我想也许真的是这个意思吧。那就让我们别忘了清清自己的粮食缸,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吧。

【腊八节作文1000字四篇】相关文章:

1.腊八节泡腊八蒜作文

2.腊八节作文

3.★腊八节作文

4.腊八节作文

5.腊八节与腊八粥作文

6.腊八节吃腊八粥作文

7.腊八节喝腊八粥作文

8.腊八节里的“腊八猫”作文

9.腊八节

上一篇:腊八节作文700字 下一篇:腊八节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