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作文

2021-02-02 腊八节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腊八节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腊八节作文1

  在我的故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们故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们讲,原来我们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们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们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们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们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办法罢了。

  直到现在,故乡的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故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腊八节作文2

  腊八节由来有各种各样说法,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说法吧!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中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朱元璋竟然从监牢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怎么样,听了我介绍是不是现在就想喝一碗热乎乎腊八粥呢?

腊八节作文3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每当到了腊八节,我的心情也跟着舒爽起来,嘴里自然而然地哼起这通俗易懂又好听的童谣。

  妈妈听了,便神秘地对我说:“你总哼唱腊八粥,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次啊?”“好啊!好啊!”我开心地跳起来。

  我和妈妈从网上查到,腊八粥是由红枣、莲子、红豆、花生、黑豆、麦仁、百合、糯米、香米等材料制成。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妈妈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豆子、花生、香米们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妈妈赶紧阻止了我的手,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花生分类放回去,然后又按妈妈的要求一粒一粒精心挑选。回到家,妈妈先泡好红、绿豆和莲子,然后去淘糯米。红豆和绿豆像是一对好兄妹,一起遨游在海洋里。过了一会后,妈妈叫我把材料洗干净然后放到电饭煲里,再放上清水。我问:“妈妈,不放糖?”妈妈把电饭煲插好,对我说:“先放糖会粘锅,所以等煮好以后再放。”

  腊八粥要煮一个小时,在这期间要不定期地查看和翻搅,才能保证腊八粥不粘锅。一个小时之后,妈妈揭开锅,放进了糖,我再旁边看了一眼,原来粒粒分明的材料都变成糊糊的棕红色,跟我以前吃的红豆汤的颜色很像,看起来十分好吃,飘出的香味引得我想大快朵颐一番,可妈妈说放完糖还得搅拌煮一会,然后盖上电饭煲,烹煮5分钟。我在一旁看着电饭煲中的一缕缕香气飘出来,钻进我的鼻子,又从嘴巴出来。5分钟终于过去了,我觉得这5分钟比一小时还要长。

  妈妈将插头拔掉,用勺子盛了一碗腊八粥给我,咦?怎么那么稀啊!原来没有经验的我和妈妈把水放多了,不过还好,冰糖放得多,味甜不腻人。

  虽然自己做的腊八粥没有街上买的好吃、好看,但是我觉得这个比街上买的更有意义、更营养、更卫生。喝着自己做的腊八粥,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还有中国传统民俗那迷人的魅力。腊八粥中蕴含着祈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喝着腊八粥,希望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腊八节作文4

  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们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们讲,原来我们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们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们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们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们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办法罢了。

  直到现在,家乡的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腊八节作文5

  草草地吃过早饭,匆匆地上市场买菜。有人告诉我说,今天是腊八节。我一个人都过糊涂了,听后,才有了点离年傍近的感觉。 回到家里,楼室空空。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

  记得小的时侯,一进腊月,便期盼新年的到来。我们几个孩子几乎一有时间就翻看日历,将春节那天的红页折叠,一遍遍倒记时数。一天,两天,三天……恨不得春节即刻来临。我们的母亲见我们渴盼的样子,便笑着说起了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听着母亲那慈爱的吟诵,便感觉春节真的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腊月初七晚上,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爸爸将黄米、糯米、红枣、和红豆用温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锅在火炉上煮板栗。

  爸爸说,做腊八粥得要用五种材料,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我们哥几个围在爸爸身边,象几只没扎翅的小鸟,等鸟妈妈喂食。栗子煮好,爸爸用干裂的手剥开褐色的硬壳,将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颗颗轮流送进我们的嘴里,可他一颗也舍不得尝。这时,母亲盘腿坐在炕头,在明亮的罩子灯下,为她的这几个儿女赶制新年的衣裳。橘红色的罩子灯光柱直映用白纸糊的顶棚,顶棚便出现一轮圆圆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腊八节的早晨鸡还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顶着星星抱进柴草。轻轻的开门、关门声,他咕哒,咕哒的拉风匣声,现在好象还响在我的耳畔。我们也都醒来,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风匣发出的有节拍的响声,象在聆听马头琴上优美昂扬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爸爸呼唤着我们起床,笑着说:“快吃!快吃!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谷子先黄尖。咱们家早吃。”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片金黄。 腊八节年年有,而我们的爸爸、母亲却早已做古。我们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尽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种奢望。那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

  想着想着,两行热泪便从眼角流出。

腊八节作文6

  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的母亲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母亲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母亲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母亲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的。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的。“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我们却沐浴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

  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母亲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

腊八节作文7

  儿时对于腊八节的记忆,现在清理一下,觉得很少很少,这或许是小时就不喜欢吃米饭,亦或许是那时腊八粥品类单调的缘故吧!然而唯有一次过腊八节却让我记忆颇深,不过那次不是在家,而是在大姑姑家。

  那还是30年前的事情,当时农村还是刚实行农田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年我家种了四、五亩的棉花,经过父母的辛勤劳作,棉花大丰收,也就有了许多棉花籽,这棉花籽是压榨卫生油的主要原料之一。这一天我与弟弟接受父母的指派,用人力二轮车拉了精心挑选的几袋棉籽,去到6里外大姑姑家所在的村里榨油,由于那时机动车辆太少,村于村之间通公路那简直就是人们的一种奢望,小哥俩一路颠簸走了半晌多的坎坷土路,中间还爬了一段好长的坡,终于在中午前敢到了姑姑家,由于当时电力设施还不完善,电力资源匮乏,正好敢上那天下午停电了,没办法,只得夜晚在大姑姑家住下了。

  第二天从睡梦醒来,顿觉一股香香的气味直扑鼻腔,这时姑姑叫我们起床吃早饭,!坐在饭桌前,只见姑姑把烙好的饼端了上来,这饼竟不是我印象中小麦面粉为原料的微黄,而是金黄的色泽,拿在手里软软得,放在嘴里咬上一口,外面脆脆的,里面却又是黏黏的,像要拉出丝的感觉,慢慢咀嚼,那甜甜的滋味竟如吃蜜般充满整口腔,真好吃啊!这时姑姑说:‘‘今天是腊八节,咱们吃黄米面的烙饼,喝米粥。’’我这才知道原来吃得是黄米面的烙饼啊!一贯不喜欢吃米饭的我,那天我竟破天荒的吃了个肠满肚圆。

  再后来,随着时间地推移,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提高,膳食结构在不断地改变,过腊八节吃的花样越来越丰富,黄米饼、腊八粥的种类也是不记其数,但在我的感觉里始终没有那次过腊八节吃得有滋有味,难以忘怀。

  其实想想也是,现在人们吃啥有啥,要啥有啥,啥都不是稀罕物品了,啥东西吃得多了也会腻,也就难怪吃啥都吃不出原来的滋味了,但谁又能说这没有滋味的滋味不是一种幸福

腊八节作文8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仍然保留着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习俗。各地腊八粥所用材料各有不同,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陕西腊八节的习俗: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江浙腊八节的习俗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宁夏腊八节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天津腊八节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腊八节作文9

  今年腊八大雪纷飞,我们小记者的腊八活动推迟到腊月十八,瑟瑟寒风丝毫没有减弱我们的热情。

  早上8:30我们准时在铜陵日报社集合,乘坐大巴前往老家酒业。一进大门,那扑鼻而来的酒香使人陶醉,讲解员带领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地点———藏酒阁。这里面储存着上百个陶土罐,罐里装满了陈年老酒,酒罐上的文字介绍了这酒的制作方法及作用;接着我们来到了酿酒阁,一位伯伯向我们介绍了酒的原材料,让我们知道了酒原来是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红高粱酿制而成。然后我跟着队伍又来到了一个大礼堂,礼堂的中央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经过主持人的一番介绍,原来他就是要为我们讲解腊八节传统民俗文化的俞老师,他告诉了我们腊八节有两大习俗,一是要喝腊八粥,二是要吃腊八蒜。腊八粥主要是由四大食材做成,第一种食材就是米类,象征着人类的健康;第二种食材就是豆类,象征着人类的幸福生活;第三种食材就是干果类,象征着人类的平安;第四种食材是药材类,象征着祝福。而腊八蒜的制作方法是用醋泡制,直到蒜变成绿色。为何要吃腊八蒜?主要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都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不希望自己有任何债务。最后老师还教了我们一首腊月歌呢,我来给大家念一下:腊月二十三,炒米糖瓜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月二十六,上街去割肉;腊月二十七,磨刀杀公鸡;腊月二十八,黄盆里而把面发;腊月二十九,锅台前面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大食堂,还没坐下,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我想那一定是腊八粥,果不其然,工作人员马上就给我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年味儿正在每个人的心里悄悄酝酿……

  传统民俗文化如同封存在这陶土罐里的陈年老酒,它们特有的醇香让我久久回味,真希望下次我还能多参加这种有意义的活动。

腊八节作文10

  在我的家乡冀南一带不仅有到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惯,更有腌制腊八蒜的风俗。

  说起腊八蒜,当地流行这样的说法,说早年我们这做生意的人很多,每年到年底这上门要帐是很磨不开面子的事。有一个精明的生意人,灵机一动,在腊八这天,就腌制了很多小罐子的蒜,到年底要帐时,带上一小罐子腊八蒜,来到欠帐人的家里,问问过年缺什么?短什么?就是不提要帐的事情,临了,掏出小罐子,说,要过年了,也没什么带的,带了罐腊八蒜,过年好好吃顿饺子。因为“蒜”与“算”同音,欠帐人自然想到大家也是辛苦了一年了,也到了该算帐的时候了,于是就主动算了帐。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就盛行开来。然而这腊八蒜延续到今天,已淡去了原本要帐的意义,取而代之的则是为春节的喜庆气氛增添的喜庆色彩。

  小时候,到了腊八这天,吃了腊八粥之后,就会在母亲的召唤下,围坐在母亲身边,高兴地剥着蒜,因为在我幼小的心里,知道这腌了腊八蒜,就意味着要过年了,又能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了。

  我的母亲在腌蒜时,先是洗好坛子,然后把剥了皮的蒜放进去,再倒上醋,盖上坛子盖,用泥巴封严,放到一个角落里,最后和我们说,必须到年三十晚上才能开坛。到了三十晚上,打开坛子,一股蒜的清香立刻溢满整个屋子,辣中有香,香中有酸,酸中有辣,那特别的香气,让人直流口水。再看那蒜,个个绿的像玉石,白中带绿,绿中吐翠,咬开一个,仔细看,原来那绿色的春天早已来到了蒜的内心,只等人间春来早了。我曾问过母亲,这腌的蒜为什么必须在年三十才能打开呢?母亲说:“傻孩子,大年五更柜子抽屉都不能开,打开蒜坛子财气不是更跑了吗?”这时我才明白,这坛子里有母亲对新的一年美好期望呢!

腊八节作文11

  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锅,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燃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

  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殆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

  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

  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

腊八节作文12

  腊八节有很多习俗,泡腊八蒜,和腊八粥,还有各地不同的习俗。

  每一年的腊八节我都会过得很开心,来和你们分享我快乐的腊八节吧!

  腊八粥是每年这一天,奶奶必给我熬的。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点紫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这紫粥。

  喝完腊八粥,便开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腊八蒜,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如一个个味道甘甜的杏干,吃着翡翠、杏干样的蒜头,恨不得让你再多吃几个味道美味的饺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紫皮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将各种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盘子清洗干净,将干果、瓜子、水果一个个的放入盘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说道:“我的静静长大了。”摆放好拼盘,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门的拼盘,我从心里不禁地笑了,毕竟这是我一番辛苦摆出来的。

  在这一天,这还从奶奶那知道了北京过腊八节的习俗,得知,来北京的腊八节不仅要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要喝一大碗热热的羊骨头汤。

  腊八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吧。祝大家明天过一个快乐的腊八节。

腊八节作文13

  “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相传中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传自印度。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见到众生受尽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复不满神权(婆罗门)的统治,因而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释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当日吃粥作为纪念,故“腊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寺的浴佛会、诵经等仪式,也都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称“腊八粥”。

  寺院并将腊八粥赠送门徒及善信分享,此后,腊八节吃腊八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

腊八节作文14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对于冬天而言,最冷的便是大寒这个气节。吃腊八粥便是这个节气特有的习俗。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了欢庆丰收,祭祀祖先和神灵,民间流传吃“腊八粥”或“腊八饭”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腊八粥是一种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冬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吃腊八粥。每次到了这个节气,妈妈都会和外婆一起去超市里买各种米、各色的豆子和佐料。把采购的各类食物倒进紫砂煲里,再倒入一大瓶的水,用筷子搅匀,将紫砂煲调至自动煮粥的模式,一夜煮到天明。隔天起床,便能闻到扑鼻的香气,那是一种摄人心魂的谷米香。盛在碗里,红的、紫的、黑的、白的……可谓是五颜六色。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可谓是各型各态,看着就非常有食欲。一口下去,红豆沙软、莲子清香、小米饱满、黄米软糯……各种食物的美好都被收入口中。当然,如果能吃到桂圆的话,就可谓是一级棒了。每次,外婆和妈妈就只放三只桂圆,家里总共有六个人,所以能吃到一只桂圆就是福中增福了。

  这就是我们家大寒节气的习俗——吃腊八粥。想到那迷人的味道,我就忍不住口水真冒。“吃腊八粥啦!”“来嘞!”屋里回荡着我和外婆的声音……

腊八节作文15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也是民间过“年”的开始。有句民谣:小孩小孩你甭馋,过了腊八都是年。意思是从腊月初八起,民间就开始备年货。辛苦劳作一年的农民,平时压在箱底舍不得花用的血汗钱,这时也要拿出来花一番。而备年货,对乡下的孩子来说,那简直是天天过年。再穷苦的人家也要为孩子备些礼物,哪怕是几颗糖球,也会圆了一个乡下孩子一年的梦想。

  我国民间过腊八节,都是将佛祖吃了牧羊女用各种杂粮煮的粥后,在腊八这一天得道成佛,从此,腊八节就成为佛教的节日。但在家乡广为流传的还有另一种版本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对好吃懒做的夫妻。父母在世靠父母,父母过世就坐吃山空,他们吃馒头不吃皮,吃饺子不吃边,很快吃尽家产沦为乞丐。有一年腊八节,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夫妻二人挤在一间透风漏雨的破灶房里,看着破锅里讨要的各种杂粮粥,不思悔改,一边互相指责对方,一边争抢锅里的粥。谁知抢夺间土墙倒塌,砸死了二人。世人为教育子孙后代勤劳为本,节俭过日就吃起了腊八粥,并把懒夫妻的故事讲给世人听。

  在家乡做的腊八粥都是就地取材。把一年四季所产的各种杂粮,干鲜瓜果,各类蔬菜,收集一些,不易存放的要提前做成干菜备用。甚至有的人家还要采一些鲜花,做粥时一起熬煮。

  记得小时候为了做腊八粥,母亲从开春树发芽就做起了准备,无论家里哪棵树都要采集一些东西,该存果的存果,该存花的存花,就连既不开花又不结果的树,也要采一片嫩叶收藏,做粥时每样放一点。母亲说,吃上这样“全”的“腊八粥”,百病不入。同时表示一年到头,所有草本植物的丰收。为了表示对这些植物的感谢,在吃腊八粥时,要为所有的花草树木抹一点粥,含有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随着生活的提高,家乡的腊八粥越做越讲究,不但保留了采用北方本地五谷杂粮做原料,还加进了南方所产的莲子、桂圆、菱角等,做成了集南北风味于一体的豆、米、果品腊八粥。吃起来不仅清香甜美,还能畅气生津,有利消化,更有和胃、补脾、通便之功效。宋代诗人陆游写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看来古人早把食粥作为延年益寿之法了。

【腊八节作文【荐】】相关文章:

1.【荐】腊八节作文

2.【荐】腊八节由来作文

3.【荐】关于腊八节的作文

4.【荐】腊八节作文10篇

5.腊八节泡腊八蒜作文

6.腊八节作文

7.腊八节作文

8.★腊八节作文

上一篇:腊八节作文 下一篇:腊八节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