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

2021-02-25 鲁迅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迅的作文 篇1

  鲁迅故里真是名不虚传呀!我到了鲁迅故里后,发现了鲁迅故里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呀!

  刚走进鲁迅故里,我就看见了三个人坐在地上看书。我想:这里面应该有一个是鲁迅吧!

  再往里走,我们来到了鲁迅的父亲和母亲居住的地方——德寿堂。德寿堂里摆放着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由于这个地方只能参观不能进去坐一坐所以在外面拦了一条线,以防万一有游客进去坐,真是“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呀!

  接着,我们又去了第二个德寿堂,是鲁迅居住的地方。当年鲁迅和他的老师就在这里教过书。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鲁迅的教室。据说鲁迅的课桌本来是在西方,可是,下课后,同学们都很吵闹,鲁迅无法专心攻读,所以要求把课桌换到东北角,还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防早上迟到。

  最后半小时,我们又去了几个地方:百草园、三味书屋、思仁堂等等。

  啊!鲁迅故里游人如织!希望你们有机会也能来这里玩一玩哦!

鲁迅的作文 篇2

  鲁迅,原名周树人.大概是他的父亲想让他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吧.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他也没让父亲失望,在上私塾的时候父亲过世,母亲又有病在身.小鲁迅就每天早上把他母亲安顿好后才去上学,因为迟到,先生打了他三戒尺.从那以后小鲁迅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小鲁迅也做到了“时时早,事事早”.过完了他那毫不松弛地一生.

  1902年,20多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去学医,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没钱而耽误了救治的时间才去世的.他要学好医术救治中国人民.但是在一次学习的时候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而围观的,那些所谓的清国留学生却鼓掌喊万岁!

  从那以后,鲁迅意识到治病不如救民心,所以他便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当枪使,写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的一生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光荣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作文 篇3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斯诺挽鲁迅的话。鲁迅为了新中国做了很多,比如:鲁迅所处的20世纪初期,中国经历了一场文化的变革。而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是文学界的旗手。鲁迅所领导的这场变革暴风骤雨般地扫除了中国文化界长久以来的许多弊病,把外来的先进文化引到了国人面前,使中国的文学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这样的功绩不容抹煞。

  鲁迅的作品很多,比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化的祭奠人。

鲁迅的作文 篇4

  近日重读鲁迅先生小说《呐喊》、《彷徨》,无意间想起中学语文、历史教科书中的一句话“《狂人日记》(选自《呐喊》)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可否认,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狂人日记显示出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觉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唤醒民众麻木的神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从艺术价值而言,我个人觉得,“狂人”形象比不上鲁迅先生后来创作的诸如祥林嫂、孔乙己、陈白光等,根本原因在于“艺术真实”不足。

  按照苏式文学理论的观点,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就是日常生活中人物活动的一种集合式的拼凑。这种说法是从写作对象的角度强调了创作素材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在我看来,小说的“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现实的客观事实,不必强调对现实生活完全真实的展现,而在于艺术创作的“真实”情境能否让读者更容易地、更自然地从“此时”过渡到“彼时”。但在我看来,如果一篇小说的真实性不足的话,其实是割断了文本与读者心灵的“沟通”,不能引发读者心中的“波澜”,无法产生自然而持久的震撼或回味,那么其艺术价值应该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短篇小说大师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在“真实性”上就处理得很好。通过对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直接把读者“拉入”到作者所要表现的环境之中,让读者“置身其中”进行真切而自然的感悟,在体谅作者“局部変形”的苦心之后明白了写作的关注点,从而引发对生活中类似问题的反思。

  《狂人日记》的“真实性”就太过强调客观。在开篇的时候,作者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精神病的患者,周围的人都认为他很不正常,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前提,读者在感受的过程中就难以拉开现实与“艺术现实”的距离,很容易产生一种“刻板偏见”。既然“狂人”是一个疯子,那么他的行为就是有精神障碍的,看出字缝中的“吃人”是必然的,极其符合医学中“迫害妄想症”的特征。那么如果不知道创作背景的话,这篇小说的主题其实无法产生持续的影响力,也就削减了小说的艺术价值。

  小说的.真实其实是建立在作者对于情节的保留和情感的限制的基础上的。不必将所有的情节全部交代完,也不需要将情感肆意的宣泄。小说家应更像一个高明的导演,将一个“艺术真实”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拉着读者走进故事,让读者变成一个与创作对象有“亲密”关系但不交流的“隐形人”,在看与听中实现情感的共鸣、心灵的触动。

  《祝福》首先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普通的小镇,可能除了设施没有现代社会这么完善之外,其余的生活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共性。“祥林嫂”则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乡下妇女出现,她命不好——死了丈夫,为了生存只有出来帮人做活,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这就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生活故事。但当我们进入到这个情景中的时候,才发现空气中似乎还有些“不一样的味道”。祥林嫂是她前夫家“所有的”,就必须由前夫的族人安排生活,所以被卖到贺家坳。虽经历波折,祥林嫂却也迎来了生命中短暂的“春天”:丈夫能做,儿子听话,但“命”似乎又来捉弄她,丈夫和儿子的先后离世让她又回到鲁镇。人们愿意听到倾诉自己的身世,也愿意赔上眼泪,甚至有人关心她死后的生活;在尽量不伤害她的情况下养着她,让她生活下去……平常的情节,正常的人事,祥林嫂却死了,非正常死亡,无人知道死因……为什么?我们会自然地探寻答案,进而就发现了那个在空气中弥漫着的阴森的魔鬼“陈腐落后的思想”。我想,当我们的灵魂“逃离”这个外表祥和的“人间地狱”时,应该心有余悸吧?

  “艺术真实”让我们在小说和现实的世界中自由的穿行。毕竟在这个日益物化的世界中,标榜“主义”并不是小说的职责,让我们得到心灵的触动,发出真实的感喟或许正是小说的要义。

鲁迅的作文 篇5

  你把笔一挥,唤醒沉睡的人们犀利的目光总像有无尽的思索,你彷徨在是非的边缘,用整个生命对世界呐喊,那声音久久回荡在人们的心里——一代又一代。

  今天我读了鲁迅的作品——《故乡》,读了这个小说之后,我知道了黑暗的社会中,人性会变得扭曲,也是因为了这个社会拆散了多少对真挚的友情。就拿他母亲给他的礼物来说吧。他本是一个读书人,可他母亲却给她许了一个“村姑”就是他最大的无奈。在《故乡》这篇文中他记忆深刻的便是他儿时的伙伴——闰土。

  鲁迅先生用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写成了一个对比,更加强烈表达了这个社会当时的真面目。

  小时候他们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没有主与仆之分。他依然是那个可爱,见多识广的他。我依旧是那个在高墙深院的我。可是中年闰土中的闰土却是一个有五个孩子的父亲,整天挣钱养家,生活很困难,这时我们已经没有之前那样的关系要好,因为我们渐渐长大了,都明白了自己身份的高低之分。闰土变了,一切变了都变了,都不是我想要的那个结果了。

  人的命运,我觉得不完全是由自己掌控的。故事中的人物闰土以坚韧的性格,执着的态度与生活搏斗,可最终仍不费力气摧残了我们的关系。

  这就是我国的一位大文豪:一个身穿朴素的中式长褂,一个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一个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鲁迅的作文 篇6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号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改字樟寿,号豫才。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鲁迅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母亲是鲁瑞,父亲是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看到日本人杀中国人,可看这纪录片的中国人在那里欢呼,鲁迅想,我要解救他们的心灵,从此弃医习文。

  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向鲁迅先生学习。成为一个对人民群众对国家有用的人。但是我们只读一个人的书是不行的。鲁迅说过这么一句话“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所以要想成为鲁迅那样的人。你就必须多看名人名言、名著。

鲁迅的作文 篇7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就是被毛泽东主评价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是对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形容鲁迅对待敌人绝不屈服,坚强斗争的精神,对待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从中可以体会到鲁迅是一个富有正义、富有民族气节、富有忧国忧民的人。鲁迅的故事常常让我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下面请听我来给你们讲讲吧!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不计其数册书。他爱护书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看书前总是仔仔细细的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的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别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很爱护自己的书。你爱护书了吗?

  我还记得一个鲁迅先生小时候爱读书的故事——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就酷爱读书。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几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他坚持不懈的苦读书,才使他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从以上两个小故事中体会到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一个好的成果。鲁迅先生苦读书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我心目中的鲁迅形象高大、正义,他永远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他永远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

【【精选】鲁迅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1.【精选】鲁迅的作文四篇

2.【精选】鲁迅的作文八篇

3.【精选】鲁迅的作文六篇

4.鲁迅的作文精选15篇

5.鲁迅的作文(精选15篇)

6.精选鲁迅的作文9篇

7.精选鲁迅的作文九篇

8.【精选】鲁迅的作文九篇

9.【精选】鲁迅的作文10篇

上一篇:鲁迅的作文 下一篇:鲁迅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