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

2021-03-01 鲁迅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鲁迅的作文 篇1

  大年初七,我们一家自驾游,目的地是鲁迅的故乡——绍兴。一路上,妈妈为我介绍了一下鲁迅,说他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对中国的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我非常激动,因为我第一次可以亲自去伟大人物的家乡看看。

  一到了那里,我就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去参观了鲁迅故居。穿过台门斗,隔一小天井,就是一间普通的泥地平屋,往东走过侧门,绕过拐弯处的石栏水井,沿长廊进内就是当年鲁迅一家的住处。那里主要为我们展示了鲁迅和他家人居住的地方,各式各样的房间,导游为我们介绍,说鲁迅故居充分体现了清朝末年绍兴台门的风格。我走在其中,一边看一边想:原来,大文学家住的房子是这样的!接着,我们又去了鲁迅纪念馆,在那里我对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了一些了解,闰土、阿Q、孔乙己……

  妈妈说,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我将认识这些鲁迅先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些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我心里很激动,要是以后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就可以骄傲地说:“我去过鲁迅的家乡,还吃孔乙己吃过的茴香豆呢!”

鲁迅的作文 篇2

  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让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的作文 篇3

  他是不平凡的人,在不平凡的一生当中做了许多不平凡的事儿,他如同草原上一匹孤寂的狼,他厌恶腐朽萧寂的黑夜,他向往着光明,他迎着空中最后一缕暗色,他用尽毕生精力将腐朽的黑夜撕开一条释放希望的天堑,他仰望着,怒吼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响彻大江南北,他引领着人们一步一步走向光明!

  鲁迅,原名周樟树,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他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时代。他一生“征战沙场”披荆斩棘,在战场上他并非舞刀弄枪,他的武器而是笔,他用笔去对抗黑暗的统治去挽救无数人的精神思想,他的笔在“战场”上越来越锋利、越来越挥霍、越来越戳中敌人的“要害”。

  他的文字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舞。他的语言风格是独特的,独特到难以让人模仿。以至于让人要贪婪的去汲取文字间的精华,让人沉浸于其中无法自拔。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生活前段的十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鲁迅先生一生中还写过许多书籍《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等。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个多书籍?为了人民,为了唤醒人民的思想,为了拯救民族的未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对敌人绝不屈服,却甘心为人民大众像牛一样俯首听令。可见他一生都是为了人民,他为了人民,没有他不敢做的!

  他想要拯救人民的思想,他用他的行动深深的打动了我,感染了我,也极大的鼓舞了我,我认为在学生时代的我也要学习那种意志,想要做一件伟大事情就不放弃,无论周围的环境多恶劣,前方的道路多迷茫,都要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去挑战不可能。

  鲁迅先生是名族的先驱,他也不愧对“名族魂”这三字。曾经有一人,为了人民,可以不顾惜一切。尽管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但我相信人民会一直把他印在脑海中,任随岁月的流失,他也不会从我们的脑海中遗失。

  鲁迅先生是我一生中影响非常的人。

鲁迅的作文 篇4

  我一直相信,无论长夜漫漫,无论前路迢迢,总有那么一双眼睛,能穿透历史的阴霾,看尽沧桑流转,看透世态炎凉,一如锋利的长剑,刺破浮云鄂未残。

  迅者,从走卂声,疾也。先生的一生,如他的笔名,满是飞越与奔跑,奔向他进取、正直、从容的眼所憧憬的前方。尽管时光如梭,曾经的景象已不可察,我亦能从残存的光影中,得窥其眉目英朗,即使相隔百年,自让人心生敬意。

  “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照片中先生的眼总是各向上看的。上眼眶曲成下压的弧线,仿佛满弦之弓,蓄势待发,顶着不断上挑的眼珠,别有一股逼人的英气。这样的人,别人说他不懂人生,把眼光放在脚下,求个安逸,保全己身,便已足够。我想,先生即使“懂”,大约也是不屑的。“不满足”造就了他的不平凡。从路矿学堂到仙台学医,从受尽歧视的华人到以文为戈,一往无前的战士,他一步一步前行,走出世上本无的新路。原来,他的眼是窄小的,容不得太多,容不得自身的学术不精,容不得世道的黑暗阴沉。他不满足,于是试图改变,所以他总目视上方。或许也只有深邃浩瀚的苍穹,才堪与之对话吧。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睫毛上扬,眼神中满怀着期待,先生似乎有许多要倾诉。统治者的屠刃和燃尽思想的烈火,产生了无数的病态麻木、自甘为奴、逆来顺受的眼。然而他们永远不明白,什么都可以被洗尽,只有大脑不能,思想是凤凰,是焚烧不尽的野草,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消灭。怒目圆睁,满怀愤慨和怜悯地看着眼前悲哀的世界,那眼神足以让任何阴险和野心勃勃的人心怯胆寒。是的,无须沉默,伴随着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眼神而来的,是《彷徨》、《呐喊》、《华盖集》……我终于明白先生眼中的期待,就让他在愤怒中嘶吼,去振醒人心吧!

  “当我成尘时,你会见我的微笑”

  岁月总是无情的。先生眼角拖起长长的皱纹,载着沧桑与疲惫,摧残着他。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无数个黑夜,先生苦撑起他早已困乏不已的眼,坚持着他的坚持。先生的眼,浑浊又澄明,那疲乏背后所掩藏着的是从容与无悔。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价值,在他那里获得了平衡。正因为时日短暂,才需要夜以继日的奋斗。被辛劳击垮的先生,还是从容地离去,没有冠冕堂皇的言辞,只留下几件小的心愿。只是他的眼,依旧如光耀一般,闪在民族的血液深处。我这才发现,他的不平凡中,其实又包含着平凡,而这平凡,却透出别样的卓越。

  而今,斯人不复,而先生的眼,依然承载着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激励我辈。所以即使那些“当代的阿Q、孔乙己”试图将他的文章从学生案前的书本中移去,却也只能是显示他们的心虚。那眼神,早穿越时光,满含骄傲与不屑:“你们到底在怕什么?”

  是的,他们害怕,害怕有一天这个国家出现千千万万个鲁迅的眼,那进取、正直、从容的眼。

  然而此日不远。

  我一直相信。

鲁迅的作文 篇5

  冬日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虽然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我们的心犹如受到了拂面的春风,今天天气仿佛是特地为我们准备的——今天是冬令营。同学们各个兴高采烈,纷纷议论着。

  这次冬令营我们要前往绍兴,去“访问”著名的作家鲁迅先生和“瞻仰”大禹皇帝。

  “到了!到鲁迅故里啦!”一位眼尖的同学激动地叫了起来。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望去,果然,“鲁迅故居”四个大字引入我的眼帘。车还为停稳,我们就像出笼的小鸟,蜂拥而下。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来这里认识这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们跨过高高的门槛,踏着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石板路,走进了既富丽堂皇又古色古香的鲁迅故居。十分气派的`大客厅里,一张张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显得那么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显得那么豪华……我瞻望着墙上鲁迅先生锐利的眼神,听着导游的介绍: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在这里,我了解到了鲁迅先生的妻子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礼俗;在这里,我知道了鲁迅童年有个小伙伴叫闰土,他在这里告诉了鲁迅很多的新知识;在这里,我看见了“百草园”,高高的围墙上爬满了藤,一棵桑树,一棵皂角树,一片菜园,虽然还“覆盖”着残剩无几的白雪,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它生机勃勃的场景,出现了鲁迅和那些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大院里的情景。

  离开百草园,我们走过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走过一座小小的石拱桥,四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先生的书房,教室。我们立刻涌向了里面,一张大讲桌上躺着一把陈旧的戒尺,周围6张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书桌述说着岁月的痕迹。鲁迅先生的书桌在哪儿,我伸着脖子想看看那个“早”字,可惜,导游说为了保护它,拍成了照片给大家看。望着“早”字,听着鲁迅先生为了给他父亲治病买药而药店当铺来回跑,为了告诫自己不再迟到而在书桌上刻下的“早”字,我的眼睛湿润了,多么艰辛的生活呀,可他依然努力学习着!想想自己那是多么的幸福……

  走出鲁迅故居,我们品尝了“孔乙己”的茴香豆、绍兴的臭豆腐,我们忽忽悠悠漫游着。

  最后“咔嚓”一声,在鲁迅先生的巨幅照片前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我们也随着大家一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朗诵离开了鲁迅故居。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大禹皇帝的纪念馆,知道了大禹治水的艰辛。

  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现在已经接近黄昏了,我们也恋恋不舍地上了车。

鲁迅的作文 篇6

  我以前很早的时候不知道鲁迅先生是谁。

  随后,读了他的几篇他的文章,才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位大作家,很有名气。又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又是中国文化主将。

  以为这就是鲁迅先生。可是,我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我的这个理解打了个大错号。我读到鲁迅先生救助车夫时,我感到鲁迅先生是一位穷苦人民的关心;我读到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时,又感到鲁迅先生的善良。

  我又读了《一面》这一篇文章,我又感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心。也感到鲁迅先生注重青年人读书。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从一个不知道是谁到一个很有名、很有爱心、很伟大的一个作家。

  我要向鲁迅先生一样:“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鲁迅的作文 篇7

  在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史中,有一个人,在他人的冷眼与嘲讽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求学的艰辛与黑暗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年;在对社会的不平与反抗中度过了自己的中年;在病痛的折磨与虚弱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就是伟大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家,鲁迅。

  当“鲁迅”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时,就已经成为了我的偶像。在革命的艰苦岁月中,鲁迅如同一盏明灯,虽然没有征战沙场,杀敌无数,但却以自己的操守与意识,以一枝纤笔几页白纸医治国人麻木的精神,以自己的灵魂,默默支持着革命的事业。在革命即将成功之时又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一说到鲁迅,往往会使人联想到巍峨的华山,冷峻而稳重;又似山巅上的一颗古松,俯瞰神州大地,以犀利的笔锋,鞭挞了万恶的旧社会,激醒了中华民族的民魂,使这只雄狮从沉睡中苏醒,重新屹立在这片雄健的陆地之上。

  鲁迅,这个当今社会人人皆知的伟人,就如同他所写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自己一生的时间,用纸笔与封建主义搏斗直至死去。而鲁迅这个名字与其所蕴含的精神,也将同其他革命先烈们一样永垂不朽,成为像我这样的莘莘学子的榜样。

鲁迅的作文 篇8

  轻轻翻开泛黄的书页,指尖触摸跳动的文字,我乘一叶轻舟,在时间间的河流里追寻名人的足迹,倾听名人的声音,感知一段段芬芳的人生。——题记

  通过语文学习,我读了不少的名人篇章,认识了不少的名人。相比之下,与鲁迅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领悟了他伟大的人格。

  孝

  我欣赏鲁迅先生的孝。即使父亲对他严厉到近乎残酷,但他依然深爱着父亲,他已不止一两次说,永远记得自己拿着家中的一件又一件的东西去当铺,当时当铺柜台比较高,自己还够不着,那是一种何等心酸的记忆?为了父亲的病,他把自己临摹的宝贝——一幅绘画作品卖给了自己的同学;为了能医治父亲这样的病者,他立志学医,这就是他对父亲爱的诠释,也是对父亲最大的孝。

  尊师

  我欣赏鲁迅先生的尊师。我从课文《藤野先生》中得知,藤野先生是他在留学日本时的一盏明灯,带领他一步一步走向社会。作为一名老师,为他改讲义,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为他的做事风格做了个好榜样;作为一名老师,为他引证解剖图,关心他的解剖实习,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关爱年轻人,让他在异乡的土地上有了些许温暖;作为一名日本的老师,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更是让他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不是那七年的点点滴滴?。若他还在世,他最怀念的一定还是那位敬爱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的音容笑貌始终会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敢于批判

  我欣赏鲁迅先生的敢于批判。这表现在他的《五猖会》中。在文章中,他这样写道:“这是我儿时所罕见的一件盛事!”物质匮乏的年代,能逢着一次盛大的庙会,对爱好玩耍的小孩子而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于是他跳着,叫着,跑着,喜悦之情不由自己,但是父亲的一句“给我熟读,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将他所有的快乐迅速浇灭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有时忽视了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竟现出几分残忍?他一直思考着这些问题,还从自身找原因,他写成了《风筝》一书,那是自责的痛;从父亲身上找原因,那是《五猖会》埋藏在心底的封建家长制的阴影,误了自己的亲兄弟,也误了自己的。

  最后,鲁迅先生深深地爱着家人,爱着朋友,爱着老师,爱着一切美好的事物:百花园的美食与美景,三味书屋里的种种?。当然,他名为鲁迅,有批判精神的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他爱憎分明,有一颗温暖的心,因为爱得深沉,才痛的彻骨。

  轻轻捡拾岁月的背囊,在人生银河中细数“成长”的露珠,回忆起与鲁迅一起走过的日子,心有所悟,趣味无穷。——后记

【【精品】鲁迅的作文锦集8篇】相关文章:

1.【精品】鲁迅的作文锦集5篇

2.鲁迅的作文锦集6篇

3.鲁迅的作文锦集8篇

4.鲁迅的作文锦集7篇

5.鲁迅的作文锦集5篇

6.鲁迅的作文锦集五篇

7.【精选】鲁迅的作文锦集九篇

8.【精选】鲁迅的作文锦集7篇

上一篇:鲁迅的作文 下一篇:介绍鲁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