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民俗作文 篇1
陇端节又称“陇端街”、“风流街”,是富宁县壮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间择日举行。“陇端”系壮语“下田坎赶街”之意。举行陇端节的地点一般在宽阔的田坝中间,各村寨的壮族赶到现场,或对唱情歌,或演壮剧,或调换大牲畜,或交换农副产品,极为热闹。
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陇端节又叫陇端街,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除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佳“风流人”,所以,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有首古诗这样描绘陇端节盛况:
清明前后足欢娱, 博濑滩头记早趋。
翠盖如云来丽者, 青衫雾毂走狂奴。
未知东首谁为主, 不信罗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游冶, 杏花春雨太模糊。
“陇端”是壮语,原意为“下田坝赶街”。在远古,壮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开春,各地壮族聚集区自选吉日开市,以物易物,互换稻种、农具,形成早期的集市贸易。在壮乡春暖花开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群地相邀对歌,寻情侣。老年人则在集市上寻亲访友,找老恋人叙旧情。当地汉族称“陇端街”为“花街”、“风流街”。富宁县的“陇端节”实属壮族人的“情人节”,而广南、文山、西畴、砚山、麻栗坡等县的壮族,则将这一节日叫做“赫丹滇”、“赫 嘎腻”,赶集形式和“陇端街”一样。
富宁县归朝镇孟村的“陇端节”历史悠久,度节的人数或多或少, 数百年来,从未中断。据说1979年的“陇端节”,到孟村的壮族青年有上万人,平时寂静的孟村很是热闹一番。今年的“陇端节”,却是孟村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为欢迎远方的客人,孟村美丽的壮族姑娘将乡亲们前几日赶制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来,敬献给各路宾客。美丽的姑娘让远来的壮族小伙情意绵绵,歌兴大发;醉人的酒歌令来宾开怀畅饮,翩翩起舞。
民俗作文 篇2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民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年饭。人们吃完团年饭后,就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民俗。
民俗作文 篇3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多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出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
年的春节虽然过去了,但有些是让我们回忆至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文章,看看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吧。《北京的春节》,不言而喻,介绍了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展现的是老北京那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如:守岁、吃饺子、贴倒福、放鞭炮、焚香祭祖等。透过这些民风民俗中,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老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那丰富的民俗,反映了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被称为“活化石”的藏戏艺术,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四百多年,以其戴着面具演出;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的特点,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剧种——藏戏。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犹如一朵盛开在雪域高原的雪莲,深深的扎根在藏族人民心中。
从《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个问题文题中,我能感受到中华民居的丰富多彩以及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确,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就像本文中的客家民居、傣族竹楼,以及其他地方而享誉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民居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国民居是中华文明宝贵的遗产,体现了各民族的智慧和深厚文化底蕴。作为古代艺术的精华,它是我们的骄傲!
提起和田,我们可能都知道那是古绸思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维吾尔族而载歌载舞的场面。让我们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族》这篇课文,感受他们的精神和风貌吧。他们热爱土地、向往美好,打磨边缘恶劣的自然环境扼杀不了他们的爱美天性,艰苦的生活条件踌就了他们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有了这样的性格追求,相信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学了这单元,我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正如本单元介绍的那样:老北京的春节有着传统而独特的习俗;藏戏有着戴面具演出的特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豁达乐观的性格。
今后,我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当中。
民俗作文 篇4
二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绕过几个坐在胡同里咿呀学语的小孩,我怀着一种紧张却又愉悦的心情,不由加快了脚步。
这是一栋小平房,不过两层高,屋顶上灰黑的瓦片整整齐齐的斜放着典型的江南人家。推开门,陌生而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在厨房帮外婆打下手的妈妈迎声为我介绍七大姑八大婆,嘱咐我要好好陪他们聊天谈心。
这时,正在后院玩的表妹唤我一起去扫地,美曰是什么除旧布新,其实就是一群小屁孩拿着扫帚漫天飞舞。我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群魔乱舞。
看
他们一舞起来就忘情了,疯狂了,没命了!五六个小萝卜头使劲挥动着比自己高两个头的扫帚。不协调的抖动,是疯狂的舞姿;口中的念念有词,是降魔用的咒语;红彤彤的小脸蛋儿,则是新年新气象的象征。
疯够了,闹够了,小萝卜头们在我带领下服服帖帖的进了屋,当初放在角落的圆形大桌子被挪到了中间,几盘放在红色高脚碗的冷菜静静的望着我们。妈妈!我要吃鸭舌!小表弟一下子窜上了座位,要外公先坐你才能上去哦。温柔的姨妈对表弟眨眨眼,表弟的脸瞬间烧了起来:对对,外公要先坐的,我才不当长胡子外公呢!一屋子其乐融融的笑声仿佛能掀动屋顶,这,就是家吧,我悄悄对自己说。
年糕是年夜饭的打头阵,由外婆亲自下厨,长长扁扁的年糕被切成细细一条,与包菜,肥肉同炒,末了再洒一把胡椒粉。那味道真不是盖的:自家年糕的米香混着胡椒粉的泼辣,让人食欲大增。
忽然窗外一声爆竹划破天际,小表弟边啃鸭舌边含糊的背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胡子外公疼爱的捏捏小表弟的脸,又夹了一筷子鸭舌放入他的碗中。电视中春节联欢的节目与爆竹的燃放声以及亲人们四处洋溢融为一体,热闹中确实有那么几分嘈杂,但那声音似乎让人讨厌不起来,似乎更有一种沉淀千年后心静如水的安全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翻页,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也会做一些群魔乱舞,而我们也会老到坐在房间与年轻一辈谈天论地,但过年给我们,给中国人带来的心悸与感动,是永远藏在心底,永远也忘记不掉的。
仿佛我的耳边又传来那几个孩子的学语声:四月四,做做四,五月五,过重五
民俗作文 篇5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主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大米制品种类繁多,如米饭、米糕、米粥、米团、米面、糍饭、汤圆、粽子等;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馒头、包子、面条、烙饼、馅饼、饺子等都为日常喜爱食物,其他如山东煎饼、陕西锅盔、山西刀削面、西北、华北抻面、四川担担面、江苏过桥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风味食品。
菜肴
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别。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
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洋洋大观。
八大菜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气候、物产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饮食原料、烹饪方法、口味爱好也不同,因而形成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地方菜系是在地方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每个菜系都融合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菜肴特色。如北京菜,就是融合满、蒙、回、汉等民族菜肴发展起来的菜系。一个主要的菜系,往往又派生出几个分支,如粤菜就有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中国的大菜系究竟有多少?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四大菜系说、八大菜系说,也有十大、十二大菜系说。其中公认的有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苏菜,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京菜、沪菜、闽菜、湘菜、浙菜、徽菜等。
“川菜”是四川菜系的简称,以成都风味为正宗,还包括重庆、乐山、江津、合川等地方菜。川菜选料讲究,操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鸡、鸭、肉类多,鱼类较少。素以豆瓣酱、糟辣椒、花椒、红油、蒜泥、陈皮、香醋为主要调味品。口味的基本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具有浓厚的四川乡土气息。主要调味方法有干烧、干煸、鱼香、酸辣、椒麻、怪味、红油等。传统名菜有樟茶鸭子、香酥鸡、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怪味鸡、干烧鱼翅、干煸鳝鱼、鱼香肉丝、回锅肉等。
“鲁”是山东菜系的简称,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其特点是选料考究,刀工精细,调味适中,工于火候。烹调技法以爆、炒、烧、炸、熘、焖、扒等见长。调味中多咸、鲜、酸、辣、五香、酱香、葱香、蒜香等味。色泽上讲究明汁亮芡,擅长用糖色调色,故菜肴色彩鲜艳,多呈金黄色或枣红色。传统名菜有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德州扒鸡、奶汤鱼肚等。
“粤菜”是广东菜系的简称,由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发展而成。其基本特点是选料精细,原料和调味品种类繁多。动物性原料除鸡鸭鱼虾外,还擅长使用蛇、狸、狗、猴等野生动物。烹调技法上吸取了西方菜肴之特长,擅长煎、炸、炒、焗、炖等。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著称。传统名菜:烤乳猪、盐焗鸡、脆皮鸡、蚝油牛肉、生炆狗肉、豹烩三蛇等。
“苏菜”是江苏菜系的简称,是由扬州、南京、苏州等地的地方菜发展形成的。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配色协调,造型美观逼真。以烹制河鲜、湖蟹、菜蔬见长。烹调方法擅长炖、焖、蒸、烧、炒等,着重用汤,讲究原汁原味。风味特点是清鲜、滑嫩、爽脆,肥而不腻,淡而不薄。传统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松鼠桂鱼、荷包鲫鱼、拆烩鲢鱼头、脆鳝、凤鸡、煮干丝等。
民俗作文 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乡的风俗是喜庆的,热闹的,但众多的风俗中,我最喜欢的还要属春节。
说起春节的来历还挺有趣味呢!小时候就听爷爷给我讲说,古时候有个名叫年的怪兽,头上有一对触角,十分凶猛,每当到了春节的除夕夜,这个怪兽便出来吞食牲畜,伤害人们。大家都拿它没有办法,十分畏惧。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于是有一位老人在除夕这天晚上敲锣打鼓,贴春联。年兽十分害怕,荒忙逃跑。原来,这怪兽怕红色和响声。从那以后,每年除夕夜晚人们都会在自家门口放烟花爆竹、贴春联。
春节的风俗有很多,其中一项也是最重的项,就是吃团圆饭了。每当这时,无论常年奔波在外的游子,还是移居他乡的工人,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吃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人们举杯大笑,忘掉一年里的烦恼。
放爆竹烟花是孩子们的最爱的活动了。那"噼里啪啦"的几声,天空中便出现几朵"花",虽然没有真正的鲜花那么艳丽,但是也有绚丽与烂漫。天空中的烟花盛开了,一阵欢呼声,孩子们又蹦又跳。
家家户户门窗上这些红色的春联,为过年又增添了几分年味。
家乡的风俗,是一份温暖又持久的回忆。
民俗作文 篇7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俗作文 篇8
3月1日,神奇小队在吴山广场河坊街举行了“火红楼道火样情,中华文明我继承”的活动。一开始,大家一起聚在一起,注意力都不在寻访上,而是对着一些玩具出了神。但走在何坊街上,各处商埔林立,到处都有新奇的玩意,走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发现了桂花酥,只见两个正壮年的男子,一人一锤的在捶打桂花酥,越打越薄,不会儿一块桂花酥就成了,在我们不停的要求下,他们让我们也参与捶打桂花酥。我们一个一个轮流,你捶一下,我捶一下,一块桂花酥就完成了。
接下来,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吹糖人的老爷爷,我们看到了一些带颜色的麦芽糖,在老爷爷的手下听话地变成了一只只羊、一只只鸡,以及各式各样的动物。老爷爷说这是他从他师傅那学来的,要吹成小动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吹的气不能太大,太少了,要均匀的控制。然后他说可以让我们也试一些简单的吹法。陈书颢想吹一匹马,但是因为难度太大,老爷爷让他吹成了一个葫芦,哈哈,他还为此不高兴呢,但这传统的手艺也不是我们一学就会的呀,吹成一个葫芦已经不错啦。
传统的文化还有很多很多,等待着我们去慢慢发现,并继承它们,让这些传统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去!
【民俗作文汇总8篇】相关文章:
1.中秋民俗作文
2.叙写民俗作文
3.新年民俗作文
4.民俗村
5.民风民俗随笔作文
6.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7.满族的民俗作文
8.春节民俗作文
9.安徽民风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