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民俗作文

2021-03-22 民俗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节日民俗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节日民俗作文 篇1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节日民俗作文 篇2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沃富饶的坝子,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的河谷坝区,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东、金子、双江等30多个县区。根据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人口有114.21万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 “百夷”、 “伯夷”等。

  傣族人过去自称为“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傣”有两个含义:一是“谷仓”,古时候傣族自称“滚傣”,意为“谷仓人”,见面则以“毫丁傣”(意为谷满仓)相问候祝福;另一种解释是,“傣”即傣语中的“犁”的谐音,傣族自称“滚傣”,意即“犁田的人”。两种解释都说明傣族的族称与水稻有密切关系,是一个水稻民族。傣族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属傣泐支系,讲傣泐方言;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属傣那支系,讲傣那方言;居住在景谷、双江、耿马等地区的傣族,是傣泐与傣那两个支系的结合部,故通用两种方言。傣文属拼音文字,主要有西傣文和德傣文两种。西傣文又称傣泐文,主要通用于西双版纳地区;德傣文又称傣那文,主要通用于德宏地区。

  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傣族语“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樟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削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人碗中,冲人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青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

节日民俗作文 篇3

  我们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老人也应该有老人节。但是你们知道老人节是什么时候吗?告诉你吧,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今天是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这让我想起了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吃午饭时,奶奶要我喝白菜汤,我不耐烦地说:“我不喝,难喝死了!”妈妈当时狠狠地批评我,说我怎么能这样和奶奶说话?太不尊敬老人了!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想想才觉得自己做得太不对了。

  下午一放学,我到奶奶家去看奶奶,去到奶奶家,原来爸爸妈妈早到了,正在做晚饭,我放下书包,跑到奶奶身后,“奶奶,今天是老人节,我来给您按摩,好不好?”说完,我挽起袖子,用力地按起来,我还不时地和奶奶说说话,聊聊天。不一会儿,我的手渐渐没有力气了,“这么多年来,我曾经经受了多少苦啊,现在儿女都孝顺,我也安心了”奶奶平静地说着,此时,我不觉得累了,反而还帮奶奶做了很多事。是啊,奶奶辛苦了那么多年,也应该享享清福了。

  日常生活中,我还是经常主动去尊敬老人。比如每次在奶奶家吃饭的时候,奶奶到饭桌旁边时已经没有座位了,每到这时我总会站起来请奶奶坐下。奶奶夸我真懂事,当时我可高兴了!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豪呢!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到了“九九重阳节”,这是我们孝敬老人的节日。我在这衷心祝愿全世界的老人节日快乐!

节日民俗作文 篇4

  旧俗由来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民间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选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立冬食补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南方热补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北方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节日民俗作文 篇5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民俗节。一听到这个消息,全班同学都不禁欢呼雀跃起来,教室里好不热闹。

  我们班选择的城市是海南三亚,三亚是一个阳光充足、物产富饶的城市,体验活动是保龄球。这个保龄球跟平常的保龄球可不一样,而是用三亚特产椰青做的。同学们在椰青上画上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画,还在A4纸上画了印象中的三亚,然后悬挂在教室里,大家自己动手,把教室打扮得美轮美奂。

  民俗节活动丰富多彩,有剪纸,有新疆舞,有射箭和猜灯谜等。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402班的盲人投球。我和几个好朋友排了好久的队,终于轮到我了。我心里又紧张又兴奋,旁边的志愿者给我们戴上眼罩,眼前一下子变得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此时我心里忐忑不安,怀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我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前挪。因为不确定篮筐具体在哪个位置,我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我赶紧调整好情绪,向左移了一步,没有摸到。又向前移动一小步,咦,这里怎么有个空的东西?应该是篮筐吧,我把球投了进去,耶,成功了!我松了一口气,像卸下了千斤重担。

  就这样,一个游戏一个印章,等我集齐八个印章,就箭一般地冲向室内体育馆换美食啦。刚刚进门,美食的香气就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每个摊位上都摆着琳琅满目的食品,有好吃诱人的糖葫芦,有热气腾腾的牛肉粉丝,有憨态可掬的雪人蛋糕……但最好吃的就是那胖乎乎的“小老鼠”,那是503班的美食,还没开始做呢,外面就排起了长龙。师傅先把一个糖团搓一搓,再用吹风机吹吹,边吹边用手捏,最后一只栩栩如生的“老鼠”诞生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真让人回味无穷。

  民俗节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期待着下一年民俗节快点到来。

节日民俗作文 篇6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清明节、春节、中秋节等等,其中春节最为隆重。这是个家家团圆的日子,人们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春节前家家要准备好丰盛的年货,所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忙得不亦乐乎!

  寒假没过几天,我跟奶奶回丰惠老家,因为奶奶要准备过春节的年货去了,我也期盼着帮她一起准备。

  这天,奶奶说要做八宝饭和蛋饺了,这是奶奶每年必备的年货,也是她的拿手菜,我兴高采烈地和她一起忙活开了。做八宝饭的材料有很多:桂圆肉、莲子、豆沙、橘饼、枣子、糯米、板粟……因为原料多,八宝饭也因此而得名。开始做八宝饭了,我们拿来一只碗,在上面涂上一层猪油并洒上白糖,然后把准备好的糯米放在猪油和白糖的上面,再在糯米上涂一些豆沙,最后把桂圆、莲子、枣子等其它材料均匀地撒在最上面的那层。最后的工艺是放到锅里把它蒸熟。这样,一碗香喷喷的八宝饭大功告成了。

  做好八宝饭,我和奶奶又开始做蛋饺了。做蛋饺的准备工作是先要把蛋打好,把肉剁碎并放好调料。等油锅好了,奶奶用勺子舀了一勺打好的蛋,放进油锅里均匀撒开形成蛋饼,接着用筷子取了一些肉放入撒开的蛋饼上,再用蛋饼包住肉,做成了饺子的形状,等蛋饺熟了取出,这样一个蛋饺做成了。奶奶让我也试试,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打好的蛋,照奶奶的方法开始做了,可怎么也包不住肉,做不出饺子的形状。这时,奶奶告诉我,要尽量把蛋饼做得大些、均匀些,包肉的时机要掌握好,我再试了几次,边做边琢磨,终于成功了。没想到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每件事都要用心和动脑筋去做。

  我喜欢过春节,喜欢春节欢庆的气氛和浓浓的年味。

节日民俗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了,已经习惯了在早上看新闻的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视,今天新闻节目上的互动话题就是"端午",主持人也是微笑着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在家乡里过端午时候的事情。

  说到端午,其实自己并不怎么熟悉,而且我总觉得北方对这种节日好象并不象中秋节那样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较重视一些,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么说来,这个节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怀旧的色彩,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好象端午是唯一的一个纪念古人的节日?看来,中国人确实是对古人很是尊重,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吧。

  早上,下起了雨,好象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是有雨,雨水很舒服,尽管没有带任何的雨具,想想难得在这种天气里感受到这么清凉的空气,不禁抬头深呼吸了几下,真是舒服,雨天的空气就是最纯净的,手机上早上收到了朋友发来的祝愿,也为自己的心情上添加了一抹美丽,今天一出门就是这种温馨,想想一天都是美好的心情吧。印象中,以前是写过很多关于雨天的文章,很喜欢雨天的感觉,雨水轻轻飘落下来,仅仅打湿了自己的头发,反而体会到了一种春风的感觉。

  今天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中看到了一幅漫画,雨天中的风景,看到这个时候,第一的印象就是一个安静的心情,因为在雨天中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欣赏到风景的,雨天中的风景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不仅要去接受这雨水中的朦胧还要接受这雨水中的泥泞,而这些一旦进退到自己的视线中成为了风景时,就会忘记所有的泥泞,就好象是端午的粽子一样,想想,都已经好象闻到了扑面的香味了。

  端午的雨水中,祝愿每一个人都温暖。

【精选节日民俗作文7篇】相关文章:

1.民俗节日作文

2.节日民俗作文

3.【精选】节日民俗作文4篇

4.精选节日民俗作文4篇

5.精选节日民俗作文九篇

6.精选节日民俗作文10篇

7.精选节日民俗作文四篇

8.【精选】节日民俗作文四篇

上一篇:陕西的民俗作文 下一篇:民风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