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5-19 民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节日,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这个节日流行在大新县的下雷、雷平及宝圩一带,但影响扩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正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糍粑、年米、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奠,州官也必身着官服,率众顶礼拜祭。1949年以后虽不举行供祭。但纪念活动依然十分热烈,有演戏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狮的,等等。

民俗作文 篇2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用什么工具吃饭啊?你们肯定不假思索的就回答我:“筷子呗!”可是,你们知道筷子的来历吗?你们知道筷子的制作方法吗?你们知道筷子有哪些寓意吗?哈哈,答不出来了吧。上周末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手工制作筷子的活动,也做一回骄傲的“大国工匠”。

  筷子,起源于中国,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吃饭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上方下圆,表示着“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看似一双普通的筷子,却承载了古人赋予的如此之多的人生哲理,小筷子里有大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

  老师简单讲过之后,便发给我们每人两根黑胡桃木的细木条,一个模具和一把刨子。首先要把细木条刨成筷子的雏形。两人一组,一人固定刨子一人刨,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磨具移动而变形或者不小心刨到手。第二步是打磨,打磨是对木坯表面进行再处理。用来磨筷子的砂纸有三种,颗粒由粗到细。先用颗粒粗的砂纸磨平,然后再用较细的磨形状,再用最细的砂纸将筷子打磨圆润、光滑。最后一道工序是上油。筷子上油最重要的作用是隔离外部细菌,形成一层保护膜,同时也使筷子更加美观。制作筷子所用的油漆都是植物萃取的,对人体并没有任何伤害。涂油的时候要均匀,两头也要涂上,涂好之后自然晾干,一双筷子就大功告成啦。

  芬芳清香的木材,雪白飞扬的刨花,小小的木工房里一派温馨热闹的景象。可是说着容易,做着难。我们这些“小木匠”费尽心思做出来的筷子不是一根长一根短,就是一根粗一根细,还有的小朋友因为打磨的工序没有做好,被筷子上的木刺伤到了手。原来,做一双小小的筷子要这么麻烦。两根不起眼的小木棍在劳动人民的手中变成了精巧的筷子,这是我们国人智慧的凝聚。它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求,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习俗承载着文化,像一条流淌着的大河,绵延了几千年。浸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也要努力将这些即将消逝的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民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在福清。那儿山清水秀,人们生活美满。而家乡的习俗和小吃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赞不绝口:清明节吃光饼、冬至吃番薯丸、春节吃海蛎饼……其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春节时吃的海蛎饼了。

  海蛎饼由面粉、海蛎、胡萝卜丝、瘦肉、紫菜做成。入锅炸完之后,外皮金灿夺目、香脆可口。里面的馅料呈金字塔状,上层的.海蛎、瘦肉,柔嫩多汁;下层的胡萝卜丝、紫菜清爽美味。一口下去荤素搭配、海陆俱全。那味道,神仙走过都要停下尝一尝。

  春节期间,福清很多人家都会炸海蛎饼,这成了福清特有的习俗。春节期间,你若去福清乡下,便能听见那不绝于耳的噼噼啪啪的炸海蛎饼声和烟花爆竹声。我们家也不例外。只见外婆将油倒满了锅,拿出了一个铁制带柄小圆铲,将面糊均匀地涂抹在上面。然后又将红宝石一般的胡萝卜丝放于底下,再将褐色的紫菜放在上面,接着将海蛎和肉放在上面。这海蛎可是整个海蛎饼的点睛之笔,没了它,海蛎饼定会失掉一半的美味。这海蛎必须用刚刚捞上来的新鲜海蛎,只有这样,海蛎饼才会那么鲜、那么香。最后再涂上一层面糊,入锅用中火炸10分钟左右便好了。可10分钟对我来说却很漫长,我像只馋猫似的不停地在油锅旁转悠,等着做第一个吃海蛎饼的人。海蛎饼终于出锅了,我一口咬下去,香软的海蛎在口里慢慢融化,再加上香脆的皮,美味至极,一股香气直沁心田,简直比山珍海味还好吃呀!

  说起海蛎饼,还有一个传说呢!当年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海蛎、番薯粉混合加水然后炸成饼吃。这便是海蛎饼的起源。可见我们福清的海饼还是小吃界的“长老”呢!

  我爱我的家乡,爱那可口诱人的海蛎饼。

民俗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特色。今天,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萧山的民风民俗吧!

  麻糍——俗称麻团。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只吃过麻糍,可没看见过麻糍是怎么做的。每年的冬至,每户人家都要做麻团,因为吃了麻团之后,就意味着我们又长了一岁。

  今年冬至回到老家,我终于看见麻糍是怎么做的了。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的时候,隔壁的四奶奶来串门了,告诉我们他们晚饭后要“搓麻团”。奶奶说等会儿带我们去看看,让我去见识一下麻团是怎么做的。妈妈很兴奋地说她小时候家里每到冬至前夕或者家里有喜事时,都会有“搓麻团”的风俗习惯,那时妈妈和她的姐妹一起围着大人们“搓麻团”,等待享受这糯糯的、香喷喷的麻糍,这是妈妈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饭,兴高采烈地跟着妈妈和奶奶,来到四奶奶家里,看见灶上的锅里正烧着水,不过一会儿,水就开了,只见四奶奶把半脸盆水的糯米粉全部倒了进去,用一双筷子不停的搅拌,这时锅里的粉都像橡皮泥一样一块一块的,我问奶奶这是在干吗,奶奶说:“着叫作打欠头。”奶奶说着,拿起铲子把它们捞到脸盆里,然后放上几碗粉,最后用双手不停地把它揉成团,直到粉团有点韧性为止四奶奶教我把粉团搓成长条,然后把它截成乒乓球大小的一个个球,放在手心里,用两手把它搓圆,再放到水里去煮,直到一个个圆球浮出水面为止。最后一步,在一个盆里撒上黄豆粉和白糖,把圆球捞起来放进去,然后不停的旋转,直到圆球上裹满为止,香喷喷的麻糍就新鲜出炉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颗就吃,好香好烫呀!

  这就是我们萧山的民风民俗之一。

民俗作文 篇5

  今天,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茅洋,刚一下车,我们就沸腾起来了,在这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好日子里可要好好地玩一玩。

  茅洋的民俗文化村,可让我开了眼界,不但有各类奇形怪状的巨石,还有风格独特的低碳平顶楼房,还有争奇斗艳的野花,使我们深深地陶醉在了其中,还能感受到丝丝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我们首先来到了茅洋的象山十六碗,还没进门,就有一股凉气钻入我的心中,那感觉,仿佛我漫游在凉凉的海中,听说,那儿冬暖夏凉,是个避暑的好地方,今年暑假,来这儿的人特别得多,熙熙攘攘,人山人海,隔几分钟,来一个旅游团,都是来吃“茅洋十六碗”的,店里面还有一个矿洞,这也是“氯石矿”这个名字的由来,洞内呼出一股一股的凉气,是那么清新。

  吃好饭,我们来到了攀岩烧烤区,里面一点儿也不热,在洞里比洞外凉快10几度,里面吃烧烤的人特多,可惜我在十六碗已经吃的饱饱的,只能看着别人享受了。

  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万人坑,看着里面的一堆堆白骨,想起了我们以前被日本帝国主义欺辱的场面,仿佛当年的惨事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悲愤,我们应该振作起来,不要让这种事再次发生。

  这次茅洋之旅,是我深刻难忘。

民俗作文 篇6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湘乡民俗大观园吧。

  一、湘乡蛋卷

  只要再湘乡吃过酒席的人,就一定品尝过那香气扑鼻,味道鲜美的湘乡特产——蛋卷。毛主席曾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提到过湘乡的蛋糕席,那是一种普遍的宴席,蛋卷则是上面的主菜。蛋卷的制作方法是:现将剁碎猪肉和红薯淀粉按7:3的比例搅拌,然后把鸡蛋和佐料放进去,做成原料,放在蒸笼里蒸,大概蒸五分钟后,再将蛋汁均匀泼洒在原料上,蒸熟切成块,蛋卷就做好了。蛋卷还有一种做法:将鸡蛋搅拌好,再倒入已烧热的锅内,摇匀成一张很薄的蛋皮,再把上面提到的原料放在蛋皮内,卷成圆柱体,蒸熟后,切成卷,那香喷喷的蛋卷就做好了。我最喜欢吃的是刚出笼的蛋卷,咬一口,满口流油,真是美味极了。

  二、比灯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传说,有一个猎人出去打猎时,不小心把玉皇大帝派来的伸鹅射死了。玉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就命令天兵天将到人间放火。有一个善良的仙女偷偷将消息告诉人间,大家就在这晚大点灯光,玉帝中计了,收回了成命。以后每年都大点灯火。旧社会常有宵禁,唯独这晚不禁,叫做放夜,逐渐演变成了比灯。起初是孩子跟孩子比,看谁的灯笼有趣,人慢慢的增多,形成了庙与庙比村与村比,河这边与河那边比,比谁的灯多亮大,时间长。有的人甚至整堆柴献出来烧也不可惜。1986年潭市镇比灯,充分利用电气化,灯光映红了半边天。

  湘乡还有很多敏风民俗,如送财神,舞龙灯等。每个地方的民俗都有不同的特点,等着我们去发现。

民俗作文 篇7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江西也有着与这边不一样的过节风俗!

  我们过节吃的年夜饭是用自家种的大米做的,饱满粒大。我们还要吃饺子、汤圆,用意是团团圆圆;饺子里会放少许糖,用意是这一年的日子过得甜美;还有一种“长寿果”,大多是给老人吃的,是在饺子里放些花生,用意是健康长寿。我们还把饺子和面条一起煮,饺子包的像元宝,名叫“金针穿元宝”。

  过年时我们还要贴对联、贴年画、拜祖先、敲锣打鼓......但最开心的还是我们这些晚辈了,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也表示了长辈们对晚辈新一年的祝福。我们还要到亲戚家拜年,不过,我们要送礼物,都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临走时,主人便会取出自家大桔,意在互赠吉祥。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程序中、在孩子们收到压岁钱的喜悦中、在人们吃年夜饭的快乐中渐行渐远。这也明显地展示了中国文化风俗的魅力!

民俗作文 篇8

  微风轻拂人们的脸庞,旁边的树叶沙沙作响,几声犬吠变得异常嘹亮。

  一大群人严肃地站着,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衣着奇特,手拿钢叉,寂静的环境,仿佛从来不曾热闹。只见一团团火花在空中飞扬,像一朵巨大的花在天空中绽放,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红色的火花像鲜花一样,是怒放的笑容;像柳条一样,是灵动的腰肢;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但是,看!一踩起来就嗨翻了,发狠了,忘情了!百十个兴奋至极的人们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接二连三迸发出热烈的火花狂舞在你面前。像流星一样,是闪射的身影;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好一场双峰炼火!

  这情景,这气势,整个场面都是那么火烈、那么热辣、那么激情。正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浩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阔。

  好一场双峰炼火!

  每个人都疯狂地手舞足蹈,都兴奋地开怀大叫,都乐此不疲地左奔右跑。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命力。它震撼着你,灼烧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感受到一种从未感受到的力量美!

  好一场双峰炼火!

  他们的声音在天际荡漾,直冲云霄,气冲斗牛。他们的声音撞到树上,树也被逗笑了,一直沙沙笑个不停。声音飘落在小草上,小草也情不自禁开始扭动自己的身躯。

  愈踩愈烈!人们的心都放飞在这热闹的黑夜!愈踩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动作和夜色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好一场双峰炼火!

【【必备】民俗作文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1.【必备】民俗作文汇编九篇

2.【必备】民俗作文汇编9篇

3.【必备】民俗作文汇编5篇

4.【必备】民俗作文汇编8篇

5.【必备】民俗作文汇编六篇

6.【必备】民风民俗作文汇编8篇

7.【必备】民风民俗作文汇编六篇

8.【必备】民风民俗作文汇编5篇

上一篇:民风民俗作文 下一篇:春节的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