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俗作文

2022-02-25 民俗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东民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东民俗作文 篇1

  在我们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课本上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山东的节气风俗习惯。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立春、夏至和立秋的风俗。

  立春里的风俗最好玩。在山东的各地都有“咬春”或“尝春”的习俗。在农村,很多人认为,立春的时候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春天睡懒觉、赖床的习惯。在临沂地区的一些农村,立春这天人人手里拿着一个生萝卜,待立春时刻到来的那一瞬间,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咬下萝卜。据说谁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因为我到现在还真没听说过有那一个人真是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呢!

  而“尝春”类似刚才说的“咬春”,只是吃的是春饼和春盘。这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杜甫的诗里说“春日春盘细生菜”讲的就是“尝春”。不过现在人们已经用面条、饺子代替了春饼、春盘。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都要吃面条,俗称过水面。谚语里都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不过,在山东也有的地方在夏至时煮新鲜的麦子吃。

  而到了立秋这天,山东南部的地区的儿童比赛采集楸叶或桐叶,剪成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边,或佩于胸前。山东在立秋后,天气仍然很热,但一些地方的人们却忌讳在立秋洗澡,他们认为立秋洗澡不吉利,会长痱子或者拉肚子。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天天洗澡,也没有拉过肚子,或许这和某个历史故事有关吧。

  这就是我家乡山东的风俗。

  山东民俗作文 篇2

  海阳过年扭秧歌,分为大架子秧歌和小架子秧歌两种。“大架子秧歌”代表了海阳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主要流传在海阳东部和南部地区,“小架子秧歌”流传为海阳西北部地区,除打击乐伴奏外,还配有唢呐、笙、笛等乐器。舞蹈动作不多,以跑阵式为主,俗有“跑秧歌”之说。

  二月二日龙抬头。海阳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龙,谓神虫,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愿粮面用之不尽。威海、龙口等地,以成串的圆形色布挂在小孩的帽子上,称小龙尾;

  五月初一是海阳五猖庙会的日子会有祭灶神的仪式。

  海洋的渔民风俗:

  海规

  “祭海”:除夕之夜发纸时及正月十三日,渔民到海滨摆供品、鸣鞭炮、焚香纸,虔诚叩拜。

  “记风”:渔民凭经验牢记牢记刮大风、降暴雨的时间,以此预测百日后的风情。

  “祈风”:正月二十五日为龙风日,渔民多以此日的风向,卜测海上收成,并烧纸、焚香、叩头,祈祷“顺风行舟”。

  “送船”:新船下坞后船主择“黄道吉日”,在船头设供品、点蜡烛、焚高香、烧黄表,敲锣鼓、鸣鞭炮、行大礼。船主执朱砂为新船点晴、开光,船头披彩,桅悬红旗,抬船人喊着“百事大吉、波静风顺”号子,送船入海。

  “上网”:每年初出海时先把一冬修整的网具分盘在海岸,在锣鼓鞭炮交响声中。渔民抬着网具,喊着号子,徐徐登舟,将网一节一节地盘入船舱,行礼祝福。

  “出海”:出海之前宰猪一头带皮烫剥,把整猪供奉于船头,在锣鼓、鞭炮中,升起彩旗。祭祀毕,将猪开膛、剔骨,切为大块,炖成“丰盛肉”,渔民饱餐畅饮。外人遇上船员会餐不须谦让,自斟自食。

  “祭龙王”:渔民首次出海验网捕到之鱼熬熟盛于盘中,奠酒浆、焚香纸,祈祷龙王保佑海上平安。

  海忌

  禁说“漏”、“翻”、“扣”,要说“明”、“转”、“划”或“划过来”;出海不说远“远”、“近”,要说“高”、“低”;卸完鱼、虾,不说“卸完”、“没有”,要说“满了”;帆要叫“蓬”;饺子煮碎了要说“挣了”;“打官司(灌死)”要换言“告状”;绳子断了要说“升了”;“初十”(触石)以“俩五”代替;东西碎了禁说“碎”,要说“笑了”;碰到鲨、鲸等老鱼,不能直呼其名,要称“老人家”;行船时,严禁吹口哨说笑话。勺子、饭碗不许扣覆,筷子禁止担在碗上吃完饭要将筷子向前猛趋以示行舟快而无阻;严禁妇女跨船头不准在船头上大小便。

  山东民俗作文 篇3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山东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山东也有许多举世闻名景点:济南的泉、枣庄的水、青岛的海、烟台的仙、威海的岛、泰安的山,都无不让人拍案称绝。山东还有许多特色,饮食小吃、戏曲文化、民间工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东的饮食了。山东菜,就是鲁菜,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山东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

  山东的主要特色小吃有:蒙阴红烧兔子头、沂水油炸山山牛、广饶肴驴肉、沂水豆油炒姜芽、临沂油炸知了鬼、沂水大锅全羊、沂水塌煎饼、沂水塌包、沂水油煎白鳞鱼、清油盘丝饼、油旋、八批果子、玫瑰糖炸糕、龙口肉盒、芙蓉烧麦、潍坊火烧,鸡鸭和乐,朝天锅。德州扒鸡、禹城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莱芜方火烧热豆腐、莱芜香肠、博山酥锅、利津水煎包、单县羊肉汤、曹州耿饼等。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我是非常爱吃山东饭的。每次回到老家,一定会让妈妈爸爸带我去山东菜馆吃顿山东饭,饱饱口福。一到了菜馆,嘴巴就停不下啦,因为每道菜都做工精细,香味四溢,既美观又好吃,想着都能让人流下口水来。在山东,有一道菜家喻户晓、在餐桌上必点;也是我们家人最爱吃的一道,叫做“炸蛎黄”,现在在北京,偶尔还能吃到一两次,虽然北京和山东做的炸蛎黄是一样的,都是口味咸鲜,色泽金黄,外焦里嫩,但是,怎么吃也感觉北京做的没有山东做的好吃。真是想念家乡菜,也思念家乡啊。不过,欢迎大家都去品尝一下鲁菜,这可是四大菜系之首啊,不尝尝可是太遗憾啦,哈哈。

  山东民俗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惯。守岁的习惯,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惯。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山东民俗作文 篇5

  我住在一个美丽的城市——潍坊。那里不仅有各式的建筑、迷人的山水、诱人的土特产,还有远播海内外的风筝文化与和谐智慧的人民。

  潍坊之美,美在其景。

  潍坊的广场美。有风筝广场、人民广场、乐道广场、鲁班园、人民公园……每个广场、公园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风筝广场”雕刻着世界各国的参赛风筝和潍坊著名的小吃;“人民广场”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场地,一到夜晚,成了灯的海洋,喷泉在灯光的映衬下变得五彩缤纷,令人留恋往返;“乐道广场”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人们娓娓诉说着日军侵华的苦难历史;“鲁班园”在向我们展示着古老而传奇的“木工文化;“人民公园”以她那宽广的胸怀和醉人的绿迎送着四海宾朋。

  潍坊的河美。潍坊有著名的“三河”:虞河、张面河、白浪河。沿着焕然一新的虞河行走,每一个瞬间都溢满了美妙。一条古老的河,一条陈旧的河,当她流经人的智慧和真性情之后,便染上了现代人的哲思、气魄和美学,变得妙不可言。走在虞河,那仿古的山、那清澈的水、那精美的雕塑、那花红柳绿的景、对婀娜多姿的桥、那金黄柔软的沙、那妩媚闪烁的霓红灯,相互映衬,仿佛人间仙境。张面河是潍坊改造最早最快的河,只用了四十多天就竣工了。张面河虽无虞河之气魄,但她的优点是一般人一体会不到的。看惯了色彩缤纷的山水,若来张面河一游,你就会发现她有一种奇妙的美:巧秀、幽静,所以她成了人们放松、休息和娱乐的天堂。白浪河是潍坊的母亲河,有着美丽的传说,现在政一府正在全面改造,相信两年之后,一条水面波光潋滟、两岸美景处处的白浪河,就会融入人们的'生活。

  潍坊之美,美在其人

  社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人的进步。近几年,潍坊争创卫生城市,整个城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走在潍坊,你会发现人们更一团一结、友爱、文明了:一位老人过马路,会有一些陌生人主动向前搀扶;一个人捡了东西,会有许多人帮助查找失主;一户人家遇到了灾难,大家会主动慷慨解囊,帮其度过难关……“风筝搭台、经济唱戏”的指导思想,使大量外资投向潍坊,许多外企落户潍坊,聪明的潍坊人把这个小城市经营得更富了,也更酷了……

  潍坊之美,美在特产

  潍坊有两大特产:萝卜和风筝。萝卜是潍坊人喜爱的水果般的蔬菜,它味道好,又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潍坊人常说:“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比不上潍坊的萝卜皮”。潍坊又称鸢都,因为这里是风筝的故乡。潍坊的风筝制作历史悠久、工艺先进,一到春天,各式各样的风筝就会飞舞在蓝天之上,有凶猛的大鲨鱼、有快乐的小鸟、有张牙舞爪的老鹰……每年四月,会有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来到潍坊,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风筝文化,促进了潍坊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和谐交往。

  啊!美丽的潍坊,我可爱的家乡!

  山东民俗作文 篇6

  山东民俗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是传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其中,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还远及国内外;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既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山东腹地的家族习俗与民间信仰对周边地区的民俗传承有典型意义,可以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

  东部沿海地区以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民俗最为突出,渔业习俗又以日照、荣成、蓬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鲁东南地区具有山地特征的古代文化发祥较早,保留着较多的传统民俗事象。并且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新中国建立后,这些良风佳俗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沂蒙精神。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方言。山东方言统属“北方方言”,分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个大类。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地同属冀鲁官话,在山东省内属于比较易懂的方言。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地同属中原官话,方言比较难懂。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同属胶辽官话,又称胶东方言,最为难懂。各地方言又因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原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关于山东民俗作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5篇12-21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5篇)12-21

关于民俗作文12-18

民风民俗作文通用9篇09-04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08-31

关于民俗民风的作文12-21

民风民俗的作文通用15篇12-15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热门】12-24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精】12-24

【推荐】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12-23

春节民俗作文 节日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