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9-22 民俗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随着歌声,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xx龙年(是我的本命年哟)。今天有事大年初一,我们一家打算去拜年,这不,马上出发了!

  我们来到了小外婆家。一进门,外公和外婆就热情地款待我们,又是倒茶有事招呼我们坐下,我们呢,又是喝茶,又是说谢谢!可真是其乐融融啊!我们和外公外婆聊了会儿天,就拿出我们买来的礼物——敬酒和牛奶。我把礼物亲手送到外公外婆的手中,一串串祝福的话语就从我口中蹦了出来:“外公外婆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寿比南山,年年有余!”他们听了可是乐开了怀,两只眼睛都眯成了缝说:“哎呀,你们送我们这么多好礼,又有着一个嘴巴这么甜的‘开心果’陪我们过年,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这样吧,晚饭在我们家吃吧。”我们也不客气地答应了。(毕竟又不是外人)

  我们在晚饭上举杯欢庆,这过大年的,我决定了,我一定要和所有人干杯!我一次的和所有人干了杯。这一夜多么难忘啊!我耳边又响起了动听的歌曲——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愿你们也像我一样,讲礼仪!

民俗作文 篇2

  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民俗特点,比如:新疆民俗之新疆的传统婚礼,揭开新娘的盖头也是一个郑重其事的仪式,由婆家的女性长辈来揭开新娘的盖头。然后举行结婚典礼;云南的贝叶古乐,系西双版纳傣族古老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古今传唱的民歌乐、歌舞乐、赞哈乐三个大类。民歌乐,包括傣语称为甘哈嘿尚、浪笙、甘哈赛叮、哈蒿多、甘哈鲁玩等诸种。

  而我们这儿也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让我来讲一讲我的老家的除夕吧!我们老家是在临安,在这儿过年吧!就很有浓郁的地方的特色!我们这儿到了除夕,就非常的热闹,到处都是鞭炮声,‘碰,碰,碰……。’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带这满嘴的笑容。我当然也是笑不容嘴了,(哈哈)。到了晚上,我就更开心了。因为要吃年夜饭了,晚饭我要吃两次,因为第一次是吃奶奶家的年夜饭,第二次是吃外婆家的年夜饭,所以二次我都要省着点吃,不然的话吃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吃不下了。(哈哈),二次年夜饭都非常的丰富,我看得都眼花缭乱了,(哈哈),饭吃好了,接下来,就是收压岁钱了,我这次收的比较多,(哈哈)。到了晚上8点,联欢晚会开始了,这次联欢晚会我看的很快乐,到了12点我已经想睡觉的不得了了。匆匆得吃了一下夜宵,然后,匆匆的洗漱了一下,就上楼去睡了。这次除夕,我过的很开心。我们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民俗,希望它们能够传承下去!

民俗作文 篇3

  木制的隋圆型的窗户,高高胖胖的门槛,长方条的琴桌,八仙方桌两边摆着太师椅,琴桌上的木质灯架,灯架上圆圆的灯窝,点亮了漫长的乡村岁月,灯下母亲纳鞋底发出的“嗤啦”声依然在脑海里闪过。熟悉的场景勾起对儿时乡村生活的追忆。这是我最初走进河西民俗村最初的体验,仿佛时空倒转,我又走进那温馨的乡村岁月里。穿过长长的丹霞大道,走进红山口,感悟临泽乡村千百年来浓浓的民间民俗文化氛围,就从河西民俗村起始。

  催人的锣鼓点子从云雾里落下来,从旷野随山风穿越树林飘了过来,密集的锣鼓声催得我们还在丹霞大道上就脚步匆忙起来。车轮飞转,眼前飞檐翘角挂着大红灯笼的民俗村彩门映入眼帘,彩门口不是很大的小广场,满溢的人潮已经漫到周围的渠旁和裸露的土地上。

  欢腾的锣鼓打着激越的节奏,从外地赶来的摄影爱好者已经让航拍器腾空升起,退休的民俗学者党校老校长正在人群里宣布惊牛表演的次序。

  我刚找到一个高处作为拍摄的视角,惊牛的前奏表演就拉开了序幕。三支舞狮的社火队从红山口丹霞大道开始先来的接后来的,直到三支社火队到齐汇合在一起,迎接惊牛。惊牛在前,社火队在后,在惊牛的带领下一路敲锣打鼓来到民俗村前的小广场,掀开民间民俗活动惊牛的高潮,迎蒸牛娃子,两个穿着汉唐服饰一红一黑的宫廷卫士,高举高杆灯笼编制的福结杆在前引路,九个穿着牛头服饰的青年,拉起三辆河西乡村常见的大轱辘牛车装扮的花车前往路口迎接临泽乡村十二户家庭妇女蒸好的牛娃子。车把式检查了车毂,拿起膏油瓶往车毂上镐了些油,拿起钉锤敲打了敲打,圆车的议程也已完结。车队在前,惊牛其次,社火队敲锣打鼓紧随其后,紧接着民间献牛娃子仪式把活动推向新的浪潮。戏剧惊牛的演出燃爆了观众的激情,台上表演,台下欢声雷动,演出广场记着无处下脚,直好把飞行航拍器放飞在空中。丹霞大道红山口段人山人海,交通一度中断。台上紧锣密鼓的节奏像是惊醒了七彩丹霞,也惊动了祁连群山,惊醒了沉睡的梨园河,惊醒了河西的云天,整个表演场上开始沸腾。那是一个能让时间静止的晴朗的天气,惊牛表演着把自身放置于欢声雷动的海洋里,让曾经农家的生活细节演绎成民俗艺术的气场,撼动千万庄稼人喜悦的心灵。 民俗村四合院,院落瓦房飞檐翘角,全是明清的古宅,没有掺杂一丝现代建筑。灯笼和春联红得耀眼,映红了街门也映红了宅院翘翘的屋檐。念宝卷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念者声情并茂,听者鸦雀无声。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把人引入无我两忘的境界。四合院门外的大院里石碾石磨古香古色,白玉珠一般的元宵在十几口大铁锅翻滚,热气腾腾的元宵沽熬得蜜一样香甜,六千多人围到大铁锅前竟然井然有序,啖元宵,看惊牛、听宝卷、观秦腔,整个红山口,不,应该是整个梨园堡、七彩镇一带沸腾起来。夜晚,华灯绽放,几千条谜语引来了无数猜谜爱好者,猜灯谜成了临泽民间文化人一年一度欢度元宵佳节的盛大聚会……从一踏进民俗村开始,随便你抬脚走进哪座古老的宅院,你都会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过年气氛。

  在红山口,在梨园堡,在七彩镇元宵节是过年的收尾,元宵节是一种乡村的希望,是一种乡村的信仰,是一种乡村的习俗,是一种乡村的情感,更是一面乡村生活照古照今的镜子。对着这面乡村民俗生活的镜子,你可以在临泽人的脸上真切地读到今天这个有梦的日子。

民俗作文 篇4

  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民俗作文 篇5

  我喜欢过春节。因为我可以感受节日温馨的气氛,又可以欣赏美丽年画的艺术之美。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为新年而作的画,中国传统的年多采用木版套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线条单纯、色彩鲜艳、画面热闹,多贴于窗户和衣橱上,既增添节日气氛,又具有艺术气息。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简洁,有的繁杂;有的艳丽,有的朴素……而我最喜欢的是细腻而又朴素的年画,清新质朴,令人心旷神怡。

  春节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去“拜访”老家的老人和年轻人们作年画,看着他们认真地勾勒线条、刻板、彩绘,然后完成,我很开心!事后,我经常会向她们讨几幅年画,挂在房间的墙壁上,心里好生喜欢。每天,不是瞧一眼,而是伫立在那里,看得那么专注,那么入神……奶奶常说:“作年画啊,一定要心诚,只要心意到了,就什么都好了。”当时,我似懂非懂地随声附和,却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现在,我常问自己:我喜欢的仅仅是年画的热闹吗?不,不是,我心里很清楚,我是珍惜老一辈对我们最真挚、最深厚的祝福,是珍惜那些想象中的艺术气息。这是我一次又一次用心看才领悟出来的。

  家乡还有共赏年画的节日。这天,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街上人来人往,互相评论,赏析着年画。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我曾试图寻觅一个静谧之地来欣赏年画,但却找不到感觉。我发现我更享受的是融入这种热闹的气氛中。当我听着人们相互的祝福,盯着别人家门上的年画时,我终于感受到了:其实人们的热情、善良已然刻在年画里了,年画只有放置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形成景与情的高度和谐。其实,艺术品只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看,那些花、草、鱼、兽不正是他们内心期盼的一种体现吗?从这些画中,我领悟到了合家欢乐,其乐融融的寓意,体会出了家乡亲人之间亲密和谐的淳朴情感。他们期望着老人身体键康,期待着家庭和美、和睦相处。它的美,就是人们心灵之花的外现,它是生命力的`美,是艺术的美,是淳朴的美,善良的美!

  在不断地欣赏、体味、总结之中,我明白了:欣赏艺术之美不只局限于那种高雅静谧的氛围之中,越是民俗的东西,越是大众的,越是要在那种欢乐、和谐的气氛渲染之下,突显它的艺术之美与蓬勃的生命力。有时,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不只能以艺术的角度来评析,我认为更多的,则是倾听作者的心灵之声,感悟作者的心灵之美以及他们所传达的意境。这样的美,是质朴的美,是实在的美,才是最纯的美!

民俗作文 篇6

  春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祝这欢乐而又漂亮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认的扫房日,扫房日就是打扫我们的房间,这一天大家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间。

  腊月三十一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大家都在贴春联、挂灯笼。到了夜里,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而大大家有的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节晚会。大家还要吃团圆饭,团圆饭里有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气,不会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大家都去拜年,小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会有人给他们发红包。到了下午,就没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对了,拜年还要送饺子,虽然我们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饺子有什么含义。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开始营业了。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们大部分会聚在一起玩游戏。

  到了元旦那天,大家都跑到街上去看龙灯,街上非常热闹。街上有耍龙灯的、有敲鼓的、还有打锣的。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买东西的人家,都会在店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让耍龙灯的去他们家门口耍,还给他们买糖、买烟,为的就是让生意更红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们都去上学,慢慢就恢复到原来宁静的样子。

民俗作文 篇7

  周末,我们宝鸡日报全体小记者兴致勃勃的跟随老师参观了了宝鸡民俗博物馆。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宝鸡风尚”展区,展区以我们宝鸡的世俗生活为主线,将淳朴,求乐的日常生活用栩栩如生的蜡塑展示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小记者情不自禁的融入到生活的场景中,看,你也许此刻正在忙里偷闲、嬉戏打闹的元宵队伍中,也许你此刻正在锣鼓开道,炮火震天、踩高跷的齐天大圣、骑毛驴赶船的社火队伍中,转眼你又回到满窗纸花、喜庆丰收的大年中。儿时的小伙伴或者抓羊羊、或者翻绞绞、或者斗鸡、或者添方、或者打陀螺。好奇的我们一会看看这,一会摸摸那,时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最后进入省级非遗展区,主要介绍马勺脸谱,巨大的插翅马勺脸谱,1只大的马勺脸谱周围插了10长9短,共计19只小马勺脸谱,夸张的造型、细腻的纹样、鲜明的色彩,想象奇特,脸谱线条穿插变化,使得脸谱的忠奸善恶各具特色,将人物特点尽显脸上。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西府人生”展区,这部分以人生礼俗为主线,从人之初开始,到婚嫁娶、福禄寿展厅详细的介绍了西府人民一生的经历,主要分为现实生活和信仰两大部分,有好多听爸爸说都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像出生满月的落胎毛、钻曲联,挂长命锁,当天还要抱着满月的小孩出门“碰干大”来祝福小孩富贵长命、如意吉祥等等,最有意思的是给长辈祝寿的蜡塑,当你走到门口时,会自动感应播放祝寿的场景,鞭炮声响、礼仪开始,惟妙惟肖。整个展厅教育我们要孝敬尊长,珍惜生命,传承美德。

  最后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我们可以同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选武(岐人张)老师学画马勺脸谱,听老师讲马勺脸谱一般选择优质的桐木、柳木、桃木为原材料,它的图案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民间传说或地方戏曲中具有法力正义感的人物作为脸部造型,每一位小记者都专注的听张老师将画脸谱的步骤,先勾边,再上色。我们这一次画的是关羽,你看每位小记者手中的关羽,通红的脸颊、怒睁的双目,一展三国关羽的英雄气概。

  短短的时间,博物馆给我们展示了宝鸡西府淳朴而神秘的民间艺术,通过地域特色浓郁的木板年画、刺绣、剪纸、草编工艺品、皮影社火脸谱等,给我们小记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乡土民俗教育课。

  看完了这些,你对西府民俗知多少?

民俗作文 篇8

  客家民俗之“喊魂”

  客家民俗风情更是千姿百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客家民俗的“喊魂”就是其中一类。

  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区。屋前多有小溪、小河或池塘。有的屋前屋后是高头高坎或山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小孩易跌。一旦小孩跌倒,多数都会着惊。晚上孩子睡在床上,心脏常一下子跳动,使小孩口说梦话:我怕!我怕!有的哇的一声惊叫起来。这种情况,我们客家人叫“孩子着吓”。

  孩子“着吓”了,过去,家里的老人,主要是做奶奶的,就会用“喊魂”的方法,来使孩子平安睡好。“喊魂”的方法是:首先老人到小孩跌倒的地方,把魂飞魄散的“魂子”喊回来。如果是跌到河里(小溪或池塘),先将一块石头丢落河,口中念着:河里跌的不是××名,是石头哟!(如果是山边、路边、洼地则不必丢什么东西)然后面朝太阳,口中念:太阳公公保佑××乖乖,身体健康!满子归哟!满子归哟!满子东边跌倒东边归;西边跌倒西边归。最后用衫帕朝跌倒的地方把“魂子”帕着回家。到家后,将衫帕往孩子睡的床上打开,表示“魂子”已“帕”回来了。再往孩子的背部多次拍拍揉揉;往小孩的耳公尾上摸摸捻捻。口中说:耳公胆大,老哩做公太(女的说“婆太”)。这样的做法,要连做三朝(天),早晨、傍晚各做一次。这样就能给孩子压惊,小孩就会安眠善睡到天光。

  “喊魂”的做法,虽属是一种精神安慰,老人祈求小孩健康的一种渴望,带有迷信色彩。但从中医学的穴位按摩疗法的角度来看,拍揉小儿背部的心、肺等穴位,捻摸小儿耳朵,“耳为宗脉之所原”,它与人体的经络五脏六腑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拍背按摩能治惊悸、失眠、心烦、心神不安等;揉耳朵、耳尾有治小儿急惊风等症状的功效。这就是“喊魂”有效果的科学依据。

民俗作文 篇9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表舅表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表舅一个,小表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表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表舅他们出门了。小表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推荐】民俗作文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1.【推荐】民俗作文锦集六篇

2.【推荐】民俗作文锦集五篇

3.【推荐】民俗作文锦集5篇

4.民俗作文锦集六篇

5.民俗作文锦集八篇

6.民俗作文锦集9篇

7.民俗作文锦集九篇

8.民俗作文锦集6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 下一篇: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