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9-30 民俗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俗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特色。今天,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萧山的民风民俗吧!

  麻糍——俗称麻团。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只吃过麻糍,可没看见过麻糍是怎么做的。每年的冬至,每户人家都要做麻团,因为吃了麻团之后,就意味着我们又长了一岁。

  今年冬至回到老家,我终于看见麻糍是怎么做的了。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的时候,隔壁的四奶奶来串门了,告诉我们他们晚饭后要“搓麻团”。奶奶说等会儿带我们去看看,让我去见识一下麻团是怎么做的。妈妈很兴奋地说她小时候家里每到冬至前夕或者家里有喜事时,都会有“搓麻团”的风俗习惯,那时妈妈和她的姐妹一起围着大人们“搓麻团”,等待享受这糯糯的、香喷喷的麻糍,这是妈妈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饭,兴高采烈地跟着妈妈和奶奶,来到四奶奶家里,看见灶上的锅里正烧着水,不过一会儿,水就开了,只见四奶奶把半脸盆水的糯米粉全部倒了进去,用一双筷子不停的搅拌,这时锅里的粉都像橡皮泥一样一块一块的,我问奶奶这是在干吗,奶奶说:“着叫作打欠头。”奶奶说着,拿起铲子把它们捞到脸盆里,然后放上几碗粉,最后用双手不停地把它揉成团,直到粉团有点韧性为止四奶奶教我把粉团搓成长条,然后把它截成乒乓球大小的一个个球,放在手心里,用两手把它搓圆,再放到水里去煮,直到一个个圆球浮出水面为止。最后一步,在一个盆里撒上黄豆粉和白糖,把圆球捞起来放进去,然后不停的旋转,直到圆球上裹满为止,香喷喷的麻糍就新鲜出炉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颗就吃,好香好烫呀!

  这就是我们萧山的民风民俗之一。

民俗作文 篇2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俗作文 篇3

  花,是个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了,但真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内城外寺院都举办,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使人眼花缭乱。的玩意儿排放在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味美、肉肥,我也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真好吃,一连的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枪”、“绵羊拉车”、“”,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睁大眼睛,,其乐无穷,我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相声、小品、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

民俗作文 篇4

  在我们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课本上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山东的节气风俗习惯。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立春、夏至和立秋的风俗。

  立春里的风俗最好玩。在山东的各地都有“咬春”或“尝春”的习俗。在农村,很多人认为,立春的时候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春天睡懒觉、赖床的习惯。在临沂地区的一些农村,立春这天人人手里拿着一个生萝卜,待立春时刻到来的那一瞬间,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咬下萝卜。据说谁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因为我到现在还真没听说过有那一个人真是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呢!

  而“尝春”类似刚才说的“咬春”,只是吃的是春饼和春盘。这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杜甫的诗里说“春日春盘细生菜”讲的就是“尝春”。不过现在人们已经用面条、饺子代替了春饼、春盘。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都要吃面条,俗称过水面。谚语里都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不过,在山东也有的地方在夏至时煮新鲜的麦子吃。

  而到了立秋这天,山东南部的地区的儿童比赛采集楸叶或桐叶,剪成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边,或佩于胸前。山东在立秋后,天气仍然很热,但一些地方的人们却忌讳在立秋洗澡,他们认为立秋洗澡不吉利,会长痱子或者拉肚子。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天天洗澡,也没有拉过肚子,或许这和某个历史故事有关吧。

  这就是我家乡山东的风俗。

民俗作文 篇5

  一年里,有许多节日要过,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可是在我的家乡,却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枸杞节。

  枸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果,我的家乡就是世界闻名的枸杞之乡,据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这里盛产的红枸杞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枸杞节也是因此而来。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采摘的旺季,鲜红的枸杞挂满了枝头,田野里散发着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这时你来到田间地头,到处可以听到杞农们的欢声笑语。红红火火的枸杞节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盛大的节日。

  首先是有一个隆重的开幕式,有精彩的'文艺演出,绚丽的焰火表演等。然后,从远方来参加节日的客人们可以到枸杞园里去体验采摘果实的快乐,去亲口品尝那鲜美的枸杞果,去欣赏那枸杞园的美丽风光。当然不止这些,由于枸杞的药用价值很大,所以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枸杞产品,比如吃的:枸杞干果、鲜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琅满目的枸杞商品会让你目不暇接,馋涎欲滴,一个枸杞商城,会让你转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气,火辣辣的节日!

  怎么样?暑假的时候,欢迎您也来到我的家乡,来参加盛大的枸杞节,来品尝我们的美味的枸杞果吧!

民俗作文 篇6

  近日的雨让人心情意外安定,闭起眼听一曲黄梅戏,更显暇意。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黄梅戏,听村里的老人说,这种戏剧原名黄梅调”,发源地就在我的老家安徽。

  黄梅戏以唱腔委婉著称,严凤英的《天仙配》实为代表之一。我闭着眼听戏,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绿水青山,听到了声声悦耳的鸟鸣,闻到了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曲到高潮,我不禁睁眼,那精致的发髻,飘飘的衣带,华丽的刺绣,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飘逸之美一度环绕于我心间,那似清泉般清澈的音韵亦带走了周遭所有纷扰。

  为什么黄梅人要唱黄梅戏呢?我心中甚是疑惑。原是黄梅县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水灾,当地人民深受其害,以适应灾年逃水荒、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人们便唱起了黄梅戏。岁月流转,黄梅戏便以其行云流水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法,在各地人民群众中深受欢迎。

  黄梅戏,演的是生活,唱的是淳朴,说的是人民美好的愿望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感受生活,懂得生活,像泥土一样,朴实而又深厚。

【【必备】民俗作文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1.【必备】民俗作文汇总10篇

2.【必备】民俗作文汇总6篇

3.【必备】民俗作文汇总十篇

4.【必备】民风民俗作文汇总8篇

5.【必备】民风民俗作文汇总五篇

6.【必备】民俗民风的作文汇总6篇

7.【必备】民俗民风的作文汇总10篇

8.【必备】民风民俗作文汇总七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 下一篇:民风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