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11-06 民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俗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俗作文 篇1

  “乐乐,小记者团要去宝鸡民俗博物馆参观了!”当听到妈妈兴奋地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心想着:不就是农村里的一些古老的、落后的生活习俗吗?这都什么年代了,早该过时了。带着这样的念头,我硬着头皮来到了宝鸡民俗博物馆。

  一到博物馆门口,我就被两只泥塑动物吸引了,耳朵像扇子,眼睛像铜铃,脸蛋像足球,身体上印着花,前腿立后腿坐,显得很威武。一问我才知道这是一对凤翔泥塑坐虎,是艺人们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他是正义的化身,用来驱魔辟邪。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叔叔的孩子周岁时,亲戚送来的那只大老虎,原来是对孩子长命、富贵的祝福。

  看到这里,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参观了。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具有我们西府特色的剪纸,那个我在农村老家的窗户上见过,再仔细一瞧内容,那不是我长挂嘴边的那个顺口溜“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我禁不住念了起来。不知不觉来到了西府人生主题展区,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从孕育、诞生、成长到死亡各个“节口礼仪”。在“人之初”展厅,我知道了“抓周”“钻曲联”“碰干大”的含义,看似平常有趣的习俗,却包含着父辈对儿孙的美好祝愿,让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奶奶亲手做给我的虎头鞋,一针一线都藏着奶奶的祝福。“婚嫁娶”“福禄寿”展厅里,“谢媒、哭嫁、摇床”,听起来让人似懂非懂,但一个个逼真的生活场面,父辈对儿孙的疼爱,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儿孙们的孝顺关爱,让我对这个讲究礼仪的西府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已经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里。来到“宝鸡风尚”展示区,有西府人吃年饭、过大年、耍社火的热闹场景,有女孩子翻绞绞、抓羊拐,男孩子打砖牌、敢丑等童年趣事,更有当铺、磨刀子、扎扫帚、补锅、油坊等生产生活,让我身临其境,成为其中的一员,过起了有滋有味的西府日子。

  参观活动结束后,大记者们又组织我们制作了马勺脸谱,这可是宝鸡民俗的又一大特色。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用黑色、红色颜料完成了象征正义的包公形象,虽然看起来简单粗糙,但留给我的却是对宝鸡民俗文化由衷的喜欢和欣赏。在这里,我要对宝鸡民俗文化点赞!为勤劳智慧的宝鸡人民点赞!

民俗作文 篇2

  我们xx风俗非常多样:有抓周啊,有守岁啊,还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来介绍几样。

  一是我们xx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xx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让后我们趁他在抓的时候扔钱给他们,要是小孩子不拿钱的话,我们大人都把钱放到他的手上。因为我们都想要他长大以后做个有钱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

  我们xx还有很多习俗想要了解的话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民俗作文 篇3

  行走在古朴的大道上,抬头仰望那结群的飞鸟,湛蓝的天,洁白的云,领略那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欣赏那匀称美观的建筑。民俗文化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

  “能雕石狮子,会刻美人像,雕艺之乡美名扬,惠安是我可爱的家乡。”这么一曲悠扬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心中最美丽、最真实的家乡,也是这座多元文化并存的小城的真实写照。

  民俗文化在惠安这座独具魅力的闽南小城几乎无处不在。你看,那可爱的掌上木偶戏,你听,那源远流长的南音,欣赏那壮丽雄伟的孔庙,你会发现,处处浸透着多彩的民俗文化。车行驶在路上,你可以见到许多古朴的建筑,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儿,似乎新时代的喧嚣从不曾打扰到它们的宁静。寺庙里时而传出钟磬声和念经诵咏声,虔诚的香客接沓焚香而来。

  透过窗户向外望去,窗户就是一台照相机,美好的景色犹如按下了快门,让人应接不暇。你看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石雕,有慈祥的菩萨,温顺的鹿,勤勤恳恳的黄牛,憨态可掬的渔夫……而最让我欣赏的还是那些威严的石狮子,它们永远横着一双怒目,四肢强有力地压在石头上,利爪似乎要将坚石粉碎。尾巴似鞭,似乎要荡平一切障碍,凛然的王者风范。它们一直目视远方,似乎期盼着惠安石雕的新时代,又似乎守护着独具特色的惠安雕艺。它们一直闪烁着惠安石雕不朽的艺术光辉。惠安雕艺,源远流长,一代代大师的独特技艺,兼收并蓄的艺术特点,使惠安获得了“中国雕艺之乡”等美誉,现在,惠安正以崭新的面貌向“世界雕艺之乡”迈进。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女文化是家乡民俗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历经变迁,她们穿着习俗成了如今这般模样。比衣着更为美丽的是她们那吃苦耐劳、勤劳质朴的精神,一直是惠安的精神象征。

  领略了技艺精湛的惠安石雕,认识了远近闻名的惠安女。我明白了:民俗文化光闻名遐迩是不够的,而是要作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永远珍藏下去。开发并创新,让民俗文化真正与我们“零距离”。细品一番,民俗文化这么些质朴,精华的东西,一直未远去,如果我们能够去掉些喧嚣与浮华,一直将这些精髓传承下去,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

民俗作文 篇4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你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民俗作文 篇5

  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一 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和秦、汉时期的发展

  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

  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

  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民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关于秦地风习的变迁、特点及其重大意义,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诗传》中有段颇为深切的概括和论述。谨转录如下:“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然本其初而论之,岐丰之地,文王用之以兴,‘二南’之化,如彼其忠且厚也。秦人用之,未几而一变其俗,则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气。何哉?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郑卫骄惰、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于兴起,而笃于仁义;以勇驱之,则其强毅果敌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戌富强之业,非山东诸国所及也。”

  这段评论,是对历史发展的概括和总结,也对认识以后的历史发展有重大借鉴作用。

  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陕西民风民俗及生产习俗的发展

  汉、魏、两晋这一历史阶段,方土游侠、道教、佛教活动,先后在社会上出现,对民俗文化产生相应影响,对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增添了新的因素,习俗产生相应变化。方土游侠至汉时,已渐与民间游艺融合或以民间游艺形式出现,在都市已颇为多见。《随书·地理志》说:“汉中之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味。好祀鬼神,尤多忌惑,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崇重道教,犹有张鲁贵焉!”当地习俗的特色,还是浓烈的;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至唐,民风民俗与官府的关系也至为密切。《秦中岁时记》说:“唐上已日,赐宴曲江,都人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辇下岁时记》说:“长安每岁诸陵,常以寒食荐汤饼鸡毯等,又荐雷子车;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帛三匹,金碗一口,都人并在延兴门看内人出城洒扫,车马喧嚣。新进士则于月灯阁置打毯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糜酒,即重酿酒也。”

  盛唐,物阜年丰,丝绸之路畅通,长安商贾云集,八方荟萃。饭店、酒楼、茶肆林立,在繁荣的饮食市场,胡风烹调,胡姬酒肆也频增风采,蔚为民俗大观。

  李白《少年行》曾抒写当时情况说:“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当时,胡姬学习用面食作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胡饼,也闻中全国。白居易就有“胡饼饼样学京都”的诗句。据考,现在的芝麻烧饼,即由当时的胡饼演变而来。而面食则是陕西人自古迄今的传统主食。这同陕西的农业生产也是密切关联的。陕西农业,源远流长,生产习俗也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着。

  关中地区,人们群众赞颂水车的谜语,谜面的文字是:“曹操独坐中原,身披八挂衣衫,领兵千千万万!”

  至于陕南水乡,生产习俗则更有一番景象。《城固县志》说:“小满前后,农各插秧,谚曰:‘水执秧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则创造并反映了另一相当高的精神境界。其所含哲理与表现的艺术手法也是令人叹服并值得深入体味的。也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的确是无穷的,值得重视学习的。

  三 陕西民俗中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一些习俗的内涵与作用

  (一)陕西与生产习俗相关的有祈富求福迎神赛会等活动。如《天禄阁识禄》说:“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返,谓之‘迎富’”。我国古代以社、稷为土、谷神,立社(祠)祀奉,“春祀秋尝”,祈赐丰收。

  (二)与伦理有关的习俗也很多。“慎终追远”,敬礼祖先方面,有清明节扫墓、夏暑“奠墓”“清暑”“中元,麻姑献祖”十月一日送寒衣,冬至与“腊日”祭先等。

  在敦崇伦常、和睦乡里、重视姻亲方面的习俗也比较多。对骨肉至亲,除元旦合家拜尊长、拜弟史、叔(媳)拜嫂,除夕合家守岁,对童稚有“压岁钱”外,出嫁女儿、女婿、外甥、外甥对母家、岳家、舅家逢春节、麦熟、忙罢、中秋要拜年,“看麦熟”“看忙罢”“送(中秋)节”;母家、岳家、舅家则对女儿、女婿、外甥逢灯节、暑夏、端午、重阳要“送灯”“探夏”“送(端午)节”“送(重阳)糕”!另外在和睦乡里方面,也形成了许多“善里亲邻”的风习。春节时,家拜之后就是出拜、相互邀约饮宴。《咸宁县说》;“元旦,士大夫风兴吉服拜祖先毕,以次拜父史,出拜师长、新族;齐民亦然。”

  此外,关中地区,新婚后还有“新婚妇拜户”的习俗。

  (三)健康卫生文体活动习俗方面,腊月二十三祭灶后要“扫舍”、迎接新春,各地很普遍。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活动,以增进健康,各地也多类同。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活动,以增进健康,各地也多类同。冬尽春至,少年士女、全民分别以各种名目、形式作文体活动,以娱悦身心,增进健康,且各有特色。

  (四)岁时节令中,慰孤,施舍和开展公益活动的习俗也有许多。如清明节的拜扫孤坟、无主坟。逢节舍饭,各地也比较多。

  (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省内外、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传说中的故事、人物、历史人物以至域外人物也逐步进入民俗生活,以至于专门立会,进行追念。其中如:

  ①追念女娲氏“炼石补天”的“补天补地”,就很普遍,且产生较早。

  ②二月二日是药王庙大会:《西乡县志》记述说:“二月二日高坪寺药王大会,男女毕至,踏青选胜,采野菜供食”。其他如耀县药王山等地都有此会,传说二月二日是孙思邈生日。

  ③清明寒食扫墓,除注入纪念介子推的意义外,也扫军墓。

  ④端午节,吃棕子,赛龙舟,饮雄黄酒,除前者注入了纪念屈原的意义后者因有了“白蛇娘娘和许官人”的《白蛇传》故事,更加印证了饮雄黄酒祛邪避灾的效应,而使这一习俗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地方端午节竞渡,也极热烈。

民俗作文 篇6

  做了十几年宝鸡人,对宝鸡的民俗文化了解不多。参加了这次宝鸡日报小记者团的活动,参观了“宝鸡民俗博物馆”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宝鸡的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诱人魅力。

  当我踏进“宝鸡民俗博物馆”大门时,顿时感到了宝鸡那浓浓的西府民俗气息,一片热闹非凡的场面映入我的眼帘。“这是宝鸡的西府社火……”伴随着讲解员的趣味解说,和着宝鸡充满情趣的民俗,走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景象,看着祖先们留下的件件绝活:那精细的草编,怪模怪样的泥塑,还有那栩栩如生的脸谱……每一个令人惊叹的工艺作品,吸引着我驻足久久地观看。

  走出民俗的足迹,这时才真正是我们享受喜悦的时刻。“大家看一看我手中的马勺脸谱。”于是一个个小脑袋都转向那边。站在台上的,正是 “奇人张”——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选武大师,他将指导我们绘制马勺脸谱。我拿起手中的勾线笔,小心翼翼地抹上红颜料,又轻轻地将颜料涂在脸谱上。仔细回想着大师教我们的绘制方法,生怕不小心失误,就毁掉了它。不一会儿,一张红脸的关公脸谱大致完成了,我得意洋洋地举起毛笔,准备加速完工。可是,好景不长,突然一双奇怪的大手撞到了我的胳膊上,完美的脸谱上顿时多了一条长长的“黑胡子”,我顿时心情非常沮丧,不知所措,这时张老师来到我身边,微笑着告诉我,艺术没有统一格式,有时候存在残缺美,在于你的巧手加工。我对着这个黑胡子脸谱端详了半天,索性给他再把胡子画大一点,当最后完工时,老师说我画的脸谱与众不同,有一种别样美。

  这次的民俗寻根之旅,让我认知了宝鸡的地方民俗文化,体验了民俗文化,做了一回“民间艺人”。大家羡慕吧!

民俗作文 篇7

  我们和导游一起坐上大巴车,一路上导游跟我们说了一些关于苗族人的介绍,还告诉我们苗族人的祖先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苗族人的祖先却是赤游,一个头上长牛角的怪物,那时赤游和我们的炎帝发生了战争炎帝荒落而逃,战败之后炎帝和炎黄帝一起商量要打败赤游。最终赤游也被打败了,他逃过了张家界的两条大河,在第三条和的前面停了下来。从此他们只能住在大山里了,在那里繁衍后代,他们的后代就变成了现在的苗族人。后来苗族人又和汉族人发生了冲突,最后汉族人赢了苗族人也逃过了大河。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吉祥物是龙,而苗族人的吉祥物却是牛,因为苗族人过河的时候都是牛载着他们过去的,当然他们也杀牛吃牛。苗族人还喜欢佩戴银子,因为他们认为银子可以辟邪。有一些科学家想查清楚苗族人为什么那么长寿,查出来的结果令人震惊,苗族人喝的水里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他们喝水前都用银杯子过滤一下再喝,如果杯子变黑了,就说明不能喝,如果没有变的话就是能喝的。他们吃果子也一样,他们用的是银叉子,把叉子插进果子里,如果叉子变黑说明有毒不能吃,如果没有变说明没有毒可以吃。苗族的男人们都戴银耳环,因为银耳环是他们的身份证,上面刻着自己的姓名等一些重要消息,在他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耳环交给自己的亲人,如果戴着去打仗的话,你战死了,耳环被别人抢走了就麻烦了。苗族人结婚需要三银,而我们是需要三金。苗族人的辟邪方式也很特别,如果一个孩子出身了但他却一直哭他的家人就会认为他是恶魔付了身,那一个已经煮熟了的蛋,把蛋黄拿出来,把银子放在里面,在小孩的身上滚来滚去,就这样小孩就不哭了。

  一路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宾馆,我们各回各的房间睡觉了。

民俗作文 篇8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民俗节日:七夕,我们有收获,也有不足的地方,还体验到了当老师的滋味:

  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七夕,所以大家肯定有很多问题了:

  什么是七夕?我们可以把七夕当做情人节来过吗?……

  为了让大家明白得更透彻,我们用视频的方法来给同学们简介牛郎织女的故事,这可费了我们不少时间,背台词、练动作……我们要费尽口舌,用自己的话来把官方用语改变过来,让语言变得更风趣、俏皮。为了让同学更加明白,我们练习了整整两个下午呢。

  虽然前一些天我们的效率并不是很高,会出现分歧,不和谐,但是我们一想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团结一致,什么困难都会被攻破,什么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这让我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课时做的幻灯片:他们不惜时间在备课中一点一点溜走,不惜辛苦劳累,为了我们听的更明白,总是在不停的修改,争取让每个同学都听懂。

  在这次民俗实践活动,我收获到了合作的精神、力量是无穷大的,俗话说得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合作的精神是最强大的。

  不足的地方就是不能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让他人都听自己的,而是当和一个同学发生矛盾时,要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吗,看看自己是对还是错。如果每个人和对方发生矛盾时都先思考自己问题,这世界上还会有吵架这个吗?

【【热门】民俗作文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1.【热门】民俗作文锦集九篇

2.【热门】民俗作文锦集五篇

3.【热门】民俗作文锦集10篇

4.【热门】民俗作文锦集6篇

5.【热门】民俗作文锦集8篇

6.【热门】民风民俗作文锦集9篇

7.【热门】民风民俗作文锦集7篇

8.【热门】民风民俗作文锦集10篇

上一篇: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下一篇: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