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作文

2021-12-09 民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民俗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民俗作文 篇1

  贴春联自然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家户户对春联都要精挑细选,贴于门上,增加喜庆的气氛,尤其是祖父祖母那辈的,对于这种美好的遐想,自是十分憧憬的。在贴春联的同时,人们在窗上等其余地方贴“福”字,“福”字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变至今,已经成了倒贴“福”字,象征幸福到了,福气已到。

  传统的春节,无非是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亲戚……而现在,这样的习俗是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取而代之的潮流,一些青少年组成一个旅游团,边旅游边团圆。虽说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东西或代表,可那些习俗,毕竟是集结了当时中华人民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老人希望子女早点回家的一份心意,它连接着你与父母彼此的关心。

  团圆夜,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不远千里而赶回家来,坐下来陪父母一起吃个团圆饭,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用早就擀好的皮包着肉馅,也偶尔会包些蔬菜或海鲜。因饺子酷似元宝,大有“招财进宝”等吉祥寓意,因此,饺子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新年倒计时的时候,就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尤其是男孩子,左手拿着打火机,右手拿着鞭炮,“噼噼啪啪”,顿时,整个天空铺满了鞭炮,被映得亮堂堂,犹如白昼。

  分压岁钱,无疑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拿着那一个个红包,钱摸在手里的感觉可真好。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着,我相信,这也使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吧。当你在偷偷地数钱时,这种感觉别提多美了。按旧时的说法,有一只妖怪名叫“祟”,人人避而远之,而有一位老者,拿了一枚铜板,压在一位孩子的枕头下,“祟”来侵犯不成,于是,这个方法便沿袭下来。

  春节的食俗也是很有讲究的。走亲戚时,饭桌上总是少不了一碗年糕,因为年糕又称“年年糕”(年年高),象征着你的亲戚对你新的一年工作与生活更上一个台阶的美好祝愿。另外,我们通常把饺子叫做“万万顺”,酒水叫做“长流水”,金鱼叫做“年年有余”,这条鱼只能看,不能吃,名为“看余”。每一份食品都寄托着亲人们对你新的一年生活和和美美,事业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春节民俗作文 篇2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新的一年的生活的开始。在这期间里,全家老少都一起“迎新春,除旧岁”,我们家也不例外。

  除夕那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早早地把写好的春联准备好,就等着爷爷的胶水了。对于贴春联,我可是个行家,家里春联每年都是我贴的。而且不只是春联,还有那个大大的“福”字。这“福”字必须要倒贴,寓意是“福”到了的意思,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福气满满。

  接下来的一下午,可都是大人们的活儿啦,那就是包饺子。这个活儿看起来容易,学起来可就难多了。这不,这次我也想试试。首先,把馅铺在面皮儿上,再把面皮儿捏起来,这样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照着“口诀”捏了几个饺子,造型上都挺美观的,可实际上却不怎么样。可能是没捏紧的缘故吧,我包的那几个饺子一到锅里就全露馅了,无奈的我啊,只能吃着面皮喝汤了。

  其实除夕的高潮啊是在晚上。我们早早地吃完饺子便下楼放鞭炮了。胆大点儿的毛头小子就放“炮仗”,女孩子则放烟花之类的。当鞭炮声响起来时,才发觉有了浓浓的年味,这才是春节的开始。除夕后一天就是大年初一,是晚辈给老辈拜年的时候,这一天必须说吉祥的话,寓示着这一年吉祥如意。虽然年轻人不计较什么,但是还是要给爷爷奶奶拜年。穿上新衣服,脑袋里搜罗着各种吉祥话,可无非就是那套“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只是老人们听着高兴,做晚辈的也跟着高兴。就这一句话,结束了大年初一,跑断了脚后跟,也磨破了嘴皮子。

春节民俗作文 篇3

  你见过“跑灯”吗?这是我老家井陉县灯会的民俗活动,灯笼像扇子合上的样子,下面有一个木棍,然后在灯笼上画上画,把里面的蜡烛点上,前面有一个人先领着走一段,然后再跑,如果蜡烛灭了,就算输了。

  这是春节的一天晚上,村里举行跑灯比赛。我哥哥张震和两个赛手举着跑灯准备出发,他的灯笼是玉米图案的。这时周围来了许多人,老太太、老爷爷和小孩们喊着“加油!”我哥哥有些紧张,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又蹲着,我跟哥哥说:“只要前进,不管灭不灭,都要走。”

  “预备——开始!”哥哥猛地冲出去,蜡烛差点灭了,他跑得很快,大家都喊着加油……他们拐过路口不见了。大家兴奋地议论着,有人说:“谁会是第一呢?”有的说:“希望我家孩子是第一。”……

  过了好半天,只见他们跑回来了,哥哥跑在最前面,面带笑容。他跑到终点,大家都围着我哥哥,高高举起了灯笼,我心里高兴而自豪。

  别人都说:“张震赢了,恭喜恭喜!”我哥哥得了第一名,我和哥哥都得了奖品。

春节民俗作文 篇4

  炮竹声声,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经回到自己的故乡过大年了。

  我们买了新春联与烟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旧春联撕了下来,又把新春联贴了上去,我刚准备贴上新春联,就被妈妈阻止了,她说:“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摆正了一点往上贴,妈妈急着喊着:“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说完,她就倒着春联往上一贴,我哈哈大笑:“妈妈,你犯胡涂了。春联贴反了”。妈妈严肃地说:“不要乱说话,福倒着贴,代表福到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就这样,除旧迎新的任务搞定了。

  我与哥哥各拿着一根烟花爆竹点了打火机,突然“嘶”的一声,烟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着,烟花爆竹出现了噼呖,每过20秒,烟花上的颜色就会变焕,当最后一个颜色出现时,我不禁感叹:“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炮竹就往家外走,显然,他是要去放炮竹了,到了指定燃放点,爸爸用打火机在点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远远的,炮竹“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这个新年真美好啊!

春节民俗作文 篇5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与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与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民俗作文 篇6

  大家一定知道,每个国家在迎接新年时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而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这方面的内容更为丰富。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过年时最常见的几种习俗吧!

  在过年时,人们往往都会在自家的门上贴上写着吉利词句的春联,在窗上贴上鲜红的窗花和倒写的福字,以此来辞旧迎新。其实它们的来历还都从一个古老的神话说起呢!传说在过年时,有一种怪物会出来为祸人间,但它惧怕红色,于是人们就想出了贴对联、剪窗花等红色装饰来驱赶年怪、确保平安。同时,人们希望来年更幸福,于是就把好听的话语写在对联上,讨个吉利。

  在除夕夜里,大家一定会聚在一起吃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这顿饭最受人们重视,平时不管大家相隔多远,也会尽量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年夜饭不仅最为丰富,也是一大家子人欢聚在一起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谈话,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习俗就是拜年了。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彼此送上一份浓浓的新年祝福。当晚辈恭敬诚恳地给长辈作揖拜年时,往往能领到一份装着压岁钱的红包,那代表这长辈对晚辈的希望。

  虽然上面只介绍了几种习俗,但过年的传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富饶啊,这正是我国的特色。中国的过年,不但隆重,而且包含着亲人之间浓厚的情意。

春节民俗作文 篇7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习俗作500字文二:

  春节是我们太仓地区一个传统的节日.

  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欢欢喜喜地庆祝一番.春节将至,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希望来年生活节节高.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放烟火,守岁到深夜.爆竹声声,从黄昏一直响到天明.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百岁圆”,还有菠菜和黄萝卜丝,“百岁圆”寓意长命百岁,永远健康;菠菜希望人们勤俭节约,生活“把把细细”,吃黄萝卜丝表示祝人们财源滚滚,收入越来越多.

  奶奶告诉我,年初一不能扫地,据说初一扫地要扫走财运的,到初三才扫地,而且要把扫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头,这叫“发田财”.初五早上“接财神”,要放爆竹把财神迎进家门.到了正月十五圆宵节,家家吃圆宵,吃馄饨.吃完晚饭,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去田头“旺田财”,预祝来年粮食大丰收.

  啊,春节的习俗真多,让我搞也搞不清.

春节民俗作文 篇8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其实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过春节。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始,所以春节我们就会办的很热闹。一般春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就会老家,然后,再去买一些过年用的东西。

  我们一家共有十几口人,所以干起活来很快,也很热闹,一点也不感觉累。还不到一天的功夫,我们就把所有的是都安排妥当了。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去街上买烟花,我们逛了一天买了很多的烟花。距离过年还有两天,我们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终于,打了大年三十,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包起了饺子,有好多种口味的。我奶奶包的饺子是最好吃的。到了傍晚该下饺子了,但是小饺子之前要先放鞭炮,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一会饺子熟了我们就开吃了,我们吃这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香。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开心心的。

  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就会起得很早,四、五点就得起床,然后还得吃饺子,吃完饺子就去拜年了。我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我们也可以拿到压岁钱。不知不觉中一上午就过去,在中午我们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难的在一起一次。新的一年我们都该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春节民俗作文 篇9

  赶集是过年的前奏。那时候,临近春节家长们总会商量着,一趟趟奔赴集市去采购,为家里更新扫帚、门帘等用旧的物什,但主要还是买回瓜子、花生、糖、肉、菜等美味的食物。大多数妈妈这时候最纠结的就是给孩子添新衣了,尤其经济拮据的家庭,多半会选择扯回几尺布,托付有裁缝手艺的亲友,帮忙缝制,给期盼一年的孩子带来些惊喜,在衣食尚不丰富的年代,过年时没件新衣服,对大人孩子都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小年一过,为过年而展开的美食筹备算是正式开始。蒸年糕、蒸馒头,很多主食都是提前准备,那时候冰箱还是个神话,北方寒冷的天气能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做好主食——过年时大人们就可以不必太操劳。

  三四十年前,各家也没有高压锅、电饭锅这些烹饪利器,炖肉、做鱼也都是提前进行,各家安排的具体时间不一。常常是谁家屋檐下飘出阵阵浓香,就有邻居走过时大声问一句:开始炖肉了?主妇就满脸笑着大声应一句。家里顽皮的孩子像只小猫围着锅台团团转,被新年的氛围感染得心情也好起来的妈妈们,经常是嘴里呵斥着,却揭开锅盖,先用筷子夹出两块,给家里的孩子先解解馋。

  说回到吃,和大多数北方城乡一样,几十年前保定孩子眼中的美食节是从小年就唱响序曲的。多数人家知道“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的传统,虽然在很多家庭中并不能感受到送“灶神”的仪式,但家庭主妇们大多自这一天开始会买来糖瓜和其他一点零食,吸引的小孩子们眼神巴巴地望着那些原本该被灶神享受的糖瓜,很有点垂涎三尺的滑稽和可爱。

  我国北方一直讲究“回家赶上吃三十晚上的饺子”就算到家过了年。所以老保定人对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这两顿饭相当重视,而且在过去,多数家庭这两顿饭都是在家吃饺子。一家人围坐桌前,老少齐下手共同包饺子,然后等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男性长辈们有时还会喝上一点小酒,其乐融融地交流一年来的经历感受,那种场景与氛围,和今天动辄酒店吃饭甚至年轻人唱歌狂欢的过年形式相比,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按照老规矩,大年初一的这顿饺子是新年里全家人的第一顿饭,尤其强调“团圆”之意,这顿饺子因为“招财进宝、福不外流”的特别寓意,在过去风俗保守的年代,不仅排斥外人,甚至连已嫁出去的闺女也不能回娘家来吃,今天看来这该算是陋习了。

  三十和初一过去,鞭炮声还在此起彼伏,春节期间吃的主题到此远未终止。整个正月里,亲戚家的互相走动,村里乡里的舞狮会、高跷会,孩子们的眼睛总会发现那些好玩和好吃的目标。虽然北方各地吃食很大程度上相类似,但保定冰糖葫芦、糖人面人和烤红薯的美味,就不是其他地方的人们都能享受到的了。至于定兴的玉米面薄饼、安新的芒子、鸡头、老菱角等各县美食特色,已不是本文短短篇幅所能容纳了。

春节民俗作文 篇10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是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很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非常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非常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之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够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之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之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春节民俗作文汇总10篇】相关文章:

1.春节民俗作文

2.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五篇

3.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9篇

4.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7篇

5.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6.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7.春节民俗作文15篇

8.春节的民俗作文(15篇)

9.春节的民俗作文15篇

春节的民俗作文 小学春节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