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作文

2021-02-27 日全食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全食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日全食作文 篇1

  1.日食和月食的“季节”

  日、月食的发生必须是新月和满月出现在黄白交点的一定界限之内,这个界限就叫做“食限”。计算表明,对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8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能发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6度左右的范围内,则一定有日食发生。

  对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黄道和白点的交点附近12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能发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0度左右的范围内,则一定有月食发生。

  由于黄道和白道的交点有两个,这两个交点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两段时间可能发生日食和月食,这两段时间都称为“食季”,它们相距半年。

  太阳每天在黄道上向东移动约1度,由于日食的食限为18度左右的范围,太阳从黄道和白道交点以西的18度运行到黄道和自道交点以东的18度,大约需要36天,也就是说日食的每一个食季为36天。对于月食而言,它的食限为12度左右,因此月食的每一个食季就只有24天。

  2.一年之中有几次

  日食的一个食季是36天,这个天数比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29.53还要长。因此在一个日食的食季内必定会发生一次日食,也可能发生两次日食。一年之中有两个日食食季,所以在一年之内至少有两次日食发生,也可能有四次日食发生(如果每个食季中都包含两个朔日的话)。

  月食的一个食季为24天,这个天数比一个朔望月的平均大数29.53天还要短。因此在月食的一个食季内可能包含一个望月,也可能没有望月在内,也就是说,在这个食季内可能有一次月食发生,也可能连一次月食也不会发生。一年之中月食的食季也是有两个;”所以在一年之中,可能有两次月食发生,也可能连一次月食也不会发生。

  一年之中,日、月食的次数最多时可以达到六次,即四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但是实际上有时候一年之中的日、月食次数可以多达七次,即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如1935年就曾发生过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将来的2160年也会是这样;1917年和1982年就曾发生过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那么,为什么一年之内的日、月食会多达七次呢?

  这是由于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黄道和白道的交点会不断地沿着黄道从东向西移动,每年约移动20度,这个方向与太阳沿黄道运行的方向相反,因此太阳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交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叫“食年”)比一年(365.2422天)要短,只有346.62天,要约少19天。这样就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年365.2422天之内,包含了两个完整的食季和一个不完整的食季。比方说第一个食季开始1月初,那么经过346.62天一个食年之后,第三个食季就会在同一年的12月中旬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发生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另一种情况是一年365.2422天之内,包含了两个不完整的食季(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尾)和一个完整的食季,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发生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一年中日、月食所可能发生的次数归纳如下:

  一年中日、月食最少有两次,而且这两次都是日食;

  一年中可能一次月食都不会发生(如1980年);

  一年中日、月食最多可以有七次: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例如1935年),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例如1917年和1982年)。

  一般说来,最常见的情况是一年中有四次日、月食: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

  上面这些情况只是对全地球来说的。至于对地球的某个地点而言,一年内能看到日、月食的机会就要少得多。

  另外,从上面的数字来看,一年中日食发生的次数比月食发生的次数多,但实际上人们却往往看到月食的次数比看到日食的次数多。这是由于月食发生时,背着太阳的那半个地球上的人都可以看到;而在日食发生时,月亮的影锥只扫过地球上一个狭窄的地带,只有在这部分地区的人才能看到日食,尤其是日全食发生时,全食带的范围更小,宽度只不过二三百千米,因此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能看到。平均起来,一个地方要二三百年才能看见一次日全食。因此有不少的人一生也没有看到日全食是不足为奇的。例如1961年3月2日夜里发生的月食,在我国、整个亚洲以及欧洲地区都可以看到。而1968年9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在我国只有新疆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全食,在北京只能看到日偏食,而在上海,什么也看不到。

  3.日食和月食的周期性

  由于地球绕太阳和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日食和月食的发生也具有其循环的周期性。

  早在古代,巴比伦人根据对日食和月食的长期统计,发现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有一个223个朔望月的.周期。这个223个朔望月的周期便被称为“沙罗周期”,“沙罗”就是重复的意思。

  223个朔望月等于6585.3天(223×29.530588),即18年零11.3天,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有5个闰年,那就是18年零10.3天。在这段时间内,太阳、月亮和黄白交点的相对位置在经常改变着,而经过一个沙罗周期之后,太阳、月亮和黄白交点差不多又回到原来相对的位置,因此便会出现同上一次情况相类似的日、月食,但见食的地点会有所变化,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在我国汉代也发现日、月食具有一个135个朔望月的周期。135个朔望月等于3986.6天,约等于11年少31天,也就是说日、月食每过11年少31天重复发生一次。这个循环周期记载在汉代的“三统历”中,因此也称为“三统历周期”。

  此外,人们还发现日、月食还有其他的循环周期。比如以358个朔望月为周期的纽康周期(合29年少20日),以235个朔望月为周期的米顿周期(合19年)等等,但这些周期都是非常粗略的,只能粗略地推算出日、月食发生的日期,并不能确定日、月食发生的准确时刻,食分的大小和见食的地区。准确的日、月食发生的时间以及交食情况,需要经过专门的严格推算,这已经是属于相当专门的历书天文学中“食论”的研究范围了。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就担负着日、月食预报的工作。

日全食作文 篇2

  今天,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在我的期盼下姗姗来迟了。

  一大早,因为要上英语课,所以只好带着日全食专用眼镜带到上课的地方,准备在那里观看百年一度的日全食。来到教室,我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带来了眼镜,而且喜欢戴着眼镜东张西望,争先恐后的想成为第一个看到日全食的人。可是天公不作美,正在大家沉浸在无比的期盼中时,大于哗哗的下了下来。“哎!”大家又一次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然后心不在焉的上起了课。大家说是在上课,实际上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见大家东张张,西望望,都不死心,坚信太阳一定会出来的。老师似乎也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便用英语为我们介绍起了日全食。就这样,两个小时就在大家的期盼和老师的介绍中过去了。 回家的路上,天突然黑了下来,“哇!”我兴奋地大叫:“虽然没看到日全食,可我却经历了一回比日全食更有趣的‘黑白颠倒’!”仰望天空,一片灰蒙蒙的,比深夜还黑,伸手不见五指,真刺激呀,比看恐怖片;坐过山车还要过瘾呢!

  虽然只在电视中看到了美丽壮观的日全食,可我却没有丝毫遗憾,因为我经历了日全食的整个过程,感受到了日全食的奇妙!

日全食作文 篇3

  人的一生中会看到许多奇特或美丽的一瞬间。我也一样,看到过许多奇丽的景色,但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场日全食。

  暑假时,我们一家到北京游玩。在早晨,我迷迷糊糊地醒来,望向窗外,只见天空一片黑乎乎的。我十分纳闷:八月正直炎热,天空就算没有泛起鱼肚白,也不会这么昏暗啊!我赶忙起身,将刚刚翻出的墨镜戴上,把头探出窗外。哈!果然和我想的一样——日食。

  现在的太阳还未被完全挡住,周围的天空还没那么昏黑,露出的那一点太阳与夜里的月牙十分相似,但月光更柔和,日光更加强烈。

  随着月亮的慢慢移动,太阳已经被全部挡住了,天空相比刚才更是黑得一塌糊涂。放眼整座城市,只有那还未被关掉的霓虹灯发出微微的光芒,此时的天空更是茫茫一片,但却出现了一颗颗向我眨眼的星星,在太阳与月亮重合的地方,还留有一个光圈,像是通往天堂的毕竟之道。这么一幅奇丽而壮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

  日食结束后,天空中顿时霞光万道。我知道,这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了。

  日全食虽然不是我看过最美的景色,但一定是最奇特、最壮观的。

日全食作文 篇4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粒子数密度为1015m-3。在高温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射向太阳的外围。形成太阳风。日冕发出的光比色球层的还要弱。日冕可人为地分为内冕、中冕和外冕3层。内冕从色球顶部延伸到1.3倍太阳半径处;中冕从1.3倍太阳半径到2.3倍太阳半径,也有人把2.3倍太阳半径以内统称内冕。大于2.3倍太阳半径处称为外冕(以上距离均从日心算起)。广义的日冕可包括地球轨道以内的范围。

  日全食时,黑暗的太阳外围是银白色的光芒,像帽子似地扣在太阳上,因此称为日冕。 日冕是太阳最外围大气。平时要观测日冕,需要用特别的日冕仪。日冕的范围很大,用日冕仪只可以观测到接近太阳表面的那部分日冕,一般叫做内冕。它的边界离太阳表面约有3个太阳半径那么远,或者说约为200万千米。在此以外的日冕叫做外冕,它向外延伸到地球轨道之外。日冕的物质非常稀薄。内冕密度稍微大一些,但它的密度也低于地球大气的十亿分之一,几乎接近真空。 日冕的形状很不规则,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呈扁圆形,结构也很精细,在太阳赤道四周有很多向外流动的“冕流”伸向远处,太阳极区则有一些纤细的羽毛状的“极羽”。

  20xx年5月1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张日冕环景象的照片。这一壮观景象是因太阳磁场增强并穿过光球层和色球层,影响到日冕层产生的。增强后的磁场控制日冕层的离子流并呈现拱形或环形的管状形态。日冕环形态多样,大多数体积巨大,其跨度往往超过数个地球。

  当发生日全食时,月亮会在太阳表面投下一个被灰蓝色光环围绕着的圆盘状阴影,这一灰蓝色的圆环即称为日冕,它常被描写成异常绚丽的飘带。起初,天文学家们还无法确定这种灿烂的光芒到底是来自太阳还是月亮,但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即来自太阳。

日全食作文 篇5

  “来了,来了”,老人们兴奋地呼唤着,“快来看呀!”正在洗碗的奶奶也麻利了起来,好像二十年前一样。很快,奶奶洗好了碗,边吆喝着边拿出洗脸盆,冲出屋外好像很神秘似的。我不解,跟着奶奶跑了出来。原来这是五百难得一遇的大好时刻。日全食有作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地球前方。因此来直太阳的部分或全部不见了。就是这样形成了遥远的传说“天狗食日”为此长辈们还信以为真呢!不信吧?当我跟这奶奶来到空地时吓了一大跳,以前我们孩子的乐园成了老人们的仪式现场。全场七八十位老人敲锣打鼓,大人少说也有二十几人,我们小朋友大概也有三十几人,全场好像一个小型的升旗仪式。圆圆的太阳好像弯弯的月亮,慢慢太阳被一块黑色的不遮住了一半,太阳光也越来越小,渐渐快没有了,天空中乌沉沉的,太阳好像一个黑色的盘子挂在天空。奶奶在哪呢?奶奶在那,只见她左手拿着个洗脸盆右手拿着个锣鼓,整个队伍引起了很多过路人注意,他们都停下脚步来,细细观看。鱼贯而入地人们对看到天狗吃日的情景有些紧张。不一会儿空地上簇拥着欣喜若狂的人群。老人们提高了音调:“天狗快滚开,你把太阳吃了小心我把你给吃了。”好像天狗怕了一样,立刻掉头就走。嘿!天狗还真把太阳吐了出来,慢慢的太阳变成了月牙,最后还是边回了原样。还真让人爱不释手。“太阳回来了,太阳回来”太阳像很感激我们一样,大哭一场……我不明白问其原因。爸爸答:“此乃敲鼓吓狗,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狗吃日是一种不祥之兆,意味这庄稼要遭殃,就连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要祸事连连。”原来老人们缺乏天文学知识,以为日食是不好的现象,象征灾难降临,而在日食这天举行仪式。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传说,但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真理。“天狗食日”是个太遥远的传说了。那时侯的社会没有科技没有科学,所以愚不可及。日食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而只有日全食才拥有的五个过程。

  (1)初亏:太阳于月球第一次外切(太阳光球西面刚切入月球东面的时刻)。

  (2)食既:太阳与月球第一次内切(太阳光线被月球遮掩住)。

  (3)食甚:月球中心与太阳中心距离最小的时刻(也是最暗的时侯)。

  (4)生光:太阳与月球二次内切。(太阳光从月球西面露出来的时候)。

  (5)复圆:太阳与月球第二次外切,(太阳光刚完全离开月球背后的时刻,也是我们最后一睹为快的时候)。初亏、生光、食既和复原有分别称为太阳与月球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接触。难道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不幸福吗?同学们:为什么长辈们会闹出这中笑话?是因为他们没文化,没知识。但前提是他们没有这种具备的条件。现在我们有了这种条件,学习这种文化。可有人不爱学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你今天不好好学习不天天向上的话,明天的你就会是昨天的长辈们!!!

日全食作文 篇6

  去年8月1日,我在网上百无聊赖地转悠,好友萌萌通过QQ发来一条信息:“珊珊,快看新疆‘日全食’直播!”萌萌话刚说完,又发过来一个链接网址。我随手打开网址,霎时,我眼前出现一个视频:月亮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运转,太阳的左下方慢慢的一点点被吞没,萌萌说,这称为初亏,日食过程即将开始。

  通过屏幕,我看到月亮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慢慢运转,此时,月亮的东边缘已接触到太阳的圆面,太阳的左下方一点点地被吞没,太阳缺了一道小口。月亮继续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光度也暗淡了下来。缺口越来越大,像是一块被咬了一大口的大圆饼,难怪古时候的人们把日食叫做“天狗吃日”。萌萌又发消息过来说,这称为偏食。偏食过后,太阳完全被遮住了,天空一片乌暗。据说,这叫食既。

  月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整个太阳圆面已全被遮住了,天色突然暗了下来,像是夜幕降临。

  此时此刻,我想起奶奶以前说的“天狗吃日”的故事。传说古时候天上有一条恶狗,因十分痛恨玉帝,就窜到天庭去找玉帝算账。它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赶太阳,想将太阳吞吃了,让天上人间变成一片黑暗。这只恶狗没日没夜地追呀追,它追到太阳,就将太阳一口吞了下去。不过这只恶狗,最怕锣鼓、燃放爆竹,人们为了挽救太阳,就在日食时,敲响锣鼓救日,“天狗”就会被吓得把太阳吐出来,于是,民间就有了敲锣击鼓、燃放爆竹来赶跑天狗的习俗。

  “珊珊,钻石环、贝利珠快出现了!”萌萌在QQ那端提醒。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此时,如教科书上的资料所述,在月面的东边缘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而太阳的西边缘也发出一串发光的亮点,像夺目的珍珠高高地悬挂在漆黑的天空中,这两种景象就是教科书上所说的钻石环和贝利珠。不过,它们很快就消失了。

  当月面和日面的边缘已渐渐相内切,合成一体时,一束亮光瞬间喷礴而出,在太阳西边缘又射出一线刺眼的光芒,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又恢复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过程就结束了。

  在网上观看日食,足不出户就能将日食现象一网打尽、大饱眼福,真是多亏了生活在高科技的网络时代。这次长江日全食,我依旧准备在网上观看,再次一饱眼福!

【【实用】日全食作文6篇】相关文章:

1.【实用】日全食作文三篇

2.【实用】日全食作文八篇

3.【实用】日全食作文四篇

4.【实用】日全食作文六篇

5.【实用】日全食作文10篇

6.【实用】日全食作文8篇

7.【实用】日全食作文5篇

8.【实用】日全食作文7篇

上一篇:日全食作文 下一篇:日全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