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玩魔术的总是在近乎神侃之后,要用手或道具一指,吹口仙气,然后事物才会出现神奇的难以想象的变化。相信谁也不会认为,变化之功来自于魔术师口中的那点仙气。那么魔术师在紧要关头虚晃一枪,仅仅是卖卖关子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吗?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完全可以变换一种方式,大可不必千篇一律。我想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必定另有道理。
道理究竟出在哪里?这还得从我国古老的哲学说起。《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国语·周语上》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荀子·礼论》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宋张载《正蒙?太和》云:“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古老的哲学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是充塞于天地之间的运行不息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物各有气,称作“元气”或“元神”物外则为气场,物质的气场皆有其气量所决定。“精”化气,“气”化神,而且形神互化,都是通过气转化而成。
最为代表性的说法就是“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阴阳体现的是对立与统一规律,是天地生成万物运行生命变化的动因。阴阳平衡乃世界之常态,一阴一阳谓之道。五行就是通常所说的“金木水火土” ,它是阴阳运行的五种状态,代表着事物的特点和性质,其间生克关系体现了宇宙万物的循环与平衡。魔术就是要通过魔幻的手段表现事物的突然变化,魔术师口中的仙气就是促使隐藏物变化的`动力。
文化的根性是极其强劲的,它融化在了人的血液里。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常常受文化的制约。说到“气”,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四大古典名著中的相关情节。《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观气象自不必说,《水浒传》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聚集的阴气也不用提,仅《红楼梦》和《西游记》中的描写就非常有意思。“通灵宝玉”乃大荒山无际涯下当年女娲炼石补天遗留的一块顽石而已,是经历了风吹雨打吸收了日月精华而成;“美猴王”孙悟空是所谓的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顶一仙石卵见风所化,更不要说那些大大小小的妖精了。“妖”本身就是一种气,“精”又是能够化气的。
小时候,读《西游记》,最痴迷的就是看猴哥拔猴毛,吹仙气,化作成群的猴子或自身,那是真过瘾,很佩服作者吴承恩的大胆想象。一口气便可吹出所有需要的东西,真叫做“神吹”。想在想来,“神”就是由气化来的 ,吴老先生的做法恰恰符合古代哲学的观点。看来吴老先生也没有忘记事物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吹。
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吹”出来的例子。最常见的如死火变明火,一阵烟过去,原本暗下的火很快窜出火头来。小孩子吹泡泡就更有意思了。一瓶水加些泡化剂或者就是肥皂水,用根小棍一蘸,搭口一吹,很快飞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气泡泡。“吹” 在中国文化中的神奇作用不用我多说说,相信大家都能找出更多的例子来。至于语言上的天花乱坠指鹿为马吹破牛皮大家可能都已领教过了,我在这了里就不再赘述了,只不过我要告诉人们的是“吹”是一种文化。
断“吹” 就是断气。一旦断了气,元气精气都没有了,还哪来的神气?吹出一口气来,有时是生命的需要。看来很简单的一件事,魔术师口中的那点仙气与整个古老文化还是有一定渊源的。
【魔术师口中的那点仙气散文】相关文章:
仙佛散文06-25
诗,黑夜的那点光03-13
诗黑夜的那点光05-20
他们口中的故事作文550字10-28
魔术师的铁钉读后感10-28
银翼的魔术师作文450字03-26
假如我是魔术师05-02
时间是个魔术师03-16
假如我是魔术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