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山,位于乌兰察布兴和县南部旅游区,属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地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美誉。
八月,我们由古驿站出发,踏着木栈道登苏木山。清凉的山风习习拂面,使人心旷神怡。拾级而上,人穿越林,又在林中。仰望,树高入云。远望,树成森林。森林是天然制氧机,越登高,空气越清新洁净,彻心彻肺的爽,无怪乎人们称苏木山为天然氧吧了。
苏木山森林公园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结合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这里曾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先祖拓拔力微的诞生地。苏木山森林公园茫茫林海怀抱着许多迷人的奇峰巨石,这些景点背后都藏着美丽的传说。
攀援而行,举目远眺,但见山崖上“神女峰”向我们“走来”,北帝、神女相向而立,脉脉私语,像有讲不完的话惜不完的别,天下有情人浓缩成的二人世界如梦似幻在眼前。噢,那矗立在天地间的两块酷似人形的巨石就是“情侣石”吧,他们互相依靠、不离不弃的纯真爱情,感天动地以古喻今。神马蹄印、千年石龟、卧佛频频亮相,为苏木山增添了几许神秘。喇嘛洞、神泉洞惹隐惹现,向我们述说着苏木山的神奇与瑰丽。古长城、烽火台,悠悠我思古战场,一道形静意动的风景线。
九九归一,要说苏木山最动人处,还是树。经兴和县同行介绍,得知苏木山森林公园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时是一处国营林场。林区人民在董鸿儒及历任场长的带领下,林场工人和当地群众辛勤造林、护林,用双手编织出壮美的绿色画卷。四十年来,累计新造林七万五千余亩,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七十八,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使苏木山成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被誉为“塞外小兴安岭”。前人植树后人受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望着花松翠杉尽染群山,其坚毅不拔之态,蔽日遮阴之神,足显董鸿儒及兴和儿女们改造自然之伟力。我为他们能有一颗拳拳爱国、爱家乡的心而唏嘘不已。如今,董鸿儒的儿子被组织任命为苏木山的新场长,子承父业,相信“苏木山精神”在年轻的杨场长身上必将得到很好的发扬,也相信他必将续写出苏木山绿色事业的新篇章!
也许是久不大锻炼之故,而今登山,大汗淋漓,就像一夏天的`汗在此间流尽。这时候,说不累是假的。再看登山者们,稀稀拉拉,零零散散,百十来人中真正能登上山来的也就四十来人。歇息中,有同行问:“上最高顶吗?”我们几个异口同声:“上!”“哪有来苏木山不登最高处的,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嘛!”又有人动情地说。“走!”不是一声令下,而是一鼓作气。眼看就要上山之巅了,大家都有种不到山顶非好汉的意志在作崇,都有种既来之则上之、机会不容错过的念头在作怪。苏木山最高点黄石崖海拔2334.7米,有乌兰察布的“珠穆朗玛峰”之称。登上黄石崖,放眼望,蓝天白云下,晋冀蒙三省(区)交界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山石、苍松、云海等构景高低错落、变幻莫测,视觉效果比在山中时更为雄伟、锦绣,令人神思浩荡,甚至生发出,如能在此安家落户该有多好的奇思异想。
有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以前我对这话有些莫名其妙,总想不通:上山费劲怎么能容易?下山省力咋又会难呢?通过登苏木山,我恍然大悟,上山是一开始,人都有劲儿。下山时劲儿都用尽了,腿肚子直打哆嗦,有拉不开步之感,易与难在此时方有了切身体验。
坐下休息一会儿,看到有的女同志还在走着,自己如何再好意思继续坐呢?人与人是伙伴,人比人是动力。咬咬牙,走吧!一步步下得山来,心里话:“哎呀,再不登苏木山了。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步行十二公里,太累了!”不光是我,再看其他人,一个个不是叫苦就是找地方歇脚。由此,反映出一个普遍问题:大家平时步行走得少,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我们常讲要提高国民素质,我看提高身体素质是重中之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身体,一切无从谈起。苏木山之行,让我体会到锻炼身体、坚持步行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久在牢笼里,复得返自然”,苏木山山清水秀,自然质朴。到苏木山旅游,身体能出出汗,心灵也能沐浴一番。轻松、自在、快乐、舒畅,不也是一种收获?
【登苏木山有感作文】相关文章:
1.登骊山作文
2.登鸡冠山
3.登铜官山作文
4.登孔望山作文
5.登江郎山作文2篇
8.登凤凰山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