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诗歌

2021-02-23 诗歌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中》诗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诗歌1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结合一、二两句诗简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旅愁思归的感情。万里、长江写诗人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将归已滞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忧伤。

  2.三、四两句诗是写景,其作用是什么?请具体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山中》诗,是王勃旅蜀后期的作品。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这首诗大约作于乐山一带,抒发强烈的乡思和羁旅之哀愁。

  答案:三、四两句所写之景映衬了一、二诗句所写之情。诗人扣住山风叶等意象,写出了秋风萧瑟、秋山座座、黄叶飘零的景象,映衬了诗人的旅思乡愁之情。

《山中》诗歌2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余:我。

  栖:居住。

  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县内,山下桃花岩是李白读书处。

  闲:安然,泰然。

  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别:另外。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

  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这段话对于读者理解这首诗是很有启发的。

  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山中》诗歌3

  走在山间小路,

  哼唱着赞美上帝的歌曲,

  欣赏着蓝天白云,花红树绿,

  感叹天父创造的神奇,

  回想跟随上帝的一步步,

  爱泉心中涌起。

  曾有过疑惑,

  有过软弱,

  也有过刚硬的悖逆。

  圣灵给我智慧的启迪,

  生命奥秘之幕开启,

  疑惑阴云挥之而去。

  临渊之时天父大手托我过去,

  诱惑当前耶稣心中坚立。

  曾有逃离天父祝福之地,

  痛苦流离时爱的呼唤心中时常响起

  终回到天父怀抱重得安息。

  未来也许还有风雨,

  风雨中雄鹰不哭泣,

  与神同在我比雄鹰更有力,

  风雨之后也许不见彩虹,

  耶稣是太阳在心中时时升起。

  樱花飞绚,只是花期太短

  你曾说过,樱花飞绚,只是花期太短

  追不上急促的流年

  我总是呆呆地望着那花

  把它带回我的梦里

  装订成一本厚厚的册子

  里面写满了那些疼痛的回忆

  不曾忘记,也不敢记起

  某年某月的某一日

  你陪我看过的花期

  阳光很暖,微雨温绵

  纷纷扬扬的花瓣

  淋湿了手中的伞

  我也说过,我喜欢看海

  你却说我太过浪漫

  而我只是浅浅的笑着

  在你的手心画了一个圈

  暖暖的,软软的

  懵懂的你歪斜着脑袋

  好奇地望着我的双眼

  而今,你那秋水般的眸子经常在我的脑海浮现

  只是你还未来得及陪我去看海

  你却不知不觉已经消失在了樱花雨中

  只留给我一朵过期的棉花糖

  含在嘴里,洋溢着浓郁的苦涩

  从来不知道

  甜过头的糖会变得这么苦

  苦到让人再也不敢去触碰

  时光荏苒

  樱花却开得一季比一季绚烂

  从来不知道

  淋多了雨的樱花

  花期也会这么长

  仿佛盛开了几个世纪

  有时,偶尔也会想起你的笑脸

  还有那些忧伤而又甜蜜的幸福

  而这些,都会在岁月的流年里

  伴随着你一起消失在雨中

  曾经的痛我已忘记

  从今以后

  我会很开心,很幸福

  即使没有你

  樱花雨也会伴我老去

《山中》诗歌4

  一

  槐花若玉贝 天然手难雕

  绿掩林幽深 人南声在北

  二

  夜深闻子规 声声诉离悲

  啼血情深处 化鹃碎人心

  三

  身着粉衣衫 脸儿似水莲

  楚楚动心弦 脉脉对山川

  四

  菡萏一瓣莲月影吻红颜

  月下织素锦 嫁衣待花染

  五

  清荷夜自怜 声声诉离情

  曲径痴人立 恨别风乱心

  六

  春风吹花颜 心伤不堪眠

  树雨待黎明 蛙跳水生涟

  七

  树鸟夜呢喃 秋虫草悠闲

  幽幽闲捻针 秀荷鸳惊叹

  八

  林深夜生蕊 滴露花含泪

  织娘纺织忙 网情心难悔

  九

  种豆林旁田 植桑池塘边

  午睡总未足 日斜又黄昏

  十

  月夜林听蝉 凄楚抱树眠

  滴露幽径香 鸟梦回故乡

  十一

  摘花饰妆镜 草堂陋雅清

  日高客讨茶 话题无俗气

  十二

  采山白发翁 山雨逼进门

  烹茶却雨寒 雨过辞黄昏

  十三

  柳眼生春早 小荷未展角

  蝶来寻花容 碟栖落惊鸥

  十四

  夏风送荷香 紫鸳午梦长

  日斜林署存 塘边跳绿蛙

  十五

  夏夜风无眠 阵阵送蛙鸣

  月下摇蕉扇 盼雨思红颜

  十六

  秋阴雨缠绵 山林如思女

  一夜风雨后 匝地草菇生

  十七

  夕阳霞满天 山人思炊烟

  牛羊饱念泉晚归横笛醉

  十八

  斗指北风紧 一夜雪封林

  踏雪寻旧踪 情是指南针

  十九

  红烛夜泪尽 火炉烟已息

  雪霁鹤梦醒 风冷暖亲猫

  二十

  久居林间无俗扰 野花野草入诗吵

  淡看人间无限事 自得其乐活到老

《山中》诗歌5

  黄昏,眺望远方

  故乡的方向山峦青翠

  夕烟缭绕、柳絮飞扬的地方

  有我幸福的童年

  留在山间小路上的串串脚印

  是父亲与大山伴儿走过的每个冬夏

  牧歌悠扬的山脚旁

  是父亲和儿不舍的家园

  阵阵北风,吹不散父亲在山间劳作的`汗影

  岁月悠悠,尘封不了父亲朴实沧桑的记忆

  大山深处镌刻着父亲最美的画卷

  父亲用一生勤劳书写着大山的情怀

  四季交换,父亲是大山忠实的守护

  日月轮回,父亲的爱与大山同在

  每次离别,父亲的沉默痛得让人裂肺

  湿润的眼眶,是父亲太多的炽热与无奈

  眼前山高景美,不比故乡一捏黄土

  他乡流水万千,绕不过父亲老屋前那条清贫的小溪

  大山中的父亲

  ---是儿疲倦时家乡的一杯烈酒

  催人奋进,给人温暖

  大山中的父亲

  ---是夜深人静时故乡的一盏油灯

  永远照亮儿回家的路和未来

  任凭时光流逝

  他总是儿女心头最想诉说的故事......

《山中》诗歌6

  《山中即景》诗歌赏析

  《山中即景》

  李大钊

  是自然的美,

  是美的自然;

  绝无人迹处,

  空山响流泉。

  云在青山外,

  人在白云内;

  云飞人自还,

  尚有青山在!

  挺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

  ——李大钊《山中即景》赏析

  山中即景

  一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

  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

  二

  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

  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

  这两首诗最初刊载于1918年《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单从诗题本身来看,“山中即景”,似为风景诗或者山水诗之类。但从古典诗歌托物寓意的传统来说,这两首诗无疑又带有言志诗的特征。

  第一首诗在讴歌自然美的过程中,抒写出一种独立自由的精神。“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用看似平淡的回文写法,道出神奇无边的“自然的美”,成就了“美的自然”;前者与生俱来,后者生生不息。造化的力量永远让人由衷地叹服并深深地痴迷。而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则是“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的确,在千山万壑深处,在人迹绝无之处,在如此幽静空旷之地,清泉潺潺奔流,一路叮叮咚咚,这是一种何等令人惊喜的美丽!这是沉寂的境地中唯一的声音,虽然流量不大,却是一股生命的活力;虽然声音弱小,却是大山胸腔一串激动的心跳;虽然路头弯弯,却是一条坚韧的追求。此情此景,让我们不能不想起,在沉寂的思想旷野上,李大钊先生发出的第一声嘹亮,想起他用“赤色的血/喷薄起第一缕/真理的霞光”(拙作:微型诗《李大钊》)。

  第二首诗则在云散人去间,以倚天独立的青山展现出诗人人格的不屈和伟岸。“云在青山外”,此句为仰视,且看那飞动的白云缭绕于青山之外,何等悠然;“人在白云内”,此句为俯视,登上峰巅环顾四周极目远眺的健儿,把凌云壮志写在蓝天白云之间,又是何等地意气风发!但诗人笔锋突转,“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白云飘然而去,登者欣然而还,惟有一柱青山,巍然挺立于天地之间!至此,我们方知诗人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以山外之云、云中之人作铺垫,烘托出青山之“任它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诗人面对风云变幻坚贞不屈、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人格形象跃然纸上。

  这两首诗浑然一体,展示出诗人挺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勇立潮头无所畏惧的凛然正气。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两首诗从形式上看似五言旧体诗,实则不然。第一首的“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实际是回环的散文句式,具有内在的韵律;接下来的“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也不符合五言诗的平仄,但却十分精炼、精美。第二首看似五绝,却也并非五绝,仍然符合其时“诗体大解放”的要求。也正是基于此,才把这两首诗作为微型诗来予以赏析。

《山中》诗歌7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朓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山中》诗歌8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8.请简析首联第一句中冷字的好处。(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①冷,寒冷之意。(1 分)②此字双关。冷字既写出了郡斋气候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心 里之冷。(2 分)③ 冷字字少意丰,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写思念山中客蓄势。(2 分)

  9. (1)对友人的真挚怀念之情,又落寞惆怅之情。(2 分)诗人念山中之客,想友人山 中生活情景,持酒远慰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2 分)满空山何处寻表现出寻找有人而不能的落寞惆怅之情。(2 分)

《山中》诗歌9

  善良隐藏在膏梁

  冬季纷纷上场

  山中缓缓似传来歌唱

  唱出无家可归的彷徨

  商女不知何地放逐牛羊

  没有亲人怎称得上家乡

  寂静辽阔与悠长

  山中折柳回荡

  山中一池水清汪

  渠中鱼儿戏潇湘

  荼蘼花开蝶携霜

  山中杜鹃啼出一阵悠扬

  悠扬并持一曲空旷

  山中道上草遍长

  长至膝腰不嫌香

  花中一蕊传东厢

  厢中杜娟儿唱

  唱那闲散韶光

  歌声不入迷津湾

  船儿远游来深山

  山中花漫山开

  开出一池勇敢

  敢于背水一战

  山中落叶众人踩

  谁付出怜爱

  怜自身承受不下失败

  山中年年花总开

  赏花人来自哪丈方圆

  我观海棠开

  你赏月季烂漫

  不同时节一同观

  哪株花最不凡

  压力承受下太过悲观

  明眸一眨昨宵风采

  俏人儿随我入山

  疯癫一并把歌舞

  黄昏与我作伴

  黄花邀我采摘

  山中锦绣绚烂河山

  山中石迹斑斑

  山中清泉弯弯

  山中布谷啼不住

  山中野花明年开

  径上牡丹平安

  树上雪花离开

  山中气息迷人

  山中风景夺魂

  山中小乌鸦归巢畔

  天际一朵彩虹开

  彩虹欲与花争艳

  七彩交辉映深山

  山中灿烂蝴蝶斑斓

《山中》诗歌10

  【年代】:唐

  【作者】:王维——《山中》

  【内容】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山中》诗歌11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一杯一杯复一杯这句诗通俗浅近,但意趣丰富。请简要赏析其写法和所蕴含的意趣。

  答:这一句虽然通俗直白,但意味丰厚,通过反复的修辞主法和白描的手法,表现了对酌的情形:一是一杯接一杯地喝,可见性格爽快干脆;二是一杯一杯不停地喝,可见喝得很多,酒量很大;三是你一杯我一杯地喝,可见两人对酌兴致很高,关系融洽投机。四是可以想见两人推杯换盏,有说有笑,气氛很热烈。这样写,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很有生活实感。

  2、第二句中一杯反复运用,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答案:一杯一杯复一杯,反复运用表明诗人饮酒数量之多,也表达了诗人饮酒时的酣畅淋漓之感。(2分,只写饮酒数量之多,给一分)

  3、诗歌的最后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答案:直言率真的诗人(2分,只写到豪放给一分)

  意思:在山花丛中,你我对酌,

  我们喝了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喝醉想要睡去,你可暂且离开,

  如果有意明天再抱琴再来。

  赏析:

  《山中与幽人对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表现了诗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幽人是指隐居的高人。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诗的一开头就点明了诗人李白与朋友喝酒的地点山中。对李白来说,山中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所在。盛开的山花更加增添了两人喝酒的气氛。此情此境,称心如意,就一杯一杯复一杯开怀畅饮。一杯一杯复一杯,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写饮酒之多,而且写快乐的程度。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由于贪杯,诗人李白的朋友喝得大醉,就告诉李白我已经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的话,就请顺便抱只琴来!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晋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宋书》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醉欲眠卿且去,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所在。盛唐时期,绝句已经格律化。而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却不迁就声音格律,语言上又有飞扬的气魄,有古代歌行的风格。

《山中》诗歌12

  (20xx·江西省定南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 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请指出王勃的《山中》一诗中的情景关系。(4分)

  (2)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区别?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4分)情景交融,(1分)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表达悲伤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具体分析2分)进一步烘托“悲”和“念”的心情。(1分)

  (2)(4分)王勃的《山中》抒发的 是诗人的旅愁归思。(1分)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诗的后半部分,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悲”和“念”的心情。(1分)

  王维的《山中》表达了诗人对初冬时节山中景色的喜爱与喜悦之情。(1分)诗歌细致描绘了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热爱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分)

  (叙说部分点到为止即可。)

【《山中》诗歌】相关文章:

1.《山中杂景》<诗歌>

2.《山中的绿树》诗歌

3.《山中》诗歌阅读及答案

4.空山中,听见了你遥远的呼唤诗歌

5.王维《山中》

6.《山中留客》

7.王维《山中》

8.《山中留客》

上一篇:诗歌朗诵会的作文 下一篇:诗歌伴我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