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文

2021-03-02 诗歌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作文 篇1

  五千年文化的底蕴沉淀,三千载诗歌的源远流长。这是一条九曲回环、流淌不息的母亲之河。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爱情的歌谣在河面传唱;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忧民的沉吟在河心激荡……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黑客,以诗写景,以诗写情,以诗壮志,诗歌好似一股洪流涌入文化的河床,诗歌的河为诗人而流,为诗人而奔,诗不断,水不涸。我向往诗歌,凝视着那浩如烟海的诗歌典籍,我沉默了,沉默中寻找着诗歌里那条无形的河,却不住地沉醉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山掌门,一身傲骨,不甘为五斗俸米而折腰,决然辞官,躬耕南亩。为义,为道,为仁,他遨游桃花源,让自己与天地为友,与山河为伍,诗歌的河,为他而流,为他而淌。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胆气,赐金放还,斗酒诗百篇的豪气,彰显着他过人的魅力,他将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内心的压抑融入诗中,终留旷世佳作,为道,为仁,为志,他醉酒诗话,终成佳话,诗歌的河,为他歌,为他唱。

  杜陵远涉,子形美名,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抱有济世天下的壮志,虽然做官,却名而无实,在乱世中重泪,在乱世中感慨,用一支灵动的笔,记录下社会的黑暗,虽无力回天,却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限向往,他的诗似一缕曙光,照亮一片黑暗,为仁,为志,为民,用诗体现人生,用诗反映时代,诗歌的河,为他吟叹。

  一曲悲歌诉尽一人忠肠,临洋而叹,遇滩而阻。他是文臣,更是诗人,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将一腔悲愤化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为家,为民,为国,他用一颗爱国的心撑起人生的价值,诗歌的河,为他而流,为他而奔。

  多少年牵绊离情,几多载借景抒怀,诗歌以其特有的灵性,将诗人内心的世界无保留地记录下来,那风雨离愁夜,那山河壮美赞,那壮怀报国志,一切的一切都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人生价值的彰显。从爱人到爱国,从描景到壮志,一步步地推引,一层层地深入,终成一个人的成长史,一个时代的缩影。

  河有水则无穷,诗有篇则长远。中国文化在诗歌的映衬下更加绚丽,诗歌在诗人情感的感召下更加夺目,诗歌的河是源远流长,诗歌里的河是情真意切,诗歌是泱泱大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正如那朵盛开在枝头的玫瑰花,用诗描绘人生,用诗感动人生。

  诗歌里的河为诗人而流,为时代而奔,为中国文化而淌……

诗歌作文 篇2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

  当微风吹落了叶子,它已成为使者。它的经过,是在告诉所有人,秋天已经来临!它穿过山岗,告诉枫叶,秋天已经来临。枫叶换上美丽的红裙子,让人们赞美和愉悦;它穿过树林,告诉小动物们,秋天已经来临。小动物们,忙碌采摘水果,准备做一冬天的美梦;它穿过田野,告诉农民伯伯,秋天已经来临。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棉花穿上了白棉袄,它们表明,秋天已经来到!

  落叶,是大自然的礼物。

  落叶随风飞,它已成为生活中的惊喜。它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欢快地在空中跳舞,给人们了信心。它飞呀飞呀,落到了校园,它可真是美丽,成为了小朋友们、大自然的书签。听,它发出美妙的歌声,宣告大自然的美!当它们全部飞落至地时,又成为了秋天的地毯,表明了大自然的神奇。它们证明,它们是大自然最好的礼物。

  落叶,是秋天最美的花。

  梧桐树,有的黄,有的绿,有的黄中带绿,有的却已经凋零,但是它们是秋天最美的作品。枫叶,有的红得似火,有的黄得如金。一眼望去,一片火海。同时,它们的飘落宛如火红的蝴蝶,又像优雅的公主在华丽地跳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它们是秋天最美的花!

  落叶,是饱含深情的。

  它们与树妈妈相伴春、夏,如今告别,是对它们最大的挑战。当它们被风吹得远离母亲时,它们总有点依依不舍。它们怀念以前,如今它们要各奔东西,完成自己的使命。但就算困难再大,它们也不忘母亲的教育之恩,有些成为肥料,来回报母亲,它们是怀旧的,有回报之心的!

  落叶是秋天的象征。落叶真美,秋意正浓。

诗歌作文 篇3

  对于传统的诗歌美学而言,它的原则性比较强调社会学与美学的一致,相较于当代诗歌的美学价值研究而言,我认为二者强调的是不同的。从表面上是一种美学原则的分歧,实质上是人的价值标准的分歧。这就是原何老一辈诗歌评论家对当代80后歌作者的作品一味吹毛求疵的根由。在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抒人民之情”得到高度的赞扬,而诗人的“自我表现”则被视为离经叛道。董喜阳在《夜雨迷离的时光(组诗)》中分别用“迷茫”、“彷徨”、“迷惑”、“思考”、“春天”作为小标题,诗中说“我是太阳下一棵流浪的树”“让我一个人去品尝遥无人烟的荒凉”。这可以说是董喜阳的个人精神价值的体现,我用我羞涩的社会学理论的角度来看,社会的价值是离不开个人的精神价值的。在当今这个社会,人的地位不断提高,权力不断复苏,在他的诗歌中所谓的个人的情感、个人的悲欢、个人的心灵世界便自然会提高其存在的价值。传统的诗歌美学是存在其缺陷的,董喜阳在诗中试图去寻找新的美学天地。这个新天地要靠在当今社会中提高社会地位的人的心灵是否觉醒,精神生活是否丰富来作为标准去衡量它的意义。社会思想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决定某些意识和感情,但是它不能代替,二者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规律。笔者这里想到董喜阳的诗观(诗歌应该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在这里允许我取断句。)艺术探求的人的情感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所谓的诗歌多元化应该是不同价值标准的美学多元化。政治的实用价值和感情在一定领域是存在其非实用性的。正如一棵树在植物学家和诗人的眼中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我想董喜阳是一个真正懂得诗歌的人。

  所以建议大家多去读读他的诗歌。

  建议大家去读就一定要有他的诗歌的可读性作为前提。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是可读的,什么样的诗歌缺乏可读性,它的界限在哪里呢?在诗人董喜阳的诗作《在异乡,巧遇李太白》里,“都市锃明瓦亮的街道旁,夕阳独醉”“黄昏,老太龙钟,一些动词在喉咙集结”他在语义上制造了含混的效果。这让我想起克利恩斯·布鲁克斯在阐述它的诗学理论时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诗的语言就是悖论的语言”。也就是说,诗的语言在本质上是含混和反讽的,所谓的张力只有通过语言的推敲和摩擦才得以实现。我认为一个有创造力的诗人如果做不到在他的写作中使用过去被判定为没有诗意的词汇,那么,他的写作多多少少应该看做是不成功的。而董喜阳则是懂得在一些人看似不平常的生活中挖掘令人震惊的诗意的诗人。

  今天,正握着笔的诗人是光荣的、沉重的——后代人和未来的新艺术在多高的一层波浪中涌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今天无数个像董喜阳一样的诗人的努力,取决于为他们建筑起一层多高的阶石。也为自己在艺术世界中找到并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走下去!前方什么也没有,甚至没有脚印没有道路。每一支笔和每一个夜晚,都不会是徒劳无意的。

诗歌作文 篇4

  还在回味着初秋的惬意,贪享着中秋的硕果,

  不觉已到深秋。

  就那么轻轻的,才一个转身,就已满树叶落,

  敲打我的敏感的心灵。

  从踩在落叶上,发出的'“吱吱嘎嘎”的声音里,

  窥视这个萧瑟的季节,顿感很冷。

  但还有几片黄叶,仍倔强的停留在干去的枝头,

  瑟瑟的摇曳着它们已单薄的梦想。

  温顺,从此后变为一种奢侈,

  斑斓的色彩,也有悲壮变为凄冷。

  凉如水的寒意,由指尖随着血脉直抵胸口,

  吞噬着身体里全部的暖。

  美女们不得已,把衣领竖起,

  用仅有的薄衣裹严,渐显干皱的皮肤。

  唇却如何藏起,只得任由深秋的风,把它吹到干瘪,

  舌游过,一遍又一遍,最后勾勒出了一道暗红的唇线来。

诗歌作文 篇5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落叶是秋天的使者。当第一片落叶飘过田野时,它对农民伯伯说:“秋天来了!”你看,高粱笑红了脸、水稻笑弯了腰、棉花穿上了大棉袄。农民伯伯笑得合不拢嘴:“又要丰收了!”当第一片落叶穿过森林时,它告诉小动物们:“秋天到了!冬天快要来了!”你瞧,大雁踏上了南行的旅途,松鼠正在储藏松子,蚂蚁也在辛勤地搬运食物。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在忙碌着,没有丝毫懈怠。

  落叶是大自然的礼物。走在林荫路上,树叶纷纷落下,给道路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音。捡起那些小小的银杏叶,还可以夹在书本里当书签用。

  杜牧曾在路途中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错,秋日的枫叶是那样的火红。远远望去,灿烂一片。那枫叶长着三个角,像一把小扇子般在树上扇来扇去。还未变红的叶子有的披上一件黄袍子,黄灿灿的;有的墨绿墨绿,绿得深沉,仿佛可以看出它们已饱经风霜。

  落叶是饱含深情的。当它们被风吹落的那一刻,在空中飘来飘去,仿佛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迟迟不肯落下。真可谓“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啊!它们与大树妈妈一起生活了春天和夏天。在秋天,它们将去完成它们最后的使命。它们不忍心离开大树妈妈,便落在了大树妈妈的脚下,作为肥料,为来年的树叶做准备,争取让它们萌发出更绿更新的希望。

  秋叶真美,美在奉献。此刻,秋意正浓!

诗歌作文 篇6

  成长岁月里,诗歌无处不在。

  诗歌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读着这些诗,让我仿佛看到了四季秀美的风光,不禁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还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记忆中最早的一首诗是《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知道多少次吃饭时,妈妈告诉我粮食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学习了古诗《明日歌》与《今日歌》,诗词中多次提到“明日”和“今日”,反复告诫我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时间,才能有所作为。而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使我懂得了父母抚养我们的辛苦,让我们懂得长大后要尽孝回报……

  诗歌,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精华。我爱诗歌,愿诗歌与我同行!

诗歌作文 篇7

  给作文捎去一片美丽

  作文,折射着生活的精彩;

  作文,迸发着灵感的火花;

  作文,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生活的精彩,教会了我们去观察,去思考;

  灵感的火花,激发了我们去倾吐,去张扬;

  生命的激情,告诉了我们去挥洒,去燃烧。

  ——作文,原来是这样的美丽。

  曾几何时,

  作文美丽的外衣被揭去了,

  干涩,枯冷,变得如此憔悴。

  孩子们缩回了热情的双手,

  睁着一双害怕的眼睛,

  远远地,远远地,躲开了她。

  她孤单,暗自哭泣,心在颤抖。

  有一天,

  在一个快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一个声音从那儿响起——

  让作文沐浴阳光吧,

  给她捎去一片美丽的云裳。

  于是,我们行动起来了——

  城市里流动的街头,乡村里翠绿的原野,

  枝头上跳跃的小鸟,湖泊上徜徉的小舟,

  留下了我们的心语。

  心底里的欢声笑歌,抹去了抑郁的忧伤,

  双眸中的清澄天空,驱散了阴霾的乌云,

  幸福快乐感动,

  是我们心中架起的彩虹。

  用希望去播撒希望,

  用感动去点染感动,

  用热情去唤起热情,

  用美丽去描绘美丽。

  ——这,就是作文。

诗歌作文 篇8

  一次邂逅

  让我们开始一段珍贵的回忆

  打破尘封在心灵的往事

  我们并肩走在一起,嬉闹在一起

  我们天真惬意

  一路走来

  忆不尽的点点滴滴

  温暖的故事就像秋千般荡漾在童年的发迹

  明月扶窗,谁惹了琴弦?拨弄起那熟悉的旋律

  樱花枯谢,花香弥漫整个校园的气息

  记忆中的彼此

  却因我拉开了长长的距离

  偶然翻看相片

  又想起你我在一起的第一次

  原以为过去会像夏天一样的销声匿迹

  才明白你的气息已秋风般吹过我的心底

  枕一袭往事

  旧旧的话语,一样的懵懂

  笑容和哭泣

  日记和诗句交替生出凌乱苦涩的甜蜜

  牵挂是一种问候

  轻灵而忧郁斑驳的时光如同花瓣凋零在墙上

  走过的那串脚印

  印证了爱情的岁月

  擦肩而过其实也是一种很深的缘分

  穿越人海,只为你我对视的默契

  传说中的诗篇又演绎成风化千年的誓言

  错过的年华

  开出了斑驳的紫薇花

  品阅别人的故事

  留下我们的回忆

  压力再大,踮起脚尖我们就离幸福又更近一点

  晚上躲在某一个空间的时间

  想念一段时间的掌纹

  泛黄的纸页明亮的你

  多年以后的品读,依然很有诗意

  谨以此纪念我们的爱情

  你的生日。

诗歌作文 篇9

  穿着薄雾轻烟,

  告别秋的缠绵。

  带着一身凛冽,

  迎来银装素裹。

  光秃的树木如此可怜;

  清冷的冬夜,

  寂寞的狂风浮走呼喊,

  留下了阵阵空荡的回响。

  冬游遍各地,

  将世界染成白茫茫一片。

  顽皮的孩子,

  堆起座座雪人。

  冬瞧见了,

  不禁喜笑颜开,

  想和孩子们一起嬉戏。

  这下可糟了,

  吓跑了一个个金童玉女,

  只留下刺眼的串串脚印。

  冬失魂落魄的遥望着,

  那片寂静的苍白之地;

  正在他绝望之际,

  一个弱小的身影,

  浮现在他眸前。

  冬很害怕,

  这位“白雪公主”会拒绝自己。

  可是小女孩的行为,

  出乎他的意料。

  她微笑着、轻轻地,

  挽起他的手臂。

  邀他一起,

  去高山上看美丽的风景。

  冬注视着白茫茫的一片,

  竟发现嫩绿的一丛身影。

  冬恍然大悟,

  原来她是春。

  冬热泪盈眶,

  他紧紧地拥抱着春。

  他感受着她的温情,

  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绵绵冬夜。

  待到黎明之际,

  到处春暖花开,

  冬之恋,

  悄悄地,

  划上了句点。

【有关诗歌作文汇编9篇】相关文章:

1.有关诗歌作文汇编九篇

2.有关诗歌作文汇编10篇

3.有关诗歌作文汇编8篇

4.有关诗歌作文汇编7篇

5.有关诗歌作文汇编6篇

6.有关诗歌作文汇编十篇

7.有关诗歌作文汇编七篇

8.有关轻叩诗歌作文汇编7篇

上一篇:诗歌作文 下一篇:诗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