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

2020-11-13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1

  花了三天时间经历了一场感动之旅,看完《布鲁克林有棵树》,我的读后感是——如果有什么可以带你走出人生低谷,那就是乐观和坚持。

  弗兰西,一个生长在美国布鲁克林穷人区的小女孩。那里的环境有着我所能想象到的一切恶劣:混乱、肮脏、贫穷、罪恶。街道上都是酗酒的人,角落里都是罪犯的身影。这种环境不得不让人发出恶心的读后感。长在污泥之中,我们的弗兰西尽管穿着破旧的衣服,住着简陋的房子,却拥有一颗闪亮的心,清清白白地生活着,奋斗着。

  当我看到弗兰西小小年纪就要像大人一样四处奔波:卖垃圾、用极少的钱购物、给别人打工……真为这个懂事的小女孩感到敬佩和心疼。可是她却说:“活着,奋斗着,爱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是要经过生活多少的磨难,才能令一颗幼小的心发出这样乐观释然的感慨?有多少大人能够做到?我想,很多人只是身体长大了,灵魂还是却没有变成一个真正的大人。在弗兰西面前,我们是不是该自惭形秽呢?

  当我看到弗兰西和弟弟因为手臂上的污泥而被医生护士耻笑,贬低他们不配活着的时候,我感到愤怒。弗兰西勇敢地反抗了,难道贫穷的人就没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了吗?生活丢给弗兰西的垃圾,没有把她压倒,相反,她得以踩在垃圾堆上,从而更接近阳光,就像布鲁克林的那棵天堂树,茁壮成长着。弗兰西喜欢阅读,她坚持着,相信着,总有一天会存到足够的钱买下喜欢的书,在阳光下静静地享受。

  我们都该从弗兰西身上学习乐观与坚持,这也是我从这本书里收获的最有益处的读后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2

  作者贝蒂·史密斯(1896-1972),是德国移民的女儿,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她的经历与这部小说主人公弗兰西相似,早年也是靠自学完成了初步的知识积累。后来她进入大学学习新闻、戏剧、写作和文学。《布鲁克林有棵树》是她的主要作品。

  本书的内容和书名一样,朴实无华,读起来感觉就像是一个朋友将她成长的故事在自己耳边娓娓道来,非常的亲切。

  这是一个温暖、有力量、令人感动的成长故事。

  弗兰西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祖辈是典型的新大陆移民,连着几代人都在白手起家的美国梦中浮沉挣扎,母亲做清洁工,父亲酗酒,时常无业,到死也没有留下什么财富,因有弟弟妹妹,她还不得不辍学,早早打工赚钱养家……

  用消极悲观的观点看,弗兰西没理由幸福快乐,然而她始终保持着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通过坚韧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受更多的教育,最终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这本小说自面世后就成为青春文学、布鲁克林历史的经典、乃至美国精神的缩影。

  看完后,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苦难本身不是好东西,但很多时候,生活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选项。我们只能选择接受或者逃避。如果把苦难视作生活的一部分,接受它,试着和它和平相处,让它磨砺自己的性格,那么苦难便成为一笔宝贵财富。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祖母睿智、茜茜热情,凯蒂坚韧。奥普拉·温弗瑞说:我想,在我成长过程中让我最受感动的一本书就是《布鲁克林有棵树》了。这的确是值得大力推荐的一本书了。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3

  儿子的语文老师要求儿子假期读几本书,其中一本《布鲁克林有棵树》,给他买到后,今天我一天把它读完了,好感动!

  书中主人公是一个贫穷而快乐的小女孩弗兰西,她必须熟悉回收站每一种废品的价格,因为只有通过卖废品她才能得到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零用钱;她必须知道如何买到完整的廉价发霉面包,因为只有发霉的面包才能为他们节省那么一点点的生活费用她生活的条件那么差,环境那么恶劣,但弗兰西却有自己的办法使自己快乐起来,她能在平凡中发掘快乐。她卖废品得到的零用钱是稀少的,但她却如视珍宝,她会小心的计划,一些存钱,一些去买自己喜欢吃的小零食,虽不经花,但她却乐在其中;她买的廉价发霉面包味道固然不好,但她却会缠着妈妈做独特的美食,品尝着这廉价却饱含快乐的食物;她每到周末都会去图书馆借书,虽然图书管理员对她的`态度不好,她却不放在心上,每次借完书,她就坐到家门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浓浓树荫里,她在这里看着书,做着白日梦。这样的时刻,让她超脱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顿,她享受着、快乐着,就这样,她拿着一本书,守着一碗零食,独自一人在家,看着树影摇曳,任下午时光溜走,这是一个小女孩所能达到的化境。她就这样看着书,与世界和谐共处着,心里头快乐着

  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养与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个坚强的小女孩,在贫穷而温暖的家庭的支撑下,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人生的大门终于为她打开她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她告诉我们,要学会寻找快乐!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4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的力作,它与《安琪拉的灰烬》属于同类小说——是"成长小说",也可称为"家小说"。它写了女孩弗兰西一家子的故事。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故事。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的身世或许很不幸,他们的父母或许不宠爱他们或者过早去世,他们总是受到别人的嘲笑……弗兰西就是一个这样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母亲偏爱弟弟,深爱他的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在学校受人轻视。她就如那棵长得郁郁葱葱的天堂树,顽强地在贫民区生长着。弗兰西是一个孩子,但她却饱尝了大人们为生计奔波的艰辛:卖垃圾、买东西、打工……是这些让她成长,养成了坚韧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使她受益终生。书中有个片段让人记忆深刻:弗兰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学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为他们玩泥巴馅饼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肮脏、沾满泥巴的弗兰西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鄙夷:"这些人这么肮脏的活着,实在不应该。"但弗兰西勇敢地反抗着:"我弟弟是下一个。他的胳膊和我一样脏,请不要吃惊。你不用跟他说。跟我说好了。"护士很吃惊:"我真不知道我们说的这些话她居然都懂。"为什么弗兰西应该不懂?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知书达理"、"明辨是非"的权利吗?这个护士同样出身贫寒,却附和着势利眼的医生,骂穷人的小孩。没有人希望自己贫困,但贫困未必一无是处。苦水中泡大的弗兰西和尼雷一起谈到不用吃苦的妹妹时,反而表现出同情来,说可怜的劳瑞没有了那苦,也就体会不到那苦中的甜了。相信从困境中走过、后来又摆脱困境的人们对此深有同感。人可以受困、受穷,却不可以失去骨气和乐趣。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吸收父母的精神传承。弗兰西的坚强像妈妈。这种坚强让她超越前人:外祖母连字都不识,母亲上完小学,而弗兰西要去上大学。弗兰西的想象力来自爸爸,她的想象力让她摆脱了生存的艰难、思想的束缚。外祖母建议妈妈凯蒂给弗兰西姐弟读《圣经》,读莎士比亚,好让处在困境之中的孩子们不致沉沦,虽然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却拥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带领她迈入更加广阔的世界。

  我想"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棵"树"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种滋长在贫困孩子心中积极向上精神,一种在贫民区中也可以顶天立地的精神!这种精神不需要有多么优越的条件,只要你的心中有这样的一方土地,树书就会茁壮成长,抵达天堂——这就是天堂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5

  合上书,映入眼帘的便是家门外绿油油的农田,这许多年如一日的景色,我早已看倦。但现在不会了,因为又有开发商看上了这块地,这农田的一半已被推土机推平,被黄沙覆盖,看不到一点绿了。再然后,这里会建起一座高楼大厦,遮盖住后面的低矮的房屋,能照进我窗边的阳光就所剩无几了。我呆望了一会儿窗外,感到无所事事,于是只好再次就翻开了膝上的书看。

  这是一本老书,书页泛黄,封面已将微微翘起,刻着岁月的纹路,封面非常朴素,唯一的装饰只是一棵树,但在这简单的封面背后,蕴含着一个厚厚的、普通的、平凡的、感人的故事,这故事超脱亲情、友情、爱情,最后凝聚成一颗大钻石:感动。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10年代一战前的美国纽约布鲁克林,这里住着许多贫穷的人,当然,弗兰西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本书以他的成长经历为线索,生动刻画了他成长道路上陪伴和错过的那些人,抑或欣喜,抑或悲伤,抑或沉静,抑或激昂。当她的内心成长到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高度时,战争终于踏着喇叭声开始了,但她也不会像小时那样迷茫了。她提着她的小箱子,与母亲、弟弟一起,离开了布鲁克林。

  其实,关于成长,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他们正在经历这一阶段,内心洋溢的是最真实的情感,我们拥有着大好时光,且稚嫩着,但愿世俗的眼光不要过早的使我们的花朵凋谢,就像作者在序言中说的一样,她并不希望浪费她的时间,愿她的青春美好时光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样,等她老了,就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感慨:“原来我曾年轻过!”而是欣喜:“啊!现在我正年轻着!”

  但成长也有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事实,我们要学会接受它,就像接受一个自然过程一样,成长有分离,有苦痛,也有苦尽甘来的感悟,也终将会有拎着行李离开的时刻,到时候,你会向那个和你玩在一起的好友告别吗?是不是应该去看看那个坐在梯子上看书的女孩儿?她很像你以前的样子。

  你看见了吗?她关上了窗户。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6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的身世或许很不幸,他们的父母或许不宠爱他们或者过早去世,他们总是受到别人的嘲笑……

  弗兰西就是一个这样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母亲偏爱弟弟,深爱他的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在学校受人轻视。她就如那棵长得郁郁葱葱的天堂树,顽强地在贫民区生长着。

  她是一个坚强的人。

  整本书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转的民谣飘荡在夜空里,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几分涟漪。它不是阳春白雪,只能在华丽的宫廷中歌唱;它或许是下里巴人,在贫民窟肮脏的街道上、破烂的衣衫旁,高亢地唱着生命的歌。

  弗兰西是一个孩子,但是她饱尝了大人们为生计奔波的艰辛:卖垃圾、购物、打工……是这些让她成长起来的。她养成了坚韧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使她受益终生。

  其中有一段令我记忆犹新:弗兰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学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为他们玩泥巴馅饼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肮脏、沾满泥巴的弗兰西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鄙夷:“这些人这么肮脏的活着,实在不应该。”但弗兰西勇敢地反抗着:“我弟弟是下一个。他的胳膊和我一样脏,请不要吃惊。你不用跟他说。跟我说好了。”

  护士很吃惊:“我真不知道我们说的这些话她居然都懂。”

  为什么弗兰西应该不懂?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知书达理”、“有文化”的权利吗?这个护士出身于布鲁克林,可是当她飞黄腾达以后,她选择了忘本——这也是人性的一大悲哀所在。

  我在思考着:“布鲁克林有棵树”,这里的“树”指的是什么呢?是那棵天堂树吗?不是的!这棵“树”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种滋长在穷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种在贫民区中也可以顶天立地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需要有多么优越的条件,只要你的心中有这样的一方土地,书就会茁壮成长,抵达天堂——这就是天堂树。

  我们的心中,是否有这样的一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7

  这本书很有爱,我有点觉得不可思议。堂堂美利坚合众国居然也会有这么穷的角落,而且这些人都能活得那么开心。

  主人公弗兰西和这个街区的其他几户一样,出生在一个够穷也够过日子的家庭。她妈是清洁工,性格坚毅,不爱表达感情。她爸是在酒吧卖唱的,开朗,热爱生活,性格软弱,多愁善感,所以经常借酒消愁,但往往是愁更愁。她弟,是天时的化身,除了不爱学习,其他方方面面都是完美的。她自己,性格内向,从小不结交人类做朋友,天天以书为伴(书呆子的成分极大),爱学习(怪胎),算是个自学成才的知识分子。这一家四口(后来爸死了,又添了个女儿,但她在此书中的戏份可以算是一个路人甲般路过式人物)在布鲁克林这个充满移民后代的穷却和快乐的地方过着平凡无奇的生活。

  要知道孩子是会长大的,长大了就会难免有些想搞早恋的非分之想,至少在中国,这是全社会重担打击的焦点。可美国的家长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他们只会开导孩子要找怎样的人才算一个好的伴侣,才能有益一生。说实话,这也是我不爱国的一大原因。那两个孩子在有这方面意识后作者做详细描述的那章节是全文最吸引我的部分,别说我肤浅,别说我愚昧,你们可以把全年级的孩子都拉出来调查一下,我打赌有九成的答案和我给出的一致,也许是两国文化、意识差异太大。我也知道,早恋不是好事,学校、家长都禁止也正常,可如果连这方面的想法都要完全封杀,那这就不是在帮助我们成长,这是在毁灭我们的青春。现在校方对男女关系过于敏感,哪怕只是异性的普通朋友,在走廊上肩并肩说说话开开玩笑都招来校领导的一顿教育。你们现在的所作所为都只会让我们在将来长大后回忆自己从前的青春岁月时只有书本和课堂,难道这就是你们人为的完美、成功的人生吗?

  说严重点,再这样对学生与异性来往如此过分的严抓严打,那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是一片“断背山下,百合花开”。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我没看懂,但我羡慕他们的教育环境,为什么我们一个千年古国都不敢和这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国家叫板?也许差距就是在这些细微之处拉开的。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8

  暑假里,我读了美国作家贝蒂斯密斯所著的《布鲁克林有棵树》,它讲述了20世纪初纽约的布鲁克林,一个叫弗兰西的女孩的成长故事。

  平平淡淡的开头,带我进入了弗兰西的生活。渐渐地,我离弗兰西的生活越来越近,也因为我发现了我与弗兰西的共同点,弗兰西就不再是一个角色了,她仿佛就在我身边。我融入了她的生活,认识了她的家人,一起和她体味生活的一点一滴,我体会到了她生活的艰辛,渐渐地,我感觉到那些故事就不再仅仅是故事,那就是生活,因此,我被她以及那些生命的坚强所感动。

  这本书很特别,它只是向我静静地叙述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没有夹杂一句议论或者抒情,而我就静静地聆听,一点也没有觉得乏味。这就是它,静静地闪耀着人性温情的光辉,却也有着令人感动的无限力量。

  那些生命,可歌可泣——

  在弗兰西毕业那天,她收到了已经去世了的父亲提前为她准备好的毕业礼物——一束玫瑰与一句寄语。

  读到这里,我的泪与弗兰西的泪一起奔涌。

  不禁想起,汶川大地震中,"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一条未发送的短信,是一个母亲的信念,她的母爱有不惧生死的力量,传递给宝宝和我们每一个人。那仿佛是一个誓言,无论生死,都永远要用母爱保护宝宝。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可是,就是有那么多的生命,他们相信爱,他们相信爱是永恒的。虽然生命的活力离他们而去,他们的爱却依然活在人们心里。

  《布鲁克林有棵树》,那棵树是指弗兰西,也指布鲁克林的所有人,甚至是世界上的全部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像一棵树,只有经历了滋养和风雨,才能坚强地挺立,倔强地成长。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作文】相关文章:

妈妈是棵树读后感06-30

成全一棵树读后感08-26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10-28

我是一棵树读后感08-16

向一棵树鞠躬读后感07-31

我是一棵树 读后感08-15

一棵树07-13

仰望一棵树作文12-15

那一棵树作文12-15

窗前有棵树作文500字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