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台湾节日习俗为题目的作文

2017-09-14 台湾

  近年来传统节日因为商业化越来越重,现代科技太发达,以及政府的一些政策导致人们觉得节日味道越来越淡。从而保护民俗的呼声便越来越高。至此,正好趁着素质课结业来小看一下台湾的节日习俗。

  我们首先来谈谈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

  春节, 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台湾民间的春节, 起源于祖国大陆, 其习俗与祖国大陆相差无几, 在很多地方保留着传统的“ 年味”, 同时又带有台湾本土的特色。从农历十二月十六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 台湾民间形象地称之为“ 年兜时节”。

  尾牙。每月初二、十六, 是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 称为“ 做牙”( 打牙祭) 。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 所以称为“ 尾牙”。做“ 尾牙”是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事业生意和农作收成的庇佑, 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为隆重。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 尾声”, 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 先声”。这天, 公司行号的老板宴请犒赏员工以慰劳其一年来的辛苦。按传统旧俗, 宴席间鸡头对准谁, 即暗示主人要解雇谁。这种风俗现已绝迹。一般平民百姓家则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 即土地公) , 全家人往往聚在一起“ 食尾牙”, 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 音y ì) 包。

  腊月二十四是“ 祭灶”之日, 即送灶神上天之日。旧时, 人们认为灶神除了司火, 还监察所在的一家人的善恶功过。每年到这天灶神会上天奏报天帝, 天帝则据灶神所言, 作为降福或降灾给所在人家的凭据。在祭送灶神时,台湾同胞将灶神画像贴于灶上, 两旁有一幅“ 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或“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的对联。然后摆上各种供品, 多为甜园仔、米饵、糖豆浆、甜瓜、糖果等, 这些供品或甜或黏, 主要是为了甜灶神的嘴巴, 让他多说好话, 黏灶神的嘴巴, 让他张不开口说坏话。有人还以酒糟涂抹灶门来醺醉灶神, 以示讨好贿赂之意, 再燃香放鞭炮, 为灶神送行。这个在我们内地许多地方也都有这样的习俗,腊月二十四是小年,这天要摆许多各式糕点水果放在厨房的灶上,并且还要放炮送灶神上天,之所以这么隆重是为了让灶神在上天之后奏报天帝的时候多说点好话。这样的话来年就会无灾无难。

  除夕, 是“ 过年”中最重要的一个大日子。一大早,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除旧布新, 在家中内外重要部位张贴春联春字, 台湾民间俗称“ 辉春”。除夕下午的祭拜, 台湾人俗称“ 辞年”或“ 辞岁”, 是为了感谢这一年来神明及祖先的保佑, 祈求来年继续赐福。全家老小都要穿戴整齐, 在厅堂的神明及祖先的牌位桌前陈列牺醴供品, 较讲究的家庭, 还在神案上“ 叠柑塔”。祭品中一定少不了年糕, 台湾人称之为“ 年 ”,它是用石磨研碎的糯米, 再添加各种调味品久蒸而成的。年 有甜 、发、菜头 之分。台湾乡下有俗谚:“ 甜 过年, 发 赚钱, 菜头 吃应时”。有的还在发 和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 饭春花”, 因“ 春”字的台湾方言谐音“ 剩”, 取年年有余的意思。

  正月初一, 台湾叫“ 新正”。旧时,一大早全家老少要集合一起燃香点烛, 祭神拜祖, 称为“ 开正”。之后民众之间互道新年恭喜, 称为“ 拜正”、“贺正”。主人家以各种甜食、甜茶招待客人, 叫做“ 食甜”。客人食甜时, 依俗都要说些吉利恭贺之话。有的人还要到寺庙朝圣祭拜, 有的人则到风景名胜踏春玩耍, 这叫“ 走春”, 盛行至今。

  春节的假期放完了,下一个能放假的.传统节日就是清明了。在台湾清明节前三天为“上巳”原是“祓出不祥”的洗濯仪式之日,大陆清明日则是扫墓日。但台湾所有漳州裔民继承祖先传统,皆是上巳是扫墓日,此俗与郑成功“反清复明”有关。当年郑成功认为“清明”二字是“清在上,明在下”下令废除“清明节”,新定三月初三为扫墓日,至今台湾有人仍称此日为“新清明”。

  总之,台湾同胞扫墓的时间不尽一致,但都集中在清明节前后。缅怀先祖,寄托哀思,

  是这个节日的主要内容,此外独特的清明习俗,也值得关注。

  做清明稞:用清明的青菜或艾叶和碱或石灰粉,一起煮熟,漂去苦涩味后,捣烂;配上糯米、早米磨成的米浆,制成绿色的稞皮(习称“红龟”)内馅以花生、绿豆、大麦麸、芝麻仁、糯米甜饭等为料,然后用稞皮包之,做好后呈圆形如拳头大小,放入稞模一按,便成为有各种氏族堂号花纹的清明稞。这些清明稞在扫墓完毕后,按习惯分送墓地附近村落的牧童,期望他们放牧时不要破坏墓地,也有的送给亲朋好友。

  吃薄饼:台湾扫墓祭祖的物品,多用面粉和馅料做成薄饼(类似春卷)。据传说:古时有个叫蔡莫一的文人是个跛足、眇目、歪口、只有一只挛缩手的残疾人。他天资聪颖,满腹经纶,19 岁时中状元,皇帝破例重用他。他官很大,要理许多文书案件,常废寝忘食。其妻想出一条妙计,将他那挛缩之手,用绳子悬在嘴边,给予卷的薄饼,便他就餐方便。后来蔡官人在清明日去世,他的后代就用薄饼作为节俗来纪念他。后来闽、台地区仿效之。

  吃蛋斗鸡:相传,这种习俗是从广东传进台湾的,叫“清明蛋”,即将蛋煮熟后,用茜萆取汁作料,在蛋壳描绘花纹,数日后会呈红色,剥壳后,蛋白有蓝色花纹;另一种是“雕蛋”,即用笔在蛋壳上绘花纹,然后将蛋白蛋黄巧取出,成为永久性欣赏艺术品。台湾清明节还崇尚斗当地民间饲养的一种黑色体大的“军鸡”,届时众人围在一起大声喝彩助威。

  过完清明就应该到端午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台湾人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端午节在台湾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节前人人都要理发,据说若是头发太长,就要被妖精拔去扎粽子。所以,节前的理发店生意总是很兴隆。端午一到,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许多住家门口都挂菖蒲、艾草和贴钟馗画像,成人饮雄黄酒,妇女们头上佩戴艾叶,小孩子佩香包,辟邪保平安。

  台湾岛内各地美味粽子和丰富的节庆活动一起上阵。虽然从市面上买粽子很方便,质量也好,但不少台湾家庭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包,特别是一些有孩子即将考大学的家庭更要如此。这是由于端午节过后就是岛内一年一度的大学考试,而包粽与“包中”是谐音,因此许多父母都要亲自给孩子包粽子,以求孩子考试顺利。

  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当然是划龙舟。在台湾,龙舟需要经过“开光”仪式才可下水,“开光”就是请知名人士拜祭水神,并提笔在龙舟的龙眼上“点睛”。台湾新竹每年的端午龙舟赛前,都要依次经过祈福、净港、点睛、下水 4 个仪式,端午当天龙舟下水前,人们敲锣打鼓,鸣放鞭炮。

  在台湾过端午节,还有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习俗,就是取“午时水”。传说当年郑成功进驻台湾时,部队开到大甲铁砧山,却一直找不到水源,郑成功便插剑入地祈水,拔剑后果然山泉喷涌。由于当时正是端午节午时,此水便被称为“午时水”。

  据说“午时水”水质纯净无毒,久存不会变质变味,具有治病、解热、去毒的神奇疗效,用它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从此,“午时水”声名远播。每年端午节午时,台湾许许多多民众会涌向村中的井边。因为家家户户唯恐过时不正,提桶的、挑担的排成长龙阵,蔚为大观。

  然后,人们回家摆开古朴雅致的功夫茶具,泡沏独具乡土风味的午时茶,佐以节日主食“煎堆”吃喝起来。缕缕茶香伴随着赛龙舟的歌声、锣鼓声、喝彩声,在河岸边飘荡??

【小谈台湾节日习俗为题目的作文】相关文章:

节日习俗作文08-19

节日的习俗作文08-15

以善良的小木偶为题的童话作文07-30

节日习俗作文15篇09-14

以戀小他为题的小说节选04-16

关于开学为题目的作文12-04

以水为题目的作文09-02

以牵挂为题目的作文05-20

微笑为题作文06-29

自由为题作文09-07

台湾旅游的作文 台湾游学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