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的读后感

2022-03-08 童年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的读后感 篇1

  童年,有的人认为是和别人拉开距离的大好机会,有的人认为它是人生的童话,应好好珍惜,有的人则认为它是赛前的预备——

  是呀,正像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一样,童年是快乐盛开的花园,是玩具堆积的游乐场。但如今的家长则把学习放在了主位,眼中只有那单调的成绩。记得我小时候,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快点努力学习,再不学别人就都超过你了。”如今,我觉得这是一种虐杀,一种摧残,它将孩童所不应接受的思想强行灌输给我们,它粉碎了我们内心的无忧无虑,充填的是那无处不在的竞争意识。

  现在的社会,神童已不是新闻,而当我们接近这些走在前列的领军人物时,才发现他们早已被大人的思想所扭曲,成为了只会拿笔的工具,更有甚者,对父母拳打脚踢,变成了危险分子。

  所以,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只有知识才是最真实的。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心灵发育”的季节,每个人都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求,都需要一种启迪心智的营养。然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文化环境则偏于世俗和功利。真诚地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把追求精英的时间来拉起孩子的手,共同走过这段旅程。

  感谢作者,让我重新理解了童年——

  《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的读后感 篇2

  天地万物之间生长均有规律。

  在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和人为的干预之间,我们要找到怎样的平衡

  童年时旅行还是赛跑

  每个父母都来认真面对和思索,这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首先我要先反思一下自己,我对自己的孩子有哪些期望

  对孩子有过揠苗助长的行为吗

  作为家长,我认为孩子平安长大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他们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行了。

  对于“揠苗助长”的行为暂时还没有。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觉得:作为家长应该懂得帮助孩子成长、成才,而不是一味照顾自己设计的思路培养孩子,还是要懂得把我一个字——“度”。

  下面我再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1、在孩子教育方面一味的揠苗助长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发展,严重则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随着孩子自我世界的逐步发展与完善,往往会主动寻找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最为父母应审时度势,尊重孩子的意愿,提供相应的条件,帮助孩子成才。

  3、我个人认为重要培养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性格,而培养孩子的性格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及生存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我独立、自我完善,即便遭遇环境亦能逆风飞扬。

  《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的读后感 篇3

  “赢在起点”教育可能欲速不达

  调查显示,正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送孩子去兴趣班作为“赢在起点”的重要砝码,但现实生活中“欲速不达”的例子并不鲜见。一些孩子在学前参加英语、思维训练、语言训练等兴趣班,能熟练背诵唐诗,会100以内加减法,但进入小学却成绩平平,甚至发生学习困难。“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桑标非常赞同这一说法。“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有序地开展智能开发,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适合其年龄和个性特点的早期教育环境。”

  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学习结果上

  钢琴、珠心算、英语、识字,是最受家长欢迎的早教项目,这些项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教育效果明显,家长们很容易因此获得鼓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家长“随波逐流”。桑标认为,家长们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学习的结果上,而应当更关注儿童在早期教育过程中的感悟与体验。他以孩子学习钢琴为例,良好的早期教育应着眼于孩子对音乐的感悟及音乐素养的培养,如果只关注弹琴的技能、技巧训练,一味追求考出“八级”、“十级”,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那很可能会使孩子“痛苦地弹奏《欢乐颂》”。

  兴趣班学习占用孩子休息游戏时间

  兴趣班学习一般被安排在每天放学后,一些家长为孩子不止报名参加一种兴趣班,有的甚至从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排得满满的。从调查数据来看,幼儿一周参加兴趣班平均次数是2.6次,一次平均用时110分钟。如此算来,一周幼儿参加兴趣班的时间占到286分钟,平均每天40.9分钟。调查还显示,80%左右的幼儿回家要完成与兴趣班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如做数学题、练琴、画画等。过于密集地参加兴趣班学习,势必导致幼儿调整休息的时间被占用,游戏和交往活动时间也相应减少。

  早期教育未必都要上兴趣班

  在一些家长看来,好的早期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各类专业培训机构。桑标对此并不认同,“其实亲子同乐的过程就是很好的早期教育。”国内曾有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优等生与差等生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前者偏爱温暖与理解,后者偏爱惩罚与干涉。而这种差异引起的结果是,优等生有信任与安全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学习习惯;而差等生有逆反与自卑心理,他们更多厌学和缺乏自信。

【《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蝴蝶的旅程09-12

梦的旅程06-14

温暖的旅程09-10

温暖的旅程02-28

快乐的旅程10-05

浪费的不是粮食,是生命作文01-11

是向往,不是追求作文500字10-28

我是疯子不是呆子哲理故事04-26

童年是首歌作文09-09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1100字 小说《童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