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童年的消逝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1
《童年的消逝》也许称为童年与印刷更为贴切,书名只是一个噱头,更讽刺点说,作者何尝不是娱乐时代的一员,娱乐精神丝毫不亚于旁人。童年是一个人最接近自然状态的阶段,说人生来是一张白纸,似乎也不太恰当,姑且说几近白纸的状态,但人毕竟是有立体视觉,可以感知世界的,也包括其他的触觉、听觉、嗅觉等。现代社会一方面寄希望于儿童多学知识,认识世界,一方面又有很多人倡导解放孩子天性,这本身就是矛盾的。我们既想要压抑和升华,又渴望洒脱和浪漫主义情怀,就像我们想要告诉发展经济,又寄希望于不破坏环境,这甚至都是可笑的。
作者并不是极力反对电子时代的发展,只是给人们提醒一下,让我们对电子时代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作者很缅怀印刷时代,这是表达怀念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对比。
电视的`信息,是呈现给每个人的,并没有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分级,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接触到各种信息,这也加速了他们童年的消逝。在以画像和影像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显得愈发重要。
萧伯纳曾说过,“一切职业都是针对外行的阴谋”,甚至我会极端地认为法森的主张是有一定意义的,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既然我们终将踏入成人的行列,何不根据每个孩子的进度来决定是快进还是倒带呢?提到步入成人行列未尝是坏事,但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2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表述“童年”这个概念的起源;具体地说,就是童年起初不需要存在,而后却发展成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们各自的传播条件是什么。而第二部分作者则将我们置身于现代时空,企图揭示从谷登堡(Gutenberg)的印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Morse)的电报密码世界,这个过程使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已经难以为继,并且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
这本书写得很通俗,作者在书中回顾了童年产生的历史,童年的发展和命运,最后揭示出这样的一个事实:童年在消逝。不是生理上童年的消逝,而是概念的消逝。
书中举出了很多例子,说明了印刷术、书籍和电视对童年所起的影响和作用。而电视,是使童年消逝的主要因素之一,电视是人发明的,发明的当初并没有预料到它所带来的影响。电视使孩子成人化,也使成人孩子化。在现在看来,这一现象似乎更明显。
而书中所显示的媒体对时代对儿童的限制和影响,对后现代文化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在喧嚣的消费时代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在大众文化的批发复制链条上,儿童是被忽略的一环。大众文化是拒绝启蒙、消解启蒙、对抗启蒙的文化。
所以我们我能有什么方法能让童年不消失呢?
答案就去慢慢的寻找去吧!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3
《童年的消逝》这篇小说讲的是梅子涵伯伯回到家乡的母校,想到许多同学离开家乡走到城市,失去快乐童年的故事。
童年是快乐的、天真的。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几乎感受不到书中描写的那种“农村”的快乐。没有那样天真、快乐的童年。文中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那么今天,现代无所不至的社会进程中,故乡村落的命运有怎样会影响一个孩子的童年?”
是的,不一定会影响一个孩子的童年。可是,孩子却再也感受不到那种,最简单、最纯朴的快乐。这让我想到了一集动画片里面的一个故事:一个暑假,一群从城里来到故乡村落的孩子们觉得特别无聊,没有电子游戏玩,没有电脑。可是当他们一起跟村落里的孩子们一起玩时,发现原来最简单的游戏也特别好玩。
我们孩子的童年是否有“离心力”?答案是可能。现在由于社会竞争很激烈,而且越低龄化趋势,有些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选择在孩子的空余时间让孩子“充充电”。其实,作为我们,一个孩子来说,我们非常希望能有一点自由时间,可是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有什么比短暂的童年更重要的吗?
童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一点点缩短,一点点消逝,一点点流失……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相关文章:
1.消逝的童年
2.作文:消逝的童年
3.消逝的童年作文
7.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