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散文

2021-07-02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散文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异国风情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异国风情散文1

  你别伤情,我扇走了昨夜无愁的风。你别绝望,我的确不再爱你的深情。提早离开,立刻从马车里和远方的亲故取得讯息。亲故言:这边是祈祷的秋天,你要跪在母亲的墓前弹琴,吹箫,鸟儿就不会归去。你的父亲在一间小房子里长年写文,听说投稿给报社,社编说,这人的一生都在无理取闹。

  我去了无数城市,和无数的路人交流,才知我不是聪明人,对你多么不舍。岁月把我投进黑夜里,夜里放着一张床,我睡在上面,然后我听见你的那句话:

  你是南方没有岁月的河流

  纸船在河水中漂流

  不会固望一切

  从空中抵给下来一寸火

  把纸船烧得没有差别

  我的夜不再浪漫,情人的鼓掌消失匿迹,孩子的笑声逐渐清晰。我离开了很久,你再度和繁华的春天交臂,我在彼岸的那座城里,我被你投进海里,毒害我的心灵,从此大海的距离变成我今夜离你的距离。

  远方的亲故带我出海,孤独是常事,我开始尝试爱上人世间的一切无能,所谓无能,可以解释为,我什么不要谈论留它景观畸变。亲故言:亲爱的,你所爱的人不要索求你,对你不断深思,疑似你陷入了死角。我答亲故:我的离开满足她所有的私欲,免于怪罪我造成不必的沉默。

  异国风情散文2

  一次次的触摸,一次次的亲密接近,一次次的认知,我终于寻找到了侨乡在这里诞生后辉耀时空可以佐证的胎记。循着他们走过的足迹,掀开侨乡文化——这位美羞答答的面纱,一点点拷贝,一卷卷收藏下在这片乐土上迸发出来的火花和绽放的。

  当我寒窗,来到半山区的宾川彩凤华侨农场一队小学从事教学工作,如云飞过,这一晃,青丝换白发,已近三十年。

  抑或,是我与“侨”的结缘,成为了永远解不开的情结,我写过小《周末》的孤寂,也写年岁岁《又见》的花开花落,话题太多太多,可是“侨乡”的话题一直没有下笔,因为这片热土,留给我的记忆太多太多。

  多年来流历其间,闲眼就可以列数出1979年在越南当局大势排华下,他们踏着炮火的硝烟牵儿带女回到故国的陈年旧事,可以枚举出他们一筐一箩、一锄一担、一镐一犁开垦出来的瓜果飘香,处处是可圈可点的诗章。

  因为太多了,我如何把这些零零碎碎串缀起来构成厚重的`“侨乡文化”呢?

  从20世纪60年代陆续回来的这些华侨,他们分别来自印尼、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等八个国家,安置在太和、宾居、彩凤三个华侨农场,他们大多数的根在广西、广东、福建一带,当年的他们踏着战争的硝烟,回到了,经过近半个世纪,战争留下的创伤和噩梦已经在他们的记忆中淡出,昔日穿喇叭裤、趿木拖鞋、穿花衣裳和花短裤、睡光板板床、讲着半生不熟的宾川方言的影子已经不在,在青瓦白墙的别致小院,或在中西合璧的小家碧玉的雅致小楼,徜徉其间,感受到最多的是“多元文化和谐共荣”的异国情调和“民族、文化、”三融入的包容与共鸣,与其繁衍出来的侨乡文化的多彩多姿,极具震撼和穿透力,让我一次次有不一样的感受。

  (一)侨乡珍馐:舌尖上的异国味蕾

  我自小生长在滇西北红土高原,山珍,那些山毛野菜是我享之不尽的美味佳肴,特别越野生、越土的东西成为“高档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今天,我之幸,我之福,可以时时去触碰一下异国风情,而每一次都让我沉迷沈醉。

  说道侨乡的美食,首推扣肉、白斩鸡、黄焖鸭、啤酒鸭、红烧狗肉、咖喱肉、圆子、春卷、沙嗲、猪肚汤、糖醋排骨、铁板鱿鱼、酸笋煮鱼……说道开来,不胜枚举。口味上沿袭了广州府菜味(粤菜),而鲜美醇厚、香味浓郁的特点至今依然。或煎、或炸、或煮、或炖、或炒,样样精烹细调,巧手制作,辛辣酸甜兼备,每道菜品由于加入了不同的佐料,如胡椒、沙姜、桂皮、丁香、豆蔻、柠檬、花椒、八角、小米辣等,色香味俱全,油而不腻,鲜而不腥、入口窜香、回味悠长。

  每当漫步在侨乡的村间小巷,总会迎来一句:“走,到我家喝茶啦!”,这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喝茶,进入每一户热情好客的归侨,当一道道美食呈现在面前的时候,不仅让我感受到的美食带来的视觉冲击,而且每一次都让我的味蕾在遐思中盛开。

  从这个角度可见一斑,归侨似乎更味浓、情浓的生活。

  归侨对美食有着不断的追求,热区宝地——宾川,餐厅林立,酒楼成群,大到高档餐厅里的珍馐玉食,小到农家乐里的麻辣鲜香,只是归侨的各种风味与特色美食不断成为了现代人舌尖上的诱惑。

  在令人垂涎的美味中我找到自己的钟情,每次品尝扣肉,喝一碗醇香的米酒,再烤两条干鱿鱼,我仿佛一次次置身于《水浒传》里梁泊那些好汉们在聚义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场景中,一种拉风的感觉油然而生。

  而大快朵颐之后,我的性格也更加豪迈粗狂起来,着、逍遥着,亦自在着。

  (二)侨乡小吃:根在中原的上古美食

  俗话说:“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中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有着各不相同、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风民俗,如一朵朵奇葩绚丽绽放,而宾川的归侨风味小吃独树一帜,其中的越南归侨和印尼归侨制作的风味小吃极具代表性。

  在传统风俗里,粽子是节的象征。由公元前340年祭祀爱国屈原而来。而这里的越南归侨巧制的粽子十分独特,粽子的外形呈三角状和圆柱形,用横竖两根竹篾扎起来,外形像菱角、像田地,代表生活有棱有角和五谷丰登、圆圆满满的意思,使粽子家族大放异彩。

  根据馅料的不同,越南粽子主要分为咸粽、碱粽、肉粽三种,其中的肉粽尤为特色,这种粽子个头像小枕头,一般有1到2公斤重,包好后放进锅里慢火煮一夜,可以切成片拿来煎,或是加热后切片吃,非常美味,是他们和期间招待贵客必不可少的一道风味小吃。

  或许是因了对侨乡文化有了清晰的认识,认知到了文化的魅力在于潜移默化,在于传承,在于演变和传播。

  可以肯定的是:归侨是中华文化的播火人,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的粽子技术就随着一代代华人的足迹传到了各地,许多国家现在都有吃粽子的习惯和风俗。

  除了粽子,到侨乡—宾川,你一定要吃一下越南归侨的春卷、菜卷、生卷、鸡丝粉、小卷筒、卷粉、油炸果、芭,每一道小吃,还配有一小碟蘸水,里面是香菜、陈制柠檬、沙姜、鱼露、泡制的小米辣,再加上一小碟酸笋,一小碟酸腌菜,逢年过节,休闲时光,只需吃上这么一回,就足以让你的舌尖欣慰。

  我们知道,印尼是香料大国,土地肥沃,多种生态气候交汇,资源丰富。居住在这里的印尼归侨美食也很多,放各种香料调味,并且大量使用咖喱,颜色深而质稠,看起来可能不上眼,但是吃起来浓香可口,像什么咖喱鸡汤米粉、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蟹、咖喱牛腩、醒拉(音译)、果斋(音译)、阿路喳(音译)等都很出名,不仅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之根,更深得印尼美食文化的精髓。

  我们知道:每一种文化的产生都会在交汇与圆融中发展,并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宾川太和华侨社区,这里是印尼归侨的主要安置地。每当夜幕降临,在璀璨的星空下,穿进一个小院落,或在葡萄架下,或在芒果树下,抑或在石榴树下,您就可享受到盛情的私人主厨为您准备的可口小吃。

  这些小吃,以椰子汁为主要原料,用米粉、糯米粉、面粉、木薯粉、豆粉加椰蓉、糖等制做成黄金糕、蜂窝蛋糕、千层糕、绿馍、香蕉糕、香蕉炸片、榴莲干等各种糕点,你决然为外形小巧,口感清爽,味道独特的小点心赞不绝口,让你欲罢不能,欲止难休,席卷一空,尽兴而归。

  在印尼归侨的小吃中,沙嗲——那可算是首屈一指了,制作方式很讲究,先把细嫩的牛羊肉切成小块,然后浸泡在黄姜粉、花椒、八角等多种香料配制的调料里,再用细竹签串起来,用炭火烤,边烤边用调料汁在肉串上撒滴,把肉串烤到焦黄,烤熟后蘸辣椒花生酱一起吃,外酥里嫩,味道鲜香可口,浓香洇透脑髓。

  经历这样一次传奇般的夜宴,你决然会回味。

  (三)二对:“洋人村”里的土著

  时光是一把雕刀,可以把雕刻成异彩纷呈,玲珑剔透;也是一把锉刀,磨顿棱角,锉平的沟沟壑壑。

  只是经历过颠沛流离,经历过坎坎坷坷的颠簸,我在想:拂去风尘,他们怎么能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熨帖在这个既清静又安闲的角角落落里?

  我在“二对咖啡”休闲消暑不可不去的地方找到了答案。

  “二对咖啡”——其实是一家冷饮店名,规模不是很大,主要经营冷饮制品,有咖啡、柠檬汁、西瓜汁、香橙汁、木瓜汁、鲜奶等饮料,配有瓜子、核桃、葡萄干、腰果、薯片、红薯干、椰丝等各地土特小食品。

  本来小店因为坐落在太和华侨农场二队,名称是由坐落的位置起名,为“二队咖啡”,最早是归侨少男少女说情谈爱的场所,也是因为哪里的冰咖啡味正味醇,非常地道,也是因为男男女女的隐秘去处,人们已经习惯称呼她为“二对咖啡”。只是咖啡的原料是有名的云南小粒咖啡,加工的方法是特制的过滤器,据店家介绍奥妙却在于炒制里。

  一来二去,这里便成为了“侨乡饮料文化”的象征,成为了一张响当当的侨乡文化的名片。

  县城往东五六里,穿过几片桔园、几片葡萄园,你或许还沉醉在花香粉末间,沉醉在果香喷鼻里,迎面一片小开阔地,绝对惊亮你的眼眸,几棵高大的白桦树撑开的巨伞,绿影婆娑,几间小平房前,人群熙熙攘攘,已经围满了场地上四、五十张桌子,但是,看一看四周,人流、车流,还从四方涌来,这一刻的你只有惊目咂舌,是什么在吸引着他们?

  这里的咖啡香气撩人,仿佛这里的夜空都浸泡在令人心醉神迷的浓香里。

  在这里,你无需左顾右盼,顾影自怜;你无需遮遮掩掩,循规蹈矩,大可清净心怀,放空心念心思,开怀畅饮,开怀大笑。

  看一看周围,那些少男少女耳鬓厮磨,说着他们的悄悄话;那些老少恣意咋舌品着咖啡,随着那一点点冰渣融化,一切都是那样的与和谐,仿佛一切都在自然中返璞归真。

  醉了,醉了,看着他们几乎能够把自身由里到外溶化在这杯咖啡里,谁也不会想起工作的艰艰辛辛,谁也不会提起生活的忧忧愁愁和磨磨难难,只有风在流动着,只有时光在流动着,只有咖啡的清香在流动着……仿佛一切都与空气的清新、花的芳香、咖啡的沁心已经合为了一体,醉得那么自自然然。

  晚照,东边的山头上,一轮冉冉升起,少男少女们不肯离去,身心疲惫的人们来到这里亦不想离去……

  低矮的房屋,雪白的墙壁,在这清净与和谐中,我感受到最多的是勤劳与、聪慧与睿智的这些归侨在风风雨雨中的淡定与安然……浮游在天地间,从容面对百味人生,就像一朵朵咖啡花一样,一束束素雅的在安然中如花开放。

  (四)异国山歌:流淌在风中的侨乡文化符号

  每一种文化是从它适宜发展的土壤里萌生、发芽、开花和结果的,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水乡,又有,这在客观上为多元化的文化艺术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漫长的文化演变与发展中,侨歌、山歌就像荒火出世,火树银花,独树一帜,与传统的美声、通俗歌曲和本土民族歌谣相比,唱法更加丰富,信口而来,即兴和对,更加有味道,也更能抓取人心。

  记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登门到越南归侨的岳家,为我的第一次造访,岳母准备了扣肉、白斩鸡、白斩鸭、糖醋排骨、水煮大虾、猪肚汤、清蒸豆豉鱼等等满桌的越南菜招待她的女婿,未动筷子,满桌飘香的菜肴让我的眼醉了、心醉了。

  席间,边吃边聊,几个叔叔和婶婶一时兴起,随口用粤语唱起了山歌,清唱的长音短调,旋律,音阶跳动自然,节奏舒缓,音调和音速柔软,融合了归侨在异国他乡和回归祖国后的居住地的生活习俗和节庆活动内容,即便那时的我还听不懂,可是那声声倾情的歌子,萦萦绕绕,如天籁飘音,似丝竹传情,一下子吸引了左邻右舍,一拨拨男男女女加入其中,成为了歌的海洋,那时那景那场面让我真正动容,大开眼界,也真正感受到了侨乡山歌的魅力。

  在这个无边界的舞台上,因了这出姻缘,无论逢年过节、婚庆喜宴,还是参加他们为死者祭奠,他们用印尼语、越南语、粤语演唱的情歌、山歌和吟诵的祭祀经文,一次次,一次次令人耳目一新。在频频亲近侨乡文化中,我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和熏陶,就像我和的一样瓜熟蒂落,如竹苞松茂一样长青。

  现在,归侨已经渐渐融入了这里的生活,生活习惯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他们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风俗习惯保留得比国内人还要完整,让新生的侨乡文化大放异彩。

  岁月有形,时光有声,留给我们最深的感概的应该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源远流长,中华古国的文明源远流长。

  不是吗?穿越时空,中华文化基因融入在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血脉中。而这些中华文化的漂流者,回国后,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的习俗,他们还把侨居国当地的风俗习惯融入了居住地,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衔接中,诞生的侨乡文化,不仅有形,而且有根,根在中华民族这块沃土之上,它穿越了时空,超越了国界,让中华文化之树更加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异国风情散文】相关文章:

1.扎西达娲风情散文

2.锦绣谷风情散文欣赏

3.苏格兰的风情双语散文

4.大自然的风情散文

5.陪你,看尽人间风情散文

6.雨中风情散文随笔

7.异国的风景

8.黄河风情三章唯美散文

上一篇:三斤土豆散文 下一篇:落花时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