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散文

2020-11-02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同学在一起小聚,无意间谈论起陈炉古镇的事,我只是默默的听,没有去回答他们的问题,让我显得很尴尬。久居铜川近五十年,竟然没有去过,真是遗憾。好在其中还有一个同窗也说没有去过陈炉,这样的尴尬局面才得以缓解。为此,我下决心一定去陈炉镇看看。

  今年六月最后一天,星期日。早上起来的时候已经是烈日高照了,陈炉这个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和同学小聚回来,我就在网上把陈炉古镇粗略的查看了一下,原来是这样啊,很让人惊讶。今天就去认识一下陈炉古镇。

  我从耀县出发,骑摩托车沿210国道北行。车行至铜川火车站南站后,便驶上了铜陈公路。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属于铜川市印台区管辖。地形为土石低山梁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当我停车伫立在陈炉古镇远处眺望的时候,我惊呆了,陈炉古镇就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大山坳里。东、南、北三面高,西面低,底部相对平坦,很像一个窑炉。除了西面没有人居住外,其它三面一层层、一排排都住满了人家。陈炉古镇

  走进陈炉,人们都会诧异这里的墙,那是一道道用陶瓷罐罐垒砌的“罐罐”墙。依地而筑的窑洞,即是住所,又是制瓷作坊。通往陶户(这里的人种田的很少,大部分都是以制作陶瓷为业,所以称为陶户)家的小路,路面都是用不同颜色的陶瓷片铺成。虽说是小路,小车也可以过去,为得是让游客的车可以开进来。自打把陈炉列为国家名镇,现在的陶户,不是单一的制作瓷器,也开发了旅游服务,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他们的大门上方悬挂着“陶家乐”的字样。你可以到制陶作坊里,亲手去制作你喜欢的各种陶器,感受一下手工制作的乐趣。你的思想也可以通过陈炉古镇的时光隧道,把你带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感悟古代陶瓷艺人的心情。虽然两手泥巴,可是你的心是舒畅的,感情是快愉悦的。

  “为什么叫陈炉,难道和姓陈的某个家族有关系吗?”我问“陶家乐”的主人。

  主人一听,很是惊讶,连忙说道:“不是,不是。看起来和姓陈的有关系,其实没有。”

  我不解地看着他。

  “陈,就是铺开,摆放,陈列的意思。在宋朝的时候,这里到处都是烧制陶瓷的炉子,一个挨着一个,很是壮观,与陈姓是没有联系的。咱陈炉镇为什么这么有名气?就是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它是咱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陶窑场,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

  我静心地听着。

  “陈炉镇的诞生,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最早的耀州瓷产于现在的黄堡镇。目前考古发掘证明黄堡镇陶瓷烧造历史最早在唐代,北宋耀州窑是最红火的时候。为什么后来逐渐迁移到陈炉镇呢?众说纷纭。可能是当时的规模很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罢。瓷器不是什么土都可以烧制的,它是一种专用土,化学上把这种土称作高岭土,我们当地人把它叫做坩子土。黄堡是没有坩子土,当时交通不便,只能靠骡马的驮运来完成这项任务。随着黄堡镇陶瓷业的发展,似乎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在唐朝中叶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制陶艺人开始在盛产坩土的地方烧制瓷器,大大减少了运输的成本,这就是立地坡和上店两个地方。在这两个地方,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古井、古寺古窑址,尤其是金元明清的瓷窑窑址。陈炉镇就在这两个地方的中间,这里的坩子土比立地坡和上店的都好,所以陈炉镇的窑炉日渐增多。

  “黄堡镇的制瓷业在宋朝的时候达到鼎盛,后来很快衰败。陈炉镇的炉火燃烧了一千多年,直到今日还在燃烧。一会你们可以去看看。我们陈炉镇烧制的瓷器,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制品有碗、盘、盆、罐、瓶、坛、灯、盒、炉、缸、瓮......太多了。我自己都不能说清楚陈炉镇到底烧制了多少种瓷器。陈炉最有名就是烧制的大老碗,个头大的惊人,比我们家的小盆还大,白底兰花甚是漂亮。假如你把它摆在家中的几案或书架上,会给你的居室增添几分文雅的情趣。很多文化人、喜欢瓷器的人临走的时候都会买上几个,正是因为老碗的硕大无比,送朋友是最好的礼物,高雅而不俗气。青花大老碗只有咱陕西陈炉镇的窑炉烧制,全国仅此一家......”

  “陶家乐”的主人如数家珍地给我们几个吃饭的客人讲着,眉宇间露出一种自豪的喜悦。他说的这些,大都是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我见过不少。只有陕西人的大脑里有“大老碗”的概念,我们平时吃饭用的大老碗和这种青花大老碗是两种形式,因为硕大,所以不能用手端着,它现在已经成为了工艺品。你会舍得把它拿来盛饭吗?不会的,因为它太漂亮了......陈炉的陶瓷以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陈炉烧的老碗、蒸碗、搅盘,人们都要用它;陈炉烧的黑釉敦子,人们用它灌油、灌醋、灌酱油;陈炉烧的大缸大瓮,人们用它装粮食、盛水。可以说,陕西关中人的生活离不开陈炉烧的瓷器。

  今天的陈炉,已经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它对于每一个有文化人的吸引力那就是陶瓷。作为继黄堡以后的东方陶瓷古镇,陈炉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了立地坡、上店等周边的所有古窑场。陈炉古镇

  到陈炉旅游,首先要看当地人家的庭院。陈炉人家的庭院最大的特色是窑洞和院墙。陈炉人生在窑洞,长在窑洞,生活在窑洞,劳作在窑洞;窑洞里有陈炉人的爱,也有恨;窑洞里有陈炉人的快乐,也有苦闷;窑洞是陈炉古镇人心灵的世界,也是陈炉人陶瓷世界的心灵。每一排有三孔窑洞,窑洞前面有厦子房,厦子房一般不住人,然后把窑洞前三面围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一个家庭世界就成立了。走进窑洞,家家的陈列和摆设大致都差不多。一个可以睡下七、八个人的大火炕,占据了窑洞里面很大的地方。炕的对面是一张桌子,桌子的两边分别各摆放着一把椅子;桌子上只有一套茶具,桌面上显得很整洁;茶具是专为自己烧制的。火炕的那一头,就是面向窑洞后墙的地方,灶台和火炕紧紧的连在一起。冬天在这做饭,炕也就自然的热起来。窑洞的最里面,摆放着衣柜和面柜。陈炉人喜欢吃面,所以家家都有一张硕大的案板,平平的摆放在窑洞里。还有一个就是陈炉人引以自豪的大缸,里面装满了水。好多年前的火炕都是土炕,夏天易生跳蚤。现在的炕完全变样了,四周都是用瓷砖拼对而成,令人清新整洁。为什么现在陈炉人还喜欢居住窑洞呢?有些人只知道冬暖夏凉,这只能算说对了一部分,主要是和陶瓷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炉人做碗都在窑洞里,泥汰尽洗润,就拿到窑洞里和泥,拉坯、成型、晾干、刻花,一道道工序都是在窑洞里完成后送往窑炉,给泥土以火,给泥土以生命,一件件陶瓷作品就完成了。窑洞里的温度变化不大,对成型的泥坯不能暴晒,需要阴干,窑洞是最好的地方,这可能就是陈炉人喜欢住窑洞的缘故吧。

  陈炉人庭院的围墙,都是用罐罐围砌起来的,这些罐罐都是烧制报废的。从一个个窑院前走过,从一条条小路蜿蜒而上,在一层层参差的窑洞前徜徉,在一处处苍崖碧树前驻足,那一堵堵、一圈圈造型各异的罐罐墙,就像一幅幅油画展现在你面前。罐罐墙是裸体的,不需要装饰,没有人为涂抹的色彩,但在人们的视觉里,是那样的完美和谐,没有一丝的羞涩感,更加体现了秦人的粗犷和豁达。罐罐垒墙是陈炉人的发明,于是罐罐墙就成为东方陶瓷古镇陈炉的一个特色。走遍华夏大地,只有在这里可以看见这奇妙神奇的景观。陈炉人的确很聪明,他们不但用罐罐垒砌墙院,还用废弃的瓷片铺设小路,曲径通幽,很是优雅;铺就的大道,车马皆宜,既美观又方便了阴雨天行人的出行。家家的窑顶上都有罐罐的风景。在陈炉陶瓷厂的护坡上用费瓷片拼对的四个大字“美在陈炉”,看罢,让人思绪万千......只有亲自到陈炉古镇,你才会看到这样的风景,如果凭你的大脑去想象,你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想象地到的。古镇以外的人是不会知道古镇的奥妙,你最好还是亲临陈炉古镇。

  当夕阳西下,我仍站在远处眺望古镇的时候,古镇变了。在夕阳的照射下整座山镇由于陶瓷色彩的相互映衬,笼罩在一片五彩斑斓的光芒中;到了夜晚,烧制陶瓷的炉火格外艳丽,将整个古镇映衬的神秘妖娆。陈炉古镇

  近二十年来,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下,陈炉镇的制瓷业一度萧条,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年纪大的“匠人”相继去世,使得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统陶瓷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急需抢救。希望“炉山不夜”的美景能继续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可以看见古镇陈炉的神韵。

  陈炉古镇在地图上虽说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其内涵、知名度和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它自身。它是古陶瓷的活化石;它是我们北方陶瓷历史的发展和见证;它是留给后人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让我们也看到了秦人的聪明和智慧。

  祝愿古镇陈炉的炉火越烧越旺。

【陈炉古镇散文】相关文章:

挂在飞瀑上的千年古镇散文11-13

古镇幽幽07-13

江南古镇作文08-08

周庄古镇作文08-09

欢乐古镇游07-13

黄姚古镇作文08-08

游湘西凤凰古镇06-15

微波炉的自述04-13

云南双廊古镇作文12-21

春游荡口古镇作文10-31

一念相思一寸疼痛散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