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文

2021-03-02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文作文 篇1

  善本自心之所在,何此欲以善为?不知为何,就会矫情地想提笔写下这句话。也许就连自己也不懂莫名写下的短句,似乎,又只有自己才懂得吧?

  真正纯粹的善,我从来都不会认为只是单纯的善举,也许是,又亦或不是。善在不同心境的人的眼里,得到的也许是不同的答案。可我倔强地坚持着自己的”善论“,热爱生活,亦本为善。

  生活是一门学问,有待考究,也永待考究,生活是奇妙的东西,值得为此追求和执念一生。心如止水,远离城市喧嚣是非之地,因而如此,享受生活,亦是善。

  青磐石旁站定,悠然采撷丛边的野花,轻轻地赤脚在凉冰冰地青石桥边踏过,亦或下溪在水里趟几个来回,凉丝丝的触感从指缝流至脚心,最后暖至于心。嘴里哼出的不成调的小调子,看到了吗,彼此粲然的笑容?

  喜欢着去树荫下走一遭,密密麻麻重叠与此的树影,那些不曾发觉的小小光斑,投影在灵魂之中。沐浴于大自然的馈赠之中,无不感叹活着的美好,谁又亦或谁不为所动,触得泛起的美好由心而静。善自心境,取自人心,心境归于自然。多少美好,在慢不下来的时光,逝去了呢?

  善本归何物,无从知晓。但我却认世间从未分过善与恶,一切源于善,爱归于善,恨也归于善,多少是是非非都沦陷在这善的是非之中。活着就该知足,知足者必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也必是善。

  善本自心之所在,何此欲以善为?皆于善罢。

散文作文 篇2

  20年以后,我变成了一位科学家,为了满足大家对恐龙之死的争议,我发明出了一台时光机。我亲自乘上它来到侏罗纪时代研究恐龙因何而死。

  只听见“嗖——”的一声,我便穿越到了那里。

  “嗷——呜——”一只凶猛的剑龙和一只梁龙正在合作偷窃那只庞大的霸王龙的蛋,不料蛋没偷到,反而被霸王龙发现,展开了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大战。()

  “呼——呼——”这时,我听到了有一阵沉重的呼吸声。我冷汗直冒,两只四肢发达的雷龙正口水直流,呆呆的看着我,盘算着怎么吃我。我认为自己只有死路一条,突然,我想到了一片故事,我拿出了‘语言转换器’对他们说:“我只有这么小一个还不够你们塞牙缝的,更何况你们有两个,所以你们中只有一个能吃到我。”我话音刚落,那两只恐龙用丑恶的眼神盯着对方,都随时为了食物打个你死我活,其中一只雷龙按耐不住了,它向同伴扑去。这场战斗打得昏天黑地,都想置对方于死地,我暗暗在心里偷笑,于是,我找到了一个逃跑的机会。我便像一只匹脱缰的野马飞奔出去,恐怕等他们打完了,连我的影儿在哪里都看不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一眨眼就跑到了河边,刚想蹲下来洗把脸,一群身穿“绿色”铠甲的扬子鳄便不由分说地把我包围了。我再次面临新的危机,感觉自己已经在阎王爷的殿府门口转了两圈,我并不绝望,我使出了对付刚才那两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雷龙的办法来对付它们,可它们并不上当,不像那两只笨恐龙一样。

  这不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两只雷龙发现它们被我耍的团团转后,迅速召集了亲戚朋友们,找我报仇,一雪前耻。看见如此阵型,扬子鳄们吓得不轻,赶紧回到水里,丢下了我不管。雷龙们看到我便红了眼,一个劲儿朝我这里冲了过来。我只好跑走了。人毕竟是人,跑不过它们,眼看它们离自己越来越近,我在次面临危机。但是我看到了希望,我看见了时光机,我连忙钻了进去,回到了20xx年。

  我猛地醒了过来,原来这都是一场梦呀!不过我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后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出时光机,真真正正的去侏罗纪时代研究恐龙。

散文作文 篇3

  “凌晨四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这样写道,海棠本来便是日夜开放,为何凌晨四点起来便可以产生到别样的美感呢?那便是因为白天里海棠花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埋着头,或学习,或工作,那近在咫尺的美却悄然溜远。而当我们退一步,保留那与海棠花的距离,便会如川端康成一般领略到不一样的美丽。

  距离为何产生美呢?大概是由于距离让人可以宏观地把握事物,更重要的是距离带来了未知的神秘,引发了人们的美好幻想。

  在美国登月之前,中国早已流传着嫦娥奔月等关于月亮的美丽的传说。然而,当宇航员带回来几块冰冷的石头,发回几幅月球“满目疮痍”的图片,童话、传说便不复存在了。从此,人们说起月亮,脑海中只会浮现出一个荒凉的大球,而不再有玉兔,广寒宫与吴刚了。

  远观月亮,人们产生了美好的遐想;近观月球,人们得到的却只有几块冰冷的石头。这便是距离的奇妙作用吧。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如何去退出来去体会被忽略的美呢?

  人是不可能说突然集体移民月球,在月球远望家园。然后去感受什么不同的美丽。此处距离便是心灵的距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心灵总被功名利禄紧紧裹住,以致无法体会身边的美。所以我们要与功利保持距离。

  当我们不再为考试的分数而学习时,我们会发现书本中的知识是如此有趣;当我们放慢上班、上学的脚步时,你会发现街边苍翠的大树多么富有活力。生活中处处皆诗意。人们缺乏的便是适宜的距离。

  当我们的心灵得以解放,保持与外物的距离,我们会发现天空,是给了我翱翔的渴望的天空;大地,是承载着万物的大地;海洋,是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的海洋。

  让我们退一步,保持适宜的距离,身边的美好就会纷纷呈现。

散文作文 篇4

  对雪后美景的欣赏,简直进入了一种疯狂的状态。

  踏雪龙潭湖的兴致还未尽了,便又有了攀登狼峪沟谷的设想。

  狼峪,听名字就有些毛骨悚然。

  大自然恩赐了两天的好天气,气温回暖了那么一点点。雪融化的差不多了。大地恢复了一些生机,有了一些活泛。虽然没有春天的明媚亮丽,然而雨水浸润后的大地,显得更加的老成,更加的沉静。湿漉漉,水淋淋,黑黝黝,就像浸透了水的一块儿黑牛毛毯子,踏实的让人心安。地埂背阴处,没有消融的冰雪,露出的一道道白,就像镶嵌在毯子上的银色斑纹,点缀的大气而素雅,雄浑而通透。空气清新,朔风凉爽,是居室里,暖窝窝的人无法体验到的一种享受。

  来到山沟里,是另一番的景象!

  今年夏天我们就来过这个地方,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漫山嫩绿的小草,烂漫的鲜花。那淙淙的流水声,咩咩的羊叫声,还在耳际回响。

  当时,我们就是冲着这自然的美丽而来的。

  可眼前却是满眼的银白,从沟底一直爬到山坡,从缓缓的山坡一直延伸到山巅。如一匹白色的幔,从天上铺展下来。就连西坡上那条蚰蜒小路,也早已没有了坑坑洼洼,犹如盖着厚厚的羊毛毯在沉睡着。坡上的老杨树瘦骨嶙峋,挺拔耸云,裸露的枝条,张开手臂,伸向天空,探向大地,有一种傲然的气势。我想,脱去华丽外衣的肢体,竟是如此的骨气。

  没有了艳丽的装饰,没有了鲜花的馨香,没有了凡夫俗子的奢望,真实的就像脚下的碎石,硬当当的,不含半点的虚伪与夸张,轻浮与奢华。

  这是一个多么的真实啊!我看到了山的灵魂。

  脚踏一条小路,身在半壁悬崖,觉得自己也像那老杨树,沐风而嶙峋。

  突然觉得自己高大起来,心纯净的就像这里的雪,没有半点的污染。精神霎时大振,继续向上,奇观就在惊险之处。

  谁能想到,上到半坡迷失了路。一边是半圆形的梯田,像张开的双臂,搂抱着山体。一边是悬崖、深谷,奇险令人畏惧。

  实在无法再爬了,也不敢再爬了,要是不留神,脚下那么一滑……我有些心虚,汗涔涔的不敢迈步。

  风加大了劲,吹得人都站立不住。

  正要打退堂鼓时,希望出现了,不远处的一条小路如同一条黑色的带子,盘绕而上。

  “这里有路!”

  显然是通往山顶的一条小路,是扫帚扫开的,扫帚的印子在雪上还留着痕迹。

  既没有羊群的脚印,又没有人走的脚印,是何人扫开的道路?

  这是上帝的一种恩赐,还是人间的一种福祉?

  毋庸置疑,心存感激。继续攀越,否则就有愧于扫路者的用心!

  很顺利的爬到了山顶。此时,风更猛更大了,一身的热气吹的净光,冷气便开始亲昵我们的身体。

  阳光也似乎减弱了它的威力,只是白花花的`照着。

  远处山峰连云迭起,远近高低各不相同。雾霭祥云笼罩着山顶,真是蓬莱仙台,瑶池神地。

  烽火台犹如一位沧桑的老人,虽然斑驳陆离,却不失它的高大与伟岸。它沉默的站在山顶,静观人间风云变化。面对眼前的繁华盛世,它一定有着许多的感慨,也有着被冷落的孤寂。

  顶上的枯草迎风瑟缩,还有几只喜鹊在盘飞,在鸣叫。

  明代的长城盘在它的脚下,坍塌的墙垣,裸露的肌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被遗弃后的哀伤。

  我想到了孟姜女哭断万里长城的传说,想到了文人墨客的诗句流出的悲伤,想到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壮烈,想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

  揆古测今,多少血泪,多少牺牲!

  我虽然感到它不该遭遇冷落与凄凉,它是历史的见证,是血与火的岁月的象征,但又不希望它再抖起精神,燃起狼烟。

  站在长城顶上一个宽阔的地带,这里有一个残留物体,与前面的烽火台遥遥相望,也许是垛口的遗迹,也许是瞭望台的部分残存。它低矮、瘦小,有摇摇欲坠之势,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就像一位老人在期盼着常年戍边不归的儿子。一种莫名的苍凉再次袭击着游览者的脊梁。然而,玄幻光下的老人又如披着袈裟的唐三藏。

  夕阳染红了山岗,雪山披上了红衫,白马王子马上变成了窈窕淑女。

  隐藏在阴云后的夕阳,从云缝里投射出玄幻的扑朔迷离的红光!

  左子说:“这叫耶稣光!”

  光照的大千世界是一派的辉煌,一派的和谐与吉祥!

  抬眼远望,无垠的平川尽收眼底,从脚下铺展开来一直延伸到天际,村庄如珍珠一般的闪亮,树木像胡须,山如同眉黛,峰峦就像眉黛上的痣一颗。

  雪霁后的冬季,勾起人们另一番的记忆,在这素洁的世界里,泛起“往事越千年”的回忆。伏案疾书,如同赴约于鸿门宴的刀剑,或者四面楚歌的悲哀里。

  故地重游,一切流淌在脉脉的血液里。

  今夕对比,你是否还沉醉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酒缸里?

  不说便罢,欲说还休。走进冬季,走进历史,看不尽的风烟缭绕,阅不尽的人间沧桑。再回首,便是夕阳惨淡,雪山在暮霭中沉梦不语!

  握住纷飞的记忆,让紫陌红尘,展翅高飞,演绎一场荡气回肠的经典!

  缱绻的笔墨,也许会给你留下美好的一页!

散文作文 篇5

  站在这个山头,眺望着那个山头,我的双脚不禁发抖,山头与山头之间的山沟一片漆黑,一条充满荆棘我准备鼓足勇气冲了下去,因为我知道在那边的山头有着

  要的东西。

  收住呼吸,打足气,从山一口气冲了下去,来到了路口。一丝不苟的天使飞来,手中拿着那本撕破了的圣经让我做最后的抉择。她告诉我生存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我义无返顾,我执著地跨过了由黑色仙人掌搭建的栏杆一下子冲入了这条漆黑无光的小路。

  “碰”似乎撞倒了什么,抬头,一颗五官端正的树正立在我面前,不禁使我打了个寒颤。他张合着他那张嘴:“孩子,走那边。”一根树枝指着左边的得分岔路口。我不知那树是不是真在说话,我已没有勇气去判断。我埋头往右边走去。脚下踩着荆棘一个劲往前冲,有亮光,我以为那是同伴的火花,走近一看,一群奇怪的家伙正享受着他们的饕餮之宴。他们全身通红长着翅膀头上长角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它们就是传说中的恶魔。我转身就跑他们已经发现我,他们在后面乱叫“食物!!食物!!”

  埋头冲着走向了左边的岔路口。我疯狂的奔跑着因为那是唯一的出路,路边的草锋利的就像刀子一样,伴随着邪恶的狞笑把我刮得满身是伤,血肉模糊,动脉的血像喷泉一样射出来,一种比黑暗根黑得颜色。身后开始塌陷走过的路已不复存在,这只允许我冲而不允许我后退这时的执著也许是被逼的,但是还是执著。

  也许是我读生命的执著,我冲到了尽头,来到了这个我蒙昧以求的山头,找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东西,我躺了进去,大小正好,长短正好,很合身。微笑着,我拉上这梦寐以求的木板……馆盖

散文作文 篇6

  若说夏日最为人喜爱的植物莫过于莲了。千百年来,咏莲颂莲作品比比皆是。宋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象地展现了这个季节荷叶层层叠叠,无边无际,荷花娇艳妖娆的迷人景象。

  莲是一种极易生长的草本植物。头年,偌大的湖面,只见零星地点缀着一些荷叶荷花,很不起眼。如若第二年你再来,满眼都是田田的荷叶,美丽的荷花。

  我生活在长江边,与莲有缘。距家百米,有一个近百亩的池塘,每到夏天,荷叶满塘。

  对那时家乡的劳动妇女而言,一天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早上池塘洗衣时。妇女们,姑娘们在这里洗衣,聚会,交心,倾吐心声。

  沿着靠村边的池塘,摆着一溜的洗衣石头,大的小的,园的方的,形态各异。

  清晨,洗衣的妇女姑娘们,提着一篮衣服,来到自家的洗衣石前,放下篮子,拿出棒槌,肥皂,衣服。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丫子伸进凉意未退的池水里,就着眼前的荷叶,小鱼儿,洗衣,说事。

  古人说,三个女子一台戏。一二十个女子在一起,热闹程度可想而知。东家常,李家短,自家难念的经,粉墨登场;邻村的旧文,娘家的趣事,街头巷尾的传闻,喧嚣地传播着;喜事,丧事,无厘头之事,内容丰富;或表功,或埋怨,或牢骚,或倒苦水,不一而足。当然,婆媳间的矛盾,邻里间的冲突,妯娌、姑嫂、叔伯之间的明争暗斗等话题虽是老生常谈,却能引起当场妇女们的共鸣。讨论也最激烈。

  当然,不仅有说事的,也有评事的。心有同感,随声迎合者,有之;事不关己,不置可否者,有之,觉得说者言过其实,当场批评者亦有之。

  不用担心,牢骚或者埋怨挖苦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要知道,生活中,冤家不会主动聚首,对手不会轻易碰头。你在这里说她,她也会在那里说你。更何况说事,听事,评事,只是洗衣时的谈资而已,没有人当真,没有人较真,也难以较真。

  当然,家务事多,洗好衣服要忙着去烧饭的女人是没有功夫说长道短的。新来的媳妇,不知道场水的深浅,也只是做默默地听众而已。于是,先来的走了,后来的来了,话题断了再续,主角轮番上场,一个早晨,池塘边洗衣的舞台精彩纷呈。

  孩子自然也是不关心大人的闲话,闲事的。母亲们在池塘边洗衣,我们在母亲旁戏水,捞鱼,看荷,摘莲。

  池塘里的小翘嘴白鱼也是不怕人的。它顺着涟漪和水花,挠你的脚,舔你的手,嬉戏你垂在水中的衣襟。对家乡的人而言,这种鱼是不吃的。因为它太小,又太可爱。它的出场,只是作为我们苦乐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点缀而已。我们的注意力只是这满塘的荷、花、莲蓬,以及水下的莲藕。

  太阳升起来啦,随手摘一片长在身边的荷叶,倒扣在头上,凉气随之而来。如果池塘边还有莲花,最好。伸手摘一两朵,就是这个早晨最大的收获。把花瓣拨开,再把连心弄去,只剩下莲花长长的莲蕊,回家后,用一个细细的棉线系住蕊头,绕紧后,再捏紧绳头轻轻放开莲蕊,在不断拉长的绳子的牵引下,金黄的莲花蕊上下翻飞着,像旋转的碎叶花伞,像舞动的褶皱迷你裙,很好看。

  荷花是不能明目张坦地下去摘的,因为池塘是公家的,这荷花也是公家的,村里虽没有派专人看着,却有好事者管着。不过,这难不倒我们这一群无事可做的野孩子。大人上工去了,这村子,这池塘就是我们的天下。走,男孩女孩们,戏水,弄莲,摸藕去。

  下塘弄莲,对我们这群毛头孩子而言,当然感受不到《采莲赋》中的浪漫,也体会不了《西洲曲》中的情愁。只知道,赤身下池塘,偷偷地采莲花,弄莲子,摸莲藕是一件苦差事。不过,这也是我们当时唯一能找到乐子的苦差事。

  荷叶虽香,荷花虽美,莲蓬也甜,但是,莲之茎却长满了刺。莲花盛开时,也是荷长得最茂盛的时候。走进池塘,只见眼前,头顶上,叶叶覆盖,密密麻麻,只闻荷花香,不见荷花影。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尽量躲开刺人的茎,慢慢地趟水前行,寻找心中那朵盛开的莲花,最甜的莲蓬。谁料前脚失足,掉进了去年挖藕的藕沟。拼命地抓住带刺的茎,努力地爬出藕沟,满身已是伤痕累累,好痛。

  “前面有莲蓬”。顺着岸上胆小者的招呼,向前,向前。摘到了,好高兴,疼也不在乎了。

  莲子长到七八成熟的时候最好吃。此时,莲子外壳轻易就能拨开,莲子肉甘甜清脆,莲心涩而不苦,正好随肉一起吃下,一点都不浪费。如果你贪图大而饱满的莲蓬,对不起,外壳难拨,肉硬而干巴,莲子心也因奇苦而难下咽。叫人食之乏味,弃之不舍。

  花盛则藕细。尽管,此时的藕比筷子也粗不了多少,我们也要尽量找粗大一点的来一饱口福。站在岸上,放眼看无花的荷叶,谁开始圈头了,就奔谁去。闭一口气,钻进水里,顺着带刺的茎向泥里探去。放心,泥里的茎软软的,不带刺。摸到茎的尽头——箭头,慢慢拔起来,藕就在手上。有时候,一口气摸不到藕的箭头,只能用脚撑开藕鞭,浮出水面,再吸一口气,钻下去,顺着自己的脚向前探。最气恼的,吸口气,摸下去,藕断半截了,另一半没了踪迹。

  分着吃吧,就着泥水。藕的味道真不咋的。没有什么零食吃的我们也津津有味地吃着,笑着。商量着——明天再来。

  最难忘的莫过于花将残,莲蓬正饱满时。村子里全体出动,下塘采莲。有船划船,有盆划盆,会游泳的游着,不会游的小心趟着。老人小孩在岸上看着,叫着,好不热闹。其实,池塘虽大,莲虽多,也难以满足五十多户,二三百人口的需求。加上当场吃着,拿着,一户一人,最后分不了几个莲。大家在一起,图的是开心,快乐。

  可惜,我十来岁吧,有一年的春夏季节,偌大的池塘,没有一朵莲,一片荷。村里传言,池塘被人倒了桐油,莲最怕桐油。

  年年相见的荷与莲离开了我们,偷莲的快乐,采莲的开心也离开了我们。后来,年岁慢慢增长,生活逐渐富裕,日子日渐忙碌,昔日的荷塘也成了鱼塘。鱼塘边,再也见不到洗衣的妇女和姑娘们,也听不到东家常,李家短的趣事传闻了。

  有时,回想,那年,那月,那人,那事,还能感觉到,一片莲香,清静、清幽,萦绕我心头。

散文作文 篇7

  一切源于一个水晶球,那是她的生日礼物,我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也是她的梦。她的梦是彩色的,纯洁的,多姿多彩的,是我们永远在一起。

  然而那一天,她摔碎了这个水晶球,一起破碎的,还有我的玻璃心,一颗不能受到任何伤害的心。

  十二月的雪是白的,是无暇透亮的,是天衣无缝的,也是那一种触目惊心的红。那一片片雪都飞舞着化成一个个小精灵,飘落在过路人手中,是没有意义的,是苍白的,是无力辩驳的。

  她也突然不理我了,那一次,我们在十字路口分了手,是沉默地离去。我再也找不到她了,她一离开,我的生活就失去了色彩。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要去找她,找到她。

  我尝试利用一切的联络方式去找到她,但无济于事。她qq上的头像始终是灰暗的,仿佛从未亮起过;她微信从来不回我一句话,即使我说尽了千言万语,要是在平时,她早就心软了吧;硬心肠的她,也从没回过我一封信;打到她家的电话,最后也总是以“滴滴滴”的声音结尾。这究竟是怎么了?

  我去过她家找她,可她家那破旧的楼房显示,她已经搬走了。

  我很内疚,我突然好想她,我盯着手机的屏幕发呆,似乎要把它看透,然后,我就会看到千山万水之后的,她。

  有一天,她毫无征兆的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她还是那样的美,那样的瘦弱,清秀的样子令人过目难忘,她轻得好像张纸,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似的。看到她,我那种熟悉的感觉又涌上心头。我们聊了很久,但无非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夕阳西下,最后,我试探性的问了一句:“你能留下来吗?”这次,她没说话,只是摇了摇头,我想,我知道了她心中的答案了。

  她要走了,我还是倔强的拉住她的裙角,她还是那朴素的一身白,一点儿没变。她也离我越来越远了。一直,到了天际,她的脸上挂着一抹笑,一抹温暖的笑,消失在成片的晚霞里。我追着她,却迷失了方向。最后,我决定放手。

  第二天,我捧着一束花来到了墓地。那年她十五岁,患上了非典,一种无药可治的病。

  若兮,我一直守护着我们的承诺,你呢?

【散文作文汇总7篇】相关文章:

1.散文作文汇总八篇

2.散文作文汇总九篇

3.散文作文汇总6篇

4.散文作文汇总六篇

5.关于散文作文汇总6篇

6.【推荐】散文作文汇总八篇

7.【热门】散文作文汇总7篇

8.关于散文作文汇总7篇

上一篇:散文的作文 下一篇:散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