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

2021-04-30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文的作文 篇1

  冬天如一个护着娇羞面容的女子,就这样小心翼翼地出现在人们的眼睛里,谁觉察到她迈着轻轻的脚步来的轻捷如飞燕?宛若春姑娘叩开陶渊明的家门一样,自自然然,关于冬天的作文。虽然冷飕飕的风也被揣在冬的衣兜,一并带了来,但这才是冬天,属于冬天的冷艳的美并不需要被谁谁谁温暖着记得,而我突然想起,该是加厚衣的时候了,这样的想起,多是温暖着我对历年冬天的回忆,与冬天里降低的气温实在没有大的关系。或许是因为我喜欢冬天。

  说到北国之冬的特产,风,是绝对不可忽略的。

  风如狂飙过时,地面沙尘被高高拉在空中,扭曲,旋转,一阵狂舞。每一声风吼,都是一声豪情长啸,裹着一种干爽、一种果敢、一种勇猛,毫无半分虚浮和矫情,有着风过铁塔毁的壮观。迎风逆行,大大小小的沙砾劈头盖脸而来,不屑于灰鼻子土眼,也不屑于沙尘扑打过处很疼的感觉,最可体味的是猖狂肆虐的风带来的阻力,解释了“跋涉”的滋味,这时,不得不承认这样跋涉着也是在亲切感受自然的神威和力量,也是在与自然的另外一面对话。较之南方的柔宛之风,北方这样冲撞着来的风,何尝不是雕塑家手中那件鬼斧神工之武器?在高原和沙丘,在平地和沟壑的地貌演变中,竭力展现着它力量的壮美。这样的风摸过大西北广阔的戈壁滩,踏过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到过内蒙古的风力电站,吻过每一个粗犷豪放的北国人,在北方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它的存在犹如精灵,因此,北国人的性格中沾染上了它的精气。

  当然,冬风会见缝插针直捣路人竖起的衣领,也会吹裂鸡皮鹤首的老妪那结茧的双手。然而,所有的老妪所有的路人没有因为冬的属性而诅咒冬天,年年岁岁的冬天,所有的老妪所有的路人顶多一句“这鬼天气!”算做对冬天所有的漫骂,之后,相视一笑,“同是风中跋涉人”。

  至于雪,更是宣扬北方冬天浪漫情调的特产了,当一团白笼罩时,整个世界呈现素洁的美丽,无与伦比。

  看雪花簌簌而落,滋润的是一种心情,因为无声无息绽放在田间地头、村屋茅舍、大街小巷、楼宇客栈的雪花,装饰着每一块地盘上每一个人的梦,那样的梦,是淡泊的,清爽的,不龌龊,不媚俗,如地上逐渐丰厚的白色,宁静而安详,直觉心尘洗净,似乎拜谒过参禅的老僧,梳理过一头蓬乱的头发,圆满了一份生命体验,中学生作文《关于冬天的作文》。赏雪,能赏出一份好心境。

  好多时候,雪刚住,太阳就急匆匆闪出,枝桠挑着白雪,瓦檐滴落融水,绝美的白色与水滴有规律的滴答声响谱就了一支恬适的乐曲,一缕柔曼悄然划过心海,扣击心灵窗棂,好象有琵琶女纤手扶琵琶,弹唱,而赏雪的人倒似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摇着一把蒲扇,闭目闲坐树阴下,听着琵琶曲,轻叹岁月在他眼里的落俗。这雪景,已经不得不叫人贪婪了。耳朵贴近雪地,紧些,再紧些,可以听到白雪之下,虫鸣蛙跃花草私语僵土蠕动。想来,它们全因了飘进这一季的安魂曲倒变的不安分起来的吧!拣一块小石轻轻丢入雪蒿,呼啦啦惊飞好一群伶俐的麻雀,唧唧喳喳,吟唱冬的富有。

  永恒的生命永恒的美,北国的冬天,真好。

  每当冬爷爷来临之际,我都会拍手叫好。因为在这银装素裹的冬天里,我可以享受到冬爷爷带给我们的礼物——雪的乐趣。

  “嘿!——快来看,下雪了!”每当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会兴奋得跳起来。随后马上开始“包装”:围上围巾,戴上手套,裹上棉袄,戴上口罩………接着飞奔到已被冬爷爷染成银色的草地上,打起雪仗来。你摸一把,我仍一下,一刹那,所有的孩子仿佛都变成了小雪人似的,只露出两只黑溜溜的眼睛在轱辘辘地转,随即爆发出一片欢笑声。

  冬天不仅有趣,还是一些动物休息的好时光。黑熊、小松鼠吃得饱饱的都钻进了洞里,美美的睡上一觉,慢慢地等着春天的来临。大人们呢,则躲进了屋里,开着取暖器,享受着咖啡那浓郁的芳香。整个大地静悄悄的,除了几个孩子们的吵闹声,到处都是一片安然的景象。大家都休息了,积蓄着力量,准备在来年的春天里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冬天不仅是美丽的,是洁白无暇的,也是助人为乐的。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当雪花从天空纷纷扬扬地降落的时候,农民伯伯的脸上也乐开了花。麦苗盖上了暖和的“冬被”睡着了,一觉醒来,看到春天来了,伸一伸懒腰,高喊着:“我长大喽,谢谢你冬爷爷!”这真是“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啊!

  冬天虽然寒冷,但低温可以杀死空气中的许多细菌,帮助人们摆脱疾病的困扰。北方冬天的室外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大冰箱,许多食品放在外面都不会坏,省了很多电,冬天可帮了我们人类的大忙了。

  我爱你,冬天!

散文的作文 篇2

  遨游在茫茫书海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领略着人类思想的精华,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从书中,我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好美哟!

  小时候,我看见爷爷拿着一本书在看,便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一本书乱翻起来。爷爷见我对书兴趣甚浓,就给我买回了几本画报。我立刻就被上面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吸引住了,而且像磁石一样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这些画报成了我童年生活中的一个充满阳光的乐园。她伴随着我慢慢成长,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画报再也满足不了我求知的欲望。于是,我便从学校图书室里借书回家看。我上学时在路上看,吃饭时在家里看;睡觉时在床上看。有时妈妈喊我几遍,我也充耳不闻,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妈妈见我被书迷成这样,便嗔怪我说:“只顾看书,饭也不用吃了,真是个‘书迷’”。我听了不以为然:“书迷”就“书迷”呗,管它呢!反正在书中,我也不愁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因为我有了充足的精神食粮,何乐而不为呢?

  到了初中,我的课外阅读时间被妈妈无情的剥夺了。但是,我依然酷爱看书。我常常躲着妈妈偷偷看,因为我对读书的追求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我会捧着《三国演义》,去领略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上的“火药味”,我会抱着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到天明。我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噢,读书的日子,好快乐、好充实。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从书中我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知道了世界四大奇观,结识了许多有识之士。这就是我读书的“报酬”,虽不很华贵,但很丰厚。

  我就像一叶小小的扁舟,在波涛汹涌的书海中遨游,时时鼓起希望的风帆,驶向知识的彼岸。我像一只雏鹰,等待着羽毛丰满的那一天,飞向成功的殿堂。读书的日子里,我虽经坎坷,却能向知识的彼岸驶去,向成功的殿堂飞去,成了老师同学喜欢的“文学新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日子,每天都是充满阳光的,每天都是充满欢乐的。读书的日子,真好!

散文的作文 篇3

  冬天来了,寻觅不到雪花的踪影。屋外,梧桐的枝干呼呼作响,似是在倾诉着什么……

  题记

  忆往昔:白雪纷纷何所似?

  喜欢一个人坐在窗前,不知不觉就会想到数年前的大雪纷飞。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雪花就像飞舞的精灵,轻盈灵动,让人不知不觉便陶醉其中。我喜欢站在雪里,感受雪涤尽万物,涤尽我的灵魂。

  这时,忽然想起谢道韫对雪的解释,她以柳絮喻雪,我心生几分敬佩。白雪纷纷何所似?到底还是“撒盐空中”形似。“柳絮随风”神似。

  看如今:遍寻雪花寻不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雪的渴盼却并未消减。在一些人庆幸没有雪路不会滑的时候,我却在心中渴盼,渴盼雪的到来。

  在心中,我一遍又一遍描绘着梅花映雪的美景,勾勒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想象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静,遥想着”风雪夜归人“的场景,只盼雪来,但求无悔,但终究事与愿违,寻觅不到雪花的踪影。我懊恼着,却仍旧心存希望,渴盼它姗姗来迟,也总胜过爽约。但也许雪是真的不想来吧,温室效应使它望而生畏,不想葬身于火炉。又或许它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却也还是在空中便融化成水滴,无缘与人们相见。想起自己的一个小举动,就有可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个因子,我懊恼着,担忧着。我们不该对自己的环境肆意破坏,应该重视起来我们的.环境。

  屋外梧桐的枝干仍在呼啸着,它以一个长者的姿态屹立于世间,似是在批判着人类的过失。它也好久没享受过雪的滋润了吧,干皱的树皮像极了满是皱纹的脸。

  梦将来:愿“忽如一夜春风来”在梦中,我继续渴盼雪的到来。我等待“忽如一夜春风来",去看那“满树梨花”的胜景。

  冬天来了,我渴望寻觅到雪花的踪影……

散文的作文 篇4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二月里刮春风。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树绿。雪化,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里,长出茵陈蒿。碧绿。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锹一锹挖开。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来,乌黑的。有的梢头已经绽开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

  把葡萄藤拉出来,放在松松的湿土上。

  不大一会,小叶就变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紧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地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上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葡萄上大粪,不用稀释,就这样把原汁大粪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够。四月,浇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筑成垄,就成一个池子。池里放满水。葡萄园里水气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口哀!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成熟,就不能再浇水。,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的。浇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地拼命往上嘬。浇过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肥,浇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葡萄打条,也用不着什么技巧,一个人就能干,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就得。一铰,一地的长着新叶的条。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就一点用也没有。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凡是作物,都是优先把养分输送到顶端,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长出来就给它掐。

  葡萄的卷须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

  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果园,美极。梨树开花,苹果树开花,葡萄也开花。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一点,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但是它不像桃,桃有桃食心虫;梨,梨有梨食心虫。葡萄不用疏虫果。——果园每年疏虫果是要费很多工的。虫果没有用,黑黑的一个半干的球,可是它耗养分呀!所以,要把它“疏”掉。七月,葡萄“膨大”。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

  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来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把硫铵封在里面。

  汉朝是不会追这次肥的,汉朝没有硫铵。

  八月,葡萄“著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著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过不两天,就下葡萄。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的。那,

  来回一晃悠,全得烂!葡萄装上车,走。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我们还给葡萄喷一次波尔多液。哦,下果子,就不管?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

  十月,我们有别的农活。我们要去割稻子。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

  十一月,葡萄下架。

  把葡萄架拆下来。检查一下,还能再用的,搁在一边。糟朽的,只好烧火。立柱、横梁、小棍,分别堆垛起来。

  剪葡萄条。干脆得很,除老条,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一个大秃子。

  剪下的葡萄条,挑有三个芽眼的,剪成二尺多长的一截,捆起来,放在屋里,准备明春插条。

  其余的,连枝带叶,都用竹笤帚扫成一堆,装走。葡萄园光秃秃。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人窖。

  这是个重活。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来。要埋得很厚实。外面要用铁锹拍平。这个活不能马虎。都要经过验收,才给记工。

  葡萄窖,一个一个长方形的土墩墩。一行一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风一吹,土色发白。

  这真是一年的冬景。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都没有。眼界空阔,一览无余,只剩下发白的黄土。

  下雪。我们踏着碎玻璃碴似的雪,检查葡萄窖,扛着铁锹。

  一到冬天,要检查几次。不是怕别的,怕老鼠打洞。葡萄窖里很暖和,老鼠爱往这里面钻。它倒是暖和,咱们的葡萄可就受冷啦!

散文的作文 篇5

  至今我也未认识一个星座,尽管我也曾夸下海口说要读天文学的书。有时候我能认出猎户座,有时候我连猎户座也认不出。

  记忆中,故乡的夏夜总是繁星满天,有很多次,我梦到那样的星空。晚饭后人们都到外面乘凉,椅子搬到自家门外坐着,或者起身去别人家门前转悠转悠,乡下农村,每家门前都有一块场地,我们叫做“道场”,当然,与“道”无关。夏季多蚊虫,一到夜晚蚊子就到处飞舞,所以多走动走动也好,免得被咬得全身都是包。扇子自然是少不了的,圆蒲扇,棕树叶子做的,又轻,风又大,现在也还有,但现在集市上卖的更多的是塑料扇了。最好点上一盘蚊香,即使你不怕咬,那野蚊子可毒哩!门前是田,屋后也是田,蚊子自然多。

  似乎是不成文的习俗,家家户户晚上来出来纳凉。有时候连晚饭也在门外吃。房屋依公路而建,一溜儿整整齐齐的房子,共有六家,这算少的,拐弯前面那条路,大约有二十家。陶渊明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也是这般景象吧!确实,在这些乡亲们眼中,这故乡便是桃花源。

  小孩儿很多,上小学的、上初中的,还有没上学的,叽叽呱呱可不热闹!哪家开饭了,饭桌往外一摆,便吸引了饥饿的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一桌饭菜,口水直流,这时候,通常会被主人热情地递上一双碗筷,“来吧,想吃什么夹什么!”可高兴了,吃啥都香!小时候,总觉得别人家的饭菜好吃。

  左邻右舍,不是叫婶就是叫姑姑,我至今也弄不清楚辈分。也被父亲母亲教过许多次,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规律,我就随着叫了,大人们教我怎么叫,我便怎么叫。碰见不认识的,我便成了“哑巴”,那我有什么办法呢?

  茶余饭后的聊天话题也无非家长里短,谁家添了小孩呀、柴米油盐又贵了呀,诸如此类。我从小不爱讲话,但我爱听别人聊天,从她们口说,可以听来许多“八卦”。老年人不说话,只是在家门口静静地摇着蒲扇。小孩子们跑来跑去,乐此不疲地玩追逐游戏,跑得满身是汗,被爸妈训斥,消停一会儿又接着疯。

  夜色微凉,知了声声叫着,田间蛙声一片,人们的说话声、孩子们的欢笑声,融化在夜色里,飘荡到天上。会不会被天上的仙女听到?我悄悄地许愿,生怕我的小秘密被偷走。

  月色如银,星空如海,故乡的童谣哄我进入梦乡。

散文的作文 篇6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规范了文字、度量衡和行车的轨道,并没有统一语言。明朱元璋担心官员语言不能上传下达,与百姓无法沟通,曾编纂《洪武正韵》颁发全国,但收效甚微。至清雍正年间才统一使用“官话”,也就大致为今天的“普通话”;当时清政府曾于方言较重的闽粤设立“正音书院”,以矫正方言给“官话”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全国“八大方言”体系中,福建省南靖县闽南话与客家话便占有其中两种。所以,闽南与客家方言区学生用方言作文的现象依然存在,便有其历史和地域的因素。

  在闽南方言山区,小学生直接翻译方言的作文尤为普遍。在一篇记人作文“我的 ”中,一位学习挺优秀的学生以“我的奶奶”为题作文。文章开篇即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了,奶奶仅穿一件薄薄的衬衣,冻死了。”如此开门见山点出主人翁悲惨结局,确出人意料,参阅老师无不为此精妙的谋篇布局赞叹不已。接着写父亲对奶奶如何不孝,整日整夜地,又使读者义愤填膺了一番。可到篇末忽然出现父亲“孝心犹存”,在大年夜给奶奶送来一套新棉衣——“奶奶终于笑了……”这就让人不了解了:奶奶不是刚刚“冻死”,这回怎么又“笑了”?一问,才知道学生用闽南方言作文,奶奶不是被“冻死”了,而是“冻得厉害”。

  诸如此类不规范语言表达方式,在小学生作文中不难发现。如“时间来不及了,我赶马上学去。”“鸡吃人很补。”“我家来了人客。”“她拦小鸭游泳。”等等。

  可见,如何矫正学生方言作文,已成闽南方言区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根据方言作文产生的原因及小学生自身知识掌握特点,笔者认真思考,细心考究,提出如下几点策略。

  首先,必须在闽南方言区大力推广普通话,只有做到“语同音”,才能确保“书同文”。

  闽南方言是学生产生方言作文的根本原因。鉴于闽南有其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文化,要在短期内推广普通话,不仅难度大且极不现实。但我们可以把这一工作,视为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的一项重要工程。或者将师生是否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与交流,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考核的一项指标。

  其次,必须扩充学生的汉语言知识量,尤其是识字遣词造句和汉语语法这两方面。

  小学生之所以出现方言作文,很重要一个因素是学生文字语言量的贫乏,形成“欲表无词,欲抒无言”的干涸局面,当学生不能直抒胸意时,只好用“拼凑法”和“替代法”来表达。那么,“方言词汇”与“方言语法”就难免渗入其中,方言作文也就由此而形成。

  再次,必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不断丰富自己。

  学生直接经验多来自现实生活,在闽南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菜花”和“花菜”;“鸡吃人”与“人吃鸡”是一组极明显的词汇与语法的不同,教师要多引导、比较和区别,使学生明白其中的联系与表述的差异。而间接经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校内外、课内外多渠道的知识网络。所以,不妨鼓励学生“耳目并举,手脑齐用”,多听、多看、多读、多思考和练习。如此,既能充实学生的词汇;无意间掌握汉语语法;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和创新作文题材。

  此外,要让学生掌握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与联系,并领会二者的适用范围。

  口头语言一般是与人交际时,对方能听得明白的通俗语言;而书面语言多以文字描述,书面形式直抒胸意。我们不反对口头语言在学生作文中出现,对一篇文章而言,口头语言往往能突出文章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前几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说事儿》为例:“……她这一剪,一万多只鸡都得了禽流感,第二天。”按一般表达方法,“第二天”应置于“一万多只鸡”的前面,但相声角本作者却将其安置于最后,显然是为了突出“黑土”(赵本山饰)这一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而在闽南方言区,学生往往将许多闽南方言以口头表达方式出现在作文里,这不仅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语言特色,反而弄巧成拙,使文章语句显得很不自然。如有学生这样描写:“快上课了,我吃饱饭,赶紧上学去……”这里的“吃饱饭”与“赶紧”显然就是方言口头表达方式。倘若将其改为:“快上课了,我吃完饭,连忙上学去……”如此,才能更自然,更合乎语境。

  由此可见,要矫正闽南边远农村学生方言作文的习惯,除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力推广普通话外;还得依靠广大园丁,共同出谋献策,从多渠道,多方位,由浅入深,精心辅导,使广大方言区小学生能“语共音”,“书同文”,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散文的作文 篇7

  夏天,是午后树上知了不停歇的叫,草地上蛐蛐欢快的跑,白杨树上叶子沙沙的舞;

  夏天,是教室头顶的风扇吱嘎吱嘎转,脸上的汗水滴答滴答流,老师的声音啊呀啊呀响;

  夏天,是偷偷凝望窗外穿白裙梳马尾的姑娘时,粉笔头飞来正中额头;

  夏天,是被太阳晒的鬼一样的黑还要去操场上打篮球;

  夏天,是与三五个同学骑着单车吹着口哨去郊外野;

  夏天,是吃着冰棍蹲在路边荫凉处看姑娘们少年们经过;

  夏天,是夕阳下挥汗奔跑,倒影拉长你我他;

  夏天,是穿着碎花裙子带着太阳帽去海边听海浪一阵一阵拍打在礁石上;

  夏天,是揉着惺忪睡眼,迷迷糊糊等海上日出;

  夏天,是和伙伴一起去小溪边钓鱼捉龙虾回家烤着吃;

  夏天,是穿背心短裤坐地板上抱半个西瓜用勺舀了一个人一边吃一边看电视或小说;

  夏天,是夜里穿着睡裙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看星空,看萤火虫飞舞,听青蛙在水池呱呱叫;

  夏天,是晚风摇曳着窗前的风铃叮叮作响;

  夏天,是花露水风油精电蚊香与蚊子大作战;

  夏天,是爬到奶奶家旧屋房顶上,喝着汽水哼着小曲看蓝天白云;

  夏天,是啃着冰淇淋到大树下纳凉,看老爷爷们在棋盘上厮杀;

  夏天,是跟着姥姥家的汪星人一起哈哈吐舌头;

  夏天,是雷电交加的夜晚,躲在被窝里听奶奶讲鬼故事;

  夏天,是搬着小板凳去看露天电影,冰棍瓜子不离口;

  夏天,是晚风中青色稻田七彩风车旁细碎发丝肆意飞扬;

  夏天,是纸飞机在天空划过优美的弧线,带着梦想去远方。

散文的作文 篇8

  现在已经是中午十二点,朝闻夕事里又到了偷金币的时候了,我却没有心情再去玩了。

  我站在路口,等一个估计永远都不会再回来的人。犹如穿越时空,却在等待现在的他。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脑子是死掉的,根本不会思考,不会变通。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在上大学。如今我就要上大学了,记忆里却以为他还在大学里等我。可是光阴不会等他啊,他坐在光阴的船上,渐行渐远,生活里却不会有一丝半点我的痕迹。

  我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他的身影在我记忆里万分清晰。在家乡的小路口上,是他上大学过年回家。漂亮的羽绒服,漂亮的脸庞,那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忘记的风景。

  他离我很远,我昂着头傻傻地看着他,他对我笑,笑容能融化满江的春水。他轻轻地拍我的头,尽管我知道他一直都当我是个可爱的孩子,可是我已经很满足了。我们曾经距离的那么近,我都可以听得到他的呼吸,感受到他呼出来的热气。

  我们的曾经。

  回不去的过去。

【【实用】散文的作文锦集8篇】相关文章:

1.【实用】散文的作文锦集八篇

2.实用的散文作文锦集六篇

3.实用的散文作文锦集6篇

4.实用的散文作文锦集8篇

5.【实用】散文的作文锦集7篇

6.【实用】散文作文锦集10篇

7.【实用】散文作文锦集五篇

8.【实用】散文作文锦集6篇

上一篇:散文作文 下一篇:散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