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散文作文 篇1
有一天,我在教室里上着辅导课,发现有个孩子没有来。我就问其他同学,同学们说,昨天那个同学挨他爸爸揍了,今天他不来了。我觉得很纳闷,怎么回事呢?我倒要问个明白。
下了课,我来到校长那里,了解情况。
校长说:“是这样的,周末那孩子和家人一起去沙溪旅游,玩了一天。回家后,爸爸要他写一篇六百字的作文,他平时作文就差,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爸爸急了,就揍了他。于是今天上午就不来了。刚才和他妈妈通了电话,要他下午过来”。
原来如此。
我就说:“那让他下午来吧,我和他交流一下。”
下午2点,那孩子果然来了。于是我按照我的设想开始辅导,下面就记录了我们的交流过程。
老师:“同学,听说你周末到玩呀?”
孩子:“是的,我到旅游呢。”
老师:“到哪儿旅游呀?”
孩子:“到欧阳修的故乡沙溪,还有大仙岩,森林资源保护区。”
老师:“和谁一起去的?”
孩子:“我姨夫、姐姐、弟弟,还有我。”
老师:“去的时候心情如何呀?”
孩子:“可高兴了。我们边唱歌,边说笑,还吃着零食,看着沿途风光,很快就到了。”
老师:“你们最先到哪个景点呀?”
孩子:“先到大仙岩,那里距离更近。”
老师:“在大仙岩看见了什么呀?”
孩子:“我们刚刚进洞,就觉得好冷,里面冷风直往外钻。我在洞口看见了一个石龟,里面还有石笋石钟乳,还有一个八仙雕塑,好漂亮。还有好多地下水,好清,好冰。里面好多灯光,照在洞里,金碧辉煌的样子。”
老师:“你在里面看见的东西你记得清楚吗?你能更加清楚地说出来吗?”
孩子:“可以呀,我记得呢……”
老师:“从大仙岩出来,你们又看了哪个地方?”
孩子:“我们到的第二个地方是沙溪的西阳宫。”
老师:“在那里你看见了哪些东西?”
孩子:“我们看见了欧阳修家的老房子,里面好多纪念他的东西。还有他家的世系表,还有那个瀧冈阡表,有点破了。我记得老师还写过一首诗歌的。还有……”
老师:“你的记性不错呀。后来呢?”
孩子:“我们还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里,那儿很凉快。树很高大,看太阳不到,全部被树遮住了。看见鸟儿飞来飞去,我们可高兴了,还有好多蝴蝶,姐姐她们拼命追逐。那里有小溪流,好多小鱼,我们跳下去抓鱼,衣服也弄湿了。真好玩。”
老师:“老师记性不好。你能把你看见的,想到的,全部写下来吗?等会我要看看。”
孩子:“可以呀。我现在就写。”
……
一个小时以后。
孩子:“老师,我写完了。奇怪,我昨天不会写呀,今天一下就写好了。”
老师看了孩子的作文。说:“不错呀,记叙很清楚,三个景点写得很有条理,把你快乐的心情也说出来了。”
老师把不足的地方帮孩子提示了一下,接着问:“如何?写作文难吗?”
孩子:“昨天觉得很难,写不出来,还被爸爸揍了。今天觉得挺容易,只要把我看见的,想到的写出来,就好了。”
老师:“对呀。眼里看见的,心里想到的,你把它写下来,然后稍微修改一下,就是好作文了。作文其实并不难,只要多看多写,就能提高。”
孩子:“哦,原来如此,我以后再也不怕作文了”。
……
看见孩子开心的样子,我很满意。真不错,短短的两个小时,不仅让孩子写好了一篇作文,还让他明白了写作的道理,真的收获不小。
散文作文 篇2
那年头,一到傍晚,村边的稻场格外热闹。大人们尚在田畈上做事,而稻场上却被哪位热心的人扫得干干净净。各家的孩子争着将自家的竹榻或竹床搬到稻场上,横七竖八地占据了有利的地方,即有风的地方。竹榻上摆上了刚盛满了早稻稻米粥的白铁锅,一两盘缺少油水的腌菜和时令青菜。等候大人们回来吃饭的孩子们,穿梭在竹榻之间,睃着这家那家的菜肴。
月亮已挂在东山了,光亮如玉,似可触摸。田畈里做事的大人们小鱼上水似的陆续来到了稻场。不知是谁家开始了喝粥,稻场上就响起了一片咝咝的喝粥声。喝完粥,收拾锅盘碗盏自然是妇女们的事。男人们,此时摇开了蒲扇,话着庄稼农活,天南海北。孩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追逐和各式各样的如斗鸡的游戏,欢笑声叫喊声荡漾着,月亮似乎也感动了,贴进了自己光亮的笑脸。
夜深了,月亮也开始西斜,清辉如水。贪玩的孩子,劳累的大人,已经响起了鼻息声。母亲们轻吟着眠歌,哄着婴儿。月下的稻场如此宁静,犹如安静的池塘,那熟睡的婴儿发出的几声梦呓,就像是小鱼儿放出的水泡声。唯有稻场四周,明灭着几堆烟火,袅袅升腾几缕青烟。
母亲说,那是隔年的红蓼发出的烟气,有点辛辣,蚊子闻风而逃。
我那时才认识了红蓼。她是乡间比较常见的一种草类。田间地头路傍,到处可见。每到春天,红蓼开出几片绿叶,犹如菠菜形态。到了夏天,中间抽出一穗或数穗白色花柱。秋风起,花柱变红。我的故乡,因其地处丘陵,土地贫贫瘠,所以红蓼花开并没有见奇之处。
对红蓼的贴身体验就是红蓼的医用作用。那时节的我们,并没有现在的孩子们的这样,有着读书的劳累和数不尽的禁忌。到了暑假,天地就是我们的世界,穿着个裤衩,山坡,野地,池塘,到处飞奔,上山摘果,下河捉鱼。不出几日,身上就长满了热疮和疱疖。母亲并没有责怪我们。而是寻来了红蓼,放在石里捣烂了,热敷到疖子上,不几天疖子就烟消云散了。疖子好了,母亲们叮呤不要再到野外了。但母亲们的叮嘱如何锁得住我们贪玩的,奔腾的脚步呢?!
这就是故乡的红蓼给我的经久不衰的记忆。但红蓼又委实太平凡了,平凡得在我长大成人后几乎都忘记了她。
及至我到江心洲工作的时候,看到再一次看到红蓼。这与故乡不一样的红蓼一下子就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勾起我对红蓼的美好回忆。
江心洲,是奔腾的长江多年冲刷成的陆地。洲上的居民当年也是为逃避战火或从四方八乡移居而来,或是流浪的船民定居下来,十家九姓。这些年来,由于交通的落后造成的与世隔绝,使得江心洲亦发的贫穷。洲上的人家青壮劳力悉数外出打工。长江冲程出来的土地,肥沃得冒油。老来无处去,挥锄种洲地。留下来的尽是老弱残病的老人带着没办法跟父母外出的孩童,艰难地耕种着土地。江心洲外滩多水港渔汊,是打渔的好场所。一些谙熟水性的渔民也依然不舍身边的长江。
江心洲上红蓼长得格外蓊蓊郁郁,并很有层次。洲堤是菠菜一样的红蓼,越往外滩,因其水多,沼泽地,红蓼越发长得茂盛,高大,犹如小树。花开时季,江边成片的红蓼抽出红艳艳的花柱,把江天染红,把长江打扮得色彩斑烂。渔汛季节,江上的小渔船,常常钻进江边的红蓼丛中歇息着,吸着沼泽地里的清水,埋锅造饭,瞅着出江打渔的时机。红蓼丛,俨然成了他们的家。
于是,我经常在工作之余,去看红蓼。初秋,清澈的沼泽犹如明亮的镜子。沼泽边,格外高大的红蓼,似乎争着要照镜子似的,挤到水边,对着水面摆弄着红色的花柱。顽皮的小鱼儿游来,像在欣赏红蓼的花容。红蓼的花柱,逗趣一般地点点水面,小鱼儿一跃,似要与红蓼亲吻。红蓼似知性般的轻挑一下花柱,小鱼砸出圆圈,知趣一般摇摇尾巴。绿叶哗哗,好像发出会心的笑声,生成了江风,轻摇着红蓼丛中的渔船。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诗人眼中看到的只是浪漫。洲上的渔民往往难的就是娶妻生子。但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总有一些姑娘千方百计嫁给了渔郎。所以,红蓼丛中,也常上演着生死相恋的大戏。一位姑娘来到了红蓼丛,跟后她的父母也千辛万苦地找来。生生阻隔着这一对恋人成亲。抗拒不过父母的一对恋人最终喝了农药,双双倒在了红蓼丛中。悔不当初的父母的嚎啕大哭声,就像这身边的长江,弯弯曲曲,犹似九回肠。
因此,我就常常厌恶起这片高大的红蓼来。从前在此聚集的小舟也作鸟兽散。倒是孩童们无所顾忌还常来游玩。但常常也被父母们叫走。我知道他们是怕那对委屈死的恋人把孩童捉去。于是他们常常就把他们认为最不洁的东西如猪血狗血泼在那里。这一来,这片的红蓼反而更加灿烂起来,分明那殉情的男女的鲜血,染红了血色浪漫。
天地旋转,四季轮回,长江依然流淌,日子仍然要过。
六,七月,是长江最为活跃的日子。几场瓢泼大雨,一夜之间,大水抹去了外滩,江流抵到了屋脚边。外滩上的红蓼此时也只在水中拼命地露出来头来,昭示着那里曾经有过绿地,有过清澈的沼泽,有过悲欢离合。
战胜洪水,保卫家园是洲上人共同的意志。洲上一切的一切,都为着这抗拒眼前的汤汤大水。但江水却由于上游的来水和下游的海水的顶托,依然像蚂蚁一样向屋脚上着。
雨季过去了,最考验人的意志,却还是与水相持。在洲上工作的人们最渡过的就是这段日子。每日在大堤上走着,注视着水情雨情,看到的似乎纹丝不动的江流。日头在头顶上晒着,江面上,庄稼上,草丛上都发出吱吱的响声。人,都到了恐惧的极限。
而大水中从容的是白杨树,它们在洪流中提挺拔着身躯的;从容的`还有洲上那些对大水司空见惯的老人们。老人说,等吧等吧,红蓼花红了,红蜻蜓飞来了,这大水就得退了。
于是,我就天天盼望着红蓼花开。洲堤上的本来长不大的红蓼因为得到水的滋润郁郁葱葱起来,看叶子中间抽出了一穗数穗白色的花柱,再看江中的洪流似乎也不在发鼓了。
忽然,夜里一阵初秋的小雨。清晨,洲上的百姓涌到江堤上,看红蓼花开。是的,红蓼花开了,白色的花柱一夜之间开得红艳艳。红艳艳的红蓼像一条红丝带,沿着江堤伸向远方。远远望去,这条红丝带犹如天上的仙女凌空一划的神带,生生地阻隔了浑浊的江水。此时,天空中忽然发出嗡嗡的声音,一大片蜻蜓,是红色的蜻蜓蜓飞来了,犹如天边飘过来的一片祥云。初升的太阳映照着洪荒似的江面,构成了别样的江上图画,令人惊心动魄。
红蓼开花,蜻蜓变红,大水老了。洲上人说。是的,大水老了。自此,江水在一天天地不甘心地落下去。老人们说,红蓼,是一种通了神的花草。
从此,红蓼真正植入了我的心田。
其实,大地上的花草有哪一株不是通神的呢?
她们,看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读懂了这世界上的沧海桑田,却依然淡定如斯,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
散文作文 篇3
忽然有那么一天,蝉鸣声都消失了,叶片都变得枯黄,风里带上了丝丝凉意。我们知道,最后的夏天要结束了,我们不再是小孩子。大人们说,你们要上初中了。
我还深深地爱着那片土地,不愿离去。但是很快,有那么一群人来了,带来了比秋天更凉的寒。他们拿着勘测工具和电动锯刀,来勘探这里是否能修建地铁。曾经无比结实无比坚固的一棵棵白杨就倒下了,不发一言。他们砍倒了一大片树,圆柱状的树桩留在了干涸的土地上,想来那是孤独的圆形眼睛在固执地仰望天空,却又像是大地深深的创口,久久不愈。
勘测的人走了,留下了满地疮痍;种地的人又来了,带着铲子、农药和化肥。种地的人群一拥而上,慢慢地像树林里扩张,一点点蚕食着树林的土地。原本茂盛的杂草无力地倒伏在他们脚下,这些小东西似乎在他们眼里是不允许存活的,渐渐地,路变成了沙石路,没有了丛生的野草。这树林,也变成了寂寞的荒野,荒凉中透着不屈的挣扎。
不多久,人们又开始嫌杨树与蔬菜争夺养分,但他们没有电锯,无法撼动那高大的、参天碧绿的白杨树。
但不得不说,人类是多么聪明的物种啊,他们用刀切断一圈树皮,就切断了杨树内部运输物质的通道。那树就不能得到养分,于是来年春天,它再发不出新芽。就这样,人们又打败了一大片白杨。它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但白杨!——那是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它还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岁月,干瘪的枝干还徒劳无望地伸向远方,守望不再归来的田野。
又逢盛夏,这年我再回到那里,剩余的杨树那些粗糙的树干还仍坚忍地向上伸展,奋力追求那生生不息的生命,波涛般的树冠蓬勃着无比强盛的生命力。我上前抚摸它苍老的枝干,熟悉的触感传来,一瞬间心灵像是得到了慰藉。它的无数树叶舞动成茫茫大海,跳起热烈的舞来,使我的心也跟着它一起蓬勃。
白杨啊,白杨!你生是自然的精灵,死也是大地的魂魄。这么多年来,让我始终无法忘怀。
散文作文 篇4
在无数个风雨呢喃的夜里,凝望卧室里的那一幅“水墨江南”,心不禁被恬静悠然的画面所诗化。那“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意境,早已成了梦中的仙境,氤氲成内心深处销魂的向往。
于是,怀着一份眷恋的守望,披一袭薄如蝉翼的青衫,撑着一把古色古香的纸伞,邀一城丝缕迷离的烟雨。站在时与空的交汇点,任思绪随风远飞,去寻觅内心深处的向往,入那“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烟雨江南。
流连在古韵悠长的江南石板古巷,细雨霏霏,暗香盈袖。哦,“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原来是谁家调皮的红杏,翻过静谧中透着水墨情趣的马头墙,绽开在古巷的烟雨摇曳中,正闹着满脸的春意呢。惊奇的刹那,突发奇想,何不去寻找戴望舒笔下的那位丁香伊人,与她邂逅在这迷离的烟雨中,倾听雨中的哀怨与彷徨……
在那水墨丹青渲染过的天色里,抚去岁月的浮华,静坐于粉墙黛瓦的画阁绣楼中。沏一杯淡淡的碧螺春,玉色的茶水袅袅淡出一缕缕轻烟,细细品尝“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那份宁静与悠然。这正是江南的韵味!凝望屋檐,檐角流下的细密雨线,轻柔无声地,滴到天井的水池中,或敲在碧纱窗外的芭蕉上,也敲出了一份天籁,那正是江南的清音!想来陶瓮津津乐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过如此。
三月的江南,蝶舞莺啼,柳絮纷扬,风廉翠幕,似诗若画。踏上湿漉的青石板街,行于被烟雨柔软得快融化的苏堤。难怪乐天写出这么唯美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堤的杨柳,经历千百年风风雨雨,却依然淡定自如,让雨水缠绵着,轻烟缭绕着,清风牵引着。
抚摸着斑驳雕栏,轻踏着青灰色的玉砌。在杏花软雨的涤荡和柳絮春风的吹拂中,远眺亘古不变的断桥,思绪飘越千年。西湖里,断桥上,一伞让许仙与白娘子在此相遇,定下了此世美满姻缘,留下了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时,谁家的乌篷小船,伴着咿呀的橹声,划过烟柳画桥,轻泛于碧水红荷中,惊起一滩鸥鹭。一双玉手,玉弦古琴,红袖拂过,琴起曲成,伴着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那一船似烟若雾,若有似无的荷香,在烟雨中茫然荡开,消失在流水婉转处。
暮色四合,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落在江南小镇的凉夜春风里?
不由,作诗一首,诉说对你千年未改的怀想:
柳色烟雨千家暗,碧水延天荷自满。
苏州弹唱江南韵,不到苏杭人不还。
散文作文 篇5
梦若随心终会淡然——————-
二十年的岁月如水般失去,不知道是时间之轮的压痕渐渐变淡,还是心中那颗童心已渐渐远离我知道我已渐渐长大,我再也回不到原来那美好的童年。于是我写下童年的墓志铭————
不知何时爱上了余秋雨的借我一生,不知何时抛弃了陪我20载的卡通漫画,不知何时已在关心粮食和蔬菜,不知何时身边的朋友渐渐远离,却只能道一声保重,不知何时我们已悄然长大。
喜欢独自一人发呆,喜欢一人静静的走在黑暗中,我知道我已长大,更应该去学着品味孤独,不能再在父母的羽翼下衣食无忧,也不能靠着读书来打发一天的光阴,因为我还有梦想。
放下该放下的,抓住该抓住的。未来还有很长,。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痛了,自然放下。放下心中的对童年的不舍,放下对童年的依恋,我想当再次听到老狼的恋恋风尘而不为之伤感是,当看到初中暗恋对象而不为之心动事,我想我应该已经放下。
当午夜的青春已经散场,我们是否已经守着青春的大门而迟迟不肯离去,我们是否已经望着天空的星座,傻傻的期盼着一份爱情,我们是否还是梦想着童话中的王子和公主。
当童话已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忙碌的工作,我们是不是还能泡一杯淡茶,来回味我们逝去的青春。
青春总是美好的,童年一切都是那没完美,海子小屋是完美的,童话的结局是完美的,卡通动漫是完美的,但这一切都一切都只是童年的一场梦,一场注定要醒来的梦,梦醒了,心也就碎了。
20年的回忆如水般逝去,记忆之网已残缺的太多太多,余下的已成一首诗;
红尘中
飘落的泪
从风中滑落
融入我心
成为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痕
想为她找寻一个
休憩的场所
于是————
我敲响了希望的钟
时间已悄然从手指间溜走,时间巨轮早已碾过我的生旁,而我只能挥手道别青春的幕幕光景,往事如烟,淡然如梦————
散文作文 篇6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阵阵凉风习习。
悄无声息中已迈进了十月的门槛,荡起了隐藏在心底的只言片语。淡淡的怅然,幽幽的缄默,凄凄的诉塲有关于十月的微恙心语。
起有你的日子,心情在薄凉的气息里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只因为有你的日子甜美,有你的关怀温暖我心。
秋风欲浓,吹落柔情一地;秋雨缠绵,带来相思满怀。
踮起脚尖,眺望那个熟悉的远方,传送着戒不掉的想念,憎恨着抹不掉的背叛。
放不下,忘不掉。唯一能选择的就是深埋于心底的某个角落,尽量不去碰触,尽量呵护那方疮痍满目的伤疤。疼,只有我能体会;伤,只有我能舔愈。
同样的十月,不一样的感怀。要怎么样才能放开自己,不再这般自缚?
我躲在十月满怀深情的思念里不肯出来,只是因为初识于你在十月,宁愿守着仅存的过往一个人蜷缩起来,尽管已被伤的遍体鳞伤。
很多时候,很多事,很多人,就像是命中注定。注定的无奈,无奈的错过,错过的伤怀,伤怀的纠结,纠结的无法自拔。
我要怎么抹去那些沉重的伤痕?那些狠心的话语,苍白了,定格了脑海。
梦境触动心悸,不禁湿了枕巾,止不住流淌的液体划破暗夜的深邃。你,抹杀不了的存在,让我如何释怀?如何潇洒的转身再见?
凄美的夜,动听的歌,循环着一遍又一遍播放。那旋律犹如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飘进我的脑海,我的心间。
月光在窗前荡漾,斟一杯盈满眷恋的香茗。月下,听风切切的吟,听曲轻轻的扬。落满尘埃的心事,随着夜曲,挥落一道道忧伤。
千百次的回眸,溢满相思,舒缓的旋律洒满角落,水袖空舞掩盖沧桑,而我抖落风尘,将自己醉成月下的轻影,任温柔坠落,泪眼迷离,我终是逃不出孤单……
总是在轮回里感受昨日的余温,那些物是/人非,就像是聆听一曲悠然伤感的曲调,倍感凄凉。直到夜深人静、孤枕难眠时,才黯然发现,又一个日夜在的指缝间蔌然流逝。
握不住似水的流年,恨不能改变懦弱的性格,更不能说服被束缚的自己。
十月,我的忧伤,落字成殇。彼岸花开,望不尽的苍凉,尘缘如梦逝,花落人断肠。尘世的纷扰,涟漪起伏,谁也无法真正的忘记。我选择沉沦,留下淡淡的记忆,浅浅的伤。
一些过往,一些。在浮生若梦里,落字成殇。我的忧伤,住在孤寂的城堡,用文字浅谈着关于十月微恙的心语。
心,徘徊无依,流离失所。广袤红尘,不知何方能够容纳我所有的悲怆和清寒?
散文作文 篇7
活在民国年代,战火纷飞中一不留神,小说中血肉横飞的情节就会在自己身上上演。谈起那时文人的为人处世,虽说的确需要积极面对与投身变革,但在某些时节沉郁淡泊些或许能活得相对“轻松”和“舒坦”些。
这是我读罢《周作人早期散文选》的第一感受。
说起文才笔法,周作人未必逊于其兄鲁迅,甚至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却因对事物看得极为透彻的眼光以及生来易于烦躁激动的性格,字里行间总是透出一股独特的幽怨郁愤之气。其实他也曾做过鲁迅那样斗士般的文人,以满腔热忱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直戳时代、社会或人民的痛处,为的是大众听到这些呼喊与击打能有所反应、想法甚至行动。而从这本书中,我恰好看出他蕴含着的或激愤或淡然的复杂情感。从头读过,通篇带着闲寂恢诡的日式幽默与变革时代的批判思想,彼此从思想上似乎是对立的,读来却顺理成章。
倘若排除时代与社会因素,饮茶听雨、尝鲜品酒、谈鬼说蝇,不经意间天南海北的零七碎八已经被周作人摹了个遍。以掩藏于温吞之下的犀利目光扫视着埋藏在家常里短中的风花雪月,然后将其转换成袅袅婷婷的文字,宛若一叶随波荡漾的小舟,不紧不慢地掠过一处处山川草木,总要在某处有所停留,幽雅地打个怜惜而玩味的转儿,待吸够了香气、尝遍了滋味再悄然前行,于不经意回眸间又在某处风景留下一道浅而雅的痕。
这恐怕正是周作人前期的闲适杂感散文风格受到诸多好评的原因所在。从《初恋》中对“她”的“淡淡的一种恋慕”,到《喝茶》中“瓦屋纸窗下、可抵十年陈梦”的“清泉绿茶”;从《乌篷船》中充满旧江南风趣情味的明瓦乌篷船,到《谈酒》中感到喝酒之时“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无不以怜惜品味的态度、丰润雍容的京派笔法雕琢着每一个本不腴润的平凡物事,从中提炼出庸人体会不到的不平凡来。
比起平和冲淡来,周作人的犀利浮躁之风格同样老辣痛肤,尤其在涉及封建礼教之愚昧、国民性格之丑恶及军阀统治之暴虐等方面,愈发激烈敏感,其思想深度也愈发深入骨髓。如《风纪之柔脆》一文中,看到报上“因有关风纪而查禁女孩入浴堂洗浴”的小新闻,即知封建道学者之变态堕落至于“非禁止女童入浴堂而不能维持这‘更嫩更脆,像骄养的小儿一样愈加怯弱下去’的风纪矣”,的确是“深可寒心乎哉”;又如《头发的名誉和程度》中,见到“因剪发女生投考者程度不佳”而不取剪发女生之大谬新闻更生发了“乌云覆顶则经书烂熟,青丝坠地而英算全忘乎”的痛怒感问……诸如此类,读来实在惊心震慑,让人心寒不已却无从反驳。
以比谁都清醒的状态看待当时黑暗的沉重,恐怕正是这样才造就了周作人内心幽怨郁愤的情感,反映在文字上就成了平淡与激越交织的独特风格。平和冲淡,老辣犀利———仿佛在地下贮藏了多年的陈酒,留在敏感味蕾上的是交织了辛辣的醇厚。这些文字就像反光强烈的镜子一直高悬墙面,以便那些自以为醉生梦死的人们随时随地从中映照出真实的自我。
【有关散文作文集锦7篇】相关文章:
4.有关散文作文8篇
5.有关散文作文九篇
6.有关散文作文7篇
7.有关散文作文6篇
8.有关散文作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