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2021-02-07 习俗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篇1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将那棉袄扔”,那时候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将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候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将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时,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够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候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候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够去瓜地,说一去就将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篇2

  今天是端午节,听爸爸说端午节是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它又叫艾节、夏节和送时节,而且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历代说法不一。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因遭馋不用,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有的人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有的人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因为后在端午节投江,五日后报出父尸。

  除了各种传说,各地的端午节的节俗很多,吃粽子就是端午节的饮食习俗,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投江后,老百姓怕鱼类吃屈原的遗体,便投米团、筒粽和鸡蛋喂鱼,后来渐渐变成了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要把屋子打扫干净,还要在厨房里撒上雄黄酒,用来杀死青虫或防止毒虫孽生,并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上:“王”字,在耳,鼻上涂抹。赛龙舟也是一个传统习俗,也是跟屈原有关,他在端午节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船捞求,后变成了赛龙舟。

  我还知道别的地方端午节的习俗,在山东省临青县儿童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在鞋面上画上“五青”。意思是借屈原的墨迹来杀死它们。南京过端午节,各家要准备一盆清水,加入少许的雄黄水、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睛,称为“破红眼”,据说可以包一年没有眼病。高邮端午节比较特殊,有系“长命缕”、“贴五毒”、“贴灵符”、“贴黄烟子”吃“12红”等习俗,孩子们身上要挂“鸭蛋络子”。

  现在的端午节,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人们休闲会友的日子了。无论怎样的节俗,带给大家的,都是一份欢乐的甜美。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篇3

  每当我闻见粽子的清香从厨房里弥漫开来的时候,就知道是过端午节了。

  当妈妈把盛着粽子的盘子放到饭桌上,我看见一个个三角体的粽子在我面前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有立着的,有斜躺着的,有趴着的,它们都由青绿色的粽叶包裹着,身体上还缠绕着五颜六色的细线,像生机盎然的美丽精灵降临人间。剥开粽子外面的绿衣,粽子乳白色的身体全部呈露在我面前,在灯光下它的一颗颗米粒都透着光辉,圣洁极了,我都舍不得吃了。我小心翼翼地掰开粽子,看见了红色的豆沙从里面钻了出来,我用舌尖舔了舔,甜甜的,香香的,细细的,滑滑的,再咬一口,黏黏的糯米粘着我满嘴都是,我赶紧嚼着,暖暖地咽下肚里,这时,我全身上下都洋溢着幸福。

  这里还有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呢!战国时代,有个叫屈原的人,是楚国大夫。一次,楚国去攻打秦国,被打败了之后,屈原被贬官到湘南(就是现在湖南的洞庭湖一带)。后来楚国一直受秦国的欺负,但楚国君王却一声不吭一味求和,屈原觉得自己再也没有脸面去劝楚国的君王了,但又忧虑楚国的老百姓,就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了,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里哪有屈原的影子呢?于是他们划着小船在江面上祭祀他,将竹筒里的米饭洒在水里献给他。

  后来,人们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这一天称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把竹筒里的米饭改为粽子,把小船改为龙舟在江面上竞赛,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屈原,再后来就逐渐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所以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篇4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大开了一个眼界,对包粽子有了新的认识。

  我乖乖地坐在姥姥的身旁耳濡目染,简单的包粽子还能难住如天才般的我,我认为我自己能够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的粽子是非常的不容易呀!

  终于开始动手了,我激动的心也燃一烧了。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姥姥的样子也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最底下放了一个又红又大的一颗枣,再用已经浸泡好的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非常得意,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姥姥替一我解了围---弄掉了一些米,我这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了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菜一碟,看我大显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了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一圈,我还认为姥姥包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一不小心拉了一下绳子,只听见"哗啦"一声,粽叶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落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姥姥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三只。

  粽子熟了,我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快乐。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篇5

  居住在云贵高原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的水族有一个长达49天的节日,那就是端节。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的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年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团聚的美好节日。节气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水族的端节还有一段传说:在很古的时候,水族人民背着铜鼓等用品去逃荒,可是在广东和广西安定都不合心,而正在大伙儿发愁时,天上飞来一群诺仙术(一种鸟名,估计是凤凰),像一“群”救命草,解救了逃难的人们。大家一致认为诺仙术是来带路的,就跟着走,在一个岔河口,诺仙术消失了,这给人们出了个难题,可又给予了提示,大家看见一条巨龙,大家像有一双猫的眼睛,立刻选择了方向——朝左边的河谷往上搬。之后来到三洞一带,对这一带的环境十分满意,就在这里安家了,并和大家约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来团聚。

  三年后,大家来团聚,突然来了一群人马,他们想让水族人民离开,而水族人民为了保住土地,和他们打了起来,两方各有死伤,之后那群人马离开了,于是人们把死去的战士安葬,并祭祀,希望往日又幸福的日子,水族人民真像一个团子,永远不分离,哪怕是已经离去的战士,也会祭祀,让那些战士也体会到人民的热情。这正是端节的传说。

  在端节这段日子里,主要活动是祭祀和赛马。节日期间,铜鼓声此起彼伏,悠扬的歌声和芦笙调从早到晚回荡在翠竹掩映的竹楼里,水乡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节日里的水族同胞载歌载舞,相聚狂欢。向客人展示了庄严肃立的祭祖活动、古老神秘的水书、巧夺天工的马尾绣,以及舞火龙、耍水龙、抢鸭子、赛马等民间表演。

  这个团聚的节日,多么快乐的节日,是多么美好,如果我在水族,应该也会如此快乐吧!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篇6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俗称端阳节。有趣的是,在多姿多彩的端午节习俗中,其中的一些习俗与花草有关。

  斗百草:旧时端午节盛行的一种游戏。是日,人们纷纷去郊外踏青,采集各种花草比赛草的多寡韧性和奇特,或对花草名。《荆楚岁时记》载:“五月无日,四民并踏百草,有又有斗草之戏。”

  簪榴花:端午节时,妇女要戴榴花于鬓发以作饰物。《帝京景物略》云:“五月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清代《大XX县志》载:“是日(五月初五)少女需配灵符,簪榴花。”

  配香囊:端午时,姑娘们要精心绣制玲珑剔透的衣香粉包或香囊,内装芳香浓郁之药用植物如白芷、丁香等,用于清洁避邪。姑娘们配香囊在衣裙上,阵阵馨香沁人心脾。

  射柳:原木是辽呆端午习俗,端午日,以柳条插如土中,上系手帕,有“向导”引骏马先走,其他武职人员随之出发,到一处,闻金鼓齐鸣时,各开弓射柳,射断柳枝者受赏,这不中者受罚。

  插白艾:白艾,俗称艾嵩,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采艾于户上,并用艾叶艾根把做成老虎样子的艾虎挂在门楣中央,以避邪。明代《山趟肆考》一书记载说:“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以戴之。”

  悬菖蒲: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高30多厘米,喜生于山间石砾处,含有挥发性甘油,有提神通窍杀菌的作用。每逢端午,人们有的把菖蒲做成宝剑形的蒲剑挂在屋檐下,有的用菖蒲烧水洗澡,以消除病毒。至今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在端午节时家家仍有采菖蒲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篇7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正因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篇8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篇9

  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必备】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2-12

【荐】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2-11

端午节习俗作文集合15篇11-23

端午节习俗作文【推荐】12-12

【推荐】端午节习俗作文12-11

【精】端午节习俗作文12-11

【热门】端午节习俗作文12-11

【热】端午节习俗作文12-04

端午节习俗作文【荐】12-03

端午节习俗作文【精】11-24

广州逛花街习俗作文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