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习俗的作文1100字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习俗的作文1100字 篇1
小时候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玩和吃——所以腊月到正月这段时间对我来说简直是像在天堂。
说这段日子像在天堂,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来是每天都能吃到好东西,二来时这段时间内,大人们都在忙着过年,自然就没有精力管我,留下我和邻家孩子们疯玩,而且很多时候大人们回家时都会给我捎几个小玩意儿。
这段时间里,外婆通常在家里包饺子,灌香肠,拌什锦菜。香肠之类的一做就做一大批,冻在冰箱里,够着吃一年,而什锦菜却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因为大人们说什锦菜是由于一的,什么黄豆芽是如意,荠菜是聚财,芹菜是勤劳,黄花菜是前途似锦,香菇是和和美美,千张是千秋百代代代兴旺……我是从来不讲究什么寓意的了,宗旨能吃就行,就这么十来样菜放在一起炒,色香味俱全。有时因为菜贩子提前回家过年,少了个一两种菜,外婆就买别的提上,所以年年的什锦菜都有不同的味儿,就有不同的盼头。什锦菜一炒就是一大锅,用铁缸子盛着,从腊月一直吃到正月。
外婆在家里炒菜灌香肠包饺子,我就在花园里荡秋千和邻居的小胖墩龙蛋玩。有时,外婆会给我几个钢镚儿,让我买点小东小西。这钱通常是用来买掼炮的,掼炮外头用红纸裹着,里头包一点火药,一块钱三盒,这是小孩子们最爱的玩具。把这个小炮仗往地上使劲一掼,就“啪”地炸响。最喜欢干的,就是把掼炮朝电瓶车扔,就在离它不到一寸处炸开,热的电瓶车惊恐得警报直响,调皮的我们就会庆祝似的欢呼起来。
每每当玩的正尽兴时,外婆的声音那个会就从窗子里传出“小玉!来尝尝这味儿怎么样?”有些需要“大批量”制作的年味儿,她通常先做一些给我尝尝,等我点点头说好吃时,她就又会得意地用南京话自夸道:“啧啧,这是顶呱呱!好得一沓带一抹!”又愉快地给我擦擦嘴,拍拍我的屁股,然后哼着小调套上棉袄淋上小宝带我去“五条巷”买点小杂货。
新年即将来临,小巷子也年味十足。到处都装点着红色,就连再小的烧饼摊也挂上了红灯笼。路边的小贩子们将各种各样的“金童玉女”“招财进宝”“福“……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贴纸摆在地上,于是路旁边多了一份如春花般的烂漫。除了卖红贴纸的,小巷里还有推着车子走来走去的卖韭菜盒子的,糖葫芦的,酒酿圆子的……就是平时只能在山西路看到的买糖人的也来了。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吃的叫卖声,使这大冬天里的巷子顿然暖和了起来。
如果巧的话会正好赶上巷子里头那家做花生糖,那糖浆的香味能叫人被甜化了,诱人地弥漫在空中,叫人闻不够,吸不够。他们把超好的花生均匀地洒在大砧板上,金黄的糖稀就这么滚烫地浇上去,不一会儿便凝固成了一整块,系着围裙的大婶利落地又小心地将其切成薄片,这时的花生糖,脆脆的,还温热着,入口即化,好吃得不行啊。
年味在腊月里不断的预热升温,到了除夕,我便会异常的兴奋,也许是兴奋地有点累,我总是熬不过八点就睡了,比平时还早得多!因为睡得早,大年初一总是五点多就醒,不安分了起来,爸爸妈妈总叫我再睡一会儿,可实在是没法睡了,我悄悄溜下床,跑到厨房指望灶台,那里的糖年糕我馋了好几天了,家里人总不给吃,说必须留到正月初一,这样才“节节高”。待到家里人都起来后新的一年就要在走亲拜友中开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新城市里过年的次数越来越多,却越发怀念从前在故乡老房子里的年味儿。
春节习俗的作文1100字 篇2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除夕之夜吃饺子也是传统项目之一,百姓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岁末休息调整,辞旧迎新,岁岁年年,周而复始。百姓们的生活如此,已经形成了惯例,紫禁城里的皇族们是否也遵从民间过春节的文化传统,除夕之夜包饺子吃呢?
饺子是一种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食物,也是一种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说的是“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正是形象的表现出了饺子这种食品在中国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编著的《广雅》中记载,当时已经出现类似的食物了,形如月牙,称为“馄饨”。到了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一直延续下来,而混沌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道非常重要的食品。大约到了唐代,“饺子”的形状与现在的饺子已经基本没什么出入了,而吃法也以现在的吃法一模一样了,即将煮好的饺子捞出来成在盘子里。宋代时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除了上述称法,元代时还称饺子为“扁食”,明代也沿用了这个说法,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到了清代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在特殊的日子吃饺子代表着特殊的意义,多为吉庆祥和的象征。例如,民间长者过生日的前—天必吃饺子,称之为“子孙饽饽”,意在祝愿福寿绵绵、子孙满堂。结婚.入洞房后也要先吃煮得半生的饺子。以祈祝早生贵子。除夕晚上。一家老少一起包饺子。待子时一到全家人—起吃饺子,取“岁更交子”之意。饺子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水煮的叫“水饺”,上屉蒸的叫“蒸饺”,在铛中烙的叫“锅贴”。可见,民间在喜庆、吉祥的日子有吃饺子的习惯,与民同庆的皇室也深受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节庆之日吃饺子。
清代,饺子作为一种喜庆的食物,配合节日的氛围,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习俗,作为国之表率的清代皇室自然要紧紧承袭传统的民俗文化。
清代,皇帝大婚之时就要吃饺子。据《清宫述闻》中对同治皇帝大婚入洞房的情景有这样的记载:“……皇上、皇后坐龙凤喜床,食子孙饽饽……至晚,皇上、皇后用长寿面。”这里面所说的“子孙饽饽”,就是饺子。
当然,每逢辞旧迎新之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寓意“岁更交于”,更重要的是表示不忘祖宗。因为在清朝入关之前,满族就有过年吃冻饺子的生活习惯。
清代皇帝在除夕子时这一重要时刻,先要进行一系列的瞻拜仪式,然后再开始吃饺子。
皇帝的瞻拜活动,是在总管太监引导下进行的,本来没有绝对严格的时间规定。但是,御膳房的厨役们对煮饺子的时间,必须要掌握得十分准确,皇帝一到昭仁殿,饺子就要出锅,旋即端上膳桌。对此,时间的掌握就尤其重要,清宫规定,元旦前后,皇帝出门、入门,都要放纸炮作前导。御膳房根据炮声的远近,就可以推测出皇帝的行踪。例如嘉庆四年除夕,当嘉庆帝在奉先殿行礼毕,下台阶时,膳房即开始煮饺子,他刚到昭仁殿,太监立刻传:“送万岁爷煮饽饽一品!”嘉庆坐稳后,首领太监捧进红色雕漆飞龙宴盒一副,内置“三阳开泰”瓷碗两件:一碗内装素馅饺子6个,另一碗内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各一个。皇帝吃完饺子后,小太监用瓷碟盛饺子一个、红薹一块供在昭仁殿的小佛堂前,以示敬佛。而清宫的《膳食档》中还记载了光绪过年吃肉馅饺子的情景;“正月初一,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饽饽。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煮饽饽十三个;猪肉菠菜馅煮饽饽十三个。”
春节习俗的作文1100字 篇3
我们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橘、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春节习俗的作文1100字 篇4
我家住在南通乡下,每到腊月来临,过年的“味道”就会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开始忙着置办年货、蒸馒头蒸年糕、送灶、掸尘……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烧利市、团圆饭和放哨火。听我给你娓娓道来吧。
烧利市
大年三十,是大人最忙、孩子最乐的一天。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挂灯笼,烧菜煮饭祭祖宗。吃完年夜饭,就是最神圣的“烧利市”活动。
爷爷在大门外放上方桌,在桌上摆上烛台、香、码子(一种印有各路神仙画像的纸)、酒杯,然后把一块系有草绳的五花肉以及馒头、豆腐、活鲫鱼摆上桌。令我不解的是豆腐上面还撒上盐,下面居然还压着一把菜刀。我问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准备,爷爷一脸严肃,让我小孩子不要多嘴,我只得站在旁边看。
开始烧利市了。爷爷点燃蜡烛焚好香,爸爸先放了几个爆竹,说是给各路神仙“通声”。接着,爷爷烧黄纸钱和元宝,并嘱咐我们一一磕头,祈求来年神仙的保佑,全家健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咦,奶奶哪儿去了?妈妈指了指屋后。我连忙向屋后奔去,只见奶奶在自家的田头插上柏树枝、芝麻秸和一束点燃的香,奶奶告诉我,她在祈求来年自己种的田禾茂盛,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呢!等黄纸钱、元宝燃尽,爷爷将黄酒在灰烬四周浇了个圈。整个烧利市活动算是结束了。
团圆饭
正月初一吃团圆饭是最隆重的时刻。
南通农村人过年不吃饺子,吃“圆子”。为了亲眼看到奶奶准备团圆饭的过程,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只见奶奶洗漱完毕,擦干手,首先来到神橱前,点上“天香”,然后冲了两碗红枣红糖茶。我和奶奶喝完后,奶奶笑着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蜜。”我也忍不住笑了。接着,奶奶在锅中倒入清水,烧开后,再倒入淘净的大米,继续烧,沸腾后,铺上一层沾有红点的“圆子”(汤圆),盖上锅盖,用小火焖一会儿,团圆饭就熟了。这时,我才发现奶奶烧的不是平常用的稻草和树枝,奶奶告诉我,煮团圆饭一定要烧“红草”——柏树枝和芝麻秸。这是希望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家人幸福美满呢。
等到全家都坐到桌前,才开始吃团圆饭。每人面前一碗饭,饭上顶着圆子,几只小碟子里是蘸圆子的红糖,还有一大碗荠菜豆腐粉丝汤。这我知道,大年初一要吃素,荠菜豆腐粉丝汤也是颇有寓意。在南通话里,荠菜是“聚财”的谐音,豆腐是“头富”的谐音,粉丝代表“天长日久”之意。总之,这顿团圆饭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幸福长久,财源滚滚哪!对了,最后还要在碗里留下一些米饭和圆子,这可是故意留剩饭,美其名曰“囤屯子角”或“存仓”——象征年年有余。
放哨火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看花灯。南通农村元宵节却不吃汤圆,倒是正月十三吃汤圆,正应了那句“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那天,最热闹的莫过于放哨火了。过去,在元宵这天晚上,农民伯伯会到地里把枯枝杂草拢在一起,放火烧荒,辟地种田,这些草灰作为有机肥料,可以滋养禾苗的生长,而且旺火过处,藏匿在草丛间的虫卵会被烧死,来年庄稼可少受虫害侵袭。
为了体验放哨火的乐趣,天还没有暗下来,我就拉着爸爸来到田埂上,拿起事先扎好的草把点燃。一开始,细小的火苗在风中摇曳,若隐若现,如一只金光闪闪的蝴蝶在田野里上下飞舞。在爸爸的指引下,我举着火把在田野上空来回晃动,火越烧越旺,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眼前一片。我举着火把绕着田野一边奔跑一边喊道:“正月半,二月半,家家人家放哨火,人家的菜铜钱大,我家的菜盘篮大……”突然,整个火把散了,溅落一地,就像流星雨一样,真美啊。
邻居几个小伙伴也来到各自家的麦田里,举着燃烧的火把,旋转飞舞起来,卷起漫天的火焰,燃烧在黑暗的田野之中,美丽至极!
等到正月十八落灯,吃完面条,春节终于落幕,那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过大年才算结束。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1100字四篇】相关文章:
4.关于春节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