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习俗作文

2021-08-03 习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习俗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习俗作文 篇1

  南北各地都有自己过新年的方式,那么接下来,就看看我家乡是怎么过年的。

  过年前总是要置办些东西的吧,这不,我爸爸就已经买回来了,一大块猪后臀,我一直在问爸爸为什么要买猪后臀,爸爸对我说,猪身上的肉最好的地方就是猪后臀了。看,爸爸开始割肉了,今天又有口福了,想起那刚煮出的热腾腾香喷喷的大块猪肉,我就“口水直流三千尺”,嘿嘿,作为一个小吃货的我,是绝对不能不吃的。

  今天煮过肉,那明天就要炸老家最出名的食物――面坨了,面坨呈圆形,金黄色,刚出锅的合格面坨应该是这样的:最上面鼓出空空的一块,圆乎乎的,活像一个金色小胖子,这才算合格。

  炸过面坨过后,就该炸焦花了,把发过的面擀成薄薄的饼,然后切成长方形的样子,放上白芝麻,等油锅里的油热了以后把做好的焦花放进去,炸成金黄的颜色,这就出锅了。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请我最喜爱的美食――牛肉丸登场了。刚刚炸出来的牛肉丸,外焦里嫩,着实让人喜爱,再看它的造型,圆滚滚的,真是可爱呀。

  我家的春节就是这样过的,你家的呢?

家乡习俗作文 篇2

  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很多,还有很多“规矩”,怪怪的习俗也很多。弄得我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只好去问知道习俗最多的外公。

  我和妹妹一起来去找外公,妹妹看外公贴“福”贴倒了,急忙说:“外公,‘福’贴倒了。一听,我耐心的解释道:“没贴错,将福贴倒是一种习俗,倒着贴,说明了——福到(倒)了。”妹妹一听,恍然大悟。妹妹说“那还有什么习俗呢?”外公停下手中的活儿,耐心的给我和妹妹讲。

  过年还有好多种习俗。外公说“把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我和妹妹异口同声的说“为什么呀?”“因为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外公说。“原来如此!”我若有所思的说道。

  “过年还要大扫除”外公说。我和妹妹疑惑不解:“为什么要大扫除呀,我们家很干净呀?”外公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去年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今年 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度过了!”“真是越来越不懂我们家乡的过年习俗了。”妹妹说道。

  “农历三月初三,有以地菜煮鸡蛋当节日食品的风俗,说是吃了‘明月’。”外公说。“什么是地菜呀?”妹妹疑惑不解。“地菜就是荠菜”我解释说。“它有清肝明目,调理脾胃之功能。三月三气候一般都反常,所以你外婆常教导你们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你们去年就因为这吵了一架呢。”外公说。我和妹妹吐了吐舌头,说“我们又不知道是真的,以为外婆逗我们的。”马上妹妹拉着我二话不说道歉去了。

  今天我们知道了过年习俗的知识,我觉得太不真实了,不过还很有趣的。只要开心就可以了。何必真实不真实呢。

家乡习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在三明大田,在这里有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迎灵相尊王”活动,五年一次,周期比奥运还长,吸引媒体之盛,热闹之极,人们兴奋之至尤其令我无法忘怀!

  盼望中,迎尊王活动在人们的期盼中慢慢的到来了。活动开始前,大家都在灵相尊王庙前集中准备,正装待发,那种专注,似乎随时等待神的召唤。首先吸引人们眼球的是乐队和舞狮队,接着十里八乡的人都慢慢赶到了,四处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盼着尊王起身的时刻。尊王共三位,每位尊王的灵位都有两名壮士前后抬着,随着20发手提火炮的鸣放,活动开始了。整个队伍行进时,是由火炮队带头的,每过一地,他们都会鸣放,以为着驱魔赶鬼。紧跟在火炮队后面的是一百多名儿童组成的红旗方阵,里边最小的儿童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也不过八、九岁。每次,红旗方阵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揪心的,最抢手的活动。因为大人们认为,为灵相尊王拿红旗可以保平安,而且有不累,又锻炼孩子筋骨。接下来是七架“铁机”,之所以叫“铁机”呢,是因为整个架子的很多部分都是由铁组成的“机器”。这些铁机先是用在下方搭起一个立方体的空心木架,再用铁在木架上方搭制简易的椅子,然后让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坐在上面,再在周围以花朵修饰。铁机被人们抬肩膀上行走,上面坐着的孩子离地面就足有4、5高,所以这就特别需要一些胆子大的孩子,不然孩子受怕后的啼哭可就影响这还了的气氛了。

  铁机后边紧跟着乐队,在那最热闹的时刻,往往是他们将气氛推向最高潮。接着是舞狮队。要说这些舞狮子,那是相当的有意思。共由两种狮子组成,一种是布狮子,一种是狮子身由布做的,而头确实由大平木头镂刻而成,这些巧夺天工的民间手艺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狮子”里藏两个人,正如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一个人负责舞狮子头,一个人弯腰配合前面的人做“狮尾”。再就是金鼓队,共20个人,一根两头漆红,中间漆黑的大棍做担,一头绑着红毯子,以示喜庆,另一头挂着金鼓,整个金鼓队一起敲着相同的节奏,总能吸引旁观者的许多注目。

  尾随金鼓队后的是三位菩萨的神像了,每一位菩萨的神像都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轿子里,由两名虔诚的教徒前后抬着。

  整个行进队伍有好几百米长。它们从灵相尊王庙出发,环绕村子的每个角落,“灵相尊王”经过哪里,哪里的村民就出来恭迎,全家老小先是朝三位尊王恭敬地叩拜三下,在鸣放鞭炮,响声震天,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队伍每到一个祖祠都会停下,把尊王们的轿子齐放一块,许多村民边蜂拥而至,烧香祈福,鸣放鞭炮,热闹至极。这时舞狮队、乐队、花鼓队也会在也会在祖祠里,各就各位表演精彩的舞狮等节目,围观的群众每每达到几堵墙那么厚,里三层,外三层,真是水泄不通。精彩的“人狮对打”“双狮对斗”……更是引起欢呼阵阵!

  整个队伍在村子里的环绕,速度较为缓慢,因为在这个南方村庄,大大小小的桥梁还真不在少数。队伍在桥上的行进可谓小心翼翼,特别是舞狮队,总是左探深右探浅,谨慎异常。因为狮子怕水!最惊险的是村子里有一座距水30米高的桥,队伍经过这个桥时,舞狮的人要被绳子绑着,从桥上被吊到水面。这种场面在淳朴的农村也可谓惊险壮观了!

  郑重其事的“尊王”游行在白天。到了晚上,村民们会请来戏班,演社戏,要知道,在农村,看戏可是最好的娱乐休闲方式,所以整个戏场座无虚席,见缝插针,连行进都有困难,知道半夜才会散场。

  为期两天的“迎灵相尊王”活动告一段落了。兴奋之余,我也有很多感想。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尊王游行活动。解放初,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度招致破坏,许多风俗民俗不再,而如今有繁荣起来。其中的每个细节都足以让人神游古国。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硕果,体现了农村物质建设,精神建设的新风貌。在尊王活动中村委干部团结合作,分工负责,是活动圆满成功,获得了《三明日报》等媒体的极大好评。也是村民兼加强了了解,加强了团结,相处更加和谐了。村干部的办事能力也得到体现和提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延续了传统文化。真是一句多得呀!

  但愿这喜庆的氛围随时间发酵,越酿越醇,越酿越香!揭开红布盖,醉的春风杨柳酣眼不欲醒。也愿祖国各地的风俗文化都能很好的复活于人民生活中!

家乡习俗作文 篇4

  记得小时侯最喜欢过中秋,在我心目中,中秋比春节还好玩,因为可以玩火球!从我记事开始这样的习俗就存在了,每到夜色开开来临,就会有很多的小伙伴出门了,在家门前的马路上把几天前就准备好的火球点着了,然后沿着马路,成群接队的出去玩,胆子大点的会去田野里!

  不知道是现在已经是大人了,还是怎么了发现中秋没有小时侯好玩了,街上也没以前热闹,可能是现在孩子少了,马路宽了,玩火球的小孩也只是星星点点,记的小时侯,我家门前的马路一眼望去,是长长的火龙,排成”一“字行,依稀记得,我把中秋节的场景写成作文,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我作文写的好。

  我做过调查,只有我家的镇上有这个风俗哦!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因为老爸老妈小时侯就经常玩!不过他们那时穷,只是用干芦苇还是什么的扎成捆,点着了烧的,从我小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到火球了,因为火球轻巧。火球是用布包裹着棉花,在用铅丝把它扎起来,要裹的紧些,扎成球状,可大可小,然后把扎好的火球放在煤油或汽油里泡制,泡的久点,当然点着了火团也是最旺的,在用竹竿挑着铅丝,拿着竹竿火就烧不到人了。昨天晚上我还看见有的小孩拿的不是火球,像是装酒瓶的盒子,四面剪了,用透明的塑料的硬壳把剪掉的地方封上,在里面点上一支蜡烛,也用竹竿挑着,一般都是女孩子拿,因为她们胆子小而且也安全。

  晚上家里还要祭拜月亮,在院中放一个桌子,对准月亮的方向。桌上放有水果,两到三样,月饼,还有家里做的饼,也要是圆行的`,在放上酒,并倒在酒杯里。还要点上一束香。家里的每个成员依次的要对着月亮磕三个头,还要许愿哦!向月亮诉说美好的心愿!

  小时侯为了玩火球都是没吃饭就出去了,玩了一圈回来草草的急冲冲的吃点,给月亮磕头(对于这个还是很慎重的),祭拜完就又拿了一个火球出去了,通常在那天晚上我们都会疯到十点才回家,而且不可以空手而归,即使在外面拿根稻草回来也可以,还有就是如果火球还是亮的也是不可以把它带回家的,好象这样不吉利,反正长辈让这么做,我们就听着,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也许这也是约定俗成的分俗吧!

  可能这也是我们这里最具有特色的节日了,其他的节日都和别的地方差不多!希望这种习俗能够长久的存在!好怀恋小时侯的中秋!

家乡习俗作文 篇5

  我家住在一个河北小镇,大门大院大平房,而且当时爷爷奶奶和爸妈家住一个院的,两间房,共走一个大门,那时每年中秋节一家人都在一起过,节日晚上的九点多钟,一轮圆月升起来后,爷爷奶奶就会搬出个桌子放到院子中间,再摆上几样水果和一盘月饼,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摆上满满一桌。接着正式的“愿月”仪式开始,也就是年轻人给月亮磕头祈福,在月下许愿。拿出个椅垫铺到院子中间,然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始按年龄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头,都磕完了,我们大家就开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饼了,当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冲月亮的方向远远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给月亮吃了。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晚上,天气就挺冷了,往往我们都是边吃东西边冻的瑟瑟缩缩的,然后就赶紧搬桌子端盘子回到屋里。

  后来,只要每年中秋节我们能聚到一起,仍然会在节日当晚延续这样的习俗,当然,我们队伍也在渐渐壮大。

家乡习俗作文 篇6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儿,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规矩”也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奇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我大喊道:“贴错了,贴错了。你把它贴反啦!”爸爸不紧不慢的回答道:“没贴错。”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却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着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如此,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呀?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原来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来源于年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走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有了放炮,穿红衣,贴春联的方法驱赶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了,直到今日。我听完爸爸的讲解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原来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啊,我又问爸爸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中的晦气,这是好兆头呀!

  这就是我家乡热闹的春节。

【【必备】家乡习俗作文6篇】相关文章:

1.【必备】家乡习俗作文8篇

2.【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四篇

3.【必备】家乡习俗作文4篇

4.【必备】家乡习俗作文六篇

5.【必备】家乡习俗作文3篇

6.家乡习俗作文

7.家乡习俗优秀作文

8.家乡端午习俗作文

上一篇:家乡习俗作文 下一篇:中秋节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