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习俗作文

2022-03-15 习俗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习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习俗作文 篇1

  春节的时候,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新气象。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贴春联,但如果谁家过世了老人就例外,据说是晚辈要守孝三年才能贴喜气的大红春联。三十晚上的饺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老人说吃饺子有着非常的意义。饺子谐音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象征团圆和财富。吃饺子前,我们还要放鞭炮,以此来警示“妖魔鬼怪”。

  五更串门拜年,长辈们都会发给我们压岁钱,预示着对我们这一代的关怀,对我们这一代的祝福,希望我们能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关于压岁钱,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叫“祟”,除夕夜里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又叫“守岁”。

  到了正月十五,我们还需要点旺火,这一把火烧得越大,就预示着你家将在新的一年里生意红红火火,一帆风顺,也预示着你会更幸福。

家乡习俗作文 篇2

  然后便是烤制。将月饼一个个整齐的搁置在一块巨大的长方形铁板上,几个人合力把它平放进巨大的、用红砖垒成的炉子里,下面烧着旺旺的木柴。月饼慢慢烤熟的香味儿会漂的很远很远,烤制月饼的时候周围总会围着像我这样的一群小孩,一边好奇的盯着师傅在根据月饼的色泽掌控火候,一边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饼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时间拿几个在小伙伴们一起尝尝,那时的月饼总是搁置了几个小时,还是留着火炉里带着花生油香味的余热。

  中秋节快要到了的时候,各家都是要要走亲戚的。我有一个叔叔一个姑姑,六个小姨还有一个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妈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们都渐渐各自成家,所以阖家团圆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热闹非凡。

  中秋节那天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爸爸就会帮我拎着好多好多酒还有月饼,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开大奶奶家还有三奶奶家的门,给她们送去这份礼物。这个时候的她们总是很开心,挽留我留下来吃饭。

家乡习俗作文 篇3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用新鲜的粽叶包裹,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经过数小时煮熟的粽子,清香四溢,香味扑鼻。

  在这一天,家乡还会举办划龙舟。这时的江面,二十多条平时埋藏在水里的传统龙纷纷浮出水面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参赛手,在指挥手和鼓手的指引下,一条条龙船鱼冠而出,激动人心的比赛开始了。

  家乡的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在这一天,家中的老人会用艾叶烧水帮家中的小孩泡澡、洗脸,据说可以避热气去晦气。此外,乡亲们还会在大门口挂上艾草,寓意避邪。

  这就是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家乡习俗作文 篇4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

  人们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熟出笼,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所以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在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家乡习俗作文 篇5

  大年初六是个好日子,六六大顺啊!这天也是堂哥结婚的大喜的日子。婚礼是在我们邳州老家举行的。那里的结婚风俗和南京大不一样。在举行婚礼的前两天,就开始闹喜了,闹新郎新娘自是不必说,就连新郎新娘的叔叔、姑姑也是大家闹喜的对象,我爸爸是堂哥的叔叔,而且还在南京工作,在农村人的眼里是“有钱人”,所以更是大家闹喜的对象,几个给爸爸叫叔叔的胖小伙突然过来“擒获”了爸爸,爸爸的两只胳膊被两个人抱住,后面还有人推着走,旁边还有几个跟着走,大家的目的就一个:去超市买烟买酒。到了超市,不想买或买便宜货都是不允许的,否则大家不会给你走,爸爸没办法,买了两条苏烟,旁边的小孩还喊着要买糖,爸爸也答应了,我的乖乖,平时无比节俭的爸爸一下子花了一千多!闹喜闹喜,不闹的话还不喜呢!大家都这么说。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在堂哥家门口搭了一个戏台,有小丑表演杂技,有人表演魔术,还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姐姐们唱着好听动感的歌曲,台下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在台下蹦蹦跳跳,整个晚上玩得开心极了。

  初六这天,随着新娘被十部轿车接来,热闹进入了高潮,从新娘子下车到婚礼舞台的几十米像走了几公里,闹喜的人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新郎要是不掏红包不拿喜糖,很多关卡是没法过的。当主持人让新郎新娘接物时,害羞的新郎对主持人说:这个就免了吧!,谁知他刚说完,几个小伙子不干了,他们冲上台大喊,不进行这一步可进不了洞房啊!话说到这个地步,哥哥和新娘子只得顺从,在大家的鼓励和叫喊中,表演了儿童不宜的节目。舞台周围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笑容快乐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到了中午开饭时间,是正席,鱼、虾、鸡肉……,样样不少!连我最爱吃的猪蹄也有,真是丰盛啊!邳州老家的婚礼真热闹啊!

家乡习俗作文 篇6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家乡习俗作文 篇7

  家乡的春节与别地方不大一样,无论贫富,都讲究团圆,重视年夜饭,之后串门探亲,隆重又随意,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但在外的人都会回家过年,感受年味。

  挂礼灯

  腊月二十九就开始挂礼灯了,礼灯其实就是红灯笼。那些礼灯都是每家每户自己做的,就是用红纸,竹条织成笼状就成了。做礼灯是有规定的,只得让辈份最大的来做,我们这些小辈并不得参与。这是一种习俗,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

  放小炮

  从挂礼灯这天开始,小孩儿们也开始放小炮儿了,这个时候不是放那种开年用的红鞭炮,是放那种玩具小炮,炸起来“啪啪"响的那种。我们把它叫作蜘蛛炮。晚上呢,就用那种喷出来的小烟花,喷出来有一米来高,但持续不了多久,那“呲呲……”的声音,就好像小小的火花在呢喃细语,孩子们都想投入到这美丽的对话中,享受这绽放的快乐。

  年夜饭

  大年三十一到,早上七点钟每家每户都醒了。大人们要做的就是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每个人都是笑着的,忙着的。小孩儿们早就把大红色新衣披在身上了,他们今天不到别处去玩,在家里守着。大人们一直忙活到晚上,小孩儿们也在一边守到晚上。团圆饭对于每家来说都很重要,而中国人过年是必吃鸡的。叔叔嫂嫂早已把鸡烹好了,手撕鸡,香菇焖鸡,板栗焖鸭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全家人吃着团年饭,道着今年的总结和明年的计划。这时无需什么华丽的词藻,就是平朴无奇的话也能嵌进心窝。大人和小孩们开心地吃着桌上的菜,笑语里都是爱,眼睛里都是欣悦。

  守岁

  团圆年饭从七点吃到九点左右,算结束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喝茶聊天吃点心,其乐融融。之后的时间就是守岁了。伴着央视春晚的欢歌笑语,十一点后鞭炮声一阵一阵噼里啪啦地响着,这是送旧迎新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规矩,谁家炮声响,谁家来年旺。整个县城充满了鞭炮的爆响声,弥漫着火药的香味。每家每户老人孩子都走出屋子,来到院落的空地上,燃放起烟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缤纷的礼花盛开在天空中,璀璨美丽。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传递着迎新的快乐氛围。

  零点以后,夜终于安静下来,欢乐了一天的人们终于静下来。有些老人们会一直坐守到凌晨两三点,说这样守岁,可以守财远,守福运。

  新年第一天,当人们打开房门,迎面扑来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气息。走出去,看见地面上铺满了红彤彤的绒地毯——那是除夕迎新燃放的鞭炮烟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红地毯”,一种别样的`喜悦在心头荡漾。

  家乡的除夕就是热闹,我不禁想起几句话:千门万户庆团圆,送旧迎新贺新年。误把红灯作红脸,明年福运又当头。

家乡习俗作文 篇8

  说起习俗,相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春节期间,有一项习俗就是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腊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妈妈就喊我起床。我慢慢地睁开疲劳不堪的眼睛,因为小年夜实在玩得太开心了,导致睡觉时,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妈妈说:“我可不管你这么多,今天按规定是要扫尘的,赶紧起来帮忙。”被逼无奈,我只好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立马加入到除尘的队伍中。

  外婆是这次除尘的总指挥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妈妈去整理储物间。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终于轮到我了:“外婆,我要干什么呢?”我兴奋地问道。外婆思考了一会说:“要不然你去扫地吧?”我惊叫了一声:“啊?”外婆说:“你可不要小看扫地,地板相当于一个家的脸面,如果地板干净了,那说明这个家也干净了。”我兴奋地说:“原来扫地这么重要啊!”随即,我飞奔到门外去拿扫把。开始认认真真地扫地。不知过了多久,家里终于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们看着干干净净的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家乡扫尘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们,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呢?

家乡习俗作文 篇9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在端午节那天出生的。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濑,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会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学习屈原,一定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家乡习俗作文 篇10

  看,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已经高高挂起来了;听,淘气的孩子已经噼里啪啦放起鞭炮来了,因为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已经到来了。

  说到除夕,自然也少不了一顿年夜饭。妈妈在厨房忙里忙外,不多时,丰盛的饭菜摆上了饭桌。有红烧大鲤鱼,表示年年有余;有香喷喷的烧全鸡,代表吉祥如意;有韭菜炒鸡蛋,寓意圆满长久;还有那肥肥的大猪蹄,妈妈说它是搂钱耙子,大人吃了多挣钱,小还吃了打高分。哇!那可太好了,大家吃得满嘴都是油。后来,有人提议,我们喝一杯,我把大家的杯子都给满上了,小孩喝饮料,大人喝啤酒,然后我们高举起酒杯,碰了一下子一饮而尽。大家吃着美味,喝着美酒,说着美好的话,真是开心极了。

  不知不觉中,到了晚上八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着水果,嗑着瓜子,剥着花生,一边兴致勃勃地看着电视。节目真是丰富多彩,有歌舞、相声、杂技等,可我最喜欢小品了,尤其是赵本山演的小品,更是妙趣横生。当新年种声敲响时,我在心里许下了好好学习,努力向上的愿望。

  啊!欢乐的除夕之夜,真希望你永远停留!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十篇】相关文章: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4篇08-17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八篇02-13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7篇02-12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五篇12-16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5篇11-01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六篇10-11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9篇10-05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6篇09-29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3篇09-23

【热门】家乡习俗作文8篇02-15

春节的习俗作文 《春节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