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的议论文

2017-12-25 议论文

  有竞争才会带来更大的进步的空间,其实我们在身边的周围不难发现竞争的身影。本文的内容是有关竞争的议论文,请看看:

  有关竞争的议论文

  【摘 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依据和赖以生存的根基,其意义显而易见。本文在总结专家和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运营和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企业 企业发展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核心竞争力理论起源于对企业竞争优势特别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分析,20世纪90年代,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是用来分析企业成败的深层次原因,最早由美国密执安商学院的C.K.Prahalad和英国伦敦商学院Gary Hamel两位大学教授于1990年在著名的《Harvard Business Review――HBR》上发表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文章中提出,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在C.K.Prahalad教授和Gary Hamel教授的观点里,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从上述中看出,“核心”竞争力指的是竞争力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根本性要素。

  从不同的理论视角,不同的理论学派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不同角度的不同定义和理解,将不同的理论学派研究和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观点归纳起来,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位学者:陈清泰从独特性角度论述,他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陈佳贵从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性角度论述,他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团体中根深蒂固并互相弥补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的水平实施一项以上核心操作流程;白津夫从综合性角度论述,他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智力、管理、技术、文化等核心资源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管益新则从提供产品和服务性的角度论述,他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面向市场和顾客,合理的运用企业内外部的经营资源,提供市场和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得出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一个基本的观点是:企业在本质上永远是一个综合能力系统,积累、保持和运用这一综合能力系统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认为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经营活动要素,有效整合这些经营活动要素,持续提升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是对企业内部多种能力、知识的培养和综合运用而形成的。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对核心竞争力特征的论述很多,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分析,核心竞争力有三大特征:价值特征、资源特征和知识特征。

  (一)隐性知识特征

  C.K.Prahalad教授和Gary Hamel教授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和有机结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学识”。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认识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体现了经济组织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属性的不断积累过程。核心竞争力的隐性知识特征表现为难以模仿性,因为隐性知识不公开、内容模糊、难以传授、使用复杂而又自成体系的原因,核心竞争力才有隐性知识的特点。

  (二)创造独特价值

  核心竞争力的创造独特价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它运用了逻辑推理和数理分析的方法,找出两者之间制约关系,并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整合,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二是核心竞争力能满足顾客最迫切、最根本的需要,实现顾客所特别注重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项能力之所以是核心的,其检验和判别的标准之一就是能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三是核心竞争力是一家企业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原因,也是该企业优于竞争对手的原因。因此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特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扩展延伸性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向外发散的“技能源”,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衍生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他的表现形式为从核心技术转化为核心产品,再由核心产品转化为社会价值。

  (四)不可模仿性

  核心竞争力是适应组织自身特点而形成的',它关系到企的战略思想、营销理念、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等。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开发培育不但花费一定的时间,而且具有相当的难度,竞争对手是不能轻易模仿,即便模仿核心竞争力外在的表现形式,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五)发展变化而得到提升,也会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从而成为一种能够持续提升的核心能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四个,分别是核心价值观、组织管理、知识技能及外部软硬件环境,这四个构成要素分别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依次递减,核心价值观最重要,它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等,对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最重大的影响;组织管理能引导企业资源得到积累和有效配置,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各项工作的有序性,不但是核心价值观的执行环节,也是知识技能以及外部软件硬件的运作环节,组织管理灵活性越强,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范围就越广,企业效率就越高,竞争优势更加巩固,所以组织与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知识技能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反映出企业员工的技术素质和科研能力;外部软硬件环境又称物理系统,它是核心竞争力中的一种非能动性能力。软硬件环境只有在人为因素作用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软硬件环境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而且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关系示意图见图3-1。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一)影响因素

  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资源、文化和管理整合等。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载体;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源动力;管理整合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手段。

  (二)形成机理

  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通过有效组织员工通过各种途径对不断知识的获取,形成和强化企业要素能力,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因子;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往往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此期间中,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没有这些资源的支撑,核心竞争力是根本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必须与其自身目标、经营理念、价值观、战略等相适应,因为企业文化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取向和立足点;管理整合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手段,企业对资源、能力、体制、机制等要素的整合,就是将相关要素有机组合,发挥1+1>2的组织效应。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就是对相关要素整合的过程,由管理来确定整合要素、整合方式及整合目标等。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E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

  [2]王平换:《企业战略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10).

  [3]《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8).

  [4]杨静宗:《如何构建企业竞争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

  [5]章淑华.中国企业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J].南方经济,2002(2).

  [6]岳伟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综述》[J].企业观察,2010(10).

【有关竞争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1.竞争与合作的议论文

2.议论文论据:竞争

3.以竞争为题的议论文

4.与竞争有关的作文

5.有关竞争作文

6.有关竞争的作文5篇

7.有关竞争的作文10篇

8.与竞争有关的作文5篇

9.有关自信的议论文

合作的议论文 勿忘初心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