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全球范围食物生产和食物消费也不断提高,出现了地区性的供求不平衡。这种情况一般通过扩大世界农产品贸易而得到调整。对近三十年来农业市场的详细考察表明,世界农业市场又有地区性和临时性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它们至少要保持到下一个十年。基于上述,本文将从全球食物生产和需求及地区性食物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展开阐述,重点分析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以揭示世界食物供求及农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食物供求地区性不平衡
尖锐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从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世界食物生产总平均增长2.7%。其中1952一1961年,世界食物增长率为2.9%;1961一1970年为2.7%;1970一979年为2.4%。而在这三个十年中,世界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9%。可见,虽然这三个十年中食物生产呈现下降趋势,但总的看来还是高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率。除上述世界食物的总发展趋势之外,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地区性发展趋势。在发展中国家里食物的生产和需求趋于恶化。在最贫穷的国家里,人口迅速增加并超过食物生产,使人均食物生产绝对下降。与发展中国家相反,经济发达国家的食物供应良好,平均每人增长相当于全部发展中国家的2一3倍。这样,世界食物供求中地区性不平衡性就更趋尖锐了。
二、世界粮食产量提高的两种因案
整个世界食物生产和粮食生产的增长率与农业的有效利用面积和应用的科技成果有关。两种因素的相对意义特别在主食(粮食)上表现出来。如果把六十年代初以来增产的粮食分配到种植面积和单位产量上,那么可以看出,其中1/4归于种植面积的扩大,3/4归于单产的提高。但是,这种土地因素在不同地区其意义是不同的。在经济发达国家,增产的粮食只有1/6一1/5靠面积的扩大,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为1/3一1/2。在各主要粮食品种之间,这两种因素的比例也不相同:小麦,面积扩大占26%,单产提高占74%,大米分别占42%和58%;玉米分别占35%和65%。一般来说,面积扩大在土地资源丰富而价廉的地区才有意义(像美国、澳大利亚、发展中国家);相反,单产提高在土地缺乏而昂贵的地区才更有意义(如西欧、日本等)。
三、世界食物需求的决定因素
世界食物形势的发展,不只是决定于供给的因素,而且也取决于需求因素的影响,即:人口的增长、收入的提高、价格的变化。先谈人口增长。近三十年来,按世界平均,整个食物需求膨胀的大约70%是由于人口增长的结果。这个因素的重要性在国与国之间是不平衡的。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严重。同时,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即人口大量城市化)的结果,所需求的主要食物—粮食的储备量必然大量增加。再谈收入的提高。收入的提高对食物需求影响很大。从低收入和低食物标准出发,首先是满足食物的数量。从一定的收入水平起,食物数量自然逐渐被食物结构的改善所代替。即随着收入增加,对植物性产品的直接需求相对减少,而对动物性产品以及为此而对饲料的需求则相对增加。例如,在七十年代初,经济发达国家耗用的饲料粮占粮食总消费量的72写,而发展中国家则只占13%。最后谈一下价格问题。价格在世界食物供求中发挥的作用是:自五十年代以来,食物价格下降,有利于解决世界食物问题。食物价格下降,对需求方有利,但对生产者一方增加了困难。与此相反,价格的提高对生产者一方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消费者一方却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总之,世界食物供求形势的发展,除决定于食物生产状况之外,还取决于人口、收入及价格诸因素的共同作用。
四、世界农业贸易
增长率不断降低由于地区性食物供求不平衡的发展,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迅速扩大了。但是,农产品贸易增长率还明显停留在工业品增长率的后边,‘致使农业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降低,二十年代占50%现已降到17%。国际农业贸易发生变化,即在世界贸易中不断降低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不同地区之间农产品过分同一化,产品大同小异;?在收入增长条件下,需求增长率下降,自给率提高;不同国家的农业政策与世界农业贸易相对立而存在等。值得注意的是,大约60%的世界农业出口是由发达国家以市场经济所支付,大约只有45%是在国家间展开。此外,引人注目的是,工业国家之间的农业出口值比农业进口值增长更快。与此相反,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出口值比进口值增长要慢得多。属于工业发达类型的国家,主要是在热带产品和农业原料上依赖进口,这些产品对基本食物关系不大。但相反,发展中国家却依赖大量不断增加进口基本食物,特别是由工业发达国家进口食用粮。这里有一个演变过程:还在三十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净出口l,200万吨粮食到发达国家(西欧)。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和收入提高,发展中国家对食物的需求量增长,以前的.净出口变为持续的净进口,其进口量趋向增长。到七十年代末,发展中国家每年净进口粮食5,300万吨以上,而且几乎全部是食用粮。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饲料粮和油料以超过平均增长率的速度增长。在经济发达国家,由对植物性食品的需求结构转向动物性食品的需求结构,因此,所需要的饲料粮不断增加。在西欧、日本、苏联等地区,这种对食物需求结构的变化,必须赖以进口大量饲料。
五、世界食物供求形势的展望以上简述
了世界食物供求形势的历史发展。如果全面考察当今世界的食物供求形势,可以看出,过去三十年来的发展趋势将会继续下去。这就是说,地区性不平衡将加强,即:经济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收入高的发展中国家和收入低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性将日益增长。此外,临时性的生产波动将产生更强烈的影响,并因此使世界农业市场增加了不稳定性。近十年内,导致世界食物需求膨胀的诸因素仍将继续存在。但是,就总体而言,整个世界对食物需求的增长率与过去相比将减弱。这是因为人口增长率可能逐步下降。据预测,从1980年到1985年,世界人口将由43.74亿增加到48.17亿,增长率为1.9%;从1985年一1990年,世界人口将由48.17亿增加到52。80亿,增长率为1.8%;从1990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由52。80亿增加到62.54亿,增长率为1.7%。但是,地区性食物需求增长率不平衡,对粮食需求有特别影响。因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粮食需求将超比例地增长。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因石油输出而收入高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对动物性食物需求量高,因此需要增补大量饲料。在非石油输出国和一些食物需求膨胀的国家,按人口平均的实际收入很难提高,将使基本食物(食用粮食)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而对动物性食物的需求量将相对减少。总之,世界食物的发展趋势是:对动物性食物需求增长率将减弱,而对食用粮的需求将严重膨胀。据预测进口粮食的发展中国家,每年粮食需求增长率为3%。与此相适应,粮食加工将有所发展。为了满足世界上继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必须继续努力提高粮食生产。
世界粮食生产增加的潜力是巨大的。估计世界耕地面积还可以增加一倍,再加应用农业科技新成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世界粮食总产将会大幅度提高—曾有人计算有可能增长几十倍。经济发达国家将迅速吸收农业技术的进步,继续保持高生产、高需求的状况(如美国、加拿大等国),而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则难以估计。从总的情况看,这里资金短缺、能源和技术力量不足,在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产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困难。因此,苏联和东欧,对粮食、特别是对饲料粮的需求将比以前提高。至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发展趋势,无疑对于评价最近十年内的世界粮食状况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世界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其潜力大部集中在这里。因此,发展中国家未来粮食生产的增长要比发达国家来得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新近的调查表明了这一趋势。
【食物供求与农业发展刍议论文】相关文章:
环保与经济发展10-28
蚂蚁食物作文03-06
未来的食物07-13
美味的食物09-14
未来的食物07-13
未来的食物07-13
蚂蚁搬食物05-06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06-08
蚂蚁找食物作文03-06
蚂蚁搬食物作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