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的阅读题及答案

2018-02-17 阅读答案

  1875年6月的一天傍晚,一个专门收购遗言的商贩出现在长江平原南部的一个小城。他挑选护城河边的一个小客栈住下。当天午夜,他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张贴了十几张广告。广告这样写道: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黄金有价,遗言无价。一个人的临终遗言是他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本人专门收购遗言,每份遗言10块大洋。欢迎出售遗言,本人服务上门。联系地址:新北门客栈西厢。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小城,在平静的小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首先要核实这一消息的真假。因为这个消息听起来不可思议,居然有人专门收购遗言,而且出这么高的价钱,比废铜烂铁贵100倍。但是去过新北门客栈的人都证实这不是玩笑,是千真万确的。头上扎着红头布的商贩不仅告诉前来打听的人确有其事,而且告诉人们他这一行当的规矩。不是所有的遗言都可以收购的,必须是即将死亡的人向他口授的遗言,他才收购,他才会出这么高的价钱。商贩还向好奇的人们演示了他手中的拨浪鼓。那是一个神秘的装置。把写有遗言的纸从它侧面的缝隙放进去,旋转几下,就卷进去了,再也打不开。商贩说,没人能打开。但是,善良的市民们在证实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后,很快发现这个事情有许多可疑之处,甚至是个骗局。首先是他为什么收购遗言?对此,商贩的解释和他在广告上说的一样,他一再强调,人间没有什么比遗言更值钱的了。他会反问你,你能说出什么东西比遗言值钱吗?更让人们可疑的是,他出这么高的价钱买遗言作什么用?作为一个商人,他如何赚钱?他把遗言卖给谁?谁会出这么高的价钱买遗言?对这个问题商贩讳莫如深,从不正面回答。不过,他说,不是你们给我钱,是我给你们钱,我骗你们什么呢?

  尽管人们对商贩议论纷纷,将信将疑,但有一点人们是坚信不疑的,那就是没有人会出售遗言给他,没有人会为了10块大洋出售遗言给他。何况,一个人的遗言,或多或少会涉及个人及家庭的隐私,人们怎么会把秘密或隐私告诉一个素不相识的商贩呢?

  家住城门口的钟表匠,是商贩来小城后,第一个濒临死亡的人。钟表匠当初也和市民们一样,觉得商贩十分可笑十分可疑,坚信不会有人出售遗言给他。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突然恳求家人把商贩请来,他要出售遗言。家人坚决反对。钟表匠流着泪说,我临死前就这一个要求,请你们满足吧。家人只好把商贩请来。商贩在膝盖上铺一块红布,用纸记下钟表匠的遗言,看着钟表匠吞下最后一口气,把遗言卷进拨浪鼓,丢下10块大洋,扬长而去。

  说起来叫人难以置信,以后小城的人临死前都会把商贩叫过去口授遗言,这已经成了小城人死亡之前不可缺少的仪式。商贩就这样,在小城站住了脚,生意越来越红火。人们永远困惑不解的是,商贩收购这些遗言干什么?他怎样赚钱?为什么那些临终的`人都会把商贩叫去把遗言卖给他?

  1878年7月的一天傍晚,商贩赶着马车离开了小城。商贩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喊道:“收购遗言,10块大洋一份!”小城的人目送商贩,看着商贩手里那个装有遗言的拨浪鼓,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晃悠晃悠的。

  小题1:

  “遗言”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它对本文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2:

  为什么钟表匠和小城的人们在临终前都向商贩出售了遗言?(4分)

  答:

  小题3:

  微型小说常常以构思奇巧取胜。请简要分析本文构思的奇巧之处。(4分)

  答:

  小题4:

  小说中人们对商贩收购遗言的目的困惑不解,你认为商贩收购遗言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你的两种猜测并说明理由。(6分)

  答:

  答案:

  小题1:

  “遗言”指即将死亡的人的涉及个人及家庭的秘密或隐私。(2分)“遗言”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

  因为人在临死前都有向他人倾诉个人隐私的愿望,装遗言的拨浪鼓又不能将其泄露于他人。(4分。两个要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

  要点:①立意新奇,通过叙述100多年前收购遗言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思考;②构思巧妙,从悬念开始,引人入胜,以悬念结束,发人深思。(4分。两个要点,每点2分。答其它方面言之成理也可)

  小题4:

  .示例:①商贩收购遗言后,利用遗言中的隐私与死者家人作交易,以此牟利。②商贩通过收购遗言宣传自己,以示诚信,有利于以后的商业活动。③商贩乐善好施,为他人减轻痛苦。(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乎情理即可。6分,每种猜测3分无 马上分享给同学

【排队的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恐龙阅读题及答案

2.赤壁阅读题及答案

3.《溪水》阅读题及答案

4.《春日》阅读题及答案

5.爱的味道阅读题及答案

6.《登山人》阅读题及答案

7.《长安夜雨》阅读题及答案

8.《王翦将兵》阅读题及答案

9.低头与昂首阅读题及答案

上一篇:叶限相关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下一篇:鸟巢的风味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