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赛城隍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15分)考 城 隍蒲松龄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瓜代:春秋时齐襄公叫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葵丘地方,那时正当瓜熟的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见于《左传》庄公八年)。后来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题纸飞下 俄:片刻 B、即命稽母寿籍 稽:考证C、秀才握手,送诸郊野 诸:众人 D、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 摄:代理3.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才干和孝顺的一项是 (3分)A、吏不言,但敦促之。 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B、诸神传赞不已。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C、登其堂,一拜而行。 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D、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文宗未临,何遽得考?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 (4分)译: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5分)译:
2、C ( 诸:相当于“之于” )3、B( A和D项两句均不能表现;C 项第一句不能表现其才干。)4、(9分)(1)(4分)宋先生这时才明白过来,一边叩头一边哭着:“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方”、“顿首”“何敢”译对各1分)(2)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先生的果然母亲到时候便死去了。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宋先生沐浴后走进屋里也死了。(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卒”“营”“既”“没”译对各1分)【参考译文】我姐夫的祖父宋先生,名焘,原是本城的一位秀才。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到一名衙门的公差,手里拿着一张官府文书,牵着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走来。对他说:“请你去参加考试!”宋先生说:“主考的学台老爷没有到,怎么能突然进行考试呢?”差人也不回答,只是不断地催促他。宋先生只好勉强骑上马,跟随他去。走的路都是非常陌生的,不久,他们便来到一座城市,如同帝王所居住的京城一样。不多时,他们进入一座衙门。宫殿建筑宏伟华丽,堂上坐着十多位官员,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其中只有关帝是认识的。衙门的殿廊下摆着桌、凳各两个,已经有一位秀才坐在那里的下位上。宋先生便与他肩并肩坐下。每张桌子上都有笔和纸。一会儿,便送下有题目的卷纸来,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他们俩把文章做成后便呈送上去。宋先生的文章中有句话,说:“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各位官员在传阅中不住地称赞。他们便把宋先生召唤到殿堂上去,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宋先生这时才明白过来,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但我的70多岁的老母,身边无人奉养。请你们允许在她去世之后,我再听从你们的任用。”堂上一位好像是帝王样的人,立即指令检视他母亲的寿禄。有一位留着胡子的官吏,捧着记载人寿禄的册子看了一遍,说道:“她还有阳寿九年。”他们听后正在犹豫不决,想不出办法时,关帝说:“没有什么关系,让姓张的先代理九年,到了期限,他再去。”于是,堂上人对宋先生说:“本应该让你立即到任的,今从仁爱孝敬之心考虑,给你九年的假,到了期限还得叫你去。”说完,又对那位秀才勉励了几句。二位先生叩头后走下殿来,秀才拉着宋先生的手,一直把他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我是长山地方人,姓张。”还将自己做的诗赠给宋先生留作纪念。可是,宋先生把整首诗忘记了,只记得中间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蜡无灯夜自明”两句。宋先生骑上马后就告辞而去,当他回到乡里时,好像是从梦中醒过来一样。可是到这时,他已经是死去三天了。宋先生的母亲听到棺材里有吟呻声,便赶快把他从里面扶出来。过了好半天,宋先生才能说出话来。他打听长山那个地方,果然有姓张的这个人,已经在那天死去了。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先生的母亲果然到时候便死去了。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宋先生沐浴后走进屋里也死了。宋先生的丈人家住在城中西门里,忽然,看到宋先生一身新官服,身后跟随着许多车马人员。丈人家里人都非常惊奇,不知宋先生已经成了神,做了城隍。他们急忙跑到宋先生乡里去打听消息,原来,宋先生已经死去了。宋先生自己记有小传,可惜战乱后没有存盘下来,这只不过是个大概吧。
篇二:赛城隍阅读答案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行祭礼以酬神,具体如下:
字典:
(1) 形声。从贝,塞省声。本义:行祭礼以酬神)
(2) 同本义 [give offering of thanks to gods]
冬赛祷祠。——《史记·封禅书》。索隐:“赛谓报神福也。”
朝析暮赛依巫口。——白居易《新乐府·黑潭龙》
(3) 又如:赛文(古代因年谷丰收为酬神而作的祭文);赛还(祭祀还愿);赛愿(祭神还愿);赛神(祭祀以报答神明);赛馔(祭神的食品);赛宝(供祭宝物);赛祷(祭祀酬神)
汪曾祺《水蛇腰》里有一段讲高邮的”赛城隍“
正是阴历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的日子。这个地方每年七月十五“出会”。近晌午时把城隍老爷的“大驾”从庙里请出来,在主要街道上“巡”一“巡”,到“行宫”里休息,下午再“回銮”。这是一年里最隆重而热闹的El子。大锣大鼓,丝竹齐奏。踩高跷,舞狮子,舞龙,舞“大头和尚”(月明和尚度柳翠)。高跷有“火烧向大人” (向大人即清末征太平天国的名将向荣)。柳枝腔“小上坟”贾大老爷用一个夜壶喝酒……茶担子、花担子,倾城出动,鞭花訇鸣,各种果品,各种鲜花,填街满巷,吟叶百端… ——《水蛇腰》
篇三:赛城隍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黄绂.字用章.其先封丘人.曾祖徒平越.遂家焉.绂登正统十三年进士.除行人.历南京刑部郎中.刚廉.人目之日“硬黄 .大猾谭千户者.占民芦场.莫敢问.绂夺还之民.成化九年.迁四川左参议.久之.进左参政.按部崇庆.旋风起舆前.不得行.绂曰:“此必有冤.吾当为理. 风遂散.至州.祷城隍神.梦若有言州西寺者.寺去州四十里.倚山为巢.后临巨塘.僧夜杀人沉之塘下.分其资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黄绂,字用章,其先封丘人。曾祖徒平越,遂家焉。绂登正统十三年进士,除行人,历南京刑部郎中。刚廉,人目之日“硬黄”。大猾谭千户者,占民芦场,莫敢问,绂夺还之民。
成化九年,迁四川左参议。久之,进左参政。按部崇庆,旋风起舆前,不得行。绂曰:“此必有冤,吾当为理。”风遂散。至州,祷城隍神,梦若有言州西寺者。寺去州四十里,倚山为巢,后临巨塘。僧夜杀人沉之塘下,分其资。且多藏妇女于窟中。绂发吏兵围之,穷诘,得其状,诛僧毁其寺。仓吏倚皇亲乾没官粮巨万,绂追论如法,威行部中。历四川、湖广左、右布政使。奏闭建昌银矿。
两京工兴,湖广当输银二万,例征之民,绂以库羡充之。荆王奏徙先垄,绂恐为民扰,执不可。
二十二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劾参将郭镛,都指挥郑印、李铎、王琮等抵罪,计捕奸豪张纲。申军令,增置墩堡,边政一新。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日:“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亟豫给三月饷,亲为拊循。会有诏毁庵寺,绂因尽汰诸尼,以给壮士无妻者。及绂去,多携子女拜送于道。
弘治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言官以绂进颇骤,频有言。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绂历官四十余年,性卞急,不能容物。然操履洁白,所互有建树。六年乞休,未行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黄绂传》)
二十二年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延馁,增置建安等堡、边墙及移置驿传、拓教场地。人皆利之。弘治三年,超升南京户部尚书。四年改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六年疏请致仕,许秉传归。未行而卒,讣闻,赐祭葬如例。绂性严急,不容物,遏事辄径行己志,无所顾虑。然所守有可取云。
(节选自《国朝献征录·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黄绂·实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当为理 理:理讼
B.穷诘,得其状 穷诘:追问
C.亟豫给三月饷 豫:忧伤
D.六年疏请致仕 致仕:退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曾祖徒平越,遂家焉 子亦有不利焉
B.且多藏妇女于窟中 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何面目临其上 青泥何盘盘
D.言官以绂进颇骤 但以刘日薄西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绂刚直清廉,被人们称为“硬黄”。他是进士出身,担任过行人、南京刑部郎中,曾经从大奸人谭千户手中为百姓夺回被强占的芦场。
B.黄绂执法严明。他任左参政时,派兵包围州城西面寺院,诛杀杀人沉尸、劫掠财物的僧人;并依法追究依仗皇亲贪污巨额官粮的仓吏。
C.黄绂体恤百姓。两京工程兴起时,他用国库的盈余抵充湖广百姓应该缴纳的税款;荆王奏请迁移祖先坟墓,他担心扰民,坚决不同意。
D.黄绂绥边有方。他惩治不法将领,逮捕奸豪;捐赠财物,抚慰士卒妻子;增设建安等城堡、边墙以及设置驿传、扩大教场,给予百姓便利。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按部崇庆,旋风起舆前,不得行。
(2)会有诏毁庵寺,绂因尽汰诸尼,以给壮士无妻者。
(3)未行而卒,讣闻,赐祭葬如例。
1.C2.D3.D4.(1)(黄绂)巡视管辖内的崇庆,轿舆前刮起旋风,不能前行。(2)恰逢诏令毁弃庵寺,黄绂于是汰除所有尼姑,将她们嫁给没有妻子的壮士。(3)(黄绂)还没动身就去世了,皇帝听到讣告,按照体例赐予葬礼。【解析】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豫:预先,事先。所以选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D.均为介词,因为。A.兼词,于此/助词,表强调;B.连词,并且/连词,尚且。C.代词,什么/副词,多么。所以选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捐赠财物”无中生有,原文意为“立即预支三月军饷,亲自抚慰”。所以选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按”“部” “会”“汰”、定语后置句式“壮士无妻者”、“闻”、状语后置句式“赐祭葬如例”。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黄绂,字用章,他的祖先是封丘人。曾祖迁移到平越,于是安家到这个地方。正统十三年,黄绂考中进士,授官行人,历任南京刑部郎中。黄绂刚直清廉,人们称他为“硬黄”。大奸人谭千户,强占百姓芦场,没有人敢过问,黄绂夺回来还给百姓。成化九年,晋升为四川左参议。过了一段时间,晋升为左参政。(黄绂)巡视管辖内的崇庆,在轿舆前刮起旋风,不能前行。黄绂说:“这里一定有冤魂,我应当为它理讼。”风于是散去。到州城,向城隍神祈祷,梦里仿佛有人说州城西面寺院。寺院距离州城四十里,倚山而筑,后面临近大水塘。僧人夜里杀人,沉尸塘下,瓜分掉被杀者的财物。并且在洞窟中藏了很多妇女。黄绂派官兵包围寺庙,深入追问,得出实情,诛杀僧人,毁掉那座寺庙。仓吏倚仗皇亲贪污官粮极多,黄绂依法追究,威望流传于辖区。历任四川、湖广左、右布政使。奏请关闭建昌银矿。两京工程兴起,湖广应当缴纳二万两银子,按旧例向百姓征收,黄绂用国库盈余抵充。荆王奏请迁移祖先坟墓,黄绂担心扰民,坚决不同意。二十二年,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弹劾参将郭镛,判都指挥郑印、李铎、王琮等有罪,用计逮捕奸豪张纲。申明军令,增置墩堡,边防政务出现新面貌。出巡时看见士卒妻子衣不蔽体,叹息说:“勇士们的家贫穷到这个地步,我有什么面目做他们的长官。”立即预支三月军饷,亲自抚慰。恰逢诏令毁弃庵寺,黄绂于是汰除所有尼姑,将她们嫁给没有妻子的壮士。等黄绂离去,很多人携带子女在路上拜送。弘治三年,授官南京户部尚书。谏官因为黄绂晋升很快,不断谏阻。皇帝不听,黄绂就地改任左都御史,皇帝在大庭上焚烧差历簿说:“事情贵在得人,资格和功劳的长久与否,哪里是立官的本意呢?”黄绂历任官职四十余年,性情急躁,不能容人。然而操行高洁,所到之处均有建树。弘治六年,请求退休,没上路就去世了。黄绂在二十二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增设建安等城堡、边墙以及设置驿传、扩大教场。百姓都因此得到便利。弘治三年,破格提拔为南京户部尚书。四年改任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主管都察院事宜。弘治六年黄绂上疏请求退休,皇帝允许他乘坐驿车返乡。(黄绂)还没动身就去世了,皇帝听到讣告,按照体例赐予葬礼。黄绂性格急躁,不能容人,遇到事情就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没有什么顾虑。然而他所到任的地方都有建树。
篇四:赛城隍阅读答案
考城隍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考城隍 蒲松龄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 “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曰:“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华,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瓜代:春秋时齐襄公叫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葵丘地方,那时正当瓜熟的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见于《左传》庄公八年)。后来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题纸飞下 俄:片刻 B、即命稽母寿籍 稽:考证 C、秀才握手,送诸郊野 诸:众人 D、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 摄:代理 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才干和孝顺的一项是( ) A、 吏不言 但敦促之。 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B、 诸神传赞不已。 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C、 登其堂,一拜而行。 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D、 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文宗未临,何遽得考?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腐宠命,何敢多辞? 译: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译: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1) (4分)宋先生这时才明白过来,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 “方”“顿首”“何敢”译对各1分) (2)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先生的果然母亲到时候便死去了。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宋先生沐浴后走进屋里也死了。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 “卒”“营”“既”“没”译对各1分) 解析: 【小题1】C(诸:相当于“之于” ) 【小题2】B(A和D项两句均不能表现;C项第一句不能表现其才干。) 【小题3】(1)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 “方”“顿首”“何敢”译对各1分) (2)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 “卒”“营”“既”“没”译对各1分) 附参考译文: 我姐夫的祖父宋先生,名焘,原是本域的一位秀才。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到一名衙门的公差,手里拿着一张官府文书,牵着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走来。对他说: “请你去参加考试!”宋先生说:“主考的学台老爷没有到,怎么能突然进行考试呢?”差人也不回答,只是不断地催促他。宋先生只好勉强骑上马,跟随他去。走的路都是非常陌生的,不久,他们便来到一座城市,如同帝王所居住的京城一样。不多时,他们进入一座衙门。宫殿建筑宏伟华丽,堂上坐着十多位官员,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其中只有关帝是认识的。衙门的殿廊下摆着桌、凳各两个,已经有一位秀才坐在那里的下位上。宋先生便与他肩并肩坐下。每张桌子上都有笔和纸。一会儿,便送下有题目的卷纸来,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他们俩把文章做成后便呈送上去。宋先生的文章中有句话,说:“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各位官员在传阅中不往地称赞。他们便把宋先生召唤到殿堂上去,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宋先生这时才明白过来,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但我的70多岁的老母,身边无人奉养。请你们允许在她去世之后,我再听从你们的任用。”堂上一位好像是帝王样的人,立即指令检视他母亲的寿禄。有一位留着胡子的官吏,捧着记载人寿禄的册子看了一遍,说道:“她还有阳寿九年。”他们听后正在犹豫不决,想不出办法时,关帝说:“没有什么关系,让姓张的先代理九年,到了期限,他再去。”于是,堂上人对宋先生说:“本应该让你立即到任的,今从仁爱孝敬之心考虑,给你九年的假,到了期限还得叫你去。”说完,又对那位秀才勉励了几句。二位先生叩头后走下殿来,秀才拉着宋先生的手,一直把他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我是长山地方人,姓张。”还将自己做的诗赠给宋先生留作纪念。可是,宋先生把整首诗忘记了,只记得中间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蜡无灯夜自明”两句。 宋先生骑上马后就告辞而去,当他回到乡里时,好像是从梦中醒过来一样。可是到这时,他已经是死去三天了。宋先生的母亲听到棺材里有吟呻声,便赶快把他从里面扶出来。过了好半天,宋先生才能说出话来。他打听长山那个地方,果然有姓张的这个人,已经在那天死去了。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先生的果然母亲到时候便死去了。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宋先生沭浴后走进屋里也死了。宋先生的丈人家住在城中西门里,忽然,看到宋先生一身新官服,身后跟随着许多车马人员。丈人家里人都非常惊奇,不知宋先生已经成了神,做了城隍。他们急忙跑到宋先生乡里去打听消息,原来,宋先生已经死去了。宋先生自已记有小传,可惜战乱后没有存盘下来,这只不过是个大概吧。
篇五:赛城隍阅读答案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疎,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或至游舫冶尊 治尊:饮酒
B.既名矣,复思其义曰 名:名字
C.及其所障既彻 彻:撤除
D.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婴: 萦绕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B.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不犹向之湖山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而直为一湖山也哉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豁然堂记》就是一篇和《岳阳楼记》一样的将写景状物与议论结合起来的“记”。
B.文章通过描写“豁然堂”内外的景观及其带给人的感受,引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心若为私利所阻碍,就会变得像改建前的“豁然堂”一样晦暗,以至于外界的事物什么也看不见。
C.前半篇记湖山胜景,如胸罗烟月;叙物产人事,恍身临其境。其中,“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是将眼前百里美景比成人们身上绣满了图案的一带衣襟。
D.作品层次清晰,衔接地严丝合缝,文气贯通,顺理成章,描绘景物细致入微,语言
以短句为主,杂以长句,错落有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
20.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3分)
②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4分)
参考答案
16、B (命名 名作动)
17、B(A 像/如果 B 表转折 C 音节助词/动词到,引申为得到 D 为了,介词/成为,动词)
18、C (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使用的是夸张,形容自然佳景高度集中。)
19、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断对2处得1分,断对5处得3分,错2个倒扣1分,扣完为止。)
20、参考译文:①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向、却”各1分,语句大意1分)
②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一间、公、几各1分,语句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像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蒙,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像当年诗人王十朋(龟龄:指宋代学者王十朋,字龟龄,曾任绍兴府判,作有《会稽风俗赋》,写及鉴湖中莲女、渔郎往来的风光)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
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坐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像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像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
【赛城隍阅读答案详解】相关文章:
2.看城隍庙灯会
3.《鞋》阅读答案
4.《病》阅读答案
5.视野阅读答案
6.差距阅读答案
7.天鹅阅读答案
8.《伤害》阅读答案
9.白鹅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