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阅读答案参考

2018-02-24 阅读答案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②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③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⑤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月

  ①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②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③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④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⑤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⑥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1.《日》①节中说“飞蛾是值得赞美的”,“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日》④节中“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③节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亮在《月》中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③节中的加粗词“这”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时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穿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课文《日》⑤节中“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所以值得赞美。

  2.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3.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4.联系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经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歌颂轰轰烈烈的人生,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5.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描写这种感觉的句子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进人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③节中的“这”具体指代“冷光扑面”。

  6.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这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我们可以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7.倘使我死后眼角膜还有用,我甘愿把它献给一位盲童,让他能重见光明。(不唯一)

【日阅读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1.《世界读书日》阅读答案

2.一日的春光阅读答案

3.《蓝光警戎》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4.白开水说明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5.《让有些话穿耳而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6.《五柳先生传》课内外阅读有参考答案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8.《鞋》阅读答案

9.《病》阅读答案

上一篇:爱的信笺的阅读答案 下一篇:文言文陨星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