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整理练习及答案》
1.(安徽合肥市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 春 王阳明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注]意到:估计(我)到近旁。
(1)颔联中“江鸥”的形象有何特征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象特征:活泼可爱与顽皮,充满情趣。(答对人有疑虑,也可)
作用:写出了景物(环境)的生动特征,衬托出诗人的亲近而不得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春景的迷恋,对乡村生活的陶醉。
(2)本诗前三联依次描写了湖水、田野、江鸥、野草、山峰、溪流等景物,融入了作者对春景的迷恋,对乡野的热爱。尾联在寻春快乐之际点出对生活的感悟:只要融于自然,快乐到处都有。
2.(广东省惠州市第三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清江曲 苏 庠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一种水鸟。②白苹,水中浮草。 (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
②①
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抒发了放任自适的情感。
(2)主题方面: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如“万事不理醉复醒”就表现作者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风格方面:挥洒飘逸、辞气夸张、清新自然,全诗景物描写清新自然、不饰雕凿,最后一句“长占烟波弄明月”更见丰富的想象力和飘逸的风格。
3.(陕西省宝鸡市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莎 衣 [宋]杨 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菡萏:荷花。④饶,任凭。紫绶金章,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指高级官员的服饰。
(1)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两句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波光潋滟,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叶滴翠,荷花吐香,雨洒湖面,如溅珠迸玉,此间一叶扁舟,舟上卧着一位披着蓑衣的渔人。诗人描绘这幅渔人乐趣图,是对渔人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生活的赞颂,也是对桃花源式的理想天地的向往。
(2)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将“紫绶金章”和“莎衣”对比,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蓑衣与之交换;以“紫绶金章”象征荣华富贵,以“莎衣”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履的思想。
④
③②①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笑蓉叶叶愁。
[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②赤叶楼,这里指女子所居之楼。③“灞桥”句,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
(1)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杨慎评论说:“‘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离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凋零,飘落河桥。野水退落,暮烟飘散,郊外山丘衰草漫漫,一片枯黄。渲染出秋的寥廓、苍凉、萧瑟,烘托出词人的离愁别绪。
(2)与昔日出入都市高楼的热闹欢愉,对比鲜明。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注①
②
6.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②凤阚:皇宫。 (1)?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分)鹧鸪天,,,苏庠的阅读答案。
答: (2)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答案】(1)从听觉出发,写出狂风呼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悲壮。 (2)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卫边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以及投笔从戎、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志豪情。
7.(浙江六校3月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1)请在颔联中的“乱”和“平”中选一字做简要的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2)①
苏 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洗”字一方面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京口显出了清丽之美,但另一方面春雨却洗不去作者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2)
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8.(山东省青岛市3月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鹧鸪天,,,苏庠的阅读答案。
(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掩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2)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①
①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10.(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市)3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鹧鸪天,,,苏庠的阅读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接水,水明霞,试具体分析。鹧鸪天,,,苏庠的阅读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
(2)写法:①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山”“水”“霞”是远景,“林”“鸦”是近景。②动静结合,(鲜活灵动),“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
作用:①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②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
11.(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本是背景,一般宜放在第一句,请分析作者将其放在第三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先是对夏云能带来雨水救旱苗的期盼(盼望)、焦虑(焦急),见到的却是夏云的悠闲作态,转而对夏云失望、怨恨,甚至厌恶。
(2)诗人把它安排在第三句,一是使这首篇幅很短的小诗有悬念;二是让它与第四句形成对照(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的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问题(6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1)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2分) (2)首先,这两句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说明词句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其次,这两句词炼字的功夫了得(鉴赏“清园”和“举”)!(4分)
(补充:末句使用主客移位的手法) 12、(2011(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咏!
[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
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
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寂之愁更深一层。
(阅读提示:一、注释;二、意象;三、关键词;四、联想想象,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二)、(2011年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仆,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及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参考答案】
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阅读提示:一、题目“怀古”二字;二、注释中唐“878”年及“哀愁”;三、末句“不堪回首”;四、时代背景;五、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二篇:《苏庠《清江曲》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释】
①属玉:一种水鸟。②白苹:水中浮草。
(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4分)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谓其与太白诗有相似处。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抒发了放任自适的情感。
(2)主题方面相似: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如“万事不理醉复醒”就表现作者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苏庠《清江曲》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苏庠《清江曲》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风格方面相似:挥洒飘逸、辞气夸张、清新自然,全诗景物描写清新自然、不饰雕琢,最后一句“长占烟波弄明月”更见丰富的想象力和飘逸的风格。
二:
【注】①属玉:水鸟名,似鸭而大,长颈赤目。②菰蒲:水草。
1、诗歌的前六句写隐逸生活,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隐逸生活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长占烟波弄明月”一句中“弄”字用得巧妙,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一二两句写观赏自然美景,诗人寄迹江河,欣赏自然之景,水草丰茂,水鸟嬉戏;(2分)三四两句写傍晚归来,诗人流连美景,天色渐晚方才归来,见白蘋盛开、芦花满地,不觉心旷神怡;(2分)五六两句写系舟登岸,诗人系舟树下,任萧萧秋风吹起两鬓白发,体会隐逸之真意,愿终老江湖。(2分)
2、“弄”,玩赏之意,(1分)“万事不理”的诗人小楫轻舟,永远占据烟波江上,观赏风景,玩赏月色。(2分)表现出诗人啸居江湖,放任自适的隐逸之乐。(2分)
赏析:
诗人一生主要过着遁迹江湖的隐居生活,这首诗便以其自得其乐的心情,描绘了啸傲江湖、放任自适的`闲逸生活。清江,泛指诗人居处附近的一条清澈江河。
前六句所写,既是诗人隐逸生活的一日,又是长年生活的缩影。一二句写观赏。【苏庠《清江曲》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文章苏庠《清江曲》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出自
"
第三篇:《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 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 + (形象意义)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
情感)。【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 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解题格式:①手法+表达作用 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③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④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思路分析:题目类型: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鹧鸪天,,,苏庠的阅读答案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 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赏析
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近处的自然风光,下阕则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山远近,路横斜”,一笔就将视线拉开了,在山区这种路成为村落与村落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桥梁,生活在山间的人们,时常觉得那路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蜿蜒于山间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横斜的路,去向不止一处,但词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有青旗标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地方风景。词人在一首《丑奴儿近》中就写过:“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只写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个“有”字透露出词人欣喜的心情。
眼前的农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种道理,在结尾两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像春天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则忧风愁雨,春意阑珊。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作衬,虽只点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则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显然带有强调的意味。【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阅读答案
词与诗在语言运用上是有差别的。这首词大部分用了对句,并且很注意动词的运用和某些副词、介词的搭配,词的上阕“破”、“鸣”、“点”以及下阕。
【关于鹧鸪天,,,苏庠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2.关于蝴蝶阅读答案
4.竹子的阅读答案
5.命运的阅读答案
6.宣纸的阅读答案
7.草莓的阅读答案
8.玩家的阅读答案
9.匆匆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