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学士书阅读题及答案

2020-12-09 阅读答案

  上蔡学士书

  【宋】曹巩

  庆历四年五月日,南丰曾巩谨再拜上书谏院学士执事:朝廷自更两府谏官来,言事者皆为天下贺得人而已。贺之诚当也,顾不贺则不可乎?巩尝静思天下之事矣。以天子而行圣贤之道,不古圣贤然者否也。然而古今难之者,岂无异焉?邪人以不己利也,则怨;庸人以己不及也,则忌,怨且忌,则造饰以行其间。人主不寤其然,则贤者必疏而殆矣。故圣贤之道,往往而不行也,东汉之末是已。今主上至圣,虽有庸人、邪人,将不入其间。然今日两府谏官之所陈,上已尽白而信邪?抑未然邪?其已尽白而信也,尚惧其造之未深,临事而差也。其未尽白而信也,则当屡进而陈之,待其尽白而信,造之深,临事而不差而后已也。成此美者,其不在于谏官乎!古之制善矣。夫天子所尊而听者宰相也,然接之有时,不得数且久矣。惟谏官随宰相入奏事,奏已,宰相退归中书,盖常然矣。至于谏官,出入言动相缀接,蚤暮相亲,未闻其当退也。如此,则事之得失,蚤思之不待暮而以言可也,暮思之不待越宿而以言可也,不谕则极辨之可也。屡进而陈之,宜莫若此之详且实也,虽有邪人、庸人,不得而间焉。故曰:成此美者,其不在于谏官乎!

  今谏官之见也有间矣,其不能朝夕上下议亦明矣。禁中之与居,女妇而已尔,舍是则寺人而已尔,庸者、邪者而已尔。其于冥冥之间,议论之际,岂不易行其间哉!如此,则巩见今日两府谏官之危,而未见国家天下之安也。度执事亦已念之矣。苟念之,则在使谏官侍臣复其职而已,安有不得其职而在其位者欤?

  噫!自汉降戾后世,士之盛未有若唐太宗也。自唐降戾后世,士之盛亦未有若今也。唐太宗有士之盛而能成治功今有士之盛能行其道则前数百年之弊无不除也否则后数百年之患将又兴也可不为深念乎!巩生于远,厄于无衣食以事亲,今又将集于乡学,当圣贤之时,不得抵京师而一言,故敢布于执事,并书所作通论杂文一编以献。

  伏惟执事,庄士也,不拒人之言者也,愿赐观览,以其意少施焉。

  巩之友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虽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诚自重,不愿知于人。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时所急,虽无常人千万不害也,顾如安石,此不可失也。执事倘进于朝廷,其有补于天下。亦书其所为文一编进左右,庶知巩之非妄也。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丰曾巩谨再拜 再:第二次

  B.人主不寤其然 寤:醒悟,明白

  C.出入盲动相缀接 缀接;前后相连

  D.伏惟执事,庄士也 伏惟:伏在地上,表示恭敬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天子而行圣贤之道 焉用亡郑以陪邻

  B.尚惧其造之未深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C.夫天子所尊而听者宰相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而未见国家天下之安也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天子在推行古今圣贤的治国之道,大家认为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是错误的,这是不对的。但古今非难此事的人,基本上是一样的。

  B.在曾巩看来,古代制度不够完备,要完善古代制度,应该依靠谏官不断地向皇帝提建议,这样才能让皇帝完全清楚,他人执行具体任务才不会有偏差。

  C.在北宋,宰相向皇帝奏事结束以后,谏官是跟随在宰相后面向皇帝上书奏事,退朝结束后,宰相到中书省办公,这巳经成为一种惯例。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充分表达了对谏官地位的肯定,认为谏官能起到安定天下的作用。同时,作者还高度肯定了王安石的才能,向朝廷举荐王安石。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唐太宗有士之盛而能成治功今有士之盛能行其道则前数百年之弊无不除也否则后数百年之患将又兴也可不为深念乎!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邪人以不己利也,则怨;庸人以己不及也,则忌。怨且忌,则造饰以行其间。

  (2)执事倘进于朝廷,其有补于天下。亦书其所为文一编进左右,庶知巩之非妄也。

  14.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再:两次。

  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因为/表目的,来。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表被动。D.表转折/表修饰。

  16.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古代制度不够完备”错,原文第一段中说“古之制善矣”。

  17.唐太宗有士之盛/而能成治功/今有士之盛/能行其道/则前数百年之弊//无不除也/否则后数百年之患//将又兴也/可不为深念乎!(“//”处可断可不断。每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1)奸邪之人认为(谏言)对自己不利,就(心生)怨恨;庸碌之人认为自己做不到,就(心生)嫉妒。有怨恨,有嫉妒,则伪造掩饰(自己的言行)以便行走于朝廷。(“不已利”宾语前置调整语序1分,“不及”1分,句意2分)

  (2)执事您倘若推荐(他)到朝廷(为官),他(肯定)对天下有(许多)益处。(我)也把他所写的一卷文章编进去交给您,期待(您)知道我所说的并非虚妄之言。(“进”“庶”各1分,句意2分)

  【文言译文】

  庆历四年五月的某日,(江西)南丰人曾巩恭敬地再拜谏院蔡学士执事并向您呈上这封书信:朝廷自从更换两府谏官以来,向君王陈事之人都为天下得到合适的谏官庆贺罢了。诚心庆贺是合宜的,但不庆贺就是不可以的吗?我也曾经静心冥思天下之事。因为天子在推行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认为古代圣贤正确的人是不对的。但自古及今认为此事困难的人,难道没有不一样吗?奸邪之人认为(谏言)对自己不利,就(心生)怨恨;庸碌之人认为自己做不到,就(心生)嫉妒。有怨恨,有嫉妒,则伪造掩饰(自己的言行)以便行走于朝廷。君王不明白其中的原委,那么贤明之人一定会遭到疏远并且危险了。所以圣贤的治国之道,经常得不到推行,东汉末年就是如此。当今皇上至贤至圣,即使有庸碌、奸邪之人,也将不能进入朝廷。然而,现在两府谏官(向圣上)所陈之事,圣上已经完全清楚并且相信吗?抑或不是这样?圣上已经完全清楚并且相信,尚且担心他人理解不透彻,在执行具体任务的时候会有偏差啊。圣上并没有完全清楚但相信了,那就应当多次进谏陈述,等到他完全清楚并且相信,(他人)理解透彻,执行具体任务不会有偏差的时候才停下来吧。能够这样完美地完成这些事情的`人,难道不是谏官吗?古代的制度很完善了。天子所尊重并且能够听从的人是宰相,但是接见他毕竟次数有限,不能达到规定的次数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只有谏官跟随宰相入朝上书奏事,奏事结束,宰相退朝到中书省(办公),(这)大概是经常性的吧。至于谏官,进出朝廷上述言事前后相连,早晚彼此相处和谐,没听说他们应该隐退。这样,那么事情的得失,早上思考(妥当)不等到晚上上书进谏是可以的,晚上思考清楚不等到过夜就上书进谏也是可以的。皇上如果没有明白地告诉谏官那么极力申辩都是可以的。多次进谏陈述,应该没有比这样做更具体实在的了,即使有奸邪、庸碌之人,也不能参与到朝廷的大事中来。所以说:

  能够这样完美地完成这些事情的人,难道不是谏官吗?

  现在,谏官(之间)的看法也有隔阂了,他们不能早晨晚上在朝廷议政已经很明了了。居住在皇宫之中的(人),就只是(圣上的)女眷罢了,除了她们就只有禁中宦官而已,另外是庸碌、奸邪之人而已。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议论朝政之时,难道不是很容易行走于朝廷上下吗?像这样,那么我就看到现在两府谏官的危险之处,却没有看到国家天下的安宁了。(我)猜想执事您也已经想到这件事了。如果想到此事,那么就在于让谏官侍臣回复他们的职责而已,怎么会有没做到他应有的职责而处在那个位置的人呢?

  唉!从汉代至后世,士人的众多没有像唐太宗时代那样的;从唐代至后世,士人的众多没有像当代这样的。唐太宗有众多的士人而能成就治国立功,当今有众多的士人,(一定)能施行(圣贤的)治国之道,那么数百年以来所积累下来的弊政没有不能被革除的,否则几百年之后灾患又将出现,这难道不是(大家)深深惦念的事情吗?我出生在偏远的地方,受困于缺衣少食,无法侍奉双亲,现在又将到乡学去,(现在)正当圣贤(治国)之时,(我)不能够抵达京师进言,所以只好斗胆跟执事您表达我的看法,并把自己所写的一卷通论杂文书呈现给您。我恭敬地想,执事您乃是端正之士,不拒绝外人进言之人,恳请您拨冗稍微浏览一下(我给您的信),以期待我的看法能够稍稍得到重视。

  我的朋友王安石,文风很古朴,行为配得上他的文章,虽然已经在科举中榜上有名,然而生活在当下知道王安石的人却不多。他确实谨言慎行,不愿被别人知晓。然而像这样的人,自古及今是不常有的。正如当下所急需人才之时,即使缺少众多的普通人,但这是没有什么害处的。只是像王安石,此人是不可缺失的。执事您倘若推荐(他)到朝廷(为官),他(肯定)对天下有(许多)益处。(我)也把他所写的一卷文章编进去交给您,期待(您)知道我所说的并非虚妄之言。

【上蔡学士书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恐龙阅读题及答案03-09

赤壁阅读题及答案02-03

《溪水》阅读题及答案03-23

《登山人》阅读题及答案02-04

《长安夜雨》阅读题及答案02-03

《王翦将兵》阅读题及答案08-04

低头与昂首阅读题及答案10-21

无知与无畏阅读题及答案03-30

爱的味道阅读题及答案03-19

《迷雾探踪》阅读题及答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