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①,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馀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②,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覥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注:①指预让剑斩赵襄子的衣服,几次跳起来呼喊上天。预让原来跟随中行氏,后中行氏被灭,预让跟随智伯,赵襄子责备他的就是这一点。②韩康、魏献:均为春秋战国之交晋国的卿。③覥(tiǎn)然:厚着脸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 名:称作
B.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 事:侍奉
C.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骄:骄傲
D.国士之报,曾若是乎 曾:竟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俾身全而主安 今无故而取地于人
B.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 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
C.我故以众人报之 未闻以国士待之也
D.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 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士君子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却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是一种钓名沽誉的行为。
B.预让不为中行子而死却为智伯而死,那是他认为中行子以普通人待他,智伯以国士待他。
C.段规、任章、郄疵都没有得到国士的待遇,但他们都忠于其主人,是作者眼里真正的国士。
D.作者认为,在智伯贪婪荒淫之时,如果预让能不断地进谏,一定会采纳,从而避免灭亡。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2)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
(3)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
【《豫让论》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论友谊阅读答案01-23
论压力阅读答案11-14
论阅读06-02
韩愈《马说》岳飞《论马》阅读答案07-16
论子部小说的文学特征阅读答案04-15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阅读答案01-28
亦慈亦让沈从文阅读答案12-03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及翻译10-21
《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阅读答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