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阅读答案

2021-04-12 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郑板桥阅读答案1

  郑板桥爱子之道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郑板桥爱子之道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郑板桥爱子之道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有删减)

  【注释】

  ①刻急:苛刻严峻。

  ②上帝:老天。

  ③犹子:兄弟之子。

  ④家人:仆人。

  ⑤飧(sūn):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试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的词。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

  3.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

  郑板桥爱子之道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1)让、使 (2)适合 (3)吃

  2.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意思符合即可)

  3.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1693年1765年),享年73岁。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译文】

  我五十二岁才有个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使是孩子们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使他时刻记着对人应该忠厚,做事要稳妥,不能急躁。

  我不在家,儿子就归你管教。要紧的是必须培养他的忠诚厚道的感情,消除残酷冷漠的性情,不能认为他不是你的儿子,无法像亲生儿子一样管教而暂且纵容姑息。家中仆人的子女,总也和我们一样是生活于天地间的人,应该同样爱护,不能让我的儿子欺负虐待他们。凡是给孩子们鱼肉果点等,应该平均发放,使孩子们欢喜蹦跳。假如让我的儿子坐着独吞好吃的,而叫仆人的子女远远地站着观望,想吃而不能够吃上一丁点,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必然会可怜自己的孩子,但又拿不出什么办法,只得把孩子叫走,这样做岂不叫人像割心挖肉一样难受吗?

  【简评】

  清代大文学家郑板桥到五十二岁始得一子,他自然十分疼爱这个儿子。但是他主张,爱子必以其道,就是要讲究爱子的分寸、方式和方法。

  郑板桥去山东潍坊当知县,把儿子托其弟弟带着。儿子不在身边,但他还是时时刻刻挂念着儿子的教育。他在给弟弟的信中明确指出要教育儿子立志,明理做个好人,而把中举、中进士、做官看成是小事。为此,郑板桥给自己的儿子立下三条规矩:一是要为人忠厚,驱其残忍之性。他主张要从平时培养起来,就是在与别人嬉戏玩耍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忠厚之情。二是要在学习上防止一般富贵子弟的浮夸作风,要向那些虽然家道贫寒但学业有成的佳子弟学习。三是要学会平等待人,就是对家里佣人的孩子,也要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郑板桥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优良道德品质,这的确是一条正确的爱子之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如果教育不当,会给子女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 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假爱。郑板桥对待子女是严中见爱,爱中有严。他爱之必以其道。应该说,他的爱子之道,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后人借鉴的。今天一切爱子者和一切爱高材生的师长,也当从郑氏爱之必以其道中汲取教益。如果忽视德育,说不定还会造就出不肖子孙来。

郑板桥阅读答案2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阅读后问题: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阅读答案: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1>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郑板桥》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郑板桥阅读答案3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清乾隆元年进士

  A清乾隆/元年进士 B清乾隆元年/进士

  C清/乾隆元年进士 D清乾隆元/年进士

  2、解释加点词(4分)

  1).值岁荒,人相食 值:_______

  2).或阻之 或: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参考答案:

  1、B

  2、1)遇到,正赶上 2)、有的人

  3.(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4.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郑板桥阅读答案4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试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参考答案】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0xx年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释】

  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 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 其:他,指代郑板桥 去:离开

  余:空闲 为:作为,当 食:吃

  【译文】

  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救活了上万人。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郑板桥阅读答案5

  郑板桥开仓济民(6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①谴,我②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小题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或阻之(或:有的人)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A

  小题2:(2分)(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小题3:(2分)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小题1:

  试题分析:A中“牍”应指“公文”。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去”等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郑板桥阅读答案6

  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逐之出。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选自《板桥全集》)

  [注释]①知:掌管。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④监生:此指儒生。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这是骂人的话。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⑦摔(zu6):揪住。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⑨无算:无数。

  [文化常识]

  城与池。城与池是古代都市的防御工事。为了防止入侵者,都市的四周要筑起高高的城墙。明清以前,城墙大多仅用泥土夯实,成下宽上窄的梯形状。明朝起,外墙砌砖。城头上盖有小楼,可瞭望亦可射击。筑城要用大量泥土,于是城墙下成了宽阔的天然护城河,这叫“池”。池上有浮桥。入侵者想攻入市内,首先要越过“池”,这是不容易的事;过了池再想爬上几丈高的城墙,则更难。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赈 ②复 ③邑 ④讼 ⑤谒 ⑥瞋目

  ⑦陈 ⑧乞

  2.选择:“贫民赖以存活者”中的“赖”,解释为 (A)依靠;(B)懒惰;(C)因此;(D)幸而。

  3.翻译:①值岁连歉 ;②一时豪富咸惮之

  4.理解: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

  参考答案:

  郑板桥知潍县

  1.①救济②又③县④诉讼、告状⑤拜见⑥瞪大眼睛⑦述说⑧请求 2.(A) 3.①正逢连年欠收;②一时间豪强富贵人都怕郑板桥。 4.因为“监生”拜见他,目的是为豪富说情。

郑板桥阅读答案7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8.A 说明:本题2分。

  9.(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2分。

  10.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郑板桥阅读答案8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1.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参考答案:

  19.B

  20.(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1.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郑板桥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A

  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郑板桥阅读答案10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小题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答案

  【小题1】B

  【小题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小题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B项的或是有的人的意思,不能与或王命急宣中的或(是有的意思)相混,更不能理解为或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文言词语要根据语境去推断。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即,活是句中的重点词语,在语境中应译为立即,救活,使活命。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分析郑板桥这一人物形象时,除了要认真阅读选文内容,从文中筛选出重要的信息外,还要结合题干中所提供的二则材料,否则答案不全面,也不符合要求。如: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体现了他有才华。从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可以体会到他勤政、爱民、清廉。从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有责任感,敢于担当。由材料二中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可知他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文中的侧面描写、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题分析人物形象时,还要结合题干中的二则材料。

郑板桥阅读答案11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答: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选文文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答: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是因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概括文中写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第二件: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选文用“”把文章分成了四段。请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郑板桥阅读答案12

  村居

  郑板桥

  雾树溟潆①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②花。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③。

  【注释】①溟潆:模糊不清。②后夜:指早晨。③沙:江南水村多以“沙”命名。

  《村居》阅读题目

  (1)本诗前两联描绘了乡村早春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遣”一词,将诗人的内心表露无遗,请结合最后两联诗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居》阅读答案

  (1)湿润朦胧春寒料峭春意盎然

  (2)第三联,诗人描绘了恬静、自在的世外桃源的景象,最后一联写早已经忘记尘世,千万别让江涛之声传入远村,“莫遣”是“不要让”的意思,意在不要让尘世的烦扰来惊扰宁静的小水村,表达了诗人厌恶尘世的喧嚣,喜爱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情。

郑板桥阅读答案13

  文言文阅读。(10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 ②谴:责问、责备。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我任之( ) (2)去任之日( )

  小题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

  小题3: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小题4: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承担 (2)职务

  小题1: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

  小题1:这些人害怕上面责怪下来,自己要承担责任

  小题1:廉洁、爱民、勤政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中“郑板桥开仓放粮时,有人阻止他时,郑板桥说的话”来分析理由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中对“郑板桥”的具体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郑板桥阅读答案14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小题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B

  小题2:(2分)(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小题3:(2分)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小题1:

  试题分析:B中“或”在这里是“有的人”。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此处“活”词类活用,注意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这里郑板桥是一位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郑板桥阅读答案15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小题1】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 B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小题1】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原意为“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文案”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去是离任的意思,之是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主语“郑板桥”,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分析出郑板桥是“有才”的人;“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分析出郑板桥是“清廉、勤政”的人;“燮开仓赈济”分析出郑板桥是“爱民”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需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围绕这个人写的那几件事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该人物进行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的人物形象才会丰满。

【郑板桥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 小升初语文郑板桥阅读训练答案

2.郑板桥教子的阅读原文和答案

3.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答案

4.《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5.走进郑板桥

6.名人故事郑板桥

7.阅读题《眼睛》阅读答案

8.口技阅读及阅读答案

上一篇:《纳米卫星》阅读答案 下一篇:《感恩母亲节,回首略谈孝文化》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