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900字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1
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佳节到。我登上了故乡的山。往日,崎岖的乱石小路,如今还十分亲切,路旁的景物依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因为,睹物思人,而物事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情。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亲爱的大伯。往日与大伯的欢声笑语,又在我难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浓烈。
去年的重阳节,过去了不久但又似乎很漫长。那时,大伯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老人,因为他有一颗常青的新,又宽厚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的爽朗,清澈又慈祥,不禁让我想起“绝类弥勒”。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日呢。在路上,我发觉今天好像特别热闹,有一队队老人排着队,击着大鼓,拿着凳子,在“砰!砰!”的大鼓下快乐地走着,公交车内很喧闹。有的在亲切地交谈;有的看着写在公交车前“祝老人们身体健康”这几个字出神,还流露出笑容。我不禁有礼貌地向一位老太太问:“老奶奶,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九九重阳节。”老奶奶慢慢吞吞地回答,还带着一种自豪感。
这时,我不知不觉就想起了爷爷,想起爷爷那慈祥的笑容,温暧的怀抱,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那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快乐。每次爷爷出去,我一定也要和爷爷出去玩,像是一条“小尾巴”形影不离。记得,我们俩不到广场,爷爷趁我不注意时,躲到树后面去,我发现爷爷不见了,就大哭一场,这时爷爷又出现了,不嘻皮笑脸的,逗得我哭笑不得。每当傍晚,我们来到人民路的香樟树旁听着老人们拉二胡,有的干脆在音乐伴奏下起舞,爷爷也边学边哼,边唱边笑,我也在一旁蹦蹦跳跳,开心极了。
爷爷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爷爷走了,临终前,他给了我一句话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这句话的感染下,我奋力学习,让九泉下的爷爷安息。
现在想起,我身边的老人只有外婆一人,我们要对她更好,满足她的愿望,让她有个安祥的晚年,九九重阳,谢谢你!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2
在那连绵不绝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化作无数晶莹的浪花,翻滚而来,其中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见证了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爽,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伤,如此名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吃重阳糕,登最高峰,赏菊花,放纸鸢,敬老人,献爱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人们结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一步步的艰难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阳节给了亿万炎黄子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立于山顶,俯瞰脚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金色的果实是农人一年劳作的汗水结晶,金色的落叶装点了群山大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上的人生价值。瞧,远处的孩子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韵清奇的特点。菊花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奇。重阳节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是精神上的升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南宋诗人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情。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让我们在这重阳佳节里向长者们献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给老人们带来了长寿与活力。每逢重阳佳节,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也有幸能身临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静谧的小巷一改常态,脚步声、欢笑声在院子里荡漾起伏。原来是重阳佳节热心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也赶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以赠老人。门口大红的灯笼,里面朱红的雕梁画栋,张显这节日的喜气,这是老人们的金色假日。提着糕团,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与老人们共度佳节。我急忙献上热乎乎的重阳糕,软软的甜糕是爱的传递。老人们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风怒放的黄菊。
金色的重阳,带给我们金色的希望,奋斗的汗水,浇灌祖国壮丽的河山。让我们将爱传递下去,让爱之芳香沁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3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重阳佳节,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恒景回到家乡,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重阳佳节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农历重阳佳节,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4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民间又说“久久长寿”,重阳节便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和助老的节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迎来重阳节,别有一番感受。
说到老人,不禁想起明代冯梦龙的趣说:诸物都是先白后黑,唯有髭须却是先黑后白。其实,古人不乏颂扬“皓首”的吟咏,很大程度上也是今日老人的写照。
“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不怕骑生马,犹能挽硬弓”,这是张籍对白头老人的歌颂。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从医近70年,现已90岁高龄,但仍披甲执刀,工作在医学科学领域。袁隆平院士去年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亩产达926.6公斤,他豪言10年内冲击1000公斤。80多岁的他不认为自己年老,常说:“我的心态永远年轻!”老有所为,不仅是事业需要,更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这是杜甫对白头老人的慰勉。杨善洲从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人们赞扬他是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他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去世前无偿交给国家。对党员干部来说,不管黑发白发、在任退休,为人民服务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对白头老人的赞美。白芳礼老人74岁时召集家庭会议,宣布把5000元积蓄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还要回天津蹬三轮挣钱,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自此他支教18年,将挣来的35万元钱全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在我们身边,像白芳礼这样热心公益、默默奉献的老人不乏其人,他们的行为看似平凡,却不断带来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古诗之美在文辞,当代老人之美在行动。按60岁退休,距人生终点还有大把时光,退休时非但不必嗟叹“感吾生之行休”,还能翻开人生的新篇章。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到“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豪迈,散发的正是时代的热力。
另一方面,老人奋斗和劳累一生,年龄到“坎”回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和社会回报,不仅天经地义,更是全社会的应尽责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面对“未富先老”、家庭空巢化等挑战,“老有所养”问题也日益凸显。日前,央视《新闻联播》为桂林四兄弟刊播寻母启事,引起强烈社会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触动了失能老人缺少照顾、失忆老人走失等社会痛点。
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需要敬老爱老的文明风尚,让每个老人都能享受幸福晚年。如果说“老有所为”是老年人老当益壮的精神追求,那么“老有所养”则是社会回馈给他们的人性温暖。
【【精华】重阳节的作文900字四篇】相关文章:
【精华】重阳节的作文合集6篇01-25
【精华】难忘的重阳节作文五篇10-17
【精华】难忘的重阳节的作文3篇01-12
【精华】难忘的重阳节的作文9篇12-19
【精华】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10篇10-27
【精华】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三篇04-09
【精华】难忘的重阳节作文合集八篇11-07
【精华】难忘的重阳节作文七篇11-03
【精华】难忘的重阳节的作文合集九篇02-16
【精华】重阳节作文十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