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700字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1
重阳节?今天是重阳节?哈哈!早忘记了哦!
走在中关村市场,不时的询问一些朋友今天重阳节怎么过。大多的人却陷入了这种惊讶、茫然的状态。说到重阳节我便想起王维的那首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的诗句来。
今天的重阳节,也是第19个老人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敬老祭祖,传统的重阳节是一个诗意又温馨的节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经济市场生活工作中,重阳节的黄金甲正随着金秋的过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关村广场我遇到了一位正拿着报纸找工作的小伙子,他对报纸看的很执着,还不时的用笔点点画画。年轻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话下的,可这位小伙子却深深的被失业的圈子套住了。他对我说这么一句话, 工作都没有,吃饭都是问题了,那还有心思登高望远,月饮菊花酒呢?既是对亲人的思念这时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里罢了。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家乡,重阳节虽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很普遍的。只记得每年重阳节的时候,奶奶就会宰杀自己养的`鸡鸭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们前来享用。其实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体会此时的父母亲自宰杀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实用意呢?一对坐在家乐福门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爷、老太太,他们携着手,显得无比的亲近。他们对重阳节有这深厚的感情,子女们成天忙于工作,他们只有两个字 理解 。今天购点好东西,晚上等他们回来吃个团员饭。很多人不知道父亲节,也遗忘了母亲节。更多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阳节也是老人记节。一句问候,一个不长的电话他们都会会心的甜蜜一笑的。
中关村,市场里面忙忙碌碌,气温比外面的要高的多,但感觉并不是很舒服。他们有的坐在柜台,有的站着拉客,有的高声吆喝。。。。。。等等的。总之显得格外的匆忙。
今天是重阳节,没有带孩子,老人出去溜达啊?
哪有时间啊!工作这么忙,生意又这么惨淡经营的,也没心思。 这是一位在中关村干了八年的朋友和我说的感到无奈的一句话。
礼拜一,中关村按道理也是一个比较安静的时段。只是 九九 相对来说有点过于冷淡和平静。我从E世界到海龙,从海龙到科贸鼎好再到太平洋,一样的平静,也一样的 忙碌 。只不见有关 九九重阳 的促销活动。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2
重九逢佳节,银芝耀眼明。
白菊生桐溪,风姿更超逸。——————————题记
家乡的重阳节,充斥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登高赏景。眺望远方,顿时感到胸怀若谷。
遍插茱萸。心情略有些沉重地插上茱萸,寄托心中对亲人的思恋,对故土炽热的爱。也祈愿着一家平安。
吃重阳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是人们对儿女的殷切祝福,多么朴素却又令人潸然泪下的爱!
饮菊花酒。屈原的《离骚》中曾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原来饮菊花酒的风俗早在战国时就已有了。后来,饮菊花酒又被附会上神话色彩,饮菊花酒可以躲避灾难。于是,饮菊花酒的习俗就一代一代源远流长。
不过,众多习俗中,我还是最爱饮菊花茶。在温暖的阳光下,呷一口纯正的杭白菊花茶,顿感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我的家乡嘉兴,盛产杭白菊,亦称甘菊。以杭白菊加工精制的产品用以泡沏饮茶,其色、香、味、形堪称“四绝”,有清心解渴、消暑除烦,润喉生津之功效,能与西湖“龙井”媲美,素有桐乡一朵花之称,已有三百多年栽种历史。杭白菊中的极品——胎菊,是杭白菊的精华,在一棵菊苗主干上采摘下来的花蕾,它吸收了整棵菊苗的精华,最先含苞待放就被采摘下来。这时采摘下来的胎菊花粉最多,冲泡出来的花茶黄中带绿、清香诱人,细细品尝,令人心旷神怡!
杭白菊不仅仅是茶中珍品,更是极好的药用材料。它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药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神农本审经》曰:"菊花味苦、平、主、风、头晕、肿痛、目俗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延年";《本草纲目拾遗》说:"……白菊花,千叶者佳,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本草从新》记载:“甘菊花…家园杭产者良,有黄、白两种,单瓣味甘者入药、点茶、酿酒、作枕俱佳。”据医学分析,杭白菊性微寒,味甘苦,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作用,能治高血压、偏头痛、急性结膜炎等症。
杭白菊果真是珍品啊!
重阳节,饮菊花茶可真是的享受啊!
而桐乡也因杭白菊种植面积广,占全国90%以上,而被誉为“百花地面”!
杭白菊,愿她永远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朴实的“百花地面”散发她特有的古朴、醉人的芳香……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3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就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4
今天是重阳节,想起小时候曾经读过王维的那首关于重阳登高的诗,心情颇有感慨。今晚有朋友问:"今天你去登高了吗?"我一下还没反映过来,一愣反问道:"为什么要去登高?" "因为今天是重阳啊!"我恍然大悟!原来~~~~~~
我觉得现在很多传统的节日正在被我们慢慢地淡忘着。让我细细回想一下,记得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每年的重阳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一次秋游。去秋游的前一个晚上,是我们最激动的,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小小的袋子,里面装有家人给我们准备的吃的,八宝粥,馒头和水之类的,然后同学们还在一起讨论着明天去玩跟谁一组,玩些什么。第二天就由老师带领着我们,一大批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我们走在路上,许多路人看着一群学生,望着别人看我们的眼神,心里还装着得意的样子,登高爬山也是很好玩的事情,我们从小学开始到五年级都是去登高蜈蚣岭。登到山顶,大家终于可以把自己带来的东西一样一样地吃掉,让人没想到的是山顶上竟然还有阿姨卖冰棍的,当时的冰棍是三毛钱一根,我和同学还经常互相做东请客,真好吃!那种食物的味道也好,那时的心情也好,如今都让人回味。登高回来后,老师就布置我们写作文了,把去登高时候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谁的作文写得好还可以得到老师在班上的朗读。那个时候天空仿佛永远都是蓝的,时光仿佛是停滞的,没有现在流逝的那么快。
后来啊,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就有文件下来了,禁止学校组织学生外出登高游玩之类的活动,因为涉及到责任的问题让人难以对家长交代,从此以后秋游这个词就在我们的世界里消失了,我们这代人还好,毕竟还曾经拥有过,经历过,而现在的这一代学生,我从骨子里同情他们,可以说与大自然与世隔绝。在他们的世界里,从小学开始,都没经历过所谓的"秋游",总是沉浸在书本,考试还有方形的教室里。
很渴望我们还能像以前那样有"秋游"那样的活动,希望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种值得弘扬的精神。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 篇5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重阳节的作文700字集合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