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

2021-02-25 重阳节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重阳节的作文 篇1

  我们的国家今年已经65岁了,恰巧今年的重阳节和国庆节凑到一块过了。

  重阳节是一个要孝敬老人的节日,也可以去祭奠已经去世的亲人。我了解的重阳节应该是孝敬老人、射箭、品菊花酒、登高等等。

  我今天和奶奶、姑姑、姑父、爸爸、还有哥哥一起聚餐了,我给老人们分了鱿鱼圈,他们觉得非常好吃!我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我以后要更加的孝敬老人,给奶奶倒洗脚水,给姥姥捶背,一次会比一次做的更好!

重阳节的作文 篇2

  重阳节这一天,我们全家人去南山爬山。

  我们买了点东西,就坐的士去南山了。一路上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不一会就到了。来到了入口,我看到的景象不跟以前看到的一样,很陌生,所以,我就问爸爸:“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位置不跟以前一样呀?”爸爸回答说:“今天是重阳节呀!所以要走这里。”听完了之后,我才知道,今天是从这里上,从以前上山的地方下。之后又开始爬了。我们走到一条长长的路程,这里游人如织,真是热闹啊!我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才开始上山。一开始慢慢走,然后又快了起来,就像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爬山。我们爬了一个小时貌似到山顶,但我没有看到跟以前一样的山顶,又过去问爸爸,可他指着另一座山,就说:“还要到那一座山。”说完之后,我惊呆了,也只好慢慢爬了。最后终于爬上了我熟悉的'山顶,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之后我们下山回家了。

重阳节的作文 篇3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节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到魏晋南北朝时,重阳已为民间普遍重视。晋人周处《风土记》中记载:“以重阳相会,登山饮酒,谓登高会,又名茱萸会。”又《齐人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了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九九艳阳天”,云淡山清,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栗开榴绽,金桂飘香,遍野盛开的黄花,满山丰硕的果实,风光迤逦,是出外游览的最好季节。故重阳也有不少别称。汉代的风俗,人们在这天要饮菊花酒,以袯除不祥,于是,又称重阳为“秋袯”。晋代因为大诗人陶渊明喜欢在重阳赏菊,人们又呼为“菊节“或“金节”。南北朝时,在荆楚一带,人们在此日“籍野饮宴”,所以有人也就把它称为“野餐节”。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有关重阳节的作文3篇】相关文章:

1.有关重阳节的小学作文

2.有关于重阳节的作文

3.有关重阳节的初中作文

4.有关重阳节敬老的作文

5.有关重阳节登高的作文

6.有关写重阳节的作文

7.有关重阳节的作文10篇

8.有关重阳节的作文6篇

9.有关重阳节的作文15篇

上一篇:重阳节作文 下一篇:重阳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