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

2021-03-11 重阳节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重阳节的作文 篇1

  今天,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晚上一放学,我和妈妈就到了离我家不远的爷爷奶奶家。爷爷一看到我来了,就笑眯眯地对我说:“哟,我的孙子来了呀,让我看看有没有长高!”爷爷看了看我说:“哈,长高了几厘米呢。”我顾不上回答,就迫不及待地问:“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爷爷故意摸摸脑袋说:“让我想想,哦!我想起来了,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对不对呀?”“答对了!”

  跟爷爷说了好多话才发现奶奶不在家,我就问爷爷:“奶奶哪去了?出去散步了?她肯定不知道她孙子要来!我要去找奶奶!”“你呀,就是一只小鸟,整天叽叽喳喳的。”爷爷摸着我的头慈祥地说道。

  我好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对爷爷说:“爷爷,今天是重阳节,我帮你按摩吧!”爷爷开心地回答:“好呀,好呀,我的乖孙子。”

  我开始帮爷爷捶背了,刚捶两下,爷爷就开心地说:“好舒服呀,你这手艺,都能开一个‘周家按摩店’了!”“哈哈……”我都被爷爷给逗笑了。笑归笑,我手上的动作可没停,一会儿给爷爷捏捏肩膀,一会儿给爷爷捶捶背,不知不觉中,散完步的奶奶也回来了。

  重阳节这一天我给爷爷按摩,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借着这个节日,我祝愿天下所有老人天天健康,天天开心!

重阳节的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据说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这天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晚上,我发现桌子上多了几袋热腾腾的糕。我好奇地问爸爸:“今天是什么日子?买这么多的糕做什么?”爸爸笑呵呵地说:“今天是重阳节,这是重阳糕。”爸爸边说边拎起一袋,“这袋是给你的,这袋去拿给邻居王奶奶。你看,她多可怜啊,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她虽然不是我们家人,但我们也应该关心她。”想起王奶奶一向很疼爱我,我便拿起一袋,乐颠颠地向王奶奶家跑去。

  王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头发雪白雪白的,脸上有很多皱纹,视力也模糊了,平时很少有人来看她。我平时一有空,就陪王奶奶一起聊天,说笑话。我和王奶奶特投缘,我们都姓王,平时有什么好吃的,我第一想到的就是王奶奶,当然王奶奶有了好吃的也从没落下过我。

  我来到王奶奶家,见她正眯着眼睛很费力地洗菜。我把重阳糕放在桌子上,跑过去对王奶奶说:“王奶奶,你快坐下休息一会吧。今天是重阳节,我带了一袋重阳糕,你快过来尝尝吧!我帮您洗菜吧。”我把王奶奶拉到桌子旁,让她坐下来。我打开袋子,拿了一块重阳糕让奶奶尝尝:“奶奶,这重阳糕还热着呢,您快趁热吃吧。”王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说:“好!好!好!你呀,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我来到水池旁,把菜洗好了,可是不小心把袖子弄湿了。但是为了帮助王奶奶,衣服湿了也没关系。

  告别了王奶奶,回到家,爸爸看到我的袖子湿了,就问;“你袖子怎么湿了?”我满不在乎地说:“刚刚帮王奶奶洗菜,不小心弄湿了。”爸爸摸着我的头,说;“真不愧是我的乖女儿。”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多陪陪王奶奶,让她不再感到寂寞,让她也能体会到家的温暖,人生的快乐!

重阳节的作文 篇3

  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一次瘟疫都病死了。桓景听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下决心降妖。

  他进山拜师学艺,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一天,师傅对他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照着师傅说的带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随身带上,瘟魔就不敢近身。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就不会染上瘟疫之疾。然后他回到家里等瘟魔。一会儿,瘟魔出水走上岸来,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桓景一见瘟魔,急忙舞剑迎战。几个回合后,瘟魔被青龙剑穿心透肺,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作文 篇4

   又是一年重阳节.

  “父母的伟大,就是从不需要报答。”一首歌是如此真诚的这样唱着,却道出了远离父母亲的我心境的酸楚与无奈,想想即将来临的重阳节(又名老年节)和老妈老爸生日的临近,异地的我能做的仅仅是给父母亲邮寄一点钱和打一个电话外,其他什么都干不了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么多年,老妈和老爸一直都是牵肠挂肚的想着天各一方的五个子女——我们这几个我认为是没心没肺的孩子。我们五姊妹分别在福州,广州,成都和攀枝花以及老家各一个,让两老常常是担心着这个,又担心着那个。七十多岁了还没有真正的停下来休息。年青的我们也从来就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二老想过,两老真的需要些什么?这么几十年了,几姊妹从没相约过同时回去看看二老。“孩子小,不方便,工作忙,走不开。”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借口。没想到这一推托就是十多二十年。唉!真没想到,已为人父为人母的兄弟姐妹们就是如此报答父母亲的生养之恩。

  如今我们的孩子们也渐渐长大了,大侄女川北医学院毕业后也已上班了。可作为子女的我们没有任何一人提出同时回家看看父母亲。偶尔我回去看他们时向父母说出这件事,两老总是说:“不用,我们身体都还好,还能照顾好自己,用不着回来看,你们自己好好的把家弄好,把孩子培养出来,让他们成为有用之人就是对我们两老的报答,不要担心我们。”听了这话的我也只能眼含热泪的点了点头,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单位,回到了自己的家。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父母总是如此的在电话里面向我这样说着。已在异地定居几十年的我也总是在电话的这端耐心的听着。虽然,打一通长途电话一般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我总会认真的听着电话那端两老向我说着院子里和亲朋好友的趣事,烦事与伤心事。许多时候都能听见两老为一件事的好与歹争吵着,我就在电话这端相互劝说着。说到高兴时,两老也会“呵呵”的朗朗的笑着,让我在这边也放下心来,爽朗的笑声告诉我父母心情还可以,身体也还很健朗的这个信息。许多时候两老还会为取他们俩谁的工资多少,怎么用争吵一番,好像一天不吵架就不知要干什么似的,其他的姊妹就很烦俩老吵架。可我却觉得,两老吵吵是好事,说明他们俩精神头还很好,蛮有精神的,告知我他们健康没有问题。他们不吵对我来说才是坏事,能吵精神好才是他们健康的标志,如今我是这样认为的。

  现在又一个重阳节即将来到了,二老的生日也到了,遥远的我只能祝福他们身体健康,顺心如意!希望我们为子女的尽心尽力地去报答父母亲,多陪陪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因为父母不需要我们用钱去报答,只想听我们说说话,和我们聊聊家常,常回家看看吧!

重阳节的作文 篇5

  又到秋高气爽时节、又见菊花飘香的季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传统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发了。我和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 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重阳节的作文 篇6

  秋高气爽,菊花争芳,今天是重阳佳节。诗人王维已经好久没和家人在一起了。中秋之夜,他的家人在家高高兴兴地吃月饼,而他只能在他乡思念亲人。

  诗人已经有一个节日是在他乡度过的,今天又是一个佳节,他就更加思念亲人了。这时,他的兄弟们都在向离家不远的一座高山上进发。他的哥哥已经采了足够的茱萸,正准备给大家戴上。他忽然发现王维不在,而王维的那份也采好了。他忘了王维还远在他乡,心里想:“王维他今天会不会生病啊,现在天气变凉了,他能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啊……”而王维此时却佩戴茱萸去登高了。但他看见别人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登高,又想起了故乡的兄弟们。兄弟们一定会看到别人一家人全部都来了,自家缺少了一个兄弟,兄弟们一定会思念他。王维又回到客栈,想起自己以前在家时和兄弟们登高的情景,他诗兴大发,作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作完之后,心里便觉得好受了些。后来,这首诗也成了人们思念亲人的传世佳句。

重阳节的作文 篇7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

  这一天,小红一家正吃饱饭在看新闻。小红问:“妈妈,今天新闻怎么讲的都是老人,不讲别的。”妈妈边织毛衣边说:“重阳节,当然讲老人了。”小红疑惑不解:“那讲老人,为啥没看见奶奶在电视上。”妈妈与爸爸都笑了,“哎,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上电视,只有一部分。”小红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新闻看完了,爸爸妈妈催着小红去写作业,爸爸则抓起旁边的报纸,津津有味地看着。奶奶坐在椅子上,捶打着腿:“哎,人老不中用。这腿越来越不好使了。”爸爸又捧起报纸:“妈,不会啦,您还不老呢。”“是呀,您走路还那么有劲。”“想想五年前,家里这盆花还是我从山上挖来送给你们搬家大吉大利的,现在花这么大了,我的腿却再也爬不上那高高的山顶了。”小红听了,赶快过来帮奶奶捶捶背,按摩按摩双腿。忽然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跑向厨房里。

  厨房里的小红一边抹汗水,一边切着“柚”人芳香的熟柚子,她将装着柚子的盘子端到客厅来,嘴里却不停地咽着口水,她眼睛盯着柚子,端到奶奶面前:“奶奶,吃片柚子吧!”“不用,你自己吃吧!”“奶奶,您就吃一片吧!我好报答您多年的照顾呀!您生下了爸爸,才有了我呀!而且您做事尽心尽力,不疏忽,导致您长了这么多白头发!难道我不能孝顺您吗?”奶奶顿时热泪盈眶,“乖孙女,我的.乖孙女!”奶奶伸出手来拿柚子,奶奶与小红相视一笑,小红甜滋滋地说了句:“奶奶,重阳节快乐!”

  爸爸妈妈看了,笑得眼泪都眯成了一条线,不停地夸:“你今晚可真懂事!你真孝顺……”

重阳节的作文 篇8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必备】重阳节的作文汇总8篇】相关文章:

1.【必备】重阳节作文汇总9篇

2.【必备】重阳节作文汇总十篇

3.【必备】重阳节作文汇总七篇

4.【必备】重阳节的作文300字汇总5篇

5.【必备】重阳节的作文200字汇总九篇

6.【必备】重阳节的作文300字汇总4篇

7.【必备】重阳节的作文300字汇总6篇

8.【必备】重阳节的作文300字汇总7篇

上一篇:重阳节作文 下一篇:重阳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