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600
老人与海》是一篇奇特的小说,因为在它足足九万字的叙述中,只有一个人物,孤独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故事,捕鱼,背景也只有一个,茫茫无际的大海。有人觉得这篇小说过于单调,海明威自己则说,他这篇小说歌颂了人类不屈的斗志和勇气。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对于这篇小说的理解甚或 与作者不同。首先我肯定《老人与海》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其次我觉得它的价值,在于用象征的手法,揭示了人类在艺术追求上所普遍存在的无奈。我理解的《老人与海》是一部象征主义的文学作品。
在我看来,小说中的大海暗喻了人类广袤无边的内心世界。而孤独的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则是一位执着追求的艺术家。那条巨大的金qiang鱼则象征艺术。当鱼在广袤的内心之海游弋的时候,它是一条完整的.鱼,但是当老渔夫将它捕上岸的时候,它却只以骨架的形式为人们所赞叹。为什么鱼会破碎呢?因为,当老渔人辛辛苦苦把 它从大海中捕到,在拖上岸的过程中,它不断受到来自鲨鱼的侵袭。勇敢的老人挥起船桨,以人类最大的勇气与意志,捍卫着来自内心之海的真实,他努力的成果就是最终在岸上能够保住一副鱼的骸骨。当我看到在小说的结尾人们惊叹于如此巨大的骸骨而老人深深叹气的时候,我落泪了。因为对于追求艺术的人来说,美,总是 不完整的。他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只是让观众(读者)在残骸中回想它曾经在心灵中的完整。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海明威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这篇充满悲壮情绪的《老人与海》里,我能够感受到他创作的辛酸以及追求艺术为之执着的勇气。并为之感佩。我更感动的是,《老人与海》道出了每一个真正艺术家心中深邃的悲痛与无奈。
顺便说,在古代中国,郑板桥老先生也曾经阐述过艺术创作的玄奥,他说,在画竹的时候,眼前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而胸中之竹,也不同于笔下之竹。郑板 桥与海明威,前者客观地述诉了艺术创作的机理,而后者则刻意表达了艺术家在创作中主观的情绪。这种情绪是悲壮的,崇高的,无奈的,也是美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无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他能否最终战胜自身的这个缺陷,他都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对缺陷的妥协,他是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老人与海读后感600】相关文章:
老人与海读后感600字08-13
老人与海读后感600字(精选20篇)07-13
老人与海读后感600字(通用10篇)04-01
老人与海读后感05-06
老人与海读后感04-25
《老人与海》读后感01-06
老人与海读后感03-26
老人与海读后感04-16
老人与海读后感50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