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

2017-08-12 高中生类

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仇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望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寻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拭英雄泪?。在这容易使人伤感的秋日,作者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那玉簪螺髻似的群峰,在他的眼里,引起愁恨无限。因为这时的作者心境颇为不平。祖国的半壁江山沦落,即便有好景色在眼前,也如东晋新亭挥泪客一样,兀自伤心。少年时,不知天高地厚,“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之事,怎一个“愁”字了得?

夕阳西下,天上一行鸿雁飞过,发出凄婉的哀鸣。在落日的余晖映照下,诗人手握寒光闪闪的三尺之剑,左右端祥,遥望北方丢失的故土,不禁心潮澎拜,思绪万千。他不住地拍打着栏杆,恨不得立刻带领千军万马,杀入敌阵,手刃敌酋,直捣黄龙,夺回祖国的大好河山!但,这只是诗人的一相情愿,没有人理解他登楼望剑拍杆之意。为此,他只能捶胸顿足,仰天长叹。那种报国无门,心情悲切的爱国者的悲壮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使人不禁发出无限感慨。

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以驰骋疆场,夺回失地为目标,个人利益全然置之脑后。因此,他对东晋见到秋风起了,想起故乡的鲈鱼,就想回家过安稳日子的季鹰和三国时期只想着为个人添置产业的许汜嗤之以鼻。对他来说,感叹的是岁月的无情流逝。东晋桓温带领队伍北征,路经以前栽种的柳树,变得已经合围不住,遂发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诗人感同身受,引起共鸣,怊怅无限。本欲纵横沙场,建功立业,“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不曾想,就这样空耗岁月,壮志未酬,身先老去。杜甫凭吊诸葛亮,“出师未杰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衿。”同样,对作者的遭际,后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万般无奈之下,诗人只能面对现实,忍受内心的痛楚,流下悲愤的泪水。但是,英雄自古多孤独,又有谁能够理解他,为他拭去英雄之泪呢。

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目光都被杂文所吸引,因为许多的杂文都是评论性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读到许多作者的思想,也会引发出自己的不少思考。 其实,我曾经非常喜爱读散文,那优美甚至可以说是漂亮的文字像是甜甜的桂花茶,常常留给我一个十分美好的回味。 但是,喝多了太甜的茶,我们也难免感到厌倦,甚至反胃。也是因为这些漂亮的辞藻,我的目光匆匆扫过,不愿细读。散文多是描绘山水,或许其中也包含了许多作者的感情,但我真的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些什么? 是梁衡把我带回到散文的面前,他端给我一杯清清的绿茶,淡淡的,并不苦,却很有分量,也很有味道,品过之后在人的心里留下许多值得体味的东西。 我读的是梁衡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书名也是他的一篇作品的题目,取自于辛弃疾的《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就是这篇《把栏杆拍遍》,让我重新认识了辛弃疾,或者说,开始了解这位马背上的大词人。梁衡就像是一个史学家,把辛弃疾的一生写得如此详荆然而,他用的居然是散文的笔调。

【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08-12

三言二拍读后感08-16

拍蚊子11-02

拍蚊子的作文10-26

关于三言两拍读后感07-31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08-12

把伤痕当酒窝读后感08-12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12-16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12-16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 把伤痕当酒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