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未来的礼物读后感
送给未来的礼物读后感
这个故事说了小乔老师的宝宝出生了,牛尔老师把小乔老师的宝宝照了下来,然后用手机给全班同学看,最后牛尔老师的手机没电了,后面的人没看到照片都气哼哼的。这时,马一右又想给宝宝准备一份礼物,可是他们的想法都达不成一致,只能去问马太太。马太太想的那些礼物双胞胎又觉得不合适。马太太就又翻出了一个相册,帮双胞胎回忆。最后,马一左想出了主意,他要给小宝宝埋下一颗种子,不过他又不甘心只为小宝宝埋下一颗种子了,他想埋下更多更多的种子呢。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同学们不应该看不到小宝宝的照片就在教室里大吵大闹,更不应该在课堂上让老师把手机充好电,这样既不尊重老师又违反了教室纪律。双胞胎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们还要给小宝宝送奶油麻花、蛋糕和大蒜!!!他们也不想想,小宝宝还没有牙,不能吃这些东西!!!再说小宝宝有牙也不会吃大蒜的!!!小孩子也不会吃大蒜,尤其是女孩子,找工作之后才吃的!!!现在买大蒜要等二十多年小宝宝才能吃呢!!!那个时候打算都烂了,如果买不是浪费钱吗!!!于是我又很紧张很紧张地把下面看完,知道他们没买大蒜时我才松了一口气。马太太想得更多,居然是奶瓶、奶嘴、小褥子和婴儿床!!!我觉得送给小宝宝最好的礼物是一本相册,里面记录着小宝宝的一生。应为长大了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小时候是怎样的。最后就是商晓娜姐姐,你的文章虽然很不错、很精彩,但是晓娜姐姐在写的时候要用爱来写哦,没有爱的文章再生动也没有用。还有就是要加感情,没有感情文章在精彩也没有用哦。希望晓娜姐姐能够接受。
2.
在切入正题之前,先说一点题外话,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国藩组织湘军与太平军作战,但是战事每每失利,吃了不少败仗。一次在给皇上和太后的折子里,写下了“屡战屡败”的句子。有个幕僚看了后建议调整修改这句话,说成是“屡败屡战”。皇上和太后看了这个折子,非但没有生气怪罪,反而褒奖了他。
这样一个修改调整,其实是超越了单纯的谴词造句的`范畴,而有更深的意蕴,更高的境界在。以《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精神和文化,讲求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一种不屈不挠、奋斗不止、永远向前的精神,一种“一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开拓创新精神!不轻言失败,也部轻易悲观失望而认输。
在这种传统文化精神里,人们从心理结构上很难接受“屡战屡败”的泄气,这样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品格要求。而“屡败屡战”则不同,它是没有结论,没有结果的,“好戏还在后头”,把光明和希望留给未来!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文明中,渗透着的就是这种精神传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是艰辛和磨难,是痛苦和挫折,禁受不起的时候,便也引起悲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这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倡导的,更不是主流思想和精神。
《易》六十四卦,末了是“既济”、“未济”,曾经觉得这不可思议,感到困惑和茫然,现在有点明白和理解了。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架构格局,它是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上升的,而不是封闭的、僵化的、静止不前的。因为这种动态的发展上升,所以也就彰显了它的广阔的无穷的创造空间。
《易》是系统的,所以能体现这样的架构格局和文化精神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面的。在《易》的体系中,“终始”和“成”是值得注意的两个词汇。在“乾”卦中有:“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归妹”卦:“归妹,人之终始”;《系辞》有“惧以终始”。更多的地方是“终”、“始”拆开用,如“坤”:“地道无成,而代有终”;《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为什么《易》说“终始”而不说“始终”?其实是和说“屡败屡战”而不说“屡战屡败”的道理是一致的。为什么还要拆开来讲“终”、“始”,那是从阶段性来讲的,是从局部的角度和观点来看的。而整个的体系却是无限延伸的。
“成”这个字怎么来解释?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系辞》有“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又“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帛书《五行》中曰:“君子集大成。成也者,犹造之也,犹具之也。”这里所谓的“造”和“具”,我想应该是发展创造和完善完成的意思,“君子成人之美”的成也是这个意思吧!
以《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这种动态、开放、发展上升的架构体系,体现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精神,是一种创造的心态和精神这种,是一种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心态和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魅力所在也正在于此。未来的创造空间是巨大的,留给未来最美好的礼物是光明和希望!
【送给未来的礼物读后感】相关文章:
《送给未来的礼物》读后感作文550字10-28
送给父亲的礼物作文06-28
【推荐】送给老师的礼物作文10-20
【热门】送给老师的礼物作文10-19
【荐】送给老师的礼物作文10-19
送给老师的礼物作文【推荐】12-20
送给老师的礼物作文10篇10-30
送给老师的礼物作文12篇10-29
送给老师的礼物作文11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