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恩仇录读后感

2017-08-15 二零一四

书剑恩仇录读后感

今日性起,阅尽金老的《书剑恩仇录》后感想颇多,在此不免有炫耀之心,不免被人笑话,但若不说必成心疾,于是便有了下文:

此书阅后倍感人间世态炎凉,世事沧桑。私事,家事,天下事,未免为人间最为纠缠于人的牵绊。古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此间真理尽显于书中。世间万物纠葛不清,又有几人全身而退,又有几人功名满盈?

人间有情,多忌于邪,是以才子佳人多无美满下场,然伧夫俗子多以白头偕老而终。与其贪尽功名利禄,隐匿于江湖,恃才傲物,好不自在,又何其不可?晋陶渊明独爱菊,以菊自恃,置名利于江湖,潜心隐居,终其结局依旧美好。但如世间依旧有美好女子,元亮能否依旧洁身自好?

书中陈家洛英雄气概,气度非凡,背负复国大业,却未免纠缠于男女情长之中。姊妹二人亦是选中如此一如意郎君。天欲作人而又何人能避?终其一世,千古大业毁于一旦,未免令人感到惋惜。然霍青桐姊妹二人之气令人无不感到钦佩。

官场之事,已不愿多说,过去之事何必重弹?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每每看完一本书总要向作者致敬,毕竟这是他人的心血,所以其实对我来说,写读后感已经不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了。每次看过一本书,总会意犹未尽,试图模仿作者的文笔,但又显出些许拙劣,总也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但又总是忍不祝在此第一次发读后感,毕竟金庸老先生的文章还是有些文言的韵味,实在难学,也就只写了些许。从开头根本看不出这本书的主角竟是到中期才崭露头角,逐渐明朗的陈家洛。看完书时转头,发现其实已经很晚了,室友依旧在一旁游戏,屋外还是几个黑人将房门开开关关。脑海中依旧是书中辗转曲折的情节以及对结局香香公主的香消玉碎以及最后的功败垂成感到余音绕梁,久久挥之不去。

是以才子佳人多无美满下场,然伧夫俗子多以白头偕老而终。

算了,还要学习呢。挠挠头,接着看课本吧。笑

2.

日读金庸《书剑恩仇录》,这部书是金大侠开山之作,却一直没有拜读,现在阅读,心情也不象初中时读射雕时的心情了。

这部书是在争斗最激烈的时候嘎然而止的,看完书后,心情却还没从书里的情境摆脱出来。如果初中时阅读的话,一定为喀丝丽的死感到悲壮,但现在的心情却是复杂的,因为知道皇帝肯定是不会做什么驱满兴汉这种蠢事的,所以对陈家洛让喀丝丽效仿玛米尔的做法非常愤怒。以至于对劳什子的红花会也一并看不起了。这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只是可惜了那些能人异士的高超本领,却没能有一个有雄谋大略的人指挥。

对于陈家洛,我从他第一次在铁胆庄出场就知道此人不能成什么大事,他和周仲英比武明明输了一招,却还赖在那里。也可能金庸故意塑造他的缺陷性格,好为故事的结局预埋伏笔。这人算不得什么豪杰,武功计谋都是平平,靠着义父的荫僻上位,也没做成什么大事,对感情也是黏糊不清,辜负霍青桐姐妹的深情。

书中的汉人,特别是官员,都是些腐-败的家伙,这可能在任何国家都不能避免的。反而少数民族的人却是那样团结一心,这或许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信仰,凡是都想到按着真主的指引去做,无论做什么真主都会保佑,这样的信仰支撑着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自信而快活。想比而言,自以为是的汉人却那样污秽,什么遇佛杀佛这种词语也就汉人想得到做得到了,有时候为自己是个没有信仰的人而惭愧。

全书中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钦佩的`英雄,都是些草莽气十足的人,书中骗取玉瓶的段落 有点智取生辰纲的意思。可是书中却没有人能象武松,鲁智深那样另人记忆深刻。反派人物张召重也实在是运气太好了,三番五次的能在危急之中或运气或被人可怜而捡到性命,连临死前,陆菲青却还要救他。好人被刻画的太过优柔寡断了。金庸可能只准备了这一个武功较高的坏人,不想他死的太容易了。

全书最精彩之处应该是霍青桐指挥的回军与清军的大战了,当写到清军追过一座沙丘,突然见沙丘两边黑压压万名回兵手持兵刃静悄悄的站立在那里,真是想想都觉得汗毛直立埃

全书对武功的描写已经具备了金大侠一贯的水准,对历史的附和也是一大特色,对感情的描写略微薄弱,后期的著作这方面已有很大提高。

章回小说,真是引人入胜埃

【书剑恩仇录读后感】相关文章:

好段:《书剑恩仇录》女子外貌刻画11-02

《书剑恩仇录》女子外貌刻画好段赏析11-02

读后感12-19

读后感01-24

读后感03-25

读后感02-14

读后感03-06

读后感100008-15

红门读后感08-15

明朝那点事读后感 苏轼诗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