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与丑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向往美,追求美,渴望建立一个只有美而没有丑的世界,这恐怕是幻想中的天国了。在这个世界里,大自然缔造了美丽的蝴蝶,也缔造了丑陋的苍蝇;缔造了芳花,也缔造了毒草;给予人生的喜悦,同时又给予人生的遗憾……
美与丑总是形影相随,还往往集于一身。你看,自然界中,兔子虽然善良,但太懦弱,老虎虽然勇敢,但太凶残……历代名人中,庞士元面丑而心智,张易之面秀而心恶……可以说,有时美中见丑,有时又丑中见美。
如何来正确理解美与丑呢?我觉得美可以表现在优良品德、高尚情操的内心美上,也可以表现在衣着漂亮、仪表美观的外表美上。当然,内心美和外表美是相辅相成的,而任何时候,都是内心美比外表美更为重要。
且看,海虞北路上一个个椭圆形的花坛里摆放形态各异的花儿,美丽至极,成了常熟城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这时,一位看上去风度翩翩、绅士般的青年男士迎面走来,伸手摘起一朵鲜花,献给自己的亲友。这一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他虽然穿得一尘不染,且面目清秀,但他一点儿也不“美”,心胸是那样的狭窄,一心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再看看那些大清早就起来为人们服务的清洁工,他们身穿橘黄色服制,貌不惊人,全身脏兮兮的,但所到之处,都一尘不染。我觉得,他们虽然相貌不美但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这才是真正的“美”,这才是令人敬佩之“美”。
同学们,让我们摆正“美”与“丑”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心灵更纯洁。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们之所以"爱美",是因为生活中存在着丑陋。如果生活中没有假、丑、恶,也就无所谓真、善、美。
据说有一位画家想画一幅人人都喜欢的画。他完成一幅作品后,拿到市场上展出。画旁附上一则说明:"那位观赏者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可以在画中着上标记。结果他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划不受到指责。他很失望。但画家并未死心,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于是,他又临摹了一幅和上次相同的画拿到市场展出,这次与上次相反,他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取回画时,惊奇的发现--以前那一切被指责的地方,如今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画家惊喜之余,却又大惑不解。
其实,美与丑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复合体,矛盾体。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正如善与恶并存,真与假相依一样。
人们对美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其结果也不同。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是人们的一种观念"。例如:"美在吾心中",这是美学上的唯心主义。有人认为美是客观的。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在生活中"。这是美学上的唯物主义。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如果不懂得美的涵义,就无法获得美的享受。
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
《说文解字》上说:"从羊从大,即美也。"这是对"美"字面上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强调美的客观性、社会性。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审美对象引起人们愉悦的属性。美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三个方面。由于客观事物是变化的,因此人的审美观念也是变化的(如鲜花并不为原始人所欣赏),它将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弗兰西斯.培根说:"相貌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这正好说明一个美学原理:人的自然美高于服饰美,风度美高于自然美。因此,人们的穿戴、修饰、打扮一定要自然、得体,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体和职业特点。既要注重仪表的美,又要注重心灵、语言、行为和风度的美,从而把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起来。许多学校规定,学生不得穿奇装异服,男生不得留长发,不得穿背心、拖鞋上课,女生不得化妆,戴手链、耳环,穿高跟鞋。一次,有单位到某校招聘学生,一位女生穿奇装异服、浓妆艳抹去应聘。负责推荐的老师见了大喊:"快去把衣服换了,重新收拾一下,你这个样子,谁家单位要你!"这说明学生的着装打扮应符合年龄和身份特点。
美与丑不仅互相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不满足于自然美,希望通过个人修饰重塑自我形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个人修饰一定要把握好"度"。中国古代美女西施是一位纺纱女,她能有多少修饰呢?对于年轻人来说,修饰是必要的,但过分修饰是不适宜的。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说:"你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们的美吗?你不见山村妇女,穿着朴素无华的衣服反而比盛装的妇女美的多吗?"可见,过分的修饰只会损害青春之美,而淡雅朴素大方的服饰却能起到绿叶映衬荷花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美与丑互相转化的事实。秦腔和京剧中的丑角,丑到了极点,便是美到了极点。那奇形怪状的丑石,正因其丑,才显得更加美。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和坚持真、善、美,而且更要学会识别和揭露假、丑、恶。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美与丑的作文250字】相关文章:
1.美与丑的名言
5.丑与美议论文
9.丑“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