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
诚信,关系到形象问题,大到国家、集体,小到个人,失去诚信形象,何以生存立足?所以说,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的基本准则。如果没有诚信,人们就会相互猜忌、相互不信任,一个充满隔阂的社会,是很可怕的。讲诚信是全社会的事,每一个人都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小孩子的教育做起。
下面请看有关几则诚信的故事:
曾参杀猪示诚信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看完了故事了,现在看一下国家怎样重视诚信这个问题了。
目前,诚信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今年全国税法宣传的主题也再次确定为“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诚信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前提,纵观历史长河,待人心眼实一点,心诚一点,守信一点,便能更多得获得他人的信赖、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因此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一名英国作家,名叫哈尔顿,他为编写一本书,采访达尔文。哈尔顿问达尔文,你的主要缺点是什么,达尔文答:“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的思维”,哈尔顿又问:“你的治学态度是什么?”达尔文又答:“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一是一,二是二,甚至把自己的缺点毫不掩饰地袒露在人们面前,这样高尚的品德,换来的必是人们真挚的信赖和尊敬。
《晏子春秋,内篇存下》中就有“诚信于朋友的话”,把“诚信”看成是朋友之间一个重要环节,《幼学琼林》中就有专门讲交友的章节,并有种种概括:“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心志相孚曰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这里说的都是友情的深厚,而其源泉,便是诚信待人。
孔子说:“与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中国人历来把诚信做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讲真诚,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
【三年级诚实守信作文】相关文章:
1.诚实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