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清凉

2017-07-13 高二作文

何来清凉?是古人在吟诵“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时的一缕诗意吗?不知创造这个词的人是从何处汲取到灵感,亦可说是在怎样的一种意境中脱口而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词语。有人见之即想起了萧萧的秋雨,也有人想起夏夜的荷塘,更多的人都会想起一阵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刚好能吹走人们的闷热,并携着枙子花香的逆风。

我心中蓦然冒出来的却是一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图景,图中没有人或是一个人静默地立在松下,淋浴在皎洁的月辉中。不知怎的,我总以为人多了,会破坏这份意境。纵然再只添上一人,也是静默的,却再难寻那份清凉了。

细细地思索了一番,感觉我的清凉是有别于他人的。这清凉中还隐藏着一点点寂寞。

说是寂寞,其实也似是而非,因为它没有寂寞所蕴含的失落、忧伤,反而透露出一种超脱、傲骨。甚至因此还附带着些许意外的欢愉。这种寂寞,可以说是已经被人战胜了的寂寞,是一种奢侈的寂寞。浅薄的人无从体味。只有那些坎坷多舛者,人生如攀山行栈,一息尚存,壮心不已,一路芳卉异草,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人生体验。经历了磨砺,获得了人生的财富,他已咀嚼了人生,踩碎了寂寞。于他而言,寂寞不再是寂寞。

再回到话题,“清凉从何而来”,其实古人已经找出了答案“心静自然凉”,或许它的本意不在此,但用它来解释再合适不过了。

“静”字才是关键。而那种寂寞只是为了我们更好地融入静中创造一个氛围而已。物理学中提出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任何物体都在毫无休止的运动中。

生活中何尝不如此,静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它当然不仅仅指不发出声音,它更着重于心灵而非形体。心灵之静,不过“忘我”二字。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着太多的诱惑,即便我们都是单纯的学生,也难远离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永葆自身独立的人格。再加上年轻人好热闹的天性,或许我们只有将自己藏身于寂寞之中。

但我们终将长大,步入社会。那时候,我们又怎样获得一份难得的清凉呢?我相信还是那一个诀窍——甘于寂寞。要甘于寂寞,用贾平凹的话来说,那就是要有“空山”般的胸襟,“新雨”一样的态度,无论有什么样的“天气”环境,有没有“晚来”的瞬间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都不理它。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我们也可以于人世纷杂之中,撷一捧林泉在胸,以渔樵野花自居。“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淘浇我劳累庸碌之身躯。这就是蕴含在寂寞中的那一缕诗一般的清凉。

【寂寞的清凉】相关文章:

清凉的雨点07-10

清凉的雨点07-08

清凉的雨点06-30

清凉一瓜01-02

青春的寂寞04-06

寂寞的月光07-25

寂寞的月亮05-26

寂寞的滋味06-15

说寂寞07-13

寂寞天空的作文11-04

静静的,不说话 气象